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0-08 10:04:5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海綿城市的利與弊,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關鍵詞:家庭教育;智慧;尊重;寬容;關心;耐心
我做了近十年教師及班主任工作,接觸過許多家長及問題學生,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成長不是單靠學校能完成的任務,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校的聯(lián)合教育、家長育子水平的提高更是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長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有諸多認識偏差:有的認為把孩子生下來,養(yǎng)大了,就算完成了任務,成才是孩子自己的事,堅信“樹大自然直”,或是認為學生的成人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自己推卸責任,從而思想上放棄了教育孩子成人的責任;也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從小就給孩子稚嫩的雙肩掛上沉重的行囊,揠苗助長,他們沒有遵循教育規(guī)律,只關心學業(yè),不關心學生的年齡需求,造成學生過早產(chǎn)生對學習的厭倦,乃至對家長的抵觸;更有言語粗魯,行為暴躁,對子女的說教與自己的言行反差較大,從小就污染了孩子純潔的心靈,他們意識中沒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育子責任。諸如此類認識的偏差,表象上就產(chǎn)生了:不負責任的父母、不懂教育的父母,造成學校教育的被動和子女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當然有些家長把教育自己的孩子當成終身的事業(yè),從孩子呱呱墜地,就以美好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嚴格要求,細心呵護,用百倍的細心和智慧撐起孩子人生的天空,在攜子成龍,教女成鳳的傳統(tǒng)育子目標的引導下,把子女逐步培養(yǎng)成了既成人又成才的美好人生旅途,在家庭教育這塊沃土上綻放奇葩。
聽聽我可愛的孩子們成長心路的故事或許對家長有所幫助。
一、讓孩子在特定環(huán)境中學會感恩
故事1:
每當假期,我都會在家玩,上網(wǎng),躺在床上看電視。但從去年我改變了,變得截然不同。我會上輔導班好好學習,會在家里給父母做飯,也知道體諒心疼父母了。是什么讓我有了這么大的變化呢?是和母親一起打工的日子讓我明白父母的辛苦,讓我懂事,讓我長大。
火熱的七月天,不動渾身都是汗。我就坐在椅子上看著我的媽媽那么辛苦的工作,汗如雨下。眼里的淚已經(jīng)裝不下了,我咬著牙強忍著,起來幫媽媽。
自那以后,我長大了。
二、尊重孩子的感情、他們不會無動于衷
故事2:
我坐在公交車上忐忑不安,心想:回家挨罵吧,玩到這么晚。正想著,手機響了。是爸爸,接吧。“你去哪兒了,都幾點了,還知道回家啊”,爸爸急躁的聲音傳來。
我掛了電話,看著車窗外,窗戶上突然出現(xiàn)老爸生氣的臉,揉揉眼,什么都沒有。
今天的公交車特別慢,走走停停。
老爸的電話又來了,我手一哆嗦,掛了。
我還沒反應過來,手機又響了。“你到哪了,用不用我去接你”“快回來,等你吃飯。”電話那頭語氣平和。
下車,看見老爸站在車站,我跟著他慢吞吞的回了家。
“爸,我錯了,你罵我吧。”
“別說了,快吃飯吧,包子都熱好了。
我低頭吃著包子,不知是熱的還是燙的,眼淚掉在了碗里。
“唉,沒事,知道回家就好。”
爸爸對我的尊重和理解,讓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愛的沉重。教會了我要怎樣回報這樣的愛。
故事3:
從小,每次出門,母親總是會囑咐我“要小心啊”,然后目送我遠去。回家,母親總是會問我:“餓不?冷不?想吃啥?”然后進廚房,桌子上的菜都是我愛吃的。母親對我無微不至,我感謝母親。
一句呵護,一聲關懷,總能抓住我的心,是感動讓我順從。溫柔之后,我也變得啞口無言。
母親的溫柔是我幸福的源泉,在愛中長得的我更懂得愛和關心。
三、智慧的父母成就健康的的孩子
故事4:
七月的天,很炎熱,樹上的知了也啞了嗓子。
我在客廳吹風扇,看電視,媽媽在廚房做飯。
一會,媽媽端出兩碗面條,放在茶幾上。說:“你選一碗。”我看了看眼前的兩碗面條,一碗有一個荷包,一碗沒有,我選擇了有荷包的那碗。
吃著吃著,我看到媽媽的碗里竟然有兩個荷包。
媽媽看了我一眼對我說:“看人看物不能看表面,要看內(nèi)在。”
這位母親用她的智慧教育了她的孩子該怎樣看世界。
故事5:
父母在教育我的時候,很和婉,也很聰明。
記得高二的時候,每兩周回家一次。到家后,時間都用在電視上,家務都拋在了腦后。
母親下班回來,看到我還在電視機前,什么都沒說,下廚房做飯。
一會母親說:“閨女,和你商量個事行不?你能去買袋鹽回來不?”
看著媽媽在炒菜,我想:噢,沒鹽了。我說:“行。”
可當我把鹽買回來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燒好了菜。
我不再說什么,趕緊鉆進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