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09:34:2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音樂教學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1.對教學目標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夠,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作品脫離實際,教學目標不明確;而且,音樂教學沒有升學考試的外界動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便成為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 沒有興趣的音樂課,則形同虛設。
2.對教學內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繁、難、多、舊,有些教學內容出現過雜、太亂、知識無序的情況,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之間缺乏綜合性。
3.對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單純的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于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而音樂的學習過程則是一種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探究和創造的過程,這些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人們往往采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視教師的講授,輕視學生的參與體驗;重視教學的結果,輕視教學的愉悅過程;重視知識技能的教學,輕視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好。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可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
4.對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評價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重分數,輕素質,不僅教學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課業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多“以智商式思維”為理論依據,以紙筆測驗為唯一方法的學校評價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高中音樂教學對策
教學是學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形態,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也將進入新的階段。由于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面對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1.在教學目標方面
高中音樂課程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目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也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是:促進學生全面地、有個性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只要有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境,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課程目標應該面向全體,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具體表述。多元智能課程的目標就是符合每個學生的興趣目標,學校重視的不是課程開發,而是人的發展。因此,筆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即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2.在教學內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及可能性的特點,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課堂教學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為理解而教。因為,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多種智能的發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展某種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覺地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多元化。培養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師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的方法。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還將不斷出現。多元智能課程的方法就是一種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強項的方法?!斑\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倍嘣悄芾碚撨M行的“藝術推進項目”認為:“當我們把音樂當作一種智能來看的時候,我們所進行的音樂教育就和音樂教育課或音樂技能訓練有所不同了。我們應該本著全面發展的原則,通過表演、欣賞、創作及思考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態度,并理解音樂和學習的關系,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倍嘣悄芙虒W是通過盡可能豐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開啟學生的多種智能,已達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學目的。
4.在教學評價方面
關鍵字:多元智能理論;高中音樂課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音樂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廣大音樂教師對音樂新課程展開了積極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時也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就這四個方面進行現狀分析。
一、現狀分析
1.對教學目標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夠,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作品脫離實際,教學目標不明確;而且,音樂教學沒有升學考試的外界動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便成為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沒有興趣的音樂課,則形同虛設。
2.對教學內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繁、難、多、舊,有些教學內容出現過雜、太亂、知識無序的情況,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之間缺乏綜合性。
3.對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
在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單純的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于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而音樂的學習過程則是一種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探究和創造的過程,這些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人們往往采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視教師的講授,輕視學生的參與體驗;重視教學的結果,輕視教學的愉悅過程;重視知識技能的教學,輕視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好。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可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
4.對教學評價的現狀分析
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與其他學科教學的評價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重分數,輕素質,不僅教學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課業負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評價單一,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多“以智商式思維”為理論依據,以紙筆測驗為唯一方法的學校評價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高中音樂教學對策
教學是學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形態,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也將進入新的階段。由于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面對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1.在教學目標方面
高中音樂課程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目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也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是:促進學生全面地、有個性的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只要有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境,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課程目標應該面向全體,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具體表述。多元智能課程的目標就是符合每個學生的興趣目標,學校重視的不是課程開發,而是人的發展。因此,筆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即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2.在教學內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及可能性的特點,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課堂教學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為理解而教。因為,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多種智能的發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展某種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覺地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多元化。培養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師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的方法。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還將不斷出現。多元智能課程的方法就是一種努力發展每個學生的智力強項的方法?!斑\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論進行的“藝術推進項目”認為:“當我們把音樂當作一種智能來看的時候,我們所進行的音樂教育就和音樂教育課或音樂技能訓練有所不同了。我們應該本著全面發展的原則,通過表演、欣賞、創作及思考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態度,并理解音樂和學習的關系,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倍嘣悄芙虒W是通過盡可能豐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開啟學生的多種智能,已達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學目的。
4.在教學評價方面
課堂教學評價是指依據教育方針、一定的教學目標,利用可能的評價技術,對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等做出價值上的判斷,以期改進教學工作。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它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起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評價中非常重視真實測驗。加德納指出,我們測試學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觀察學生如何運用每項智能的符號系統。例如,你可以觀察學生如何玩邏輯游戲、如何操縱機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如何處理爭執。在自然的環境中,觀察學生就解決問題或制作產品的方式,是提供學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改進與完善課程評價機制。評價對象包括學生、教師、教學過程三個層次。著眼于評價教育、激勵與改善功能,淡化和摒棄排序、篩選等做法。
三、結束語
多元智能理論是我國近年來關注的國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納把智能定位為我們今天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我國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別是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新支點;同時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我們的教育觀應該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呼喚我們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而隨之變化。鑒于筆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獲得了一些啟示:
1.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應該緊跟時代,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應該緊跟時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在高中音樂課堂中,一定要把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點培養并考察學生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初步創造的能力。
2.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關注并培養學生的優勢智能領域——智能強項或特長,使音樂
課堂教學成為發現差異、培養特長的課堂教學,從而進一步成為尊重差異、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養學生表現力、創造力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3.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在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基礎上,關注學生情商的培養
傳統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數“IQ”來表示的,它是可以通過測驗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用“MI”來表示,是發展每個學生的強項,人人成才;情商用“EQ”來表示,是個體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的情緒智能,占80%。是對高中學生的發展與其社會生存能力的促進。因此,音樂教師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對開發學生多元智能的基礎上,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與培養,尤其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審美能力的培養,對體現高中音樂課程目標顯得尤為重要,這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一定啟示。
4.學科綜合是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體現了學科綜合,對于深化音樂課程改革,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索過程
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應該立足于我國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與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融合,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符合我們學生的教學實際,突出音樂學科特點,而服務于我們的音樂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鐘啟泉總主編、胡知凡主編.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慎英、劉良華著.高中新課程教育叢書-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普通高中音樂教學音樂素質
音樂是通過歌唱、演奏等獨特的表現方式反映生活與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種通過鮮明的節奏、歡快的樂曲、優美的歌聲和豐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啟迪人的特殊藝術形式。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它通過特殊的表現形式賦予教學獨特的魅力,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一、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在普通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音樂課成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課程。近年來音樂課堂教學出現了許多可喜的新現象,音樂課堂生機盎然,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钴S,課堂氣氛熱鬧非凡。很多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學中實現互動,提高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樂趣,真正實現培養學生音樂素質的目的。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音樂欣賞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有人認為“欣賞是音樂活動的中心”,音樂的創作、演唱、演奏,最終都是為了聽,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音樂是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感染人。音樂欣賞的過程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又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音樂欣賞具有普遍性,無論是音樂專業學習者還是非音樂專業學習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都能有所體驗,只是感情體驗的深度與廣度不同而已,由于每個人的個性差異,所欣賞的角度不同,欣賞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樂教學中,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習慣時,要幫助學生樹立對音樂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只有建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逐漸地培養音樂素質。要激起學生的審美盼望要想讓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個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環境,那么要發明一個具有美感特征的藝術氣氛,激起起學生對這個美感的盼望。在中學教學中,分離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員能夠經過很多辦法,來吸收學生的留意,比方說把音樂教室布置的富有新意,樂器的擺放很有外型,背景音樂的播放很舒緩。
普通高中音樂教育是現階段我國高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高中學院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體驗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促進當代高中學生身心和諧與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是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重要手段。要具備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學生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感受音樂作品豐富的情感,體會音樂作品中美的境界。這樣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養,為提高音樂素質做好鋪墊。
四、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個人自身條件不同,以及各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普通高中學生音樂素質是存在差異的,普遍的問題就是音樂素質往往不高,而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中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高中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每一位大學生都可以接受音樂教育,每一位音樂教師的最終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樂潛能挖掘出來,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普遍提高,最終喜歡音樂,終身受益。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及課本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我們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高中音樂老師要明確學生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在音樂中享受快樂。音樂教師應該不斷開發音樂課程,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動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培養全面音樂素質人才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普通高中音樂教育中,我們要致力于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創作精神和創造能力,激發音樂創造力,為以后學生的音樂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創造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音樂潛能。
六、結語
總之,在普通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的全面成才與發展。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音樂理論,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適應、滿足社會需求,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丹紅.大學音樂鑒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65-66.
關鍵詞:音樂鑒賞教育;高校音樂教學;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11-0249-01
在現在的高校,數理化的高分和深層次的學習被很多學生列為目標,這使得學生的生活顯得單調與無聊,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學生都是我們常說的書呆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種在古代被推崇的學習方法在今天這個多元化世界里顯得很無力,現在的社會要的就是全面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需要素質過硬的人才。
在高校的藝術教育中音樂鑒賞是很重要的環節,首先是它面對的群體,都是年輕一代的大學生,在這個多元化世界的襯托下,他們的思維,價值取向人生觀,價值觀和老一代的大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大學的音樂鑒賞課一定要順著生理和心理的客觀規律來上課。人們接受一個事物的時候,肯定是以體驗為主的,所以大學的音樂鑒賞課也要以體驗為開始,讓學生先慢慢接觸這門學科,然后慢慢培養其興趣,使他們漸漸喜歡上這一門學科,從一開始的被動接受到最后的主動需求,讓他們去接受欣賞一門別樣的學科。
音樂鑒賞不但是大學藝術教育中很重要的環節,同時它也是最基礎的環節,因為開始的時候都不懂,直接去欣賞他是很多人的選擇,這樣才能知道它是怎么樣的一種東西。只有欣賞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它,對它有沒有興趣。其次對學生的音樂教育也可以很好的開始,大學的音樂鑒賞課,不管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個考驗,對老師的考驗是最大的。既然大學里開設了這樣一門課程,首先是希望學生們都能去喜歡它熱愛它,可以讓音樂改變大學生的一種生活現狀,即一種對身邊事物漠不關心,“閉關鎖國”的一種普遍現象,也是全國大學生普遍的現象。所以這就要求老師的藝術修養要高,這也間接提高了老師的整體素質。
音樂鑒賞也是一門傳承藝術,它可以通過欣賞的方式傳承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因為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里,國外的文化對中國傳統的文化沖擊是很厲害的,很多年輕人對國外的一切新鮮事物都很向往,而且很多人都在模仿,這樣一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都在慢慢淡化,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這樣下去很多年以后中國就沒有自己的特色了,所以中國民族的東西就需要很好的傳承了。通過音樂鑒賞這樣一門學科可以讓學生們知道我們本民族的東西不比國外的差,我們的文化比他們更為悠久,比他們文化得發祥更早,要讓中國民族的東西在新一代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讓他們都有一種自豪感,生為中國人炎黃子孫的一種自豪感。
音樂鑒賞是一種審美的實踐活動,但是他是一種創造性的審美活動。所以它可以培養學生的一種審美能力。通過這項審美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發掘能力。在生活中有好多不被人發現但有意義的事情,這就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和一對靈敏的耳朵,更需要審美的能力。很多家長甚至是老師都會說這是不務正業,是在浪費時間,但是整天埋頭苦學是不健康的,這也會使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所以學校的這種教育應該被重視起來。
音樂鑒賞對于普科學生有以下幾點好處:
其一,在這個物質生活不是很缺乏的年代,精神生活被很多人關注。音樂鑒賞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單從初級的音樂鑒賞來看,他不用具備很專業的知識也不用特殊的裝備,只要你認真的去聽去欣賞,你就能感覺到音樂的美,音樂的魅力使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去接受這樣的教育。這樣的活動還可以組織更多的人一起參與,一起參與更多的活動,這樣整體的氛圍就很容易創造了。通過這種活動還可以培養大家的團隊意識,一起團隊合作,一舉多得。
其二,如果你是長期參與這樣的活動的話,你就會慢慢的具備一定的素質,有更敏銳的聽力,感受力和觀察力。不單單是對音樂,生活中的很多細微之處你都能觀察到,可以讓你發現更多美的地方,讓你的精神生活進入更高的層次。
其三,音樂鑒賞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不僅可以學習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還可以了解國外的音樂文化,以及其他的藝術學科。
音樂鑒賞對專業學生有以下幾點好處:
其一,對于中國民族音樂,音樂鑒賞可以讓學生們更直接的去感受它們的魅力,更深刻的體會各個民族音樂之間的聯系與差別。
其二,對于音樂專業的同學,對國外的聲樂以及器樂向往的人有很多。但是國外的音樂和國內的音樂有很大的差別,單單靠自己的理解很難做到最好。所以聆聽和學習就很重要了,音樂鑒賞可以提供這樣的平臺。
總的來說音樂鑒賞這門課,他的價值很高,同樣它的責任也很大。他對當代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對于他們的素質教育更是重要。
參考文獻:
[1] 宋振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鑒賞教學的發展概況[J].和田
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05):111-114.
[2] 宋振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鑒賞教材的發展及現狀研究
[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5):130-132.
關鍵詞:高中音樂;民族音樂教學;實施策略
我國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課改中已經明確規定,高中音樂教材中要滲透民族音樂知識,要讓高中生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化內涵,以此來弘揚民族音樂,要將我國各優秀的傳統民族音樂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這就表明高中音樂教師要格外的重視民族音樂課程教學,要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從而推動我國高中生用傳承的民族精神來繼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這一偉大的藝術珍寶。
1 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高中音樂教師在平日里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民族音樂文化內涵,要讓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激發出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使得學生可以對各民族的地域音肺幕特色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在深入引導學生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時,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多元化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吸收各種曲藝以及文學、美術藝術的精華,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以及審美創造的能力,開拓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節《高亢的西北腔》時,通過播放教材中規定學習的歌曲曲目,來積極地調動起學生對于陜北、西北歌曲的實質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特點強調,促使學生對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學習《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腳夫調》等民歌音樂賞析時,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兒”等民歌載體,并帶領學生學唱一首經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調特點,需要歌唱者有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學生學習起來往往十分的困難且枯燥,這時教師可以找尋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風又帶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來讓學生去學習,以歌曲《山丹丹的花開紅艷艷》為例,這是一首經典的陜北民歌,同時也是帶有濃厚民族風味的陜北信天游。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阿寶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師先教會學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將民歌演唱時的發聲技巧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盡量用傳統的民歌唱腔來進行演唱,但不能對其要求過高,以免遏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完畢后,教師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讓每組成員上臺來進行演唱,并設置評比環節,以此來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的學習樂趣。
2 加強音樂知識的擴充,促使地方音樂走進課堂
當前我國高中人教版音樂教材當中一共分為18個單元,而涉及民歌教學內容的只有短短的一個單元的4個章節,由此可見高中音樂教材中攝入的民族音樂曲風的內容太少,高中普遍對民族歌曲教學的重視力度不夠,因而才會導致高中階段的學生普遍對民族音樂知識的認知度不高,缺乏系統的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時期的高中音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補充,可以是適當地融入一些極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鑒賞,如新疆經典民歌《吐魯番的姑娘》《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朝鮮民歌《阿里郎》《賣花姑娘》;陜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龍船調》以及山東民歌《唱大戲》等,把這些具有高鑒賞價值的經典民族音樂作品科學的編進音樂教材當中,進而激發出學生學習民族歌曲的興趣,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們的鑒賞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推動,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高中課堂教學當中,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其涉及的音樂內容豐富多彩,單憑教材學習以及播放歌曲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高中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民族音樂鑒賞課上,教師要將現代信息設備與傳統的民族音樂進行有機結合,把民族歌曲內在的文化內涵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傳遞出去,來為學生創造一個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此來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例如,在講解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中第三節《獨特的民族風》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族歌曲特征,來為學生挑選出一些優秀的歌曲視頻,如《蒼老的大雁》《我要去》《半個月亮爬山來》等;教師也可以適當地為學生播放一些較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來激發出學生們的觀看興趣,如:騰格爾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蓋頭來》、才旦卓瑪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結合歌曲內容來為學生講解創作的背景等,以此來增強學生們對于民族區域文化的了解,從而感受到中華民族音樂的無窮魅力。
4 結語
民族音樂以其自身豐富的文化內涵繼承了我國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廣泛的宣揚民族音樂文化以及開展相應的傳承活動,是當前音樂教師所要做的首要任務。身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們的民族音樂素養,制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以此來讓學生都知曉自身的傳統音樂文化,使其都能夠感受到民族音樂所帶來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 張俊萍.如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J].新課程(下),201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