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7 17:34:3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生命健康監測,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 醫院藥師參與ADR監測探討 電能質量在線監測探討 數字環境保護監測探討 電容性設備在線監測探討 建筑施工變形監測探討 固定源廢氣現場監測探討 淺埋隧道施工監測探討 污染源廢氣監測探討 感知健康\智能醫療 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測探討 健康維護需要定期體檢和監測 大型建筑結構健康監測和基于監測研究 定期體檢:關注生命和健康 謹防過期藥威脅健康和生命 和生命息息相關的健康數字 神經外科重癥監護患者臨床感染細菌分布和耐藥性監測探討 深基坑支護工程變形監測探討 運行變壓器的絕緣監測探討 高危妊娠400例孕期管理與監測探討 運營期地鐵隧道結構變形監測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關鍵詞:可信計算;大數據;健康感知;可穿戴;運動監測;睡眠監測;健康
DOI:10.3969/j.issn.1005-5517.2015.10.003
健康感知計算
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周興社:如圖1國內外健康感知研究進展的比較可知,(1)在健康感知與計算系統論方面,國外尚沒有形成整體性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國內有些院士基于人體系統觀與均衡論,提出了人體健康的調節模型。(2)在健康數據的感知方式與深度方面,國內和國外差距較大,尤其在基于智能植入的健康感知等方面。(3)在多元信息數據的分析方法方面,國內剛剛開始,和國外相比較起步較晚,但是部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特色。(4)在健康狀態評估模型的構建方面,國外側重于微觀化,主要根據某一種疾病構建健康評估模型;國內則基于系統論,從人體健康系統的角度來評估健康并解讀相關的癥狀。這方面和國外差別較大。
健康感知發展趨勢
國內在西安召開了專家研討會,提出了可穿戴計算與健康感知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健康檢測是可穿戴計算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深圳召開的全國性的可穿戴會議上,絕大部分內容都集中在服務健康。可穿戴計算與健康感知的結合具有很多優勢,比如在醫院的檢查相比,可穿戴長時間持續的動態監測能夠獲取豐富的健康數據;可穿戴設備的便捷性也使健康參數的采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間進行。不過,可穿戴計算與健康感知相結合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主要有三個挑戰:第一,實現健康感知的持續性和普適性。目前一些設備缺乏普適性,需要解決感知的精確性和普適性之間的矛盾。第二,提升可穿戴設備的舒適性,可穿戴設備要從可以穿戴變成適合穿戴。第三,減少和消除可穿戴設備的負面效應,現在的企業界都沒有過多地去研究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等負面效應問題,要把可穿戴計算和健康感知進一步相結合,還需要研究很多問題。比如人體供血的綜合建模方法、穿戴在哪個部位更加合適、便捷的智能人體交互方法、可穿戴系統的優化設計方法等。
第二個趨勢是大數據與健康評估相結合,可穿戴設備和數字醫療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健康領域的大數據。比如蘋果健康軟件包等健康軟件,收集移動手機用戶的健康數據,數據集合非常龐大。和傳統通過醫院做簡單的診療相比,利用大數據進行健康狀況評估具有更多的優勢,可以揭示更多人體健康規律。健康大數據是關系復雜的多維數據,數據類別特別多,并且個體差異顯著,而且還涉及到隱私問題。所以,進行大數據和健康狀態評估,需要研究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適合健康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并非所有的大數據分析方法都適合健康大數據。還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健康評估演化模型,一個人的健康變化是個演化過程,怎樣基于大數據分析進行健康評估演化,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第三個發展趨勢是O2O模式與健康服務相結合。在電子商務領域已經獲得成功的O2O模式也可以用于健康服務。O2O健康服務需要解決如何整合醫院、社區、家庭、網絡等分散的健康服務資源,有效整合健康數據、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老年人、小孩等不同人群)、創新新型的健康服務形態等挑戰。O2O健康服務的關鍵點在于研究健康服務個性化的設計。健康云服務也存在優化空間,目前已有的一些健康云服務系統服務質量并不高。還需要研究健康服務的動態演化,根據人的不同健康狀態進行動態演化,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服務和健康促進新模式。
健康感知.計算和服務“三結合”
健康感知是基礎,健康計算是核心,健康服務是目的。人體健康調節模型包括感知和辨識調節。在這方面,西工大承擔了一個重點基金一面向老年人健康的非干預性感知與持續計算研究。研究內容為非干預感知動靜結合、晝夜互補、睡眠加步態。目前已經在持續計算、基于感知數據的關聯分析和健康評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階段成果。
生命健康監測探討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王新安:今天大家思考人的健康問題,需要重新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人從何而來,將往何去這個古老的哲學問題,這個問題有很多解釋,但仍未達成共識。第二個問題是人到底能活多久?健康研究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們能不能活200歲、300歲、800歲,百歲老人能不能像30歲小伙子一樣健康,精神體力飽滿地生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無論從動物細胞演進還是歷史的考證等方面,都很難得到定論。比較嚴謹的說法(嚴謹的說法不等于認同)是按生長期成熟期的年齡的5到7倍推算,即100到140歲。如果按細胞成熟期過程(按動物),拿動物壽命和人類壽命類比,人類壽命可以達到145歲。從細胞分解的角度又可能得到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國歷史上的彭祖(彭祖,姓W名鏗。一作彭鏗,陸終第三子,據宋初樂史《太平寰宇記》“彭城縣”條引《彭門記》云:殷之賢臣彭祖,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壽七再六十七歲,今墓猶存,故邑號大彭焉)活到880歲,據記載,武當創始人張三豐活了200多歲,近代中國最長壽的李青云256歲。
論文摘要:采用教育部研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4個心理量表,對昆明大學2007級1917名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測評并將結果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我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不同人口變量因素的學生心理狀況存在差異。
為準確了解和掌握2007級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篩選、排查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工作,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采用教育部研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的4個心理量表《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中國大學生健康量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和《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對昆明大學2007級1917名新生進行心理測評,以便及時發現和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學生,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測試基本情況
(一)測試對象
昆明大學2007級全體新生。本測試發放問卷1 917份,有效問卷1 832份,有效率為95. 6% ,學生的平均年齡為19. 59士1. 18歲。其中經濟系520人,旅游系428人,藝建系460人,電機系332人,社科系92人;男生953人,女生879人;漢族1362人,少數民族466人,民族缺失4人;獨生子女470人,非獨生子女1 350人,是否獨生子女缺失4人;理工類632人,文史類1 036人,文體藝術類164人;來自大城市182人,來自中小城市256人,來自小城鎮298人,來自農村1 096人,家庭所在地缺失10人。
(二)測試方法
測試工作是在昆明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老師的指導下,由經過培訓的測試者主持,采取團體測試的方式,按照統一的程序組織。施測時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一般在90分鐘左右完成。問卷和答題卡均當場發放,當場收回。
(三)測試時間
新生人學后半個月至一個月內。
(四)關于《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的說明
教育部制定的《中國大學生心理測評量表》,是我國首份本土化的大學生心理測評表,包括四種心理健康相關量表。
《中國大學生生活應激量表》,利用這一量表可以測量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可以用來篩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給予特別心理關照的學生,該量表共85個項目,包括學習、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家庭和發展等領域常見的壓力源,包括各種應激性生活事件和日常瑣事。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用于測量心理困擾癥狀,可以作為主要篩查工具,用來發現可能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以便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幫助。量表共104個項目,包括軀體化、焦慮、抑郁、自卑、社交退縮、社交攻擊、偏執、強迫、依賴、沖動和精神病傾向十二個維度,要求被試對各個項目從(1)“沒有”到(5)“總是”進行主觀評價。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該量表從適應的角度來評估個體心理健康所達到的水平。量表共有60個項目,從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適應7個不同的維度來評定大學生的適應情況,要求被試對各個項目從(1)“不同意”到(5)“同意”進行主觀評價。
《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該量表用于測量人格或性格特征。量表共68個項目,從活躍、爽直、堅韌、嚴謹、利他、重情和隨和7個維度來評估大學生在人格上的差異,要求被試對各個項目從(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進行主觀評價。
(五)統計T具
統計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統it分析。
二、《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測試結果
(一)本樣本被試在各個分量表及總分的描述統計及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經單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昆明大學新生在各分量表以及總分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
(-)各系、全校和全國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數比較
1.昆明大學和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數比較
從圖中可以看出,昆明大學學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說明昆明大學學生感受到來自學習、生活、社交,家庭和發展方面的壓力均大于全國大學生的平均水平。其中,來自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壓力較大,來自家庭的壓力相對全國常模來說比較大,應激事件所引起的壓力主要在生活事件上,并且對事件的評價認為是負性事件的分值較高。
2.各系總分和全校以及常模總分的比較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校2007級新生所體驗到的壓力均高于全國常模水平,而其中旅游系總分最高,藝建系次之,其他三個系的篩選比率相差不大,只有不到8%的學生體驗到了較大的壓力。說明在過去的一年里旅游系承受了較大壓力的學生多,來自學習、生活、發展、社交和家庭的問題對
這些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較大。
(三)標準分總分各分數段的頻次分布
按照中國大學生常模的標準,我們也把樣本被試按照總分標準分分成六個壓力水平,各壓力水平的T分數區間及被試人數分配見表2。從表中看出,昆明大學學生壓力水平的T分數集中在41分以上,說明在過去的一年里受測者承受了較大的壓力;來自學習、生活、發展、社交和家庭的問題對受測者產生的心理影響較大。
(四)本樣本總分的總體分布狀態
為了考察本樣本被試總體的一個大致分布情況,我們考察了其分布狀態,結果發現該樣本被試的總體分布呈正偏態趨勢。
三、《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且表》測試結果
(一)本樣本被試在各個分一表的描述統計以及與全國常模的比較,見表30
經單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除軀體化維度外,昆明大學新生在各分量表以及總分上的得分均顯著低于全國常模(P < o. 001),說明昆明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優于全國大學生的平均水平,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二)各系、全校和全國常模在各分一表上的平均數比較
1.昆明大學和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數比較.見圖30
從圖中可以看出,除軀體化維度,我校大學生在其余各維度,特別是在攻擊、偏執、沖動、抑郁、自卑等緯度上的得分均比全國常模低,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全國常模;我校學生在軀體化維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全國常模,這個結果說明我校學生普遍存在軀體方面的癥狀,自我感覺身體不適感居多。
2.各系總分和全校以及常模總分的比較,見圖40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軀體化維度上,經濟系的得分最高,說明經濟系學生的軀體化癥狀最嚴重,而電機系學生的最輕;在焦慮維度上,五個系學生的得分都比較高,說明o7級新生的焦慮水平都比較高,而經濟系學生和社科系學生的焦慮水平又更高;在抑郁維度上,藝建系學生和旅游系學生的抑郁水平最高;在自卑維度上,電機系學生的自卑感最低,其他四個系學生的自卑感沒有太大差異;在社交退縮維度上,藝建系學生的得分最高,說明藝建系學生在人際交往中不夠主動;在攻擊性維度上,社科系學生得分最低,可能與他們比較注重人文氣息有關;在性心理障礙方面,我校學生的總體得分均不高,說明我校學生的性心理比較健康;在偏執維度上,經濟系、旅游系和藝建系學生的得分較高,社科系和電機系學生得分較低;在強迫維度上,我校學生的總體水平都高,說明07級新生的強迫癥狀很明顯;在依賴維度上,我校學生的總體得分也比較高,說明學生們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以后應該加強獨立性方面的教育;在沖動維度上,旅游系學生的得分最高。總體來看,我校學生的精神病傾向不明顯。
四、《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測試結果
(一)本樣本被試在各個分量表及總分的描述統計,見表4。
結果表明,我校學生的適應能力比較好,特別是對人際關系和擇業方面的適應均比較好。
(-)不同院系學生在各個分量表及總分的平均數,見圖5。
不同系部之間,電機系學生的總體適應能力最好,經濟系次之。但經濟系學生在校園生活的適應以及滿意度方面的得分比較低,說明在這兩面的適應不夠好;旅游系的學生對校園生活以及學習均不太適應,總體適應度也不好;藝建系學生的適應能力最差,在各方面的適應都不太好,特別是校園生活和學習適應;社科系學生總體適應還可以,但對大學生活的滿意度最低。
(三)標準分總分各水平的頻次分布
按照中國大學生常模的標準,我們也把本樣本被試按照總分標準分分成四個適應水平,各適應水平的T分數區間及被試人數分配見表So
(四)本樣本總分的總體分布狀態
為了考察本樣本被試總體的一個大致分布情況,我們考察了其分布狀態,結果發現該樣本被試的總體分布呈標準的正態分布,說明本樣本被試總體適應能力的分布比較理想。
五、《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的測試結果
(一)本樣本被試在各個分里表的描述統計,見表60
(二)被試在各個分量表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在人格量表各維度上的得分情況都比較好,說明我校學生在人際交往、為人處事等方面都比較好。其中,隨和維度上的得分最高,說明我校學生總體與人為善,靈活熱
清。在嚴謹維度上的得分較高,說明我校學生做事認真,遵守規矩和自我克制,同時有追求新異的傾向。在利他緯度上得分較低,說明我校學生注重成功和成就,同時也注重方式和手段的正當性。五個系之間學生的情況區別不大,只是社科系和經濟系在嚴謹方面得分比其他系略高,社科系在爽直和重情兩個維度最低,但在嚴謹和隨和方面又是全校最高,說明社科系的學生與人交往平和、處事堅持原則。電機系學生在活躍方面得分比其它系略高,說明他們與人相處更平和、自然,但不夠主動。
六、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拱橋,健康監測,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橋梁建設理念逐步從“重建輕養”轉向“全壽命管養”。橋梁的服役期幾乎占據了橋梁整個生命期,關注橋梁服役期的狀態,確保橋梁時刻處于良好的服役狀態對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某大跨鋼筋混凝土拱橋為研究對象,對其健康監測系統的設計進行研究,對同類型橋梁具有借鑒意義。
2、橋梁概況
某鋼筋混凝土拱橋全長493.14m。橋孔布置:9×20m+220m+4×20m,橋面寬度為:2×(凈11+2×0.5m墻式護欄)。主孔為等截面懸鏈箱形無鉸拱,截面為三室箱,拱軸系數m=1.543,凈跨徑L=220m,凈矢高f=40m,矢跨比f/L=1/5.5,拱上建筑為13×17.5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面連續及雙柱式排架立柱,柱間設橫向聯系,引橋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面連續,下部為雙柱式墩臺,基礎為鉆孔灌注嵌巖樁。設計荷載為:汽—超20、掛—120。設計洪水頻率:1/300;地震烈度:6度區,按7度設防。全橋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橋型布置圖
3、健康監測系統設計
3.1 健康監測系統定位
常見的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的布置主要可分為這幾個等級,分別為:全面的在線、實時健康監測系統;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健康監測系統;專項在線、實時健康監測系統。
等級一:全面的在線、實時健康監測系統
參考國際標準,系統地針對橋梁進行了監測,傳感器系統布設全面,測點較多,系統功能強、可靠性高,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成熟的傳感器和設備,確保監測系統的先進性、耐久性,但費用相對較高。
等級二: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健康監測系統
采用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健康監測系統具有測點數量布設適中,系統可靠性較高,采用目前國內外先進的、成熟的傳感器和設備,確保監測系統的先進性、耐久性,工程費用適中。
等級三:專項在線、實時健康監測系統
該等級的健康監測系統其傳感系統布設精簡,選取部分關鍵內容進行監測,測點布設較少,采用目前國內生產技術較好、性價比較高的傳感器和設備,未來維護更換方便,不包含人工巡檢系統,工程費用較低。
等級四:離線健康監測系統
第四等級系統多適用于中小跨徑橋梁,或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選用,一般是每隔一定的時間到現場對橋梁的響應進行檢測,再根據檢測結果對結構進行評估,提出養護管理建議等。
對于該大橋,橋梁結構形式復雜,結構重要性程度高,但等級一的健康監測系統成本過高,因此采用等級二: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形式是比較適合本橋的。以下就本橋在線與離線相結合的健康監測系統設計進行研究。
3.2 健康監測測試項目
基于二等健康監測系統,該橋監測內容及測點布設情況如表1、表2所示。
表1監測項目和測點布設一覽表(基本配置)
表2主要測點布設示意圖
3.3 數據傳輸系統設計
數據傳輸是橋梁監控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傳輸采用有線與無線傳輸相結合的方式:現場組網采用有線連接;現場測試數據通過遠程數傳儀傳至遠程控制中心,整個網絡傳輸系統如圖2所示。
圖2 健康監測數據傳輸系統
3.4 健康監測軟件界面設計
橋梁健康監測離不開監測軟件的開發,健康監測的軟件系統需具有:數據顯示、數據查詢、結構預警以及出具監測報表等功能。健康監測工作主界面如圖3、圖4所示。
圖3健康監測系統基本設置界面圖4 健康監測系統監測設置界面
4、結語
本文針對某鋼筋混凝土拱橋進行了健康監測系統設計,就健康監測的等級選擇、測試內容、測點布置及數據傳輸和健康監測軟件界面設計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在大跨鋼筋混凝土拱橋健康監測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1進化的人權
人權,又叫基本人權、自然權利、人類基本權利,人權就是人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人權是一個不斷進化的概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生存與發展成本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蠻荒時代,人類只要滿足生命權、分配權就已經足夠;到了農業世代,勞動權、自由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當今時代,僅僅只有生命權、分配權、勞動權和自由權已經不能保障一個人的正常生存,還得要有公平權、教育權、發展權、政治權等人權。
1.2基本人權
基本人權是最高級人權,是保障一個人基本生存的人權。基本人權之外的人權是由基本人權派生的,基本人權也是不斷進化的。在當代,要保障一個人能生存下去,至少需要生命權、自由權、教育權、勞動權、人格權、健康權、生態權。(1)生命權。生命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如果無法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權,那么一切其他權利都是空中樓閣。(2)自由權。自由,是人權的靈魂。因此,人身自由、通信自由、言論自由、結社自由、自由等都是個人的基本權利。如果沒有充分的自由權,生命權也將失去意義。(3)教育權。當代以及未來,勞動越來越復雜,沒有教育一個人無法獲得勞動技能,不能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來保障自己的生存。教育權是勞動權和發展權的基礎。(4)勞動權。在當代,如果沒有勞動權來保障就業的公平與公平地獲取勞動報酬,那么勞動者就無法公平就業,無法獲得應得的勞動報酬,甚至不能公正公平地獲得勞動機會,他的勞動成果或勞動機會就會被別人剝奪侵占。因此,只有勞動公平,即就業公平與獲取勞動報酬的公平,尊重個人勞動,才能保障一個人的人格權、發展權。(5)人格權。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人格是一個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中,尊嚴權是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6)健康權。健康權是生命權的延伸。由于當前世界整個發展模式都是貨幣之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公眾健康權益屢遭侵犯。沒有健康權,也就談不上生命權。在當前環境下,把健康權從生命權中突出獨立出來,顯得尤為重要。(7)生態權。生態權是健康權與財產權疊加之后的拓展。生態權得不到保護,就沒有健康權、生命權和發展權。
1.3當代人權的基本內容
國際社會對人權的內容和分類存在很大的分歧,各種理論之間不僅有沖突也有重疊之處。當代主流觀念,人權應該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獲助權、公正權、教育權、發展權、民族自決權。目前,被多數國家認同的人權立法內容主要有安全的權利、自由的權利、政治的權利、訴訟的權利、平等的權利、福利的權利、民族的權利。
2人權與生態法治
由于法律是最高社會規范,是其他社會規范的基礎,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文件,是保障社會有序、維護社會公平的最根本措施。人是社會的基礎,人權又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所必需的權利。因此,所有法制活動,首先要保障人權,任何社會活動不得侵犯人權(人權至上定律),也即人權至上。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要實現生態法治,首先要把生態法治提高到人權保護的高度,把保障公民健康權、公民生態權的理念作為生態法治的理論基礎,融入生態法制建設中。
3進行罪因溯源是我國生態法治的關鍵
目前,我國生態法治的根本障礙是忽視了健康權、生態權,沒有對生態違法進行罪因溯源:一是在司法實踐上,對生態違法懲治力度偏小,犯罪成本小。二是沒有溯源研發者,以致于在暴利的誘惑之下,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轉換成犯罪技術方法。三是監管者缺位,為了GDP,對轄區內生態違法熟視無睹,甚至間接參與。四是在立法上違背罪刑相當原則。生態違法犯罪,比投毒罪的犯罪動機與行為更加惡劣,投毒者只是為了泄私憤向被害者投毒,而生態違法者是為牟取暴利向公眾投毒;比投毒罪影響范圍更廣,投毒罪只涉及少數受害者,而生態違法的受害者涉及整個區域甚至全世界;比投毒罪危害程度大,危害持續時間長,投毒罪只影響事件發生的一段時間,而由于生態違法犯罪手段隱蔽,再加上監管者可能的袒護,發現困難,等發現時危害時間已經很長,危害程度已經十分嚴重,治理起來十分困難,需要長達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因此,我國生態法制建設的關鍵,是要將罪因溯源理論與方法應用于生態立法與司法。
4建立全球安全網絡
在立法、司法理論與技術上解決了生態法治障礙,還必須要有全球安全網絡支撐生態法治,才能實現生態法制建設目標。全球安全網絡的核心,是生命地球系統的建設。
4.1生命地球
生命地球的實質,就是把整個地球,乃至整個宇宙,當作一個生命體。人類只是其中一個分子,我們在生活、發展的同時,賦予其活力和智慧,增強其自穩性,維護地球健康。生命地球的實現途徑就是要構建“和諧地球”和“安全地球”,目標是“幸福地球”。和諧地球的建設,首先要樹立“民心物體”的理念,即“萬民是我心,萬物是我體”,眾生平等,共享地球(宇宙)。“生態和諧”就是推行“按需生產,清潔生產,節約生產,快樂生產,清潔生活,勤儉生活”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和諧”就是政府在保護人權同時,還要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心理和諧”就是營造自由與公平的環境,發展先進文化,提高公民素質;“安全地球”就是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維護生態安全、社會安全、個人安全。
4.2安全地球
安全地球,就是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維護生態安全、社會安全、個人安全。安全地球包括地球的安全監測、地球健康評估和預警、安全維護和系統溯源。
4.3安全監測
(1)立體地圖。通過航天平臺,應用數字地球、智能地球、GoogleEarth技術,建立精準立體數字地圖系統,通過互聯網。面向大眾、用于一般定位和報警的普通精度立體地圖,免費,高精度專業應用部分可以適當收費。(2)航空重點監測。對于一些突發事件,通過航空平臺,采集高精度數據,與數字立體地圖實行無縫鏈接。(3)地面實時監測。對于一些重點區域,通過視頻進行實時監測,并與數字立體地圖進行無縫鏈接。(4)地面專業調查。對于一些精度要求更高、需要更詳細的地面調查或進行科學研究,由外業人員攜帶便攜數字終端,開展專業調查。(5)用戶終端。所有用戶終端,都應該具有實時通信、廣播信息接受、GPS定位、一鍵緊急報警并實時發出報警時所在地理信息等基本功能。專業應用:通過手持移動終端,現場采集數據和進行預處理,可應用于各種野外作業。溯源:通過終端,對溯源對象進行檢測、追蹤、定位與事件回溯。個人用戶:普通應用。個人信息交流、廣播信息接受、普通定位、緊急報警、個人健康檢測等。
4.4健康評估和預警
通過對生態健康、社會健康、個人健康狀況進行實時監測,通過智能評估軟件進行健康狀況評估,發出安全隱患預警。
4.5安全維護
今年4月里一個寧靜的夜晚,美國波士頓某車庫里聚集著一群年齡在20~30歲的年輕人,他們多為男性。這些人中有健身愛好者、科技發明怪才,還有一些對自己身體各項指標進行監測的慢性病患者。他們為了相同的興趣和目標聚集在一起,在進行著為期一個月的自我試驗,利用一種名為Zeo的“個人睡眠測試”設備,對他們的睡眠進行分析和測試,收集到的與睡眠有關的詳細數據,可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這些年輕人的熱情和執著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量化自我”和“自我健康跟蹤”的一個縮影。對健康進行自我測試的理念已有十多年歷史了,一些運動員利用一些自測儀器堅持跟蹤自己的個人健康指標,~些患有偏頭痛、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利用自測儀器關注個人的生活習慣及其對病癥可能產生的有利或不利影響。
新穎的健康自測手段
如今,一些為消費者量身定制的高科技跟蹤測量器使用起來更簡便,測得的數據更全面、更嚴謹,越來越多的人體驗著這些儀器在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上述幾位年輕人試驗的一種叫做Zeo的測試器,可簡單地通過綁在額頭上的一條軟帶跟蹤佩戴者的睡眠,軟帶上的織物感受器將佩戴者的腦電波信息傳送到床頭邊的監控設備上,每晚睡眠的相關數據上傳到電腦,用戶可據此對睡眠產生影響的天氣、光線等環境因素進行了解和分析。
桑尼?沙哈是一位長期失眠者,他也是這項睡眠研究的參與者之一。他發現在睡前幾小時戴上一種橙色眼鏡更容易入睡。有理論認為,橙色眼鏡可阻擋藍色的光線而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研究表明,藍色光線會對生理節律產生影響。沙哈利用Zeo和另一種稱為Fitbit的拇指大小的裝置,記錄了一個月來的睡眠狀況,他發現睡前沒戴那種特殊的眼鏡,平均28分鐘才能入睡,但睡前幾小時戴上那種眼鏡,平均只用4分鐘就能入睡。
也有專家認為,沙哈知道自己在睡前戴沒戴眼鏡,而他能很快入睡,或許是一種心理作用,即“安慰劑效應”。他們認為,沒有大規模的研究表明橙色眼鏡可以改善睡眠。但這種眼鏡對于沙哈來說確實有效,相對于安眠藥物來說,一個價值8美元的塑料眼鏡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一家名為百思(Basis)的自我健康跟蹤儀公司開發研制了一種新款手表,它看起來、用起來都是手表,但卻不是普通的手表,實際上它還是一種多功能的“監測器”,能夠跟蹤測量佩戴者的心率、體溫、運動和出汗水平等生理指標,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確定配戴者一天的活動量和消耗的熱量。百思公司的產品主管朱莉?威爾納希望,生命體征實時反饋信息可激勵人們多運動,并傾向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越來越多新開發的自測工具收集著與健康和行為相關的數據,以幫助人們提高身體健康水平。這款百思手表只是這些新工具中的一種。這些儀器是“量化自我”和“自我健康跟蹤”健康新運動的一部分,反過來,這一新的健康潮流也促使了跟蹤人們運動、營養,睡眠、情緒等生理指標和生命體征的各種跟蹤器應運而生。
風靡全球的“自我健康跟蹤測試”潮流
2011年6月,來自全球大約400名電腦程序員、設計師、工程師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士聚集在美國加州計算機歷史博物館,召開了第一次“量化自我”年度會議。與會者展示了許多“自我健康跟蹤測試”的新創意,包括各種健身顯示器、收集和顯示數據的應用程序等。綠鵝公司(Green Goose)展示的是一種跟蹤監測人體運動的粘貼式傳感器,這種布滿各種感受器的廉價貼膜可黏附在牙刷、水壺或拴狗的皮帶上,追蹤人們從刷牙到遛狗等日常活動。還有的展示了智能手機用以監測健康狀態的各種擴展功能以及用于監測食物熱量卡路里攝入、睡眠、疲勞狀態、心情指數等專為消費者定制的各種監測器。
在大廳人群中緩步而行的亞歷克斯?吉爾曼是美國富士通實驗室的一位研究員,他的肩上挎著一個包,許多纏結在一起的電線監測著他的身體各部分:一個測量血液氧含量的白色塑料耳夾,繞著手臂的血壓計,還有綁在胸前的心率監測儀、心電圖測量儀、溫度計等,肩上背著的那個袋子里的儀器用來對所有這些傳感器獲得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
在不久的未來,如今用于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里的監測手段,都將轉化為人們隨身佩戴普遍使用的小巧測試工具,實時評估用戶的健康水平。相對于每年到醫院進行健康體檢,這種自測技術和工具可更及時更直觀地顯示人體的健康狀況。
美國斯克里普斯轉化醫學研究所的心臟病專家埃里克?托普爾說,佩戴式傳感器可24小時對血壓、心跳節律等生命體征進行測量,幫助人們改善頭痛,疲勞等亞健康問題,這些可能算不上是真正的疾病,但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輕微頭痛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偏頭痛是否與血壓異常有關?”而量化自我理念及相應的新科技發明將是解答這類問題的最好途徑。
未來理想的健身模式
我們對睡眠科學的了解,包括8小時睡眠的概念,大多數來自于優化控制研究,而通過實時監測測得數據形成的數據庫資料,將有助于重新定義健康的睡眠行為。例如,Zeo實驗項目發現,女性的快動眼睡眠(REM)少于男性,那么睡眠對衰老的影響是否也存在性別差異呢?
另外,個人數據共享將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治療,某種特定疾病的患者是最早認識到這一好處的群體之一。例如,亞歷山德拉?卡邁克爾是一位長期偏頭痛患者,經過對飲食和生活中其他因素的跟蹤調查之后,確定其頭痛與飲食中的奶制品和麩質缺乏有關。為了幫助其他患有同樣病癥的人緩解和解除這種慢性疼痛,她創辦了一個名為CureTogether的社交網站,網友們可以通過網絡互相交流信息,而網站則幫助人們決定首先嘗試哪些治療方法。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穎自我監測手段的出現,“量化自我”和“自我健康跟蹤”的健康理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人們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個性化醫療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通過許多新穎的自測儀器,患者可以自己記錄身體的生理反應,隨時了解生命體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