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區域經濟分析范文

        區域經濟分析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7 10:21:2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區域經濟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區域經濟分析

        篇1

        關鍵詞:城市;經濟;聚集中圖分類號:F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6-0011-02

        1 產業集聚的宏觀分析

        1.1 本地化經濟與城市化經濟

        本地化經濟、城市化經濟及其經濟影響。格萊瑟與亨德森等人認為產業整體規模的提高或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引起生產效率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盧卡斯提出了一個動態模型,在該模型中人力資本的積累存在正的溢出效應,如果一個人獲得新的技能,所有和他一個地方的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都將會得到提高。上述的研究是強調產業集聚的溢出效應,但前者主要強調產業內、企業間的溢出效應,后者因為強調的是存在于勞動者之間的知識溢出,所以不局限于特定產業,而是以地域為邊界的一般經濟活動的溢出。所以對應就出現兩種形式的集聚經濟:本地化經濟與城市化經濟。

        本地化經濟是指隨著一個產業在特定地域范圍內的集聚、產業整體規模上升,該產業在這一地域內的每個企業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產業會上升,即每個企業的產出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產出會上升,即每個企業的產出qi=f(li,ki,mi,Q),其中i是qi第企業的產出,li、ki、mi分別是其勞動、資本和原材料投入,Q是該產業在這個地區的總產出,并且dqi/dQ>0。顯然,在這總情況下,每個企業的生產率會隨著產業集聚規模的上升而提高。城市化經濟則是指一個地區企業產出不僅受到這個產業總規模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其他產業規模的影響,隨著地區經濟總規模的上升而提高。則企業產出qij=f(lij,kij,mij,Qj),其中i、j為j地區i企業,qij、kij、mij分別是其勞動、資本和原材料投入,Q是j地區經濟總規模,并且dqij/dQj≥0。同樣,企業的生產效率會因為整個地區經濟的集聚而上升。在考慮到產業集聚的時間維度后,上述兩類集聚經濟形式動態化后被稱為動態本地化經濟和動態城市化經濟,前者表示企業的產出不僅是其當前投入的函數,而且還受到其所處地區該產業過去規模的影響;后者是指企業產出還要受其所在地區過去經濟總規模的影響。

        1.2 供求關聯經濟

        供求關聯的外部性及其經濟影響。克魯格曼認為,在規模報酬遞增與運輸成本的綜合作用下,相互關聯的企業因為供求關系而集聚在一起,通過將生產活動集中在一個工廠以充分利用規模經濟,通過滿足大的本地市場來降低運輸成本。因為生產與消費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往往表現出路徑依賴的特征。一個企業的規模擴大將增加其對上游企業的需求,從而促進這些企業的擴大,這樣在不斷的供求反饋中所有企業的規模都將獲得提高,由于規模報酬遞增的存在,這些企業的生產率都會提高。與本地化經濟和城市化的出口導向型的產業集聚不同的是,供求關聯模型著眼于每個單獨企業的市場導向,主要強調集聚地區的內部市場而不是區域外部的市場。二者本質不同。

        2 產業集聚的微觀分析

        從微觀機理出發,對總報酬遞增形成機制及影響因素的認識,不可分性、市場摩擦、知識溢出是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現象,也是集聚經濟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原因。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基礎設施共享、中間投入品共享等都存在外部性。下圖描述了外部性的基礎來源與主要形成途徑,中間投入品共享與基礎設施共享具有外部性是因為生產活動中存在的不完全可分性,由此說明集聚帶來的規模生產與專業化分工收益。勞動力共享具有外部性一方面因為市場摩擦的存在,與之相聯系還包括資本品市場與技術市場的共享等;另一方面是因為知識溢出的存在,與之相聯系的還包括各種交流與學習機制。前者強調勞動力市場中的搜尋與組合過程,市場摩擦的存在使這個過程耗費成本,因而集聚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后者強調勞動力本身的流動,強調以人為載體的知識流動。

        通過以上各種機制會產生外部性,但主體間的相互影響也會受到空間距離的約束。隨著距離的增加,相互作用的強度會減弱,外部性因而發生衰減。這些因素引起的外部性在與空間距離引起的衰減作用相互平衡后,最終導致總規模報酬遞增。下面分別具體分析這些因素所引起的外部性和總規模報酬遞增。

        圖1 外部性產生原因及其形成途徑

        2.1 不可分性與外部性

        2.1.1 不可分性與規模經濟

        經濟活動的不可分性引起報酬遞增是引起經濟活動不均勻分布的最基本因素。長期平均成本可以認為是要素比例與投入總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完全可分”的前提下,這就變成了單純的比例問題,并且不再存在規模經濟或規模不經濟。然而,事實是一些產品、設施與服務的供給具有不可分性或不完全可分性,包括各種場地、道路、學校、車站等基礎設施。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一系列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在一定生產規模之內,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從長期來看,大規模生產具有更低的平均成本,即報酬遞增。產生報酬遞增的原因是專業化和不可分性,生產規模和資源使用量的增加使得更進一步的專業化成為可能,也使得可供選擇的技術范圍更廣,從而有利于更優技術的選擇。

        2.1.2 基礎設施及其經濟影響

        一般基礎設施包括生產性和生產服務性設施,也包括生活性和消費服務性設施。基礎設施的供給會影響企業生產率,并誘發集聚。由于不可分性的存在,一定規模的集聚是基礎設施供給的前提,集聚規模的進一步增加也將促使基礎設施供給數量的增加、質量改善和效率提高。根據埃貝茨等人的觀點,公共基礎設施供給影響區域經濟活動的主要途徑包括:作為可免費使用的生產投入要素;提高其他投入的生產率;吸引來自其他地方的投資;刺激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和其他服務的需求。

        2.1.3 產業集聚中的投入品共享

        當不可分性出現在企業內部,企業生產函數將是報酬遞增的,通過分工實現規模化生產能帶來生產率的提高。專業設備、人力資本、組織與管理設施的建設都只有在一定生產規模水平上才能實現,因此中間投入品生產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對具有遞增報酬的中間投入品的共享,有利于生產的專業化與規模化,并導致總規模報酬遞增,即使最終產品具有不變規模報酬的生產技術和競爭性市場。

        2.2 市場摩擦與產業集聚

        2.2.1 總組合方程

        市場摩擦指市場主體在尋找交易伙伴、確立交易條件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雖然標準競爭理論假設市場是沒有摩擦的,但實際上摩擦卻普遍存在。市場摩擦可以理解為在建立組合的過程中引起搜尋成本的因素。在勞動力市場中,至少存在兩類基本搜尋與組合方程:勞動者尋找合適的崗位,雇主尋找合適的員工。使用總組合方程來分析市場摩擦的影響,可以研究市場摩擦對均衡結果的影響,又不需要對摩擦的來源做具體分析,組合方程的最簡單形式是:

        M=m(U,V)(2-1)

        式中,M是在一定期間內形成的組合數量,U、V分別是尋找就業的勞動者數量和崗位空缺數量。由于摩擦的存在,M=m(U,V)≤min(U,V)。

        2.2.2 組合中的外部性和報酬遞增

        根據就業狀態轉變的情況估計失業者找到工作的幾率稱為轉換幾率。平均來說,失業工人在一個時期找到工作的幾率為m(U,V)/U,而一個空缺崗位被填充的幾率為m(U,V)/V。如果這兩個幾率是相對穩定的,它們的倒數就反映了失業與崗位空缺的持續時間。顯然,搜尋與組合技術的效率對這兩個幾率和持續時間具有決定性作用。隨著摩擦成本下降,組合效率將上升,m(U,V)逐漸增大向min(U,V)趨近,給定失業人數和崗位空缺,兩個幾率會隨之上升,失業與崗位空缺的持續時間都會下降。

        平均轉換幾率同時依賴于兩方面主體的數量和不同主體的搜尋行為,這將導致外部性的產生,如下表對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和存在的外部性的概括(m(U,V)的變化幅度M(U,V)總要小于U或V)

        通過對組合方程的估計能夠準確地反映上述溢出效應的強度。通過計算組合成功的數量與失業者數量之間的彈性(In(m(U,V))/In(U),),可以分析新失業者對其他失業者存在的外部性,二者存在負相關性。在組合技術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下,如果失業人數與崗位空缺數量同時增加將會促使平均轉換幾率上升和崗位平均持續時間的下降,這是促使集聚經濟出現的根本原因。

        2.2.3 產業集聚與組合效率

        搜尋與組合存在的外部性與報酬遞增特性將促使就業和企業的集聚。產業集聚主要以下幾個方面促使勞動力市場中組合效率的提高:首先,產業集聚會降低企業尋找合適工人的成本,降低工人失業的幾率和持續時間,其次,由報酬遞增的組合方程所決定產業集聚規模的上升將提高組合成功的幾率;第三是空間距離的下降會使摩擦降低;第四是近距離的接觸會使網絡關系更加緊密、信息傳遞范圍更廣,從而帶來組合技術的變化。

        2.3 產業集聚下的知識溢出

        知識溢出是指某一組織的知識,在不同組織或行業之間的擴散、傳播、轉移和獲取;是知識的外部性,是一種非自愿外溢,可以促進區域的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增強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是經濟外在性的一種表觀。

        2.3.1 知識溢出與勞動力共享

        勞動力資源流動特別是高素質勞動力資源的流動一直被視為集聚狀態下知識溢出的主要途徑機制。勞動力在各個企業間的共享與流動促進了知識在集群企業間的擴散,外部勞動力的流入為外部知識的溢出及其與集聚區創新系統內部原有知識的重新組合提供了可能。

        2.3.2 知識溢出與企業合作競爭

        從創新行為看,集聚區企業之間技術和知識的垂直或水平擴散構筑了當地化的創新系統,能提高企業學習新技術的機會;從要素互動看,表現為管理要素互動、中間要素互動、資金要素互動等。知識溢出促進企業間的連鎖效應。

        篇2

        一、對于局部空間統計方法的基本認識

        對于局部空間統計來說,通常主要的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全局空間自相關,另一個則是局部空間自相關。這兩個主要的空間統計共同的構成了整個空間統計的方法。

        一般來說,我們用來度量空間自相關會有不同的指標,這些指標總的來說主要有兩個,一個是Moran指數,另一個則是Geary系數,在進行局部空間統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了解這些不同的指標,特別是我們需要重點介紹的Moran指數。對于Moran 指數來說,通常它主要的就是用來度量空間自相關的全局指標,其中主要反映的是空間鄰接,或者是空間鄰近的區域單元屬性值的相似程度。而如果是區域的觀測值的話,那么,這一變量的全局為Moran指數。

        對于空間聯系的局部指標來說,通常空間聯系的局部指標需要滿足兩個方面的條件:第一,對于每一個區域單元的LISA來說,它主要描述的是該區域單元周圍顯著的相似值區域,或者是單元之間在空間集聚程度的相關指標顯示。第二,所有區域單元LISA的總和與全局的空間聯系指標成比例。LISA包括局部Moran指數(LocalMoran)和局部Geary指數。

        二、區域經濟分析中局部統計方法的應用探討

        通過上面的相關分析和探討,我們已經發現在區域經濟的分析中,空間統計方法是一種相對常見而且相對使用的方法,對此我們就必須按照相關的要求尋求有效的應用,只有這樣,我們的空間統計方法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實際的作用,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其中總結了一下幾點:

        1、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說,一般省域之間的經濟增長大多具有明顯的空間依賴性,也就是說在一些區域之內,我們的經濟增長在空間上市具有相對較強的級集聚性的,而且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差異也是相對明顯的。這樣一來,我們在進行相關的區域經濟分析過程中,就要注重引入局部空間統計的方法。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之內,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主要的研究思路是過于狹隘的,通常它們主要的就是從時間維度出發,而對于空間維度是經常忽視的,它們大多的忽視了空間維度的相關性以及異質性,這些理論研究方法在區域經濟的分析上是存在著較大的缺陷的,而且是與經濟發展現實不符。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舊需要在時間序列數據的基礎上,引入空間地理單元(橫截面)數據,也就是說要綜合使用時空數據,經過對這些空間數據的引進和分析,從它所傳達的時間和空間集成信息上,進一步的、科學的解釋區域經濟增長在時空演變中的相關機制或者是規律。

        2、局部空間分析要注意局部的差異性,我們知道不同區域之間都會帶來國際國內貿易,或者是外資等經濟活動頻繁程度,這樣一來,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各個省域區際經濟增長的不均衡。我們在進行局部空間分析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空間集聚的影響因素,考慮到它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空間區域的分析和探討,把握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和區別。

        3、在區域經濟的分析過程中,尤其是在進行局部空間統計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著重的研究這一區域經濟增長的集聚和差異存在的原因。我們知道,在我國進行改革開放之后,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進行了人力成本的調整,這樣一來不斷加劇了經濟的全球化,與此同時,我們在進行區域經濟統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狀況以及日益雄厚的物質資本積累,這些在提高我國區域經濟效率方面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它們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區域集聚及空間差異產生了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近來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陳飛.區域經濟增長理論從分化到整合的空間經濟學分析.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9.03.06.

        [2]劉乃全,劉學華,趙麗崗.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空間結構的演變――基于改革開放30年時序變動的特征分析.財經研究.2008.11.03.

        [3]王世豪.新時期我國區域經濟空間結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分析.生產力研究.2008.09.15.

        [4]王義民,李文田.省級邊界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分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08.15.

        篇3

        關鍵詞:空間計量;分析;區域經濟增長

        一、前言

        不同的空間方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狀況有所不同,因此,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逐漸深化的情況下,對空間計量活動進行研究,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質量。將空間計量作為基礎,對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各類因素進行分析,是提升區域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區域經濟增長分析模型的選擇方法

        (一)依據數據干擾情況實施區域經濟增長分析

        在進行區域經濟增長分析的過程中,數據的干擾是影響分析質量的重要因素,區域經濟增長模型的構建,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區域空間的實際狀態,要在實施空間計量之前,對數據收集流程進行研究,分析影像數據準確性和全面性的因素,并對空間計量模型的構建進行研究,使現有的模型能夠得到科學的完善。要在確定空間范圍之后,將相同空間內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使相同的模型能夠對各類數據實施分析研究,并提升數據運行的質量。可以將影響區域經濟分析的因素進行參數設置,使相關因素能夠完整的在模型的分析中發揮作用,提升模型的使用價值。

        (二)依據數據描述的準確性實施區域經濟增長分析

        在構建空間權重矩陣模型之后,需要按照模型中所展示的一系列數據,對數據的計算方式進行研究,可以按照空間數據的具體假說情況,對影響空間數據的一系列信息實施控制。要按照經濟學分析的相關理論,對數據當中反應的一系列信息進行準確性判斷,使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能夠更加完整。可以按照計量數據的實際情況,對模型所表達的經濟增長狀態進行研究,使模型能夠更好的按照數據信息的增長情況實施矩陣模型的構建。要根據模型描述的數據信息進行訪問機制的構建,以便后續的分析活動可以按照假說的情況進行區域經濟增長分析。如果后續的分析活動需要進行模型的控制,則要加強對權重矩陣模型的研究,通過對模型因素的分析,提升模型組成元素研究的質量,使模型能夠更加完整的呈現數據描述的精確性。要在保證數據收集完整性的基礎上實施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工作,以便空間計量的優勢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依據區域經濟增長數據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在進行區域經濟增長分析之前,需要對相關數據實施了解,要按照經濟學模型的構建需要,對相關分析數據實施分類研究,并將研究結論作為數據分析的主要方法,使數據的管理活動能夠具備更強的處理質量。要按照區域經濟增長活動的特點,對信息數據運行的基本程序進行控制,使信息數據的管理流程可以足夠精準。要根據已經獲取的數據信息,對經濟學模型設計因素的規范性進行考核,可以采用多種模型同時使用的方式進行考核活動,使區域經濟增長的分析能夠具備足夠的正規性。可以按照線性回歸模型的特點,對模型當中包含的數據實施分析,并保證數據計算的規范性,以便數據的準確性能夠得到保證。在進行經濟增長理論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按照區域經濟增長的要求,對具備足夠優勢的經濟增長數據實施研究,以便數據可以同理論相結合,共同促進理論時間價值的提高。

        三、基于空間計量的五大經濟區的空間計量

        (一)基于空間計量的五大經濟區具體劃分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逐漸趨于平衡,但是,歷史原因和先天因素造成的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根據經濟發展的具體功能,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原地區,西部地區和相對較為獨立的東北地區,都成為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態勢的優化,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逐漸演變為兩大區域經濟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五大區域的經濟增長出現不平衡狀況,政策的支持和地方人文環境等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增長。目前,我國五大區域的經濟增長狀況依然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基于空間計量的我國五大經濟區計量模型的設計

        1、五大經濟區區域經濟增長數據可靠性較高

        當前,五大經濟區的區域經濟調查機制相對完善,使得區域經濟的模型能夠較為全面準確的展示經濟區的實際經濟增長情況。區域經濟分析人員,可以按照模型的具體構建形態,對模型呈現出的經濟表達數據實施分析,使數據的收集質量可以將誤差控制在5%以內。要保證空間內的數據信息能夠提升模型的質量,如果模型可以根據經濟增長的需要實施調整,則要按照經濟增長的需要對不同經濟區的模型實施統計,以便通過對比了解不同經濟區的經濟增長優勢。

        2、西部經濟區的經濟增長數據擬合程度較高

        目前,系統經濟區的數據模型存在較高的擬合度,而東北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區域經濟模型的擬合度相對較小。東北經濟區在進行經濟增長模型研究的過程中,對國有企業的依賴度較高,很多經濟模型當中的數據對國有企業的數據具備較強的掌握能力,使得經濟增長的模型擬合度較低,而西部區域由于不具備相似的特點,區域經濟增長受市場化因素的影響較大,使得經濟增長模型存在較高的擬合度。

        3、資本比重在區域經濟增長模型中較為穩定

        在對區域經濟增長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空間計量活動比較容易通過模型的狀態進行判斷,長期以來,區域經濟增長的模型構成因素較為固定,其中資本比重占據的空間較大。另外,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程度的影響,區域經濟增長過程比較容易實施規劃,市場因素的影響一直占據比較固定的范圍。在社會經濟體制逐漸變化的情況下,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研究,并根據社會勞動力的變化狀況對資本比重的影響因素實施研究,能夠使我國社會的空間經濟形態具備較強的影響力。

        四、結論

        空間計量是保證提升我國經濟體制科學性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經濟體系改革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對提升經濟增長質量的因素進行研究,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加強對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條件的研究,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區域經濟增長分析工作的質量。(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參考文獻:

        [1]鄭 曄,鐘昌標.信息網絡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機制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2):85-88.

        篇4

        區域經濟增長;收斂;河南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1)03-0025-02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的經濟有很大的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62.92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9480.46億元,增長了近120倍。但同時,省內各地市間的經濟差異日益擴大。以2009年為例,鄭州市的生產總值為3012.86億元,居全省之首,而濟源市的生產總值最低,僅為274.55億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人均收入、教育、住房以及各項社會福利等差距越來越大,這與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的統籌區域經濟和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相違背。因此對河南省區域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分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經濟增長收斂理論簡述

        最早是Baumol(1986)從實證角度來研究經濟增長收斂問題,對1870―1979年16個工業國的收斂性進行研究,發現這16個國家具有幾乎完美的收斂性。后來Barro&Sala-i-Martin(1997)和Mankiw以及Romer&Weil(1992)建立了著名的MRW收斂性分析框架,為經濟增長的收斂性理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地區和省際間的趨同分析上。如魏厚凱(1997)、蔡和都陽(2000)以及林毅夫和劉明興等。但對于省域內部的收斂性問題的研究文章較少,于是本文從實證角度運用收斂性分析方法來研究河南省內的收斂情況。

        三、數據的選取和處理

        本文以河南省18個地級市和地區為基本分析對象,對1978-2009年的區域經濟增長收斂進行分析。本文選取的數據來自于《河南改革開放30年》以及各年度統計年鑒。采用的數據為真實人均GDP,以1978年為基期的全省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對數據進行了處理,來消除價格因索的影響。文章主要采用真實人均GDP的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來分析收斂過程,這是學術界比較通用的方法。

        四、收斂過程實證分析

        收斂指的是不同經濟系統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標準差隨時間的推移趨于下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表現趨同。收斂常用的檢驗方法是:

        (lgy lgy

        其中,是第個區域時期的人均GDP,是n個區域時期的人均GDP對數值的標準差。如果在年份之后的T年里,滿足t時,那么稱這n個區域具有一致的趨同。

        由上式計算可得出:河南省人均GDP對數的標準差和變異系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只反映了各年離中程度的橫截面靜態指標,將各年的標準差做散點趨勢圖,可以更直觀的觀測到連續的變化過程。

        圖1河南省人均GDP對數標準差趨勢圖

        由上圖可知,河南省1978-2009年間人均GDP對數的標準差是反復波動的,表現出以下特征:

        首先,總體上1978-2009人均GDP對數標準差的變化幅度為正0.0822,變異系數的變化幅度為負0.0121,沒有發生收斂。

        其次,在1978-2009年間,發生了三次收斂過程。在1979-1983年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收斂,這期間人均GDP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下降了0.1109和0.0190。另外兩次是1993-1999年間人均GDP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下降了0.0721和0.0144,2006-2009間人均GDP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下降了0.0353和0.064,但較1979-1983年的收斂程度要小。

        最后,在1983-1993年間人均GDP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增加了0.1532和0.0177,1999-2006年間人均GDP對數標準差和變異系數分別增加了0.1221和0.0098。前段時間的發散速度比后者較大。

        可見,從1978-2009年,河南省區域經濟增長收斂經歷了收斂-發散-收斂的反復波動的變化過程。總體趨勢上人均GDP的對數標準差在逐漸增大。

        五、結語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1978-2009年間河南省區域經濟增長不存在收斂。但1979-1983年,發生了比較明顯的收斂;1993-1999年和2006-2009年發生了程度較小的收斂。而1983-1993年和1999-2006年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發散。

        本文的對河南省區域經濟增長的收斂分析僅僅是統計性描述和計量測度,對于產生收斂和發散的原因還需要做深層次的經濟分析。在今后的發展上,河南省可以加大收入的合理再分配,稅收優惠以及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等,尤其是加快中部地區的經濟融合,加速區域經濟增長的收斂速度,實現區域統籌發展,縮小區域間經濟差距。

        [1]魏后凱.中國地區經濟增長及其收斂性[J].中國工業經濟,1997(3).

        [2]蔡,都陽.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趨同與差異[J].經濟研究,2000,(10).

        [3]覃成林,彭玉寶.河南區域經濟增長趨同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5,(8).

        篇5

        關鍵詞:區域經濟差異;地理信息系統;協調發展;山東省

        0 引言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山東省的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然而省內各地市的經濟發展快慢不一,經濟的協調發展成為政府甚至國內外學者十分關注的問題[1]。針對山東省區域間的經濟差距究竟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這一問題,至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2]。近年來,有些專家學者開始嘗試利用空間自相關分析的方法,進行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的研究,但是用來探討山東省經濟發展收斂性和發散性的就很少。本文從一種新的角度,結合本專業利用GIS空間自相關分析法和傳統的經濟研究方法,對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的收斂性和發散性進行了研究。

        1 研究數據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在指標的選取上,因空間尺度的不同,數據樣本會不同,本文主要選取GDP、人口、人均GDP等指標,對于缺少人均GDP指標的區域單元,我們根據區域GDP和年末總人口數據計算出人均GDP。

        其中以山東省17個地市作為研究的空間基本單元。1990-2011年的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空間自相關方法分析山東省各地市的人均GDP的空間自相關性[3-5],嘗試解決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然后利用GIS空間分析方法從可視化的角度研究了各地市之間的集聚現象,直觀的表達了從1999年到2010年山東省各地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集聚情況。

        1.2.1 空間自相關方法

        空間數據一般包括空間位置信息和屬性信息,通過位置信息為基準對其屬性信息進行分析,常存在自相關性,這種自相關性叫做空間自相關[6]。空間自相關分析(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主要用于空間數據的統計分析,分析結果依賴于數據的空間分布。Tobler(1970)曾指出“地理學第一定律:任何東西與別的東西之間都是相關的,但近處的東西比遠處的東西相關性更強”[7-8]。

        全局Moran's I主要用于分析整個研究區域全部空間對象的某一個相同屬性取值的空間分布狀況,計算公式為:

        式中:n代表山東省各地市的總數,xi和xj分別表示i和j地理單元上的屬性值,x表示n個地市屬性值的平均值,wij是定義地理單元i和j之間關系的權重矩陣。在這里,Moran's I的取值是在-1和+1之間的,當其為正值時標明空間事物的屬性取值是空間正自相關的,為負值時標明空間事物的屬性取值是空間自負相關的。隨著Moran's I值的大小越接近-1(+1)時,表明空間分散(聚集)現象越明顯。當Moran's I取值為0則表示空間事物的屬性取值不存在空間自相關性[9-12]。

        對于Moran's I指數可以使用標準化統計量Z來檢驗n個區域是否存在空間自相關關系。Z統計量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當Z值為正且顯著時,標明存在正的空間自相關,也就是說相似的觀測值趨于空間集聚,反之亦然。當Z值為0時,觀測值呈獨立隨機分布。

        局部空間自相關分析從單個對象出發,對空間中每個事物進行逐一分析,有效的反映出各個單一空間對象屬性值的空間聚集關系狀況,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全局自相關分析的不足。本文利用GIS空間統計圖來描述空間對象周圍的空間集聚形式,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年份進行分析[13-14]。

        2 山東省區域經濟差異分析

        2.1 山東省區域經濟差異Moran's I法分析

        利用Arcgis9.3軟件對山東省17個地市的人均GDP進行空間分析,計算出了從1999年到2010年的Moran's I值和Z值(表1)

        表1 山東省1999-2010年人均GDP的Moran's I

        指數及Z檢驗結果

        從表1中數據分析得到,1999-2010年的Moran's I始終大于零,說明山東省各地市與其自身相臨近的地市之間存在著正空間自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得到,1999-2010年山東省各地市與其自身相臨近的地市存在正空間自相關,但是并不明顯;從2007年以后,山東省各地市與其自身相鄰的地市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空間自相關關系。

        從圖1就可以看出Moran's I指數和Z-Score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大體相同,均呈現整體上升的趨勢。產生的波動趨勢也大體相同,均在2000年出現第一個波低,2002年出現第一個波峰,從2006年以后總體趨勢平穩上升。結合Moran's I指數的具體含義,值越大表示正空間自相關程度越高。隨著年份的增長,山東省各地市與其自身相臨近的地市之間正空間自相關程度和顯著性逐漸增大,從2006年以后產生較大程度的波動,到2009年的時候基本保持在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上述結果表明,山東省各地空間自相關性在逐漸加強,同時也表明地市之間的空間相關性在加強,彼此之間的經濟差異在逐漸縮小。

        我們根據Moran's I指數線選取有代表性的2個增長點(2000、2010)作為Moran's I指數增長過程中的特征點,利用GeoDa創建距離權重矩陣,并進行Moran's I散點圖的計算分析。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山東省人均GDP的Moran's I散點圖中有四個象限,分別對應著四種不同的空間聯系方式:第一象限代表地市人均GDP高并且周圍臨近的地市人均GDP也高的樣本點(高-高);第二象限代表地市人均GDP低但是周圍臨近地市的人均GDP卻較高的樣本點(低-高);第三象限代表地市人均GDP低并且周圍臨近的地市人均GDP也低的樣本點(低-低);第四象限代表地市人均GDP高但是周圍臨近地市的人均GDP卻較低的樣本點(高-低)。從整體來看,三幅圖大多數的樣本點集中在第一三象限,說明山東省各地市屬性取值總體呈現空間聚集的現象。

        我們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和第三象限的城市數量占了大多數,這表明山東省各地市的屬性取值總體呈現空間集聚現象。第一象限的青島、煙臺、威海在注重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周圍地市的共同發展,促進地區的共同發展;第三象限地市的數量增加了萊蕪、泰安、德州這三個地市,總體上是屬于空間集聚現象,但是它們的經濟增長性卻不如以前,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經濟落后了。第四象限的三個地市濟南、淄博、東營在注重自己經濟發展的同時,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這需要政府的工作人員做好統籌工作,達到共同繁榮的目的。總而言之,這從一個側面的方向我們可以看出來,山東省各地市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是逐漸收斂的。

        表2 山東省各地市人均GDP的Moran's I散點圖

        對應省區表

        2.2 山東省區域經濟差異GIS法分析

        目前GIS作為一種交互式的、可視化的決策支持工具給區域經濟注入了一種新的分析方法,通過將各種與空間有關的數據與地理位置鏈接在一起,可以從空間角度出發來表達、分析各種數據[15-17]。例如,在區域經濟分析中,可以借助GIS技術來完成經濟活動空間統計分析、經濟活動空間決策與空間規劃等。

        利用GIS空間分析工具,將山東省各地市人均GDP這個屬性與各地市相關聯,然后利用分類統計工具將其區別開來,這樣就可以將各地市人均GDP的集聚情況直觀地反應在圖上,如圖3。

        在圖3中,深紅色表示高高相鄰,深藍色表示低低相鄰,這兩類表示各地市存在正的空間相關性,而淺藍色和粉色表示出現低高和高低相鄰的負空間相關現象。圖3集聚圖顯示2000年只有6個地市有明顯的低低空間集聚現象,說明剛進入21世紀的山東省經濟發展情況局部空間相關性還比較低,到了2010年,經過了10年的經濟發展,出現低低的地區增加到了9個地市,同時高高地市的空間集聚沒變,總體上看,山東省的區域經濟差異呈現正空間相關性,區域經濟差異在逐漸縮小。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省會的濟南市和經濟發展較快的東營市,處于高低空間集聚,沒有發揮經濟帶頭作用,周圍的地市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希望政府在制定新的發展計劃的時候將著重注重濟南市、東營市和淄博市的經濟帶頭作用,使區域經濟差異逐漸縮小,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3 結論

        本文通過對1999-2010年山東省各地市人均GDP進行空間自相關分析,借助GIS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從1999-2010年,山東省各地市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自相關性,到2010年相鄰的地市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空間自相關關系。

        2)從整體趨勢來看,山東省各地市的正空間相關性隨著年份的增長,正空間自相關的程度也在逐漸增大。

        3)1999-2010年,各地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它們之間的經濟差異呈現收斂的趨勢。這說明山東省各地市之間的區域經濟差異在逐漸縮小,人們的收入差距在減小。

        總結上述結論之后,我們發現以山東省各地市為單位研究其空間自相關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詳盡的體現空間的依賴關系,今后我們將以縣為單位進行分區研究,然后再作整體分析,這樣的結果可能更加詳盡,趨勢分析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 時亞棟.山東省區域經濟差異分析及對策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 (2):60-62.

        [2] 劉夏明,魏英琪,李國平.收斂還是發散: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爭論的文獻綜述[J].經濟研究.2004 (7):70-80.

        [3] 魯鳳,徐建華.中國區域經濟差異的空間統計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2):44-51.

        [4] 潘竟虎,張佳龍,張勇.甘肅省區域經濟空間差異的ESDA-GIS分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6):83-91.

        [5] 曾慶泳,暖.基于GIS空間分析法的廣東省經濟發展區域差異[J].經濟地理.2007(7):558-561.

        [6] 王勁風,李連發,葛詠.地理信息空間分析的理論體系[J].地理學報.2000,55(1):92-103.

        [7] 周翠玉.湖南省區域經濟差異及區域經濟發展對策影響[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0.16(3):52-56.

        [8] 孫希華.基于GIS的山東省產業重心轉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地球信息科學.2000.3(1):27-31.

        [9] 朱光等.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原理[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7.

        [10] 徐維祥.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時空變化特征分析-浙江省經濟發展實證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2(5).

        [11]Goodchild M.Haining R.Integrating GIS and spatial data analysis: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J].Int.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1992,6(5):407-423.

        [12] 陳斐.基于空間統計分析與GIS的區域經濟分析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2.

        [13] 朱傳耿,沈山等.區域經濟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4-7.

        [14] 孟斌等.基于空間分析方法的中國區域差異研究[J].地理科學.2005.25(4).

        [15] 李昌峰,楊樹灘.基于GIS的江蘇省縣域經濟發展差異形成因素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04.(12):42-46.

        [16] 劉振波,趙軍,倪紹祥.基于GIS的區域發展均衡性測度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4(2):27-31.

        [17] 葉明.基于GIS的寧波區域經濟數據空間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夜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霸乳|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91在线看片一区国产|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