發布時間:2023-10-08 10:05:2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新形勢下的社區治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高職高專;社區護理;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1-0034-02
醫學模式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單純的疾病治療與護理擴展到了疾病預防及如何增進健康,“家庭護理”、“社區保健”、“社區康復”、“健康管理”等健康需求方面的干預也成為人們亟需解決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現有的醫療服務現狀與這些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迫切需要醫療服務領域逐步向家庭、社區延伸,在老年護理、慢性病護理、健康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此以“促進健康、保護健康、預防疾病”為主要任務的社區護理在現代醫療服務中顯得十分重要,而專門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就成為社區護理事業長足發展的保證。
1形勢分析
1.1社會發展推動著社區護理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多數已具有專門的社區護理機構和比較完善的社區護理服務網絡,約有一半的護士在社區,從事面向社區的個體、家庭、整體人群的護理工作,尤其在對社區的老年人、兒童、慢性病人、殘障人等特殊人群的護理中,在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的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隨著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眾對生命質量、健康水平和醫療保健的關注不斷增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社會、心理因素造成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加上人口老齡化,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護理服務需求的范圍逐漸擴大,發展以促進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為目的的社區護理,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1.2新形勢下護理發展的主要方向即社區護理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衛生部頒發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和《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探索建立針對老年、慢性病、臨終關懷患者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模式,擴大護理服務領域,提高醫療護理服務的連續性、協調性、整體性,面向社會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機構為支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進一步增加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鄉鎮衛生院的護理力量,到2015年,要使在基層從事工作的護士達到30萬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比達到1:1~1:1.5;增強醫療機構長期護理服務能力,將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和社區。
1.3高職高專層次職業教育的優勢高職高專教育是以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服務第一線職業崗位的,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的一種教育體系,《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將進一步加快護理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大力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注重護理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強高職高專護理教育,加快社區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培養貼近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護理服務的專業護士,是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社區護理教育的問題和現狀
2.1
缺乏專業的社區護理人才培養體系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社區護理人員培養體系尚不夠完善。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以高等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及繼續教育為主要形式的社區護理人才培養體系,社區護士的學歷已經達到本科甚至碩士水平。而我國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仍然以崗位培訓和社區護理專業自學考試為主,雖然一些院校開展了社區護理課程或護理專業(社區護理方向),但本質上缺乏系統的社區護理教育體系。
2.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校學習階段授課教師缺乏社區實踐的工作經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問題,不能將社區護理的理念、實質傳授給學生。社區實踐階段由于部分地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太健全,從而影響了護生對社區護理工作的準確理解,很難達到在社區實習的預期目的。
2.3缺乏符合我國社區衛生工作特點的社區護理教材
由于我國高素質社區護理人才的嚴重缺乏,目前從事社區護理的護士其社區護理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均不夠豐富,社區護理教材的編寫主要借鑒國外、預防醫學的教材,所學內容有許多與原有的其他護理教材重復,難以突出“社區”、“護理”的特點,以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內容枯燥,缺乏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高職高專社區護理教育教學的思考
3.1加強師資培訓
目前在一個以臨床護理教學為主要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式下,臨床帶教老師自身觀念的轉變和社區護理教學水平的提高對促進我國現階段社區護理教學的發展尤為重要。帶教老師應充分認識到社區護理工作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與社區護理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其中涉及社區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社區保健內容及保健制度、社區健康與健康促進以及社區重點人群如老人、兒童、婦女、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的保健及護理知識等。
3.2利用多種途徑開展社區實踐教學
以整合優化的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為指導,著眼于護理崗位需求,從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利用暑期個人實踐、社團活動、家庭訪視、社區見習、社區實習等,深入社區,早期接觸社區護理工作,開展具體的社區護理實踐活動,并要求在活動結束后要寫出詳細的體會,然后進行交流,共同討論,不斷升華,有效地提高了人際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實踐中能夠認真理解社區護理的真實含義,以利于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培養她們對社區護理工作的興趣。
一、存在的難題
(一)政府職能混亂
鄉鎮政府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過程中,往往獨攬“大權”,忽視了農民在社區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鄉鎮政府在資金利用方面也由于一直以來存在著的行政化思想,過多干預市場,對市場經濟沒有明確認識,以及缺乏投資的合理化規劃,造成了社區建設的低效率,未能發揮鄉鎮政府的優勢,極大地浪費了資源。其次,村委會與社區委員會的關系不清,新型農村社區集中多個村的居民,這就使得社區管理和村委會的職能發生沖突。
(二)社區管理利益目標不一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資金大多來源于政府或企業,而這也就使政府或企業掌握了大量的物質資源,而農民也往往因此成為被動的一方。基層政府或投資方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最大化利益,忽略了農村社區的社區管理問題。另外,社區居民想要獲得社區的基本服務和居住體驗,這也就使鄉鎮政府因為資金及意識的差距難以滿足農民所需的利益訴求。同時,外部力量的擠壓侵害了農民利益,降低了農民的社區自我管理能力。新型農村社區建成以前,農民生活在各個村子,受鄉鎮政府的管轄,短期內形成的社區管委會并不能有效兼顧原村利益,常會引發原村村委與社區管委會的利益沖突。
(三)地方政府的政績發展理念
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已推廣開來,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某些地方政府因為政績的考量而急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在未對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和規劃調查下,盲目開展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造成了土地的極大浪費,也就使新建社區出現大面積空房,侵害了農民的利益。另外,鄉鎮政府對建設項目的疏于監督造成了社區建設的質量層次不齊直接帶來了二次建設的問題。
新時期,鄉鎮政府存在的固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適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需要,必須轉變政府職能,促進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
二、對策
(一)明確鄉鎮政府職能定位
現階段,農民已搬入新型農村社區,但農民作為社區居民其參與程度與自治程度一直存在問題。鄉鎮政府要保障農民居民的權利,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推進社區自治,推動居民的參與意識。鄉鎮政府應及時轉變職能,加強適應統籌發展和新型農村社區發展的需要,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管理思想,向服務農民的治理理念轉變,明確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同時,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健全相應評估體系,建立嚴格的公共服務問責制。由居民民主選舉社區管委會,對社區事務進行自主管理。鄉鎮政府應為社區發展提供資金,促進新型農村社區的快速發展,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保證社區的規范化運行,監督社區的運作。逐步取消原村的管理體制,讓社區自治成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的主體。加強村委會和社區管委會的合作,明確各自的職責權限,更好地服務于村民。
(二)“以民為本”的價值取向
鄉鎮政府應從農民的自身利益出發,征求民眾的意見,從行政化轉向社會化、民主化的管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和權利,加強與農民的溝通。整合社會資源,引導政府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延伸,促進多元主體的投資,鼓勵村民自我供給公共服務,對互助型的社區機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建立長效的社區投資機制。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采取多種形式,動員社會資金的投入,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社區建設資金。鄉鎮政府通過整合利用原村的資源,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承擔村民的公共服務。
關鍵詞:人口政策;計劃生育;社會發展
一、引言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問題是關乎我國未來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大問題,人口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的重大問題,同資源、環境、經濟密切相關。新時期人口政策變動情況下,落實好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數量控制至關重要,通過計劃生育政策可以更好地協調當前和長遠利益,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保持社會主義生機與活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復興。
二、新形勢下計劃生育的發展方向
(一)促進家庭健康
通過計劃生育可以保持我國低生育水平,逐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促進育齡夫婦身心健康,享受更加優質的計劃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務。計劃生育政策很好地協調了人口、社會、資源、環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平衡,計劃生育目標的轉變體現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們 對健康問題認識的深化,體現了現代社會人類對健康的日益重視。
(二)小范圍社區化
計劃生育管理模式逐步呈現小范圍社區化方向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區逐步成為計劃生育管理的主要方式。通過居民自治結合行政手段,來實現資源整合,社區服務將在以后的計劃生育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對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提出的建議
國家根據國情從社會長遠發展考慮,適時調整人口政策。在人口政策調整的新形勢下,更需要明確計劃生育工作重點。根據計生工作的發展方向, 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依據計劃生育相關規律,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
我國實現了”單獨兩孩“到全面放開二胎的過渡,人口政策的變動對刺激了部分地區生育水平的提高,一些地區出生率出現了反彈。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 一些地區仍舊存在超生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些地區群眾生育意識同生育政策之間存在脫節,造成同生育政策之間的偏差。一些地區計劃生育主管領導對生育水平持盲目樂觀態度 ,沒有對計劃生育政策足夠重視,對計劃生育工作缺少長遠計劃,投入資金不足,組織隊伍不健全,使一些地區計劃生育工作出現滑坡。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對人口數量控制要采取適當的方法,要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逐步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建立良性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逐漸改變群眾的生育意識。
(二)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服務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政府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職能不斷深化,強調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另一方面,計劃生育工作復雜性日益增加,傳統的人口政策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新時期,傳統的計劃生育思路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廣大育齡人口對生殖保健服務的需要。因此,計劃生育工作應根據當前計劃生育形式,不斷轉變政府職能,進行體制創新,建立輻射社會發展的計劃生育長效機制,提高計劃生育的服務水平。計劃生育工作的需要目的是服務于人民,需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更新服務理念,謀求人的全面發展。在計劃生育工作中要改變傳統以罰為主的處理方式,將管理和服務結合。改變傳統上單方實施避孕,推動避孕節育的宣傳工作,提高群眾的生殖保健意識。在工作中要樹立服務意識,營造新型的生育文化。
(三)全面推進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
面對計劃生育工作中所呈現出的新形勢,計生工作者需要在不斷探索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對計劃生育的宣傳工作,要尋找其自身規律,發現計生宣傳中存在的問題,積累工作經驗,積極進行工作創新,提高計生工作水平。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相關領導要高度重視,以人為本,多部門聯動,形成相應的長效機制。計劃生育宣傳工作也要注重方法創新,根據計劃生育相關理論,明確宣傳內容,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重點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
隨著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在計生工作時,要根據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將流動人口計生工作納入社區管理,不斷摸索逐漸形成居民自治、單位負責、社區服務的社區計生服務機制。探索對流動人口的計生工作時計生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可以實現組員的合理配置,發揮計生服務的優勢,同時發揮社區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優勢。
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可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機制。可以通過社區網點設置,在集貿市場、產業園區等人口流動量大區域進行服務。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領導機制需要多部門相互配合,通過社區治安權力、勁舞責任區、出租房治理等工作配合計劃生育工作。用工企業要落實流動人口上報制度,相關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流動人口證件檢查,對流動人口進行檢查,嚴格要求企業有證用工,無證人員要及時補辦相關證件,對違反計劃生育工作的企業和房主要進行相應處罰。
參考文獻:
[1] 江亦曼,喬曉春,于學軍,李建民,原新,解振明,楊書章,劉鴻雁,陳衛,姚宗橋.中國未來人口發展與生育政策研究[J].人口研究,2000(03):18-34.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貫穿到工作之中、貫穿到安全生產全過程,聚焦重點領域、重要場所和重大活動,推動貫徹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地方黨委政府屬地管理責任、部門“三個必須”監管責任和社會單位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精準治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二、組織機構
為切實抓好冬春兩季火災防控各項工作的落實,成立街道冬春火災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三、工作目標
依靠黨工委、辦事處,推動各村、社區、站辦所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緊盯人員密集、火災高危、高層地下、“三合一”、養老福利、兒童娛樂、老舊住宅、棚戶區、群租房、農村、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公路隧道等重點區域和場所,持續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不斷夯實消防基層基礎,強化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及有影響火災事故發生,確保轄區火災形勢穩定。
四、具體步驟
(一)部署發動階段(2020年11月20日前)。街道于12月11日立即組織各村、社區、相關站辦所召開冬春火災防控工作會議,制定實施方案,領導親自部署安排組織實施。各村、社區、站辦所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職責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冬春火災防控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20日)。按文件要求組織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加大消防安全檢查和消防宣傳教育力度,從嚴從實細抓好各項責任措施落實。
(三)總結提升階段(2021年3月21日至3月31日)。各村、社區、站辦所要對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情況進行匯總梳理、自查自評,認真總結工作,固化經驗做法,立足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進一步健全完善火災防控工作機制。
五、工作內容和責任分工
(一)開展消防安全重點整治
1、緊盯大型商業綜合體、賓館飯店、洗浴汗蒸、公共娛樂、學校、醫院、養老院、危化品、勞動密集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強化消防安全檢查,落實嚴防控措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2、緊盯高層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單位、倉儲物流企業等重點場所,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督促落實防范措施,加強消防安全管理。
3、緊盯冰雪旅游景區、演藝休閑、特色民宿、農家樂、月子中心等新興業態,指導加強人防技防物防措施,督促單位和主管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
(二)持續實施突出領域綜合治理。
1、小單位、場所治理。按文件要求街道消防救援委員會組織各村、社區對轄區內“九小場所”、小微企業、群租房、“多合一”場所開展安全檢查,重點整治違章搭建、違規操作、違規住人、違規儲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險品、員工自防自救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
2、消防救援委員會實體化運行。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鄉鎮街道消防工作的意見》,根據文件要求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統籌研究部署、協調推動街道轄區消防工作。按照消防安委辦《派駐鄉鎮街道消防文員管理規定》要求,建強社區微型消防站,強化火災隱患排查治理,開展農村自建房火災隱患專項整治。
(三)切實夯實基層火災防控基礎。
1、深入貫徹落實安委會辦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鄉鎮街道消防工作的意見》,進上步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統籌研究部署、協調推動轄區消防工作。建強社區微型消防站,切實發揮作用。強化火災隱患排查治理,開展農村自建房、老舊小區火災隱患專項整治。
2、街道配合行管部門統籌協調增設消防取水口或建設消防水池,全力破解農村消防供水不足問題。
(四)強化消防宣傳教育
1、設置消防宣傳櫥窗、廣告欄、農村廣播、微信群普及消防安全常識,引導群眾改變不良消防習慣。組織開展以普及消防知識和協助查改火災隱患為主要內容的“平安消防大走訪”活動,提升群眾消防安全素質。
2、各村、社區、重點企業要結合冬春季火災特點,圍繞“關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題,加強組織策劃,督促企業落實入職必訓、定期培訓、轉崗輪訓等要求,全面提升員工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強領導。各村、社區、站辦所及重點企業要從立足“兩個大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認識做好冬春火災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擔負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層層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取得實效。
>> 新形勢下我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研究 高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互動關系研究 地方高校與所在區域的互動關系 法治發展與公民教育的互動關系 試析教育與文化互動關系的綜述 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關系的分析 教育與城市互動關系新探 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分析 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 中美股票市場間的互動關系 國外典型高職教育模式的比較與分析 政府與媒體的互動關系 新形勢下高職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互動研究 地方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關系的探析 地方治理主體的良性互動關系建構 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及國際比較研究 中斯稅收與經濟互動關系的比較研究 “90后”大學生思想特征及與安全教育互動關系分析 淺探當前高職院校發展與校企合作的互動關系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黨建與學生工作的互動關系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5] Albert L L. National Profile of Community College: Trends & Statistics[J]. The Hispanic Outlook in Higher Education,2001(12):1236.
[6] 黃堯. 21世紀初中國職業教育宏觀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14.
[7] 毛澹然.美國社區學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