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農產品的檢測范文

        農產品的檢測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7 09:59:2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農產品的檢測,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農產品的檢測

        篇1

        關鍵詞:現狀 抗體技術 檢測

        引言

        現如今,大量的新聞信息報道急性中毒事件多數是食用了受到農藥嚴重污染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隨之農產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和重視,因為這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為保障健康,當前及今后必須加強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農藥殘留是指由于農藥的應用而殘存于生物體、農產品和環境中的農藥親體及其具有毒理學意義的雜質、代謝轉化物和反應物等所有衍生物的總稱。目前,為加強農藥殘留的檢測,儀器分析和快速檢測研究均得到迅速的發展,而免疫學方法已成為重要的農藥殘留快速篩選技術,通過對上市的蔬菜進行粗篩,將一部分農藥殘留含量比較大的蔬菜控制在交易市場之外,盡量減少農藥殘留對人們健康的危害,避免中毒事件的發生。

        1、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分析現狀

        1.1儀器分析

        儀器分析是我國農藥殘留分析的中堅力量。其中儀器分析法是通過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大型儀器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主流檢測手段。

        氣相色譜法(GC)具有高效能、高選擇性、高靈敏度、分析速度快和應用范圍廣等優點。GC常用于揮發性農藥的檢測,不宜用于熱不穩定化合物的檢測。但是氣譜檢測儀器昂貴、提取純化費時、操作復雜,還會產生嚴重的干擾問題。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具有高壓(高壓泵)、高速(流動相流速達1~10mL/min)、高效(柱效能可達每米5000塔板以上)和高靈敏度(最小檢測量可達10pg)等特點。HPLC法常用于半揮發性、非揮發性、極性以及熱不穩定的農藥殘留分析,是農藥殘留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

        超臨界流體色譜(SFC)是以超臨界流體為流動相的色譜方法,它適用于非極性或弱極性農藥的分析。SFC可以使用GC或HPLC的檢測器以及與MS聯用將具有更多的優點。

        農藥殘留的檢測手段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發展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

        1.2抗體技術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分子技術發展迅猛,新科技檢測農藥殘留的免疫分析法日漸成熟,并逐漸由多抗轉向單抗,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表現突出,能很好的檢測殘留農藥物。ELISA最大優點是所需要儀器設備較過去的儀器檢測設備便宜,且在靈敏性、特異性、操作性方面,對比以往的檢測有很大提高,尤其在現場篩選和快速檢測大量樣本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

        農藥免疫分析法是一種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高速發展,利用抗體抗原相互排斥的反應,結合現代高分子標記的手段而形成的一種超微量分析法。這種技術利用抗原抗體反應強,容易觀察的特性,在生活中的一些檢測領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免疫分析法因為易操作,成本低,檢測快速方便、結果精確等優點,是分析農藥殘留物的好方法。免疫分析法可分為熒光免疫測定法、酶免疫測定法、放射免疫測定法和流動注射免疫測定法,其中能較先進分析農藥殘留物是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技術。但流動注射免疫分析的缺點是變異系數太大,操作起來效率低,需要一次性裝膜的柱,而且抗體和酶標的半抗原使用量大,一次還只能檢測一個樣品。

        2、抗體技術的發展

        農藥大多屬于小分子物質,是一種半抗原,無免疫性的有機化合物。而農藥的抗體是由小分子農藥與大分子載體偶聯后形成的復合物。農藥抗體的產生一般可采用兩種途徑。

        2.1多克隆抗體技術

        多克隆抗體是由許多B淋巴細胞產生的混合抗體。一般選用半年以上的白兔作為免疫動物,這些被選的白兔經過2到3個月的免疫劑量進行免疫。首次免疫時,需要加入能提高抗原免疫性的物質弗式完全佐劑。并在不同的間隔時期,對動物進行背部內注射,當完成最后一次免疫采血后,使用ELISA法測試效果。多克隆體盡管具有生產成本低、方法簡便等優點,但它的抗體特異性不夠強,生產數量有限,不適用于批量生產。

        2.2單克隆抗體技術

        單克隆抗體是由B細胞與瘤細胞雜交產生的,是一種只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而產生的單一抗體。正是由于每一個被免疫的細胞,只能對某一種特定的抗原決定簇產生特異性的抗體。這些被克隆化后產生的單克隆細胞系,能產生大量、單一、高純度的抗體,即“單克隆抗體”。由于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交叉反應少,適合大規模批量生產,為農藥的檢測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不少學者開始進行農藥單克隆抗體的ELISA檢測技術的研究。經ELISA證實單抗僅與免疫抗原發生特異性反應,可批量生產單克隆抗體如圖1所示。

        圖1單抗技術流程圖

        3、抗體技術在檢測農藥殘留中的應用

        3.1直接競爭法

        (1)抗體包被直接競爭法。先將無雜質的抗體兩份放到到酶標板上,一組加入經過酶標記的農藥,另一組加入待測農藥樣品,將兩組農藥與抗體進行直接的競爭性結合。然后分別洗滌兩組農藥,會發現經過酶標農藥的那一組上結合的抗體量與另一組待測農藥的那一組的量成反比。然后將酶底物分別加入兩組,進行顏色比較,可對待測農藥進行定量的測定分析。

        (2)抗原包被直接競爭法。同抗體包被直接競爭法的方法一樣,只是被被作用的載體不同,抗體包被直接競爭法作用的載體是抗體,而抗原包被直接競爭法被作用的載體是抗原。

        3.2間接競爭法

        首先將人工抗原放到酶標板后,先加入抗血清(第一抗體),然后加入待檢測的農藥,經過一段時間洗滌后,再加入經過酶標的第二抗體。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是兩抗體的選擇結合,最后加入酶底物。會發現經過酶催化反應的產物量,與經過處理的兩組抗體的量成正比,但與待測樣品中的農藥量成反比。

        3.3雙抗夾心法

        先將抗體包加到酶標板后,在加入待測的抗原(待測的農藥),然后加入過量的固相抗體。一段時間洗滌后,再加入過量的酶標記抗體,分離固相化合物和游離相化合物。最后加入酶底物比色,定量測量出樣品中抗原的含量。

        4、農藥物殘留抗體檢測技術的問題和展望

        抗體檢測技術在農藥殘留物的檢測中表現出靈敏、快速、特異性強的優點,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一是,多克隆抗體因成分復雜導致靈敏度不高,以及不適用批量生產,應加以改進。二是,農藥免疫分析時的混配使用及McAb的制備周期長,不利于抗體檢測技術的推廣。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農產品檢測;現狀;問題;對策;新疆塔城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300-01

        塔城市是全國離口岸最近的城市,有著100年通商的歷史。其中農產品是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項目。塔城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為8.65萬hm2,蔬菜種植面積為1 733.33 hm2,具有規模性的蔬菜大棚7 000個,蔬菜批發市場1個,大型超市10余家,蔬菜經營店多達200個。市農業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積極打造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農產品檢測隊伍,不斷在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上下功夫,并努力加大外埠蔬菜入市監測力度,積極引導本地蔬菜安全生產。

        1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現狀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始建于2008年8月,隸屬于塔城市農業局的參公單位。檢測范圍為蔬菜、水果、水產品。現編人員及公益性崗位人員共10余名。所有人員都具備大專以上文憑,并參加了自治區農業廳舉辦的農產品檢測人員上崗培訓及考試,能夠較好地完成農產品指標的檢測工作。實驗室面積為446 m2,主要精密儀器有進口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凱式定氮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共計40臺(套)。2012年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積極配合自治區農產品抽檢14次,抽取蔬菜、水果、水產品三大類800批次,總體合格率在98.75%;同時,與地區檢測中心聯合抽檢12次,抽取552批次果蔬樣品,合格率在96%;對全市蔬菜基地、蔬菜批發市場、各大超市共抽檢90余次,抽取蔬菜樣品9 600批次開展農產品快速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8.2%。

        2 存在的問題

        2.1 質檢力量不足,無法適應監管需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涉及農產品的生產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控制、產區準出及市場準入管理,檢測內容繁多。而當前農產品質檢體系投入不足,總體檢驗檢測能力不能適應日常監管的需要。目前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還處于籌建階段,工作剛起步,鄉鎮級農產品監督站建設開展慢,檢測能力不能滿足農產品集散地和消費地的質量安全檢測需要[1-2]。

        2.2 風險監測與預警能力建設滯后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及預警能力方面尚屬空白,不具備對總體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開展風險預警和隱患排查的條件。

        2.3 技術人員缺乏,運行經費不足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目前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低,而且缺乏運行保障經費,從而無法吸引優秀的專業檢測人員,同時參加了自治區農業廳農產品檢測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公益性崗位人員大量流失,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2.4 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完善

        近年來,塔城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的范圍不大,種類不多,頻率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不完善,無法真正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

        3 對策

        3.1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目前,塔城市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業戶已發展到1 000家以上,可是塔城市至今還沒有法定的符合國家標準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與“菜籃子”的發展不相適應,并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合格證和市場準入檢驗檢測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擬將塔城市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室合并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檢測室。這樣有利于資源與精密儀器共享,有利于節省資金與實驗室設備,一次性完成“雙認證”工作,還可彌補檢測人員不足的現象。另在每個鄉(鎮)設2~3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每個行政村設1名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并對鄉鎮場、市場、配送中心配備快速檢測設備,建立完備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控管理體系。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持和保障,確保此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3-4]。

        3.2 強化農業投入品的源頭監管

        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前期批準和后期監管,依法吊銷使用違法投入品經營企業的許可證。加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貯存和使用國家禁用農獸藥行為。指導生產者使用符合標準的農藥,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高毒農藥。推廣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農資配送工作。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引導農戶按規定要求使用農業投入品,從源頭杜絕農業投入品的濫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下轉第303頁)

        (上接第300頁)

        3.3 抓好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加大、加強有機、綠色食品的認證開發,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全面推進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進程,為全市農產品優質化、農產品食品營養安全化打下基礎。引導農民自覺采用標準化生產技術和規范,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

        3.4 做好工作預案,建立應急反應機制

        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農產品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政府應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按照“統一領導、全程監管、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原則,對可能發生的農產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5-6]。

        4 結語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起步晚、任務重,各項工作都有許多內涵的知識需要掌握。但是能夠認識現狀,找出問題,結合本地特點去改善,就一定能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做好,為塔城市人民的民生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5 參考文獻

        [1] 張洪霞,任憲忠.農產品檢測分級方法探討[J].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2003(1):20.

        [2] 石國忠.淺論農產品檢測機構在蔬菜安全監管中的作用[J].上海蔬菜,2006(1):12.

        [3] 金發忠.關于我國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與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4(1):52-55.

        [4] 華斌.淺析加快健全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措施[J].上海農業科技,2011(5):36,38.

        篇3

        菊酯類農藥必須經過的一定的前處理,用有機溶劑提取后才能在色譜儀上進行檢測。現在各地對于有機提取劑和提取方法都有不同的標準。本文通過選用不同的提取劑,對樣品進行前處理。實驗結果表明:乙腈為最有效的提取劑。

        關鍵詞: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氣相色譜 (GC)

        一、前言部分

        1、概述:

        農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是當今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歐盟氰戊菊酯在茶葉上MRL從10ppm降到0.1ppm,導致我國很多地區的茶葉由于氰戊菊酯的超標而不得不停止出口。

        菊酯類有機農藥有較強的殺蟲效果,是現代農藥中要的類型之一。在廣泛使用農藥的今天,菊酯類殺蟲劑以成為一中很普遍的化學污染物質。下面就介紹一下溴氰菊酯。

        溴氰菊酯[2]化學名稱為α-氰基-3-苯氧基芐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環丙烷羧酸酯。它的結構式如下:

        該品的原藥為乳油狀。在水中溶解度小于2×10-6;在丙酮、二氯甲烷、環乙烷等有機溶劑中易溶。熔點大約在98~101℃。穩定性和氰戊菊酯相似。另外屬于中等毒性吸入有毒,誤服可致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保的健康意思日益增強,農殘的測定分析工作也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出現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鑒別方法,農殘的分析步驟一般包括農藥的提取和濃縮、式樣的凈化、農藥的定性的定量分析。

        2、樣品的提取和濃縮

        樣品提取總的要求是盡可能完全的提取所含有的農藥成分,而盡量減少的提出干擾物質。

        首先涉及的就是提取溶劑的選擇。根據“相似相溶原理”,應該選擇與待測農藥相近的溶劑。要求提取劑不能與樣品發生作用,毒性低。對極性小的農藥,可以非極性溶劑來提取。常用的提取劑有丙酮、石油醚、甲醇、笨、乙酸乙酯、環丙烷、三氯甲烷等。

        提取農藥的方法很多,除了浸漬、漂洗房,勻漿、搗碎法,消化法,索氏提取法和機械震蕩法等傳統方法外,還有以下幾中高效的方法:

        2.1液―液萃取:液―液萃取的方法一般用在水中有機磷農藥的提取。有機磷農藥的極性一般較大,范圍也較廣泛。一般選用己烷或石油醚進行分配提取,也可以加入氯化鈉來防止乳濁液的形成。振搖后接著進行分離、蒸發,再預濃縮,然后用正己烷定容,最后用GC-FPD測定。

        2.2液―固萃取:適用于提取土壤、沉積物等固體樣品中的有機磷農藥,經典的方法為索氏提取。在索氏提取之前,樣品要進行一些預處理。土壤樣品風干或磨成粉末,植物或食物樣品需要切碎、淹沒。提取一般使用甲醇、二氯甲烷、丙酮或起混合溶劑。Meikle和Christie用丙酮淋洗含有14Nellite土柱并通過索氏法用氯仿反復提取16小時后,評價了水的提取效果。通過反復提取,沒有發現更多的農藥。在平衡166天和203天后14C標記的農藥的回收率分別是72%和100%。利用這個系統,作者自稱能完全回收所提取的幾種衍生物。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將樣品與上述的有機溶劑或熱水使用機械振搖器進行振蕩提取。提取經過過濾、干燥和溶劑蒸發后,進行色譜測定。

        2.3固相萃取:固相萃取(SPE)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方便、萃取速度快、適用范圍廣、自動化程度高。固相萃取的形式很多,根據固定相的形狀不同則可分柱型和盤型兩種。無論是盤式還是柱式的都使分析物預步驟的選擇更加靈活多樣,并且SPE可進行在線操作,從而可實現自動化分析。將SPF用于農藥分析的報告已經能相當常見了,而且SPE-GC連用分析農殘,可以得到較好的回收率,精密度也較好。

        3 分析檢測技術

        檢測方法應具備簡便、快捷、靈活度高的特點,根據檢測目的,待檢農藥的性質和樣本的種類等,采用符合要求的方法。

        3.1 氣相色譜法(GC):使用氣相色譜法,多種農藥可以一起進樣,得到完全的分離和高的定性定量分析,在配置搞性能的電子捕獲,火焰光束或熱離子等選擇性的檢測器,是分離速度更快,結果更可靠。氣相色譜具有操作簡便、分析速度快、分離效能高、靈敏度高以及應用范圍廣等特點。目前70%的農殘檢測是用氣相色譜來進行的。用氣相色譜測定的關鍵是如何選擇檢測器。理想的檢測器應具備靈敏度高、穩定性和重復性好,線性范圍寬,響應速度快以及結構簡單、操作安全等特點。

        3.2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以液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法。它可以分離檢測極性強、分子量大的離子型農藥,尤其適用于不易氣化或受熱易分解的農藥的檢測。目前應用于農殘檢測最多的是紫外吸收檢測器,其次是熒光檢測器。紫外吸收檢測器的優點是靈敏度高、流量和溫度變化小,是梯度淋洗的一種比較理想的檢測器,但是只能器,比紫外靈敏度高1~2個數量級。但由于大多數農藥本身不發射熒光,經衍生化反檢測對紫外光有吸收能的農藥。熒光檢測器是一種靈敏度高、選擇性強的檢測應又麻煩,限至了它的應用。

        二、實驗部分

        1.實驗儀器及試劑

        1.1儀器設備:

        HY-2多用振蕩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RE-52A旋轉蒸發器(上海亞榮生華儀器廠);CP-3800氣相色譜儀配SRAR 5.X工作站,帶又雙火焰光度檢測器,雙塔自動進樣器(VARIANUSA),所用色譜柱為熔融毛細管柱(30m×0.53mm×1.0um,50%聚苯甲氧基硅氧烷+50%聚二甲氧基硅氧烷)

        1.2試劑:

        乙氰、丙酮、乙醚、乙酸乙酯都為分析純。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標準溶液用丙酮稀釋成0.1ppm的混合標準儲備液,儲存于冰箱。

        自制二級蒸餾水,氯化鈉。

        無水硫酸鈉、

        1.3色譜條件:

        進樣口溫度為250℃,不分流進樣,進樣量為1ul。采用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130℃,然后以8℃/min升至250℃,然后保持12min。載氣為氮氣,流速為10ml/min。燃氣為氫氣,流速為75ml/min。

        1.4樣品前處理:

        準確稱取20g已粉碎好的式樣置于三角燒瓶中,加入70ml乙腈,在振蕩器上振蕩30min后用濾紙過濾,濾紙中放少許無水硫酸鈉。將濾液收集到裝有5~7g的氯化鈉的100ml具塞量筒中,蓋上塞子,劇烈振蕩1min,在室溫下靜止10min,使之分層。然后從具塞量筒中吸取25ml乙氰溶液,放入三角燒瓶中,凈燒瓶放在旋轉蒸發儀上蒸發,蒸至近干。過柱,柱子由無水硫酸鈉+中性氧化鋁+無水硫酸鈉,并在柱子的底部放一個小棉球。過柱時用95ml石油醚和5ml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洗滌3次。然后再蒸發至干。用正己烷定容,轉移到微量進樣瓶中,用色譜儀進行檢測。

        分別用石油醚和正己烷取代乙腈作萃取劑,對樣品進行處理。溶劑的萃取能力與極性有關,對于極性小的,應選用非極性的溶劑來提取。本實驗所用的三種溶劑對農殘的萃取回收率看下表

        表1不同溶劑對茶葉中的菊酯類農藥萃取回收情況比較

        溶劑 乙腈 正己烷 石油醚

        回收率 氯氰菊酯 86.4% 36.1% 62.3%

        溴氰菊酯 97.2% 48.9% 74.5%

        氰戊菊酯 90.7% 40.1% 67.8%

        經過比較比比較后,選定乙腈和石油醚萃取出的式樣進行分析。

        結果與分析

        實驗用CP-3800色譜儀進行定量分析,配有自動進樣器,每次進樣1ul。本實驗采用面積外標法計算樣品中農藥殘留濃度

        式中:――樣品中農藥殘留濃度,mg/kg;

        ――定容體積,mL;

        ――檢測值,ng;

        ――稱樣質量,g;

        ――進樣體積,μL;

        ――凈化液與總提取液體積比

        計算結果與標準對照,查看是否超標。

        外標法用待測組分的純品作為對照物質,以對對照物質和樣品種待測組分的響應信號相比較進行定量的方法。用Cī與Aī分別表示在樣品溶液中所含i組分的重量及相應的峰面積,(Cī)s和(Aī)s分別代表待測溶液中含有純品i組分的重量及相應峰面積,則有: Cī= Aī ?(Cī)s/(Aī)s

        添加回收率 在空白樣本中添加一定量的待測農藥標準樣品,制成已知含量的樣本,然后按擬定的方法對樣本進行提取、凈化和測定,所得到的實測值與已知值比較,實測值對已知值的百分率即為方法添加回收率。它是衡量農藥殘留量檢測方法準確度的重要指標。回收率應以接近100%為最佳,但是由于試樣種類、農藥品種、雜質干擾、操作誤差等原因,則要求添加回收率在70-110%,平均回收率為大于80%即符合要求。

        表2添加回收率計算結果一覽表

        添加前

        Cī 添加量

        C0 添加后

        C總 添加回收率

        R

        乙腈 1.7633 1.00 2.6942 97.499%

        石油醚 1.2304 1.00 1.4886 66.741%

        由上表可以看出選用石油醚作萃取劑在作添加回收率后不符合要求 所以乙腈才最合適的萃取劑。

        篇4

        1.緒 論

        隨著世界經濟和社會持續高速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但是我國農產品占世界農產品貿易的比重卻很少,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初僅為2.5%[1]。因此發展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是我們加入WTO 后的重要課題之一。我國檢測技術落后,與國外先進的檢測技術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大力開展和完善農產品檢測是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必然的選擇。

        2.我國農產品檢測在外貿中的必要性

        由于我國農業勞動力成本低,因此在豬肉、禽肉、水產和蔬菜、水果和花卉等產品的出口上具有優勢,農產品出口也一直是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出口屢屢受阻,而且面臨困難越來越多。

        我國出口農產品被退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國內有的產品生產條件和衛生條件不合格。進口國以提高它的技術要求標準達到一些技術壁壘。國內目前從質量檢驗檢疫標準與進口國和國際上的認證有差別。我國的檢測技術不夠先進,有些農藥殘留在國內檢測符合檢出標準或和不得檢出,而在國外卻被檢測出更精確的農藥殘留量。

        減少農產品出口退貨是提高我國檢測水平的要求;同時,我國應通過多種渠道及時了解美、日、韓等主要貿易國的進口政策和檢疫標準,以此為鑒,早日制定出我國自己的與國際接軌的新標準。

        20多年前,發達國家就開始實施農藥殘留監控計劃,在國際貿易中也往往以食品安全的正當名義設置種種技術壁壘,對進口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量提出了愈來愈嚴格的要求。

        3. 我國農產品檢測存在的問題

        農產品存在自身的弱質性,檢測標準有待于提高。相比與發達國家,我國經濟技術落后,在改良品種和培育新品種方面缺乏能力,因此,農業自身的弱質性決定了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品種上。這樣的農產品質量低,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成為進口國拒絕進口的理由。要想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檢測標準提高刻不容緩。

        農產品檢測體系有待于完善。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加強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是現階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發展優質、高產、安全農產品生產,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重要舉措。

        4.國外農產品檢測經驗與借鑒

        歐盟食品(農產品)檢測標準概況。歐盟各國根據歐盟及本國的法律法規,對農產品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依靠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行政區劃分和農產品品種類型設立的全國性、綜合性和專業性檢測機構,實施執法監督檢驗,僅丹麥國內就有農業部授權的農產品質檢機構38個。

        美國農產品(食品)檢測概況。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長期以來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從1914年開始實施專業化種植、養殖業起,美國就建立了檢測體系和檢測方法,截止到1996年8月,美國共制定9635項最高農藥殘留限量標準。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檢驗檢測體系的國家,其檢測體系和檢測方法已有90年歷史,發展到今天已十分完善。

        日本農產品檢測概況。日本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點是進口農產品和國產最終農產品。對于進口農產品的抽檢率達3%-4%,且檢測項目多,標準高,大米檢測項目從20項增加到120項,生鮮蔬菜農藥殘留限量必檢指標高達217項。而對出口農產品沒有規定檢測項目,只是根據進口國的要求進行檢測。對國內農產品的生產環節,主要通過對農藥等生產資料的登記和使用加強管理,把住源頭。

        國外農產品檢測的經驗借鑒。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系統、配套、實用性強。

        5. 我國加強農產品檢測的建議和思考

        5.1 完善管理機構

        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基本情況: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等8個部門共同負責。這些部門都向國務院報告工作且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具體結構和管理范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體制的基本特點是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負責。如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和一些食品的市場準入,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生產企業衛生許可和餐飲業衛生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管等工作。

        加強源頭管理。為確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和保護我國農牧漁業的發展,應該對農產品檢測進行源頭管理。

        將制定源頭監管計劃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并與相關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出口農產品的基地進行了溯源監督檢查;加大備案管理力度,認真做好出口農產品加工用料的檢驗檢疫備案工作,同時督促農產品基地對農業戶登記編號、姓名、身份證、聯系方式、情況進行記錄;加強疫病監控和衛生監管,保證農產品的質量;規范用藥管理,認真落實殘留監控計劃。

        5.2 健全檢測體系

        完善法規體系。力爭早日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規,在法律法規中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地位,使其成為依法設置的專門技術機構;與此同時,要加快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密切相關的《動物防疫法》、《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清理標準和建立統一標準。盡管我國農產品標準化工作有較大進步,但在總體上,我國農產品質量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標準水平落后,加之國外貿易技術壁壘的影響,相當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副產品的出口。因此,對現行農產品標準的修訂也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就農產品標準的修訂提出以下建議:

        檢測項目增加。在2002年上年開始,歐盟采取更加嚴格的農藥殘留限量以檢測我國的茶葉,0.05mg/kg的氰戊菊酯含量取代了原來的10mg/kg,62項的農藥殘留檢測取代了原來的6項;實物中硝基膚喃抗生素的容許值被瑞士降低,1ug/kg取代了原有的5ug/kg;針對出口的番茄醬,非轉基因證書被韓國、菲律賓與斯里蘭卡要求出具;針對出口的農產品,厭氧菌與平酸菌被英國要求檢測,不含有機磷、有機氮與人工色素的證書被沙特要求出具[31]。隨著全球性農產品貿易競爭的激化,針對歐盟、英國等對進口中國農產品設置的綠色壁壘,政府應加大交涉力度及時應對。此外,我國應將進口農產品的準入門檻相繼提高,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系統化與法律化標準。所謂系統化,指的是內在制約與連帶關系存在于生產到加工和貿易(農場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領域或部門不同,推行的標準也不相同,但是沖突并不明顯存在。所謂法律化,指的是制定并實施標準時,法律的內涵與保證要盡量賦予。

        接軌國際與國外先進的標準,細化要以本國或地區的具體情況為依據。以中國農產品多樣化特點為依據,使制定的標準與中國國情相適應。也要將中國與中國的標準展示給世人,從而對國際標準的制定產生影響,使之對中國有利。

        5.3 完善農產品檢測監控信息化系統

        篇5

        關鍵詞:無公害;農產品;發展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31

        無公害產品是在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生產廠以及具有一定的加工標準生產出來的,具有相關證書的認證方式。這種產品在生產期間是一種無污染、不添加任何化肥原料,在加工過程中也沒有任何防腐劑、人工色素等化學物質,具有一定的環境檢測標準和質量認證形式。

        1 無公害農產品現狀

        在2001年,我國已經在全國實現了無公害農產品相關的行業標準,并已經建立并實施,從此我國實現了標準化的管理形式。在這種標準化監管與實施下,不僅加快了我國農產品相關的配套標準,也擴大了該行業的發展領域。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無公害農業的發展和創造。由于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質量以及食品生產具有較高要求,無公害產品成為市場中主要的銷售形式。而且,農產品在國際地位發展中也體現了新的發展形式,特別是綠色化的提出,嚴格打造了國際化標準和質量檢測[1]。所以,我國在農產品生產與檢測方式上,就要嚴格控制,以實現市場發展期間的不斷需求。無公害產品就要較高營養和品質,它在銷售期間是一種特殊商品,也是一項專利性產品形式,在技術和管理方式上都具有獨特性。所以在實現無公害產品在市場中的有效機制,就要與其他農業生產區分開,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面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在發展期間的經濟變化,為了實現農業建設的綜合性發展,在開發期間就要研究較高的無公害技術,嚴格控制生態環境中的運行模式,這不僅能保證我國信譽市場的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的生態建設,也加快了我國在農業中的經濟發展和地位提升。

        2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趨勢

        無公害產品是我國農業在經濟、社會以及生態效益的結合方式,在生產中的各個環節上都能實現良好的發展產物。無公害產品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保障形式,也是市場中的載體形式。為了促進無公害產品的良性發展,就要創建生態農業發展,加強無公害產品技術,建立一定的環境標準。我國在市場中,無公害產品已經初步形成,在發展和建設方式上具有較大空間[2]。隨著國際環境監察標準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很多國家在出口上都增加了農產品限制。所以在我國開發無公害農產品,不僅能促進農業的整體化發展形勢,還能促進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有利地位。我國在農產品開發過程中,主要以農業食品以及加工制品為主,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中,我國已經從食品生產發展到非食品農業生產中,特別是相關行業也已經步入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與開發領域中。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將一些化學生物被生物生產所替代;包裝行業,特別是塑料包裝對環境的污染較大,所以要利用紙質包裝來實現,從而實現我國在農產品發展上的積極力量。

        3 無公害農產品檢測

        無公害產品主要以安全、健康為主要目的,在市場發展中指是主要的決策形式。為了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促進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就要對已經輸出到市場中的農產品進行檢測。為了保證食品原材料的作物產地上的的生產標準,就要對產地以及種植地環境進行檢測,保證食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利用DNA檢測確定種子的非轉基因性,如果該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說明該食品不是健康、安全的食品[3];還要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特別是一些含有農藥、化肥的農產品,確定安全的檢測形式。檢測產地環境期間,要檢測大氣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質、檢測水質是否含有有害物質、土壤中是否含有重金屬,還要對化肥、農藥等進行控制。對轉基因進行檢測,利用標記以及已知基因進行檢測,對范圍比較大的農作物,一般利用標記基因進行檢測建立該產品在檢測期間的相關標準,在基因庫中對農作物各個程序進行檢測,從而做出快速反應。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檢測,主要對蛋白質含量、水含量以及脂肪等含量進行檢測,特別是一種農藥、化肥的殘留物也要進行檢測,產品中含有的重金屬、激素以及添加劑等種類進行檢測,還要對衛生指標進行檢測,保證檢測期間的全面性。

        4 結 論

        為了保證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把握市場中的質量標準,促進國際利益,產品的輸出期間必須要經過嚴格監測和檢測形式。因為無公害產品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與人們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關系,所以在農產品生產、出廠以及檢測等環節上就要嚴格把關。

        參考文獻

        [1] 湛靈芝,鐵柏清.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環境管理,2003(01):17-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四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玩具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91|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六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