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中醫基礎筆記范文

        中醫基礎筆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8 16:39:0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中醫基礎筆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醫基礎筆記

        篇1

        2、技工學校簡稱為“技校”。技校屬于人社部門或勞動部門主管,發技工證和技工學校畢業證書,不是教育部門頒發的學歷文憑。

        3、招生層次包括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中等技工學校屬于中等教育,是培養中等技術工人,層次上相當于高中,但學歷是中技,中級技工;而高技屬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技術工人,包括技術學院、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與大學專科同等層次,但學歷是高技,高級技工。

        4、技工學校畢業頒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廳)印制的技工學校畢業證書和初級,中級、高級或以上職業資格證書。

        篇2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數量及價格效應

        在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TBT協定》中,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有著明確的定義,即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WTO成員國在考慮到國家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誠信交易及公民健康等方面,所制定的帶有一定歧視性的對外貿易技術規則和標準。實際上,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形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強制性法規壁壘;二是自愿性標準壁壘;三是全過程閉環壁壘。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數量和價格。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強制性法規、自愿性標準和全過程閉環。其中,強制性法規壁壘是一種傳統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也是國際貿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不正當競爭方法。例如,美國的汽車工業,美國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地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汽車污染凈化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法律法規,并且在《空氣凈化法》與《防污染法》中也對汽車污染凈化的標準技術規格進行了明確,但外部市場的大排量汽車卻不包含在當地汽車工業競爭的范圍之內。現如今,隨著強制性法規貿易壁壘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在保護本國經濟產業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自愿性標準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該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需要以貿易對象國的強制性國標和推薦性國標為載體,一般被應用于“綠色”、“低碳”等產品的對外貿易中。自愿性標準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很好的體現了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的未來發展趨勢,也逐漸成為了一種得到國家認可的非關稅隱形排外壁壘。全過程閉環壁壘是指依靠復雜的程序對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成本、交易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進行提升的一種非關稅壁壘。例如歐洲,全過程閉環壁壘是將提升貿易交易成本作為其得以實施的切入點,歐洲政府規定外來化學物質的進口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注冊、評估、許可及限制等一系列過程,也只有通過嚴格的程序對化學物質的進口進行控制,歐洲的化學物質的進口才能得到保證。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效應

        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所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數量和價格。在數量方面,例如出口國在初始條件下出口五種產品,而進口國家設置技術標準要求為A1。當進口國家將技術性貿易標準提升到A2的時候,初始條件下出口國所用以出口的五種產品中,會有兩種產品不再符合出口標準的要求,并被以質量或其他要求退出出口市場,在此情況下,出口國的出口總額會減少,從而導致出口國在國際貿易中所獲得的利益會受到損害。在價格方面,當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數量方面真正發揮作用后,出口國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會產生一種將不合格產品標準由A1提升至A2的需求,而在此過程中出口國用以出口的產品的質量也會隨之得到改善,技術標準也會得到提升。同時,新投資會引起出口成本的增加,而出口成本的增加也會引起成本價格的提升。此外,在降低出口國產品競爭力方面,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價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顯得更加突出。

        二、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所造成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使得發達國家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可以使發達國家的技術專利、產品等得到更好地保護,并在貿易中取得一定的壟斷地位。同時,發達國家作為國際技術標準規則的制定者,也能夠順理成章地對發展中國家的同類型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過程中,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技術含量比較低、加工技術比較傳統、通訊工具比較落后,也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比較低。由于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的種類比較多,技術要求也比發展中國家更加嚴格,因此發達國家往往會制定多種嚴格的法規與標準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進行限制,從而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流通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另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不僅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商品貿易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會對發展中國家引入發達國家的技術和設備造成限制,從而影響到發展中國家自身技術水平的提升。事實上,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不僅會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會對發達國家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不能真正達到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進行提升的目的,也根本無法對發達國家的技術產業進行更好地保護。同時,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不僅會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被降低,也會導致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出現惡化增長,而這不僅會限制發達國家在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和資本輸出過程中所獲得的利益,也會使發達國家的商品市場價格出現持續飆漲,以至于對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害。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知識產權的升級與資源的交流也越來越受重視,發達國家也逐漸壟斷了世界資源的配置。由于發展中國家所受到的歷史因素和現實條件的限制,發展中國家一般都比較缺少產品技術的開發能力,而這也就導致發展中國家往往只能依靠發達國家。現如今,技術性貿易壁壘已逐漸成為了影響國際貿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為了WTO未來談判的重要內容。近幾年,發達國家一直以保護環境的名義采取單方面的貿易政策,而這不僅會影響發展中國家的商品進口,也會增加貿易雙方的摩擦。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向區域化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這類區域性經濟組織的成員已經基本都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環保水平與環境標準大致處于同一水平。因此,發達國家會以低于區域環境標準為由,對區域外的商品進行限制,并排除在區域市場之外,而這也會影響到貿易雙方或多方之間的關系。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在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種類比較多,波及面也比較廣,不僅會影響到各個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也能夠推動國際商品之間的交流,并影響到國際貿易的流通驅動。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所造成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第一,技術性貿易壁壘能夠對我國進出口產業的發展給予一定的保護。發達國家制定了極為嚴格的技術標準對國際貿易中的眾多商品進行規范,而這也代表著進口貨物只有符合這一標準才能得到各個國家的進口。同時,我國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基礎上也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準入標準,這是為了更好地對我國的特色工業進行保護。在我國所制定的技術標準中,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對發達國家的進口進行了限制,也為發達國家產品進入我國市場設置相應的限制,而這也使我國的民族工業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第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對我國企業在技術競爭領域的升級有很大幫助,也能夠促使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來,由于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功利心過重,產品競爭仍停留在價格層面的競爭,對產品技術的創新卻不夠重視,以至于我國企業技術的發展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由于技術壁壘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也使得我國企業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越來越重視,并對技術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型地位進行重新估量。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國企業也再逐漸增加對產品技術的研發成本,健全產品技術革新的獎懲制度,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對傳統產業進行更新換代。同時,從長遠角度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也能夠促使我國出口受阻的企業對生產技術進行創新,以便使這些企業的產品能夠更快的回到進口國的市場。第三,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用能夠提高我國工業標準化程度,也能夠提升我國企業產品的質量。當前,技術性貿易壁壘之所以會對我國企業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企業產品的技術標準水平還比較低,現在所實施的技術標準與評定標準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這不僅導致我國相關部門對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管比較疏松,也會影響到我國產品的出口。在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清除的時候,我國企業必須要先樹立更加先進的技術標準,并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來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從而達到提高我國企業產品技術含量的目的。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所采取的應對措施,不僅能夠使我國工業標準化變得更加的規范,也能夠提高我國工業產品的技術水平。

        (二)消極影響

        當前,盡管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進出口貿易造成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卻無法真正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而這種貿易保護方式只能使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短暫的利益,同時會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在此過程中,我國大部分產業很難從發達國家得到先進的技術轉讓,這也導致我國的產業技術一直處于落后狀態,也間接對我國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涉及面比較廣,制定的貿易制度也變得越來越多。由于發達國家具有豐厚的經濟底蘊,會提高國際貿易中的技術標準,特別是產品的綠色準入標準,而這一標準的提高也會使我國的大部分出口產品達不到要求。例如,歐盟對國外產品的引進有一系列完整的規則,而在國際貿易中各個國家也有著很多必須要遵守的標準。從總體上而言,我國的出口產品要想進入歐盟市場,則產品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要符合歐盟的技術標準,并得到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的認可;第二,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要具備較高的安全因素,并獲得歐共體安全認證標志;第三,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要進入歐盟市場,則必須要獲得歐盟合格證書。此外,歐盟對流通歐盟市場的產品還有更加明確的規定,即這些產品不僅要符合歐盟的標準要求,也必須要通過歐盟的嚴格認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技術標準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認證體系還不夠成熟,工業標準也比國際先進標準低,而這也導致我國的很多出口產品往往都會被國際市場所排擠,從而致使我國企業很難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四、結束語

        篇3

        關鍵詞:中醫學;藏醫學;比較

        【中圖分類號】R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401-02

        1.中醫學和藏醫學病因病機理論的比較

        病因的概念,主要是指發病的原因,即足以破壞人體內部,以及人體和外部環境之間相對平衡狀態的各種有害因素,統稱之為邪氣。中醫、藏醫對病因的認識基本相同,認為它不是單純孤立地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質,而是重視這些因素與機體相互作用的狀況,即是除了研究病人發病時可能存在的外界條件因素外,主要則是以正氣與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種病理表現為依據,通過綜合分析來推究原因,這種辨別病證、探求病因的方法,稱之為“辨證求因”,并強調正氣的重要作用和陰陽平衡的重要性。“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氣所湊,其氣必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中醫關于病因的分類,根據各種致病因素的性質和致病特點,主要分為外感病因(外因)和內傷病因(內因),此外還有勞倦、飲食不節等不內外因。外感病因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象變化,中醫學稱之為“六氣”,這本是自然界中陰陽消長變化在氣候中的客觀表現。但是,當氣候發生急劇異常變化或節令與氣候脫節(即所謂“至而未至”、“未至而至”),超越了人體的適應能力,或由于某種原因而使人體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適應改變的氣候時,則“六氣”便成為致病因素,稱之為“六”。疫癘,是自然界中一類具有較強致病作用,并且有一定傳染性的病邪,多從口鼻而侵犯人體,其致病特點是發病急驟,易于傳染流行,癥狀相似,病情嚴重。內傷病因是七情及飲食、勞倦等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內傷是致病因素。七情太過,可傷及五臟,即過喜傷心、大怒傷肝、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而主要是導致臟腑氣機的功能紊亂,即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等一系列病理變化。飲食失宜包括饑飽無度、飲食不潔與飲食偏嗜等,以及長時問的過度勞累,過度安逸,完全不勞動、不運動,也能成為致病因素而使人發病。

        藏醫學認為引起人體疾病發生的原因稱病因。人體在健康狀態下,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一~ 三因素(龍、赤巴、培根)、七精華(飲微、血、肉、脂肪、骨、骨髓和)、三穢物(大便、小便和汗液)及人體各臟腑組織之間,人體與外界之間維持著一定的常量,其性能和作用不發生變化,處于相對的動態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失衡),便導致疾病發生。病因分類可歸結于內因和外緣(外因)兩大方面。內部病因分為龍病、赤巴病、培根病三種。龍、赤巴和培根這三種人體固有的基本物質在外因的影響下發生偏盛偏衰,失去原來的平衡,則變成致病的因素被稱為三邪(三大內因),三邪在反常時令、飲食、行為起居及鬼崇(不明原因,四大外因)等干擾下產生龍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故中醫學和藏醫學在發病學及病因學上具有顯著的不同。

        2.中醫學和藏醫學辨證論治原則的比較

        辨證論治是中醫、藏醫學分析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對疾病的一種獨特的研究和處理方法,又稱辨證施治。其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

        辨證即是認證、識證的過程。證是對機體在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反應的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反映這一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證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疾病的本質。所謂辨證,就是根據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兩部分。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論治的效果去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辨證論治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是中醫和傳統藏醫思想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是指導中、藏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中、藏醫學都以辨證論治作為其確定基本診療的原則。

        3.中醫學和藏醫學診斷方法的比較

        望、聞、問、切是中醫、藏醫學重要的診察方法和手段,望、聞、問診可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癥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求全面地了解病情,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切診亦名脈診,是醫師用手指切按患者動脈,根據脈動應指的形象,通過四診了解病情、辨別病證的性質(寒熱)、部位(臟腑)、深淺(表里)、正邪的關系及病情的吉兇。切診的部位相同,以高骨為標志(橈骨莖突),其稍微內方的部位為關,關前(腕端)為寸,關后(肘端)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共六部脈,分候臟腑之氣。藏醫脈診稱沖、甘、恰,分別和寸、關、尺相對應,而藏脈又分上角和下角,上角為陽,下角為陰,故分十二部脈分別候診臟腑之氣。所以,中、藏醫學診斷方法基本相同,但是其各自名稱術語有所不同。

        4.中醫學和藏醫學治療手段的比較

        飲食和起居的要求基本相同。提倡飲食清淡,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還注意忌口,如寒證不易吃冷涼的食物,熱證不吃性溫的食物。對起居環境的要求也是如此,寒證易保持溫暖勿受涼等。

        藥物種類基本相同。中藥、藏藥都是天然的植物、動物、礦物質等,產地不同,藥性各異。藥物性味如寒熱溫涼等相同;炮制目的和方法基本相同,目的是降低和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轉變藥物的性能,增加藥物的療效;炮制方法也基本相同,包括篩、簸、刮、去核、洗、漂、熬、膏、劈、碾、飛、炒、炒燙、煅及制等;劑型相同,一般丸劑較多,還有湯劑、散劑、膏劑、丹劑、片劑與藥酒等。

        配方原則基本相同。根據辨證選擇藥物,可以是單方,但多數都是復方,少則數味多則十幾味或幾十味藥物配在一起使用。此外,中醫是根據病情需要和藥物性能,有選擇地將兩種以上的藥物結合在一起,并且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問的配伍關系總結為七個方面,稱為藥物的七情:即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與相反;藏醫藥學認為,在進行制劑的組方配伍時,疾病屬性和藥物屬性是首先要考慮的兩個核心,在正確判斷疾病之寒熱、部位、與其他關聯器官的關系和系統狀態等的基礎上,還要考慮相對應的藥物之寒熱學說以及個藥的性味、功能及消化后性味三種因素。

        外治法基本相同。有放血療法、按摩、擦身、火灸與艾灸、拔罐、敷(熱敷與冷敷)燙、藥熏、穿刺及藥水浴等多種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中韓 FDI 概念 類型 比較研究

        一、FDI的概念界定

        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在中韓兩國外商投資領域是共用的概念之一,但是兩國對FDI概念的界定卻有很大不同。

        (一)中國FDI的概念界定

        中國關于FDI的概念主要反映在幾部關于外資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及相關實施條例中。綜合上述幾部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將FDI概念界定為:指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包括華僑、港澳臺胞以及我國在境外注冊的企業)按我國有關政策、法規,用現匯、實物、技術等在我國境內開辦外商獨資企業、與我國境內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包括外商投資收益的再投資),以及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

        (二)韓國FDI的概念界定

        在韓國,FDI不僅指外商在韓國國內單純地運用資產,而且還包括通過參與經營或技術協作等方式,與國內企業建立持續性經濟關系的目的。從對經營發揮實質性影響方面來看,不同于普通投資概念,外商直接投資包括知識產權、房地產等有形、無形資產的轉移,以創造財富的投資。此外,對企業經營產生實質影響的外國人股票和股份的投資也可被看作是外商直接投資。依據韓國現行的《外商投資促進法》等相關法令,可以將韓國的FDI定義為:外國人以與大韓民國法人或大韓民國國民經營的企業建立持續性經濟關系為目的,擁有其股票或股權,或者海外母公司等企業向該外商投資企業提供5年以上的長期貸款,或者外國人向非經營性法人出資等。

        二、外商投資者的范圍界定

        對于可以進行外商投資的主體即外商投資者的范圍界定,中韓外資法有較大不同,總體來說,韓國外資法中對外商投資者的限制較少,范圍較廣。

        (一) 中國外資法中外商投資者的范圍

        可以作為外商投資者在中國從事直接投資活動的主體,主要受三大外資法約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擴大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允許外國公司、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或個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經中國政府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它經濟組織共同舉辦合營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特制定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舉辦外資企業,保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

        綜合上述三大外資法的規定,可以看出中國對外商投資者的范圍界定包括:

        1、外國企業:包括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

        2、外國企業外的其他經濟組織,這里的其他經濟組織按照有關司法解釋規定主要指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

        3、外國自然人。

        (二)韓國外資法中外國投資者的范圍

        在韓國,根據《外商投資促進法》、《外商投資促進法施行令》、《施行規則》以及《關于外商投資與技術引進的規定》等法令,可以進行外商投資的外國人(即外商投資者)包括:

        1、擁有外國國籍的自然人;

        2、依據外國法律設立的法人(外國法人);

        3、國際經濟協作機構,主要包括:外國政府的對外經濟協作業務代行機構、負責IBRD、IFC、ADB等相關開發金融業務的國際機構、負責或代行對外投資業務的國際機構;

        4、擁有大韓民國國籍且在外國永駐的個人。

        相比來看,中韓外資法主要都把外國法人、自然人作為外商投資的主要主體,其中中國的其他經濟組織類似于韓國的國際經濟協作機構,但也有區別。類似于在中國的非法人企業,由于不符合韓國外資法中的國際經濟協作機構,因為不能作為在韓國進行外商投資的主體。另外,中國外資法并沒有把具有中國國籍但在國外具有永久住所的自然人納入到外商投資者范圍內,相比于韓國外資法的主體范圍有所縮小,不利于最大限度上的吸引外資。

        三、FDI的類型對比

        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同處亞洲的中韓兩國對外資的開發程度明顯不同,反映在外資法領域,中國外資法從整體上來看規定的較為保守。這里的最直接體現之一就是有關FDI的類型規定。

        (一)中國外資法中FDI的類型

        在中國,最主要的FDI類型有四種: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和合作開發自然資源以及包括補償貿易、來料加工、加工裝配等,這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上都伴有需求企業的經營權、控制權的投資性質。

        1、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亦稱股權式合營企業。它是外國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共同投資舉辦的企業。其特點是合營各方共同投資、共同經營、按各自的出資比例共擔風險、共負盈虧;

        2、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確立和完成一個項目而簽訂契約進行合作生產經營的企業;是一種可以有股權,也可以無股權的合約式的經濟組織。合作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投資或者合作條件、收益或者產品分配、風險和虧損的分擔、經營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業終止時財產的歸屬等事項,均由中外合作者共同協商,制定合作協議、合同,并在合作企業合同中加以約定;

        3、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簡稱外資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外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可以是外國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外資企業依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因此不同于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在中國境內的分支機構。

        4、合作開發自然資源:指外商投資者與中國法人通過簽定合同,由外商投資對中國的礦產進行勘探開發,并獨自承擔投資風險,若勘探成功,外商自動獲得其后的開發權,并取得一定數量的所開采礦產作為補償。目前我國主要在海上和陸上石油勘探中采用。

        (二)韓國外資法中FDI的類型

        根據《韓國外商投資促進法》的有關規定,FDI包括外國人獲取國內法人或企業的證券、股份、和為出資的國內法人提供長期貸款,以及為非盈利法人提供捐助等。

        1、獲取國內企業的股份或份額:這是指外國人以同大韓民國法人或大韓民國國民經營的企業建立持續的經濟關系為目的,參與該法人(包括正在成立中的法人)或企業的經營活動等,從中獲取法人或企業的股份、股權。根據《外商投資促進法施行令》第2條第2項,要被認定為外商投資,投資金額必須在1億韓元以上(包括1億韓元),同時外國人必須擁有大韓民國法人(包括正在成立中的法人)或大韓民國國民經營的企業所發行的具備決議權的股份總額或出資總額10%以上(包括10%)。根據《外商投資促進法施行令》第2條第3項,若外國人超過兩名,則須各滿足上述同樣條件,外商投資比率為外國人完成投資后算出的比率。投資金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將利潤預留金轉入成本后,外商因此所取得的股份部分。另外,韓國外資法雖然不承認投資金額有例外,但外商投資比率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成為例外。即若外商投資金額低于1億韓元或外商投資比率低于10%,只要簽署下列合同中的任何一項,即可破例被認定為是FDI:可派遣企業高層或選撥高層的合同;提供或購買原材料、產品一年以上的合同。

        2、長期貸款

        根據《韓國外商投資促進法施行令》第2條第4、5項的規定,外國投資商和有資本出資關系和企業向相關外資企業貸出5年以上長期貸款的情況(以最初貸款合同上所規定的貸款時間為準)均被認定為外商直接投資。

        3、針對非盈利法人的捐助

        作為針對非盈利法人的捐助,如具備科技領域的獨立研究設施,并符合下列任何一項條件時,可被認為是外商投資:科技領域學士學位持有者具備3年以上(包括3年)研究經驗或科技領域碩士學位以上的專門研究人才的長時雇傭規模5人以上(包括5人);根據《賦稅特例制約法》,實施有關應用高端技術項目的研究開發活動。

        相比之下,上述列舉的中國外資法中的幾大基本類型實際上都屬于韓國外資法中的“獲取國內企業的股份或份額”類型部分,而對于韓國外資法中的“長期貸款”和“針對非盈利法人的捐助”部分,中國外資法卻是缺少的。不列入直接投資的范疇,就享受不到直接投資的相關待遇標準,這對吸引外資是不利的。

        參考文獻:

        [1]顧金俊.韓國外資引進呈現新特點[N].經濟日報,2011年4月9日

        篇5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中印紡織品;引力模型;比較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后金融危機時代,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紡織業的發展、限制他國紡織產品的出口,不斷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品出口大國每年因技術性貿易壁壘在紡織品出口方面遭到很大損失。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以來,印度紡織業不斷顯現的勞動力優勢以及產品國際競爭力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產生了較大的威脅,成為中國紡織品出口最大的競爭對手。因此,有必要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印兩國紡織品出口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度的實證研究,從中找到中國紡織品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關于中印兩國紡織品貿易比較的文獻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兩國紡織品出口競爭力的差異研究上,極少有文獻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條件下兩國紡織品出口對比的分析。本文以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為切入點,運用引力模型來分別測算其對兩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在比較分析中找出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發展之策。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印紡織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模型的構建與理論預期

        經濟學中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來源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最早將引力模型運用于國際貿易領域的是經濟學家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他們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兩國的雙邊貿易流量與兩國各自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Poyhonen給出了貿易引力模型的早期形式:

        Xij=cCiCj(YiaYjb)/(1+hrij)d①

        其中:Xij表示國家i到國家j的出口貿易值;Yi和Yj分別代表兩國的經濟總量;Ci、Cj分別出口國i和進口國j的出口參數和進口參數;a、b分別代表出口和進口的收入彈性;rij代表兩國間的運輸距離;h為單位距離的運輸成本,d是獨立參數,c為常數。隨后,經濟學家為了檢驗政策、歷史、文化等因素對貿易流量的影響,又逐步對模型進行擴展,引入人口、人均收入、匯率、是否同屬于一個經濟組織等變量。

        本文選取引力模型來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印紡織品出口的影響。模型選擇人均GDP表示經濟規模,相對距離表示阻礙因素,引入虛擬變量來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額的影響,得到擴展的模型,并對模型兩邊取對數,具體構建的模型如下:

        LnExcj=a0+a1LnPGDPc+a2LnPGDPj+a3LnRDcj+a4D1+a5D2+a6D3+a7D4+ξcj②

        LnExcj=a0+a1LnPGDPi+a2LnPGDPj+a3LnRDij+a4D1+a5D2+a6D3+a7D4+ξij③

        方程②分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方程③分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印度紡織品出口的影響。其中,PGDP表示貿易國的人均GDP,預期符號為正,Rd表示相對貿易距離,預期符號為負,D表示技術性貿易壁壘虛擬變量,預期符號為負。

        (二)數據來源

        模型中的數據主要來自官方網站:各國GDP和人均GDP來自聯合國統計數據庫;中印紡織品出口總額來自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庫,紡織品的統計口徑采用HS1992的分類方法,共分為14大類;貿易雙方實際運輸距離來源于網站(省略)中的“距離計算工具”(city distance tool),分別是中國首都北京和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各國首都的距離,相對距離根據相關數據計算得出。

        本文選用1992-2008年中印紡織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國為研究對象。為了便于比較,模型選取美國、德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是中印紡織品出口市場分布中重疊份額最大的國家,2008年中國出口至這三個國家的紡織品金額占其紡織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是:13%、4.2%和2.2%,而印度相應比重是:20.3%、6.2%和6.9%。此外,美國和德國是紡織品技術性貿易壁壘設置最為嚴格的國家,而法國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大多紡織品相關的法令和技術法規與歐盟一致,對紡織品進口和銷售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因此,選取這三個國家為代表來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和印度紡織品出口的影響。

        模型中的虛擬變量主要根據發達國家頒布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規選取。1994年7月15日德國在之前消費品法基礎上明確將20種致癌芳香胺的禁令擴大到染料乃至紡織品、皮革制品,規定從1995年7月1日起德國“那些使用這些有害染料的染色及印花紡織品不得再在德國銷售”,從此掀起了世界各國關注并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的熱潮;1996年美國CPSC發表指南,對兒童上衣的繩帶及腰部的束帶做出嚴格規定,最大限度保護兒童和消費者的安全健康,之后許多國家出口至美國的童裝因為不符合此項規定而損失慘重;1997歐盟了67/648/EC指令,該指令主要是禁止在紡織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可裂解并釋放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007年6月1日歐盟正式出臺《化學品注冊、評估和許可限制》(REACH法案),該法案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一項化學品管理法律,紡織業受到很大沖擊。因此,虛擬變量的選取分別以1995年、1996年、1997年和2007年為界限,實施之前為0,實施當年及之后為1,表示技術性貿易壁壘實施當年就對兩國紡織品出口產生影響。

        (三)回歸結果及分析

        本文選取1992-2008年共計17年的時間序列以及3個國家的截面數據作為樣本,采用面板數據結構,模型②選用不變系數模型,模型③選用變截距模型,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中的交叉權重系數法,利用Eviews5.1軟件對模型進行計量分析。

        從回歸結果看,兩模型的F統計量顯著,模型整體擬合優度較好,但具體變量存在不顯著情況。剔除模型中不顯著變量,對模型進行修正,運用最小二乘法對兩個模型重新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

        修正后的兩個模型F統計量顯著,模型整體擬合度較好,具體各解釋變量的都通過檢驗,回歸系數符號與預期基本一致。1997年發達國家對紡織品進口門檻的提高阻礙了中印紡織品出口,模型②的彈性系數為-0.154,模型③為-0.135,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造成的阻礙程度要略大于印度。2007年歐盟出臺的REACH法案給中印兩國紡織品出口造成了極大阻礙,從回歸系數來看,模型②為-0.23,印度為-0.26,印度遭受的影響要大于中國。說明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中國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的阻礙程度要小于印度。

        中印兩國經濟實力的提高確實促進了紡織品的出口。兩國人均GDP變量的回歸系數符號都為正,與預期一致,并且數值均接近2,表明兩國人均GDP每提高1%,兩國紡織品出口額都能增加近2%。而兩模型中相對距離印度的回歸系數皆為負,距離因素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影響系數為-1.028,而對印度的影響系數為-1.93,說明兩國在交通設施方面都不完善,不足以保證紡織品出口的順暢,而印度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比中國更加落后,對紡織品出口形成了很大阻礙。

        三、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1、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印紡織品出口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礙。發達國家在不同時期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印紡織品出口都產生了阻礙,尤其是2007年歐盟REACH法案的出臺對兩國紡織品出口沖擊很大,紡織品出口形勢加劇。相比較而言,中國紡織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范圍更廣;隨著中國在應對紡織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自身產品技術標準的不斷提高,出口受到的阻礙程度逐漸與印度相當,并且開始低于印度紡織品出口受到的阻礙程度。

        2、距離因素阻礙兩國紡織品的出口,印度存在的問題更嚴重。兩國因為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紡織品出口受到限制,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較中國更加落后,更大程度上阻礙了紡織品的順利出口。當然,兩國經濟實力的提高將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將減少貿易距離因素對紡織品出口的阻礙。

        (二)對策

        為積極應對紡織品出口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中國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政府與紡織行業協會協同努力,打造權威信息平臺,構建對外溝通磋商機制。國際市場瞬息萬變,政府及紡織行業并整理國外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同時建立統一權威的信息平臺,讓企業及時準確了解國際市場信息,快速地對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同時,政府積極與國外相關機構磋商,盡量簡化各種產品出口過程中的檢驗程序,降低企業成本。

        2、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外壓力,發展需求為內動力,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中國紡織行業在結構調整過程中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步伐顯得太慢,金融危機又對其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這也是一個加快調整步伐的大好時機。在國際貿易壁壘對企業的外在壓力和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內部動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快紡織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以及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實現紡織業良性發展。

        3、以質量為核心求發展,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搞創新。發達國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動機包括保護本國消費者的安全。紡織品出口企業應該將產品質量作為發展的核心,參照國際標準進行標準化生產。另外,企業在技術革新、產品創新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創新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了解目標市場消費者對紡織產品的偏好以及當地的風俗習慣,使得出口產品更加受到進口國消費者青睞。

        4、打造特色紡織品牌,逐步引導國際市場消費觀念。企業有責任引導國內消費者正確的消費觀念,讓其在選購紡織品過程中更加注重產品質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可以利用我國傳統服裝文化打造特色紡織品牌,逐步引導國際市場消費觀念。

        參考文獻:

        1、余文娟,李曉鐘.中國與印度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比較[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1).

        2、高巍.中國和印度紡織業競爭力比較與合作建議[J].國際貿易,2006(8).

        3、王亞靜,陳富橋,祁春節.中國與印度紡織品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5(4).

        4、田畢飛.綠色壁壘對中德紡織品服裝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9(8).

        5、史朝興,顧海東,秦向東.引力模型在國際貿易中應用的理論基礎研究綜述[J].南開經濟研究,2005(2).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欲色影视天天一区二区三区色香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精产国品一区二区三产区|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老鸭窝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日韩电影在线观看第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