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分析范文

        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分析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9:33:5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保險公司財務狀況分析

        篇1

        關鍵詞:寶鋼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狀況;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48

        1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寶鋼股份有限公司屬于我國境內注冊成立的以生產鋼鐵為主的股份公司。由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獨家發起設立,于2000年2月3日于上海市正式注冊。它是中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在企業管理和技術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處于世界級鋼鐵企業的地位。有關方面評定寶鋼是世界級鋼鐵行業中綜合實力處于前三的企業,同時也是未來具有發展前景的鋼鐵企業。

        2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2.1 盈利能力分析

        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集中于銷售凈利率和凈資產收利率兩方面,從銷售凈利率來看,寶鋼股份公司2012年到2014年的凈利率大約是3.5、3、7三個數值,從凈利率的數值可以看出:寶鋼這三年的盈利狀態是不穩定的,2012年到2013年中出現下降狀態,但整體波幅不大,但2013年到2014年,這一年間,寶鋼的凈利率增長了一倍多,說明寶鋼在不斷改變運營方式,尋求更好的發展策略,使營業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長。就寶鋼三年的整體盈利水平來說,是處于上升的狀態。2014年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主要原因在于寶鋼2014年擴大生產給企業帶來了更好的效益,企業的盈利能力較2013年有所增強。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三年的比率分別是4.06、3.9、9.06,該比率2012―2013年下降幅度較大,說明股東獲得報酬受到嚴重影響。從2013-2014第三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極小,說明寶鋼自由資本獲取凈收益的能力在不斷提升。

        2.2 償債能力分析

        從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寶鋼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到2014年的流動比率分別為0.99、0.79、0.87。因此,可以得知2012年第三季度公司的流動比率更接近本行業的平均水平0.99;過了一年后,該比率下降到0.79;2014年第三季度較2013年第三季度,流動資產增加了近8億元,流動負債降低了89億元,使得寶鋼2014年第三季度流動比率上升到0.87,更接近本行業水平0.99。說明寶鋼在增加流動資產的同時,大幅度減少了流動負債,使2014年的償債能力得到提升,對短期發展來說是有利的。就速動比率而言,比率數值越高,則表明短期償債壓力越小;反之,短期償債壓力就大,很容易引起財務后給力量不足的情況,對企業來說容易引起財務危機,甚至資不抵債的局面。從寶鋼2012年到2014年的速動比率值:0.62、0.48、0.55可以看出這三年的償債能力都不理想。

        從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寶鋼有限公司2012年到2014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0.47、0.48、0.46,總體波動不大,且其值均保持在40%-50%之間,屬于合理的范圍。每年的波幅在0.01,從總體的來看,寶鋼的資產負債率的變動處于平穩狀態,償債能力比較強。產權比率在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中具有代表性,寶鋼這三年第三季度的產權比率分別是0.89、0.92、0.86,都低于1,即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少于股東提供的資金,企業的長期償債壓力相對較低,債權人的權益更能得到保障,公司的也只需考慮較低的財務風險。

        2.3 營運能力分析

        寶鋼2012-2014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5.18次、12.79次、13.52次,相應的平均收款期分別為:24天、28天、27天。雖然寶鋼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出現上下波動的情況,但從2012-2014年的總體發展趨勢而言,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動不大,說明企業的管理效果是可觀的。寶鋼2012年-2014年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4.06、4.15、4.46.總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說明公司在擴大銷售,減少了存貨積壓,存貨的變現速度越來越快,營運效果變得越來越好了。從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12年到2014年寶鋼的總資產周轉率分別是0.65、0.62、0.63,雖呈現上下波動的情況,但這三年的波動幅度不大,說明寶鋼對總資產的使用把控得很合理、很充分,管理水平也到位。

        2.4 發展能力分析

        企業發展能力的提高,是體現企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企業的價值則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創造多少現金流。就收益增長能力而言,寶鋼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是0.12、0.25、0.59,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而且每年都是成倍增長,主要原因在于寶鋼股份有限公司克服了生產組織困難、不斷優化企業資源流向,優先保障重點品種和核心用戶供應,較好的完成各項經營任務,使得在利潤增長中收到了可觀的成效,由此表明,寶鋼具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就資產增長能力而言,2012-2014年,企業第三季度的總資產增長率分別為-0.39、0.65、0.12由負上升為正值,說明企業的資產規模不斷增加,2012-2013年第三季度總資產由負扭轉為正,總資產增加速度較快,主要是由于2013年,世界經濟和國內經濟穩中有升,主要是由于原料和銷售價格出現小幅度回升所引起的。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盈利出現增長,逐漸扭轉了前半年持續虧損的局面,但鋼鐵行業依舊保持微利的態勢。從2013-2014年,增幅有所減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寶鋼集團全資控股子公司寶鋼集團上海浦東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稱“浦鋼公司”)出售其擁有的羅涇在建工程及相關固定資產,同時公司將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其他權益性投資調整為金融工具核算,相應增加公司2014年期初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另外,公司執行新準則使公司2014年總資產期初數增加0.4億元所引起公司資產規模不斷上升的趨勢。

        3 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3.1 寶鋼在經營過程中存在問題

        3.1.1 短期償債壓力大

        寶鋼2012-2014年的流動資產分別為857億元、792億元、800億元,而流動負債分別為870億元、1009億元、919億元,從三年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較看,流動資產均小于流動負債的額度,從寶鋼的短期發展形勢來看,其償債壓力相對較大。

        3.1.2 自有資金獲利能力不強

        從凈資產收益率所反映的企業盈利能力來看,該比率2012-2013年呈下降的趨勢,說明股東獲得報酬越來越低。盡管所有者權益出現增加的情況,而且增加的幅度還挺大的,但是也不能引起凈利潤的相應幅度增加,說明企業運用自有資金方面還較欠缺,導致自有資本不能更好的獲利。

        3.1.3 盈利能力下降

        寶鋼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的銷售凈利潤較2012年的銷售凈利潤相比,下降了兩倍多。下降幅度如此大,說明寶鋼在2013年的盈利能力出現了嚴重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寶鋼2013年的營業收入的降低影響了凈利潤的水平。從寶鋼的業務發展量來看,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說明寶鋼對市場的熟悉度和市場占有率均不高,拓展市場的能力也在減弱。

        3.1.4 營運能力下降

        通過對寶鋼2012年到2014年的營運能力的分析,寶鋼的營運發展能力偏弱,不能達到理想的運營狀態。就總資產的運用來說,資產的運用效率下降趨勢明顯,應收賬款的周轉速率下降,存貨的周轉率也下降,總體營運能力都呈下降趨勢,嚴重影響寶鋼的運營水平。

        3.2 寶鋼在經營過程中針對問題的應對策略

        (1)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寶鋼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大舉借外債,在短期的發展中,流動負債高于流動資產,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變弱。應鼓勵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金,發行股票不僅可以籌集資金增加流動資金量,減少短期負債,增加所有者權益,提高短期償債能力。

        (2)降低財務成本費用。從成本費用率所反映的獲利能力來看,該比率上升,其中主要是由于財務費用的大幅度上升所引起。財務費用較重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加強財務資金的管理,減少財務費用的支出是企業發展的必要環節,不僅能提高企業的整體運營水平,還能開拓更廣闊的籌資渠道,尋求更合理的籌資方式。

        (3)提高企業信譽保障,加快應收賬款回收力度。寶鋼2012-2014各年第三季度應收賬款分別為106億元、114億元、102億元,面對較高的應收賬款,企業應制定合理的信用條件、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從而加大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減少壞賬和呆賬。

        (4)拓寬融資渠道,加大籌資力度。就籌資活動中產生的先進流而言,2014年與2013年相比,其現金凈額出現了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籌資活動中償還債務支出占籌資活動資金總理出流出的95%,債務償還額度較大,從根本上家中了籌資的難度。面對籌資困難,公司應該拓展融資渠道,持續推行債務結構優化。克服籌資過程中的困難。

        (5)發揮國家調控作用。寶鋼股份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無論從政策還是從資金、技術來說,國家都給予了優厚的待遇。因此,寶鋼應充分發揮國家優惠政策和行業龍頭的優勢,不斷地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經營水平,為我國鋼鐵行業起到先鋒帶頭作用。

        注:以上分析內容中的數據均來自東方財富網關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4年各年財務報表。

        4 對寶鋼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篇2

        一、財務失敗及成因分析

        在財務管理理論中,財務失敗(financialfailure)是指公司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困難和危機。從財務預警的角度看,財務失敗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財務失敗是指公司盈利能力的實質性減弱,公司的償付能力喪失,它涵蓋了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各個階段,其表現形式包括:拖欠短期債務、拍賣變現短期甚至長期資產、無力支付債務利息甚至本金等。狹義的財務失敗僅指公司喪失償付能力的最嚴重狀況,即公司的資產市場價值總額小于負債市場價值總額,也就是所謂的“資不抵債”,最終導致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發生破產。

        財務失敗的原因分析是進行財務預警的必要理論基礎。從公司的風險或不確定性著手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源于風險主體對風險控制的不力。風險的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其損失主要是指經濟利益的減少和喪失。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財務失敗主要研究公司財務風險的因素。當財務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能及時采取化解措施或采取的措施有效性不夠,公司就會陷入財務失敗的困境。基于對財務風險的定義和計量,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一個方向是:以風險測量技術為基礎,建立風險估計和監測模型。

        從財務實際應用研究層面展開的財務失敗研究認為,財務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內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經營風險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最終都會體現到公司的財務狀況上。對于公司財務狀況的分析除了行業環境等方面的分析以外,最主要的分析內容之一是公司會計信息的分析。財務與會計理論認為,主要由公司的財務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綜合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根據公司真實的會計信息可以研究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等,從而分析公司的安全狀況,進而對公司的綜合財務狀況做出判斷。因此,這一方向的財務預警研究的主要出發點是關于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會計信息的財務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結構分析和比較分析等,而財務比率分析是其基本分析方法。這樣,對各方面相關財務比率的單項和綜合研究,也就成為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主要理論基礎。當然,財務預警的這一研究方向是建立在財務真實性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由于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外部監管或第三方鑒證不力等原因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那么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財務預警將毫無價值。

        二、財務預警理論與方法

        從第一部分的論述可知,財務預警研究基于基礎理論的不同,主要有兩大方向:一類是以風險分析為基礎,主要采用風險監測系統的方法。另一類是以財務分析理論為基礎,從公司的資金存量和流量分析人手進行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目前應用比較成功和有相當研究基礎的是后者——基于財務比率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這一方法又可以根據財務預警模型中選用的變量多少不同,分為單變量模式和多變量模式兩種。

        (一)單變量模式,是指運用單一變量,用個別財務比率來預測財務失敗。從一般企業來看,主要的運用比率包括債務保障率(現金流量÷債務總額)、總資產收益率(凈收益÷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資金安全率(資產變現率一資產負債率)等。按照單變量模式,公司發生財務失敗是由長期因素而非短期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長期跟蹤這些比率,注意這些比率的變化,借以預測公司的財務危機。但是這種模式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即個別比率只能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公司面臨的各種風險,并且當這些比率彼此不完全一致甚至傳遞出相反的信號時,指標的警示作用就可能減弱甚至被抵消,因此,單變量模式的應用受到較大的限制。

        (二)多變量模式,是指按照多變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線形函數公式,運用多種財務比率進行加權,然后以匯總產生的總判別分來預測財務失敗。這種模式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由美國學者奧特曼(Altman)于1968年提出的“Z記分模型”。這一模型主要適用于上市公司,計算步驟是首先從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計算出一組反映公司財務危機程度的財務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比率對財務失敗警示作用的大小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再將這些財務比率按照不同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得到一個公司的綜合風險總判別分Z,最后將其與臨界值進行對比,就可以得出公司是否存在財務失敗及其嚴重程度。“Z記分模型”的具體判別函數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

        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100,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1越大,說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強,財務狀況越理想。

        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100,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留存收益相當于我國企業財務報表中所有者權益項下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X2越大,說明企業籌資和再投資的功能越強。

        X3=(稅息前利潤÷資產總額)×100,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X3越大,說明企業不考慮稅收和財務杠桿因素時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越強。

        X4=(普通股和優先股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面價值總額)×100,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X4越大,說明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判斷越樂觀,在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該指標尤其具有說服力。

        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X5越大,說明企業利用現有資產獲取銷售收入的能力越強。

        根據對財務失敗企業的統計分析,奧特曼得出一個經驗性的臨界值,即Z=3.0.如果企業的Z記分高于3.0,則表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無破產可能。低于3.0,則存在財務失敗的可能。如果低于1.8,則表明該企業存在著嚴重的財務危機,如果不及時采取強有力措施,將很難走出破產的困境。

        “Z記分模型”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應用,其主要特點和優勢在于它客觀準確,簡單易懂,所有數據均可直接根據財務報表得到,可操作性強,不僅有利于公司管理當局進行財務分析,及早發現潛在的財務危機,改善財務狀況,而且可以用來作為投資者(或者潛在的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債權人(或潛在的債權人)進行信貸決策以及監管機關實施監管措施的參考依據。

        三、建立我國保險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的思考

        雖然“Z記分模型”適用于上市公司,奧特曼當初得出的公式也是基于制造業公司的財務資料。但是,這一模型的應用已擴展到非制造企業及企業債券評級等領域。我們可以借鑒其基本原理構建我國保險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當然,保險公司具有不同于工商企業的業務特點,反映其財務狀況的指標也不可能與工商企業相同。2001年1月,中國保監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試行)。2003年3月,又對其進行了修訂。在借鑒國外財務預警理論與實踐結果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利用規定中的某些監管指標并加以改造來構建我國保險公司的財務預警模型。由于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特點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因此,應分別建立各自的財務預警模型。

        (一)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預警模型

        Z=W1X1-W2X2W3X3W4X4W5X5-W6X6-W7X7

        其中,Z為判別分值,W1、W2……W7為各比率的權重,X1、X2……X7為相應的財務比率,筆者提出的這些比率分別為:

        1.X1(速動比率)=速動資產÷認可負債×100%,反映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可以迅速變現來償還負債的能力,這一指標的正常值范圍為大于95%,指標值越大,表明保險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以及應付突發性保險責任事故的能力越強。

        2.X2(認可資產負債率)=認可負債÷認可資產×100%,反映保險公司利用認可資產償還認可負債的能力,這一指標的正常值為小于90%,該指標值越小,表明保險公司的償債能力越強。

        3.X3(資產認可率)=資產凈認可價值÷資產賬面價值×100%,反映保險公司資產的風險狀況,這一指標的正常值為大于等于85%。

        4.X4(自留保費增長率)=(本年自留保費-上年自留保費)÷上年自留保費×100%,反映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加上分保費收入減去分出保費后的自留保費的增長率。一般來說,保費收入的增長表明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這樣有利于保險公司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這一指標的正常值為-10%~60%。

        5.X5(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認可資產×100%,反映保險公司利用認可資產產生利潤(包括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的能力,保險公司除了要保持保費收入的不斷增長外,還應該提高承保業務和資金運用的收益水平。本指標實際上包含了承保利潤和資金運用收益兩個方面,利潤率越高,表明保險公司運用現有資產的效益越好,保險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6.X6(自留保費規模率)=本年自留保費÷(實收資本金公積金)×100%。《保險法》第九十九條規定,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當年自留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四倍。該指標值越大,表明財險公司相對于其自有資本來說保費規模越大,因而其最終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越弱。計算該指標時,當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未分配利潤”為負數時,應在“實收資本加公積金”項目中予以扣除。

        7.X7(估計的當期準備金缺乏對盈余比率)=(估計所需的損失以及損失理算費用準備金-當年的損失及損失理算費用準備金)÷當年盈余,其中,估計所需的損失以及損失理算費用準備金=當年的保費收入×準備金對保費的平均比率。該指標的正常范圍為小于或等于25%,超過盈余25%的準備金缺乏說明保險公司明顯沒有得到恰當的管理。

        由于Z記分值越大,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越強,因而模型中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成正比的速動比率、資產認可率、自留保費增長率、資產收益率為正權重,而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成反比的認可資產負債率、自留保費規模率、估計的當期準備金缺乏對盈余比率為負權重。在具體計算Z記分時,也要剔除非正常因素,比如對于剛開業的公司,自留保費增長率等指標就會出現異常。另外當保險公司自留保費增長率超過60%時,可能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問題,這時要結合自留保費規模率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

        (二)人壽保險公司財務預警模型

        由于壽險公司大部分業務具有長期性和儲蓄性等特點,因此選取的財務指標并不與財險公司完全相同。筆者提出的人壽保險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為:

        Z=WI‘YI-W2’Y2W3‘Y3W4’Y4-W5‘Y5W6’Y6W7Y7

        其中,Z為判別分值,Wl‘、W2’……W7為各比率的權重,Y1、Y2……Y7相應的財務比率,分別為:

        1.Y1(投資收益充足率)=資金運用凈收益÷有效壽險和長期健康險業務準備金要求的投資收益×100%。其中資金運用凈收益:投資收益利息收入買入返售證券收入沖減短期投資成本的分紅收入一利息支出一賣出回購證券支出一投資減值準備,但不包括獨立賬戶中各項投資資產所產生的資金運用凈收益。有效壽險和長期健康險業務準備金要求的投資收益=∑(不同評估利率的有效壽險和長期健康險的期末責任準備金X相應的評估利率),其中有效壽險和長期健康險的期末責任準備金按照認可負債表中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相同口徑計算,不包括計為獨立賬戶負債的那部分準備金。本指標的正常值為125%—900%。

        2.Y2(認可資產負債率)=認可資產÷認可負債×100%。該指標與財險公司相同,指標正常值為小于90%。

        3.Y3(資產認可率)=資產凈認可價值÷資產賬面價值×100%,該指標與財險公司相同,這一指標的正常值為大于等于85%。

        4.Y4(保費收入增長率)=(本年保費收入-上年保費收入)÷上年保費收入×100%。本指標的正常值為-10%~50%。指標值過低,說明公司業務增長過慢,業務拓展能力不足。本指標值過高,說明公司業務增長太快,可能因責任準備金的相應增加而影響公司的償付能力。

        5.Y5(短期險兩年賠付率)=[本年和上年的賠款支出(減攤回賠款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分保賠款支出之和本年和上年的未決賠款準備金提轉差之和-本年和上年的迫償款收入之和]÷(本年和上年的短期險自留保費之和-本年和上年的短期險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提轉差之和)×100%。本指標主要反映壽險公司短期險業務賠款支出狀況。根據精算規定,短期險附加費用率為35%,因此,本指標的正常值為小于65%,否則短期險的承保利潤有可能為負,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

        6.Y6(凈盈余變化率)=(當年凈盈余—上年凈盈余)÷上年凈盈余。這一指標主要反映壽險公司凈盈余的變化情況,也是衡量一個壽險公司財務狀況在一年里改進或惡化的根本標準。本指標的正常值為-10%~50%,使用50%的上限是因為某些瀕于倒閉的公司在無力償付債務之前有盈余劇增的現象。這種劇增可能是財務不穩定的跡象,有可能涉及到所有權的變化,諸如業務轉移等。

        7.Y7(準備金變化率)=(當年準備金-上年準備金)/當年凈保費收入-(上年準備金—前年準備金)/上年凈保費收入。該指標的正常范圍為-20%~20%,它主要考核壽險公司業務經營與準備金提取的穩定性。準備金突然變化,說明保險公司產品總量或結構發生變化,也可能是準備金計算方法改變。一般準備金突然減少,說明保險公司業務經營有較大變化,也可能說明該公司財務出現困難。

        以上指標中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成正比的投資收益充足率、資產認可率、保費收入增長率、凈盈余變化率、準備金變化率為正權重,而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成反比的認可資產負債率、短期險兩年賠付率為負權重。在具體計算Z記分時,也要根據壽險公司成立時間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四、本文的局限性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構建我國保險公司財務預警體系是擺在我國保險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也是保險監管機關實現償付能力監管的重要環節。本文遵循財務預警理論提出了保險公司財務預警的初步模型。應該說,這一模型還不健全,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

        1.模型中的指標是否具有線性關系,這是模型能否建立的一個關鍵。從奧特曼以及其他學者的實證研究結果來看,這一線形關系在制造業以及部分非制造業公司是成立的,但就國內外保險業來說,尚無這方面的實證研究結論。

        篇3

        關鍵詞: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思考

        1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國現有保險公司中,以國企為主,它們規模龐大、業務覆蓋面廣,但存在諸多弊端,例如在國企工作的員工多年以來形成了諸如、人浮于事、不思進取等不良作風,不利于我國保險公司競爭能力的提升。隨著我國保險業發展模式的轉變,要求保險公司不能夠僅僅滿足產品和客戶數量上的擴增,還應當注重朝著經營業務集約化、高績效的方向發展。因此,國內保險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對于保險公司自身經營和財務績效的管理越來越迫切。近年來,保險公司已經開始重視對自身經營績效的管理,以此作為分析公司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的重要依據。因此,財務績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生存與發展,有必要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績效管理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其財務績效水平進行評價和分析,據此構建出合適的、科學的、有效的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為保險公司發展提供依據。

        2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財務績效管理方面,保險公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2.1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采用傳統的績效評價標準和方法,以關鍵業績指標(KPI)為主要財務績效管理體系,與先進的績效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財務績效管理方法都有其適用性和弊端,而保險公司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綜合性財務績效管理體系。2.2評價指標內容選取方面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保險公司績效評價人員往往會依據領導的意愿,過于關注于那些領導關心的指標,并以此作為評價和分析公司財務績效的依據。這些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不能很好地與其他公司進行比較,只是為了滿足公司內部特殊的目的。因此,最終的評價結論不具備較強的可比性,不能很好地幫助公司同其他公司進行競爭力對比,同樣不利于監管部門和保險業投資者對公司財務績效真實現狀做出準確的、客觀的、公正的分析。2.3財務績效評價和分析上流于形式。保險公司不能做到持續改進公司的財務績效手段,只是針對評價而評價,同時,內部對于財務績效管理的支持和關注程度不夠,進而無法將最終的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結果與公司績效管理和改進工作相結合,最終致使財務績效評價不具備應有的實用性。

        3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的幾點建議

        財務績效管理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發展問題,因此,有必要努力去實現保險公司現有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在實際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對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好壞做出準確的、合理的評價和分析,應用新方法、新技術、新手段,逐步完善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相關建議如下:3.1與公司的經營目標相一致。公司的財務管理目標應當是,在兼顧各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投資者對于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的關心主要是想了解該公司財務狀況的質量、生存與發展的前景與潛力,而這些要從多個角度來考察。所以,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在構建時應當考慮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依據相關性,憑借專業知識與經驗找出能夠反映財務管理目標的指標。3.2能夠全面地、科學地、系統地評價其財務績效現狀。一方面,所建立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應包括影響公司財務戰略目標和競爭優勢形成的各個主要因素方面,便于從不同的主要側面對公司財務績效做出全面的評價;另一方面,所建立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不同層面之間還應具有因果關系,能系統地、相互關聯地對信達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績效做出綜合的評價。3.3全面性與重要性相結合。應當強調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全面性,因為它有助于從不同側面反映公司的財務績效,然而過于全面的財務績效管理會使對于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變得模糊不清,無法做到緊密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評價與分析。所以,在構建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過程中應選擇那些影響公司財務績效的主要方面,突出側重點,而非所有方面。3.4考慮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等公司內外部實際情況。按照權變理論,構建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必須隨機制宜,應當考慮不同的公司所屬行業的特點、不同的發展階段與環境、不同的公司戰略目標等,針對保險公司實際狀況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3.5具有可測性和可獲得性。所謂可操作性指的是在構建保險公司財務績效管理體系時,應當對其可測性、可獲得性等進行重點考慮。可測性是指財務指標必須在量上能測度,可獲得性就是指變量的數據資料要容易取得,獲取該項指標數據所花費的成本不應大于其所能帶來的利益。離開了可操作性,再科學、合理、系統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也是枉然。

        4結語

        保險公司受國家的政策保護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在同等競爭條件下,保險公司要想與其他公司展開競爭并搶奪市場地位,就必須注重自身財務績效水平的提升,不斷適應性調整自身經營和發展戰略,改變傳統經營理念,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

        作者:趙大偉 單位:建信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財務會計部

        篇4

            隨著保險市場的深化和保險業監管的規范,《保險公司會計制度》、《保險公司財務制度》相繼出臺,保險業的信息披露問題逐漸引起會計、保險、證券理論和實務界的密切關注,其重要性得到共識。除投資者外,更多的決策主體,包括監管部門、保戶、中介機構、評級機構等,對保險業的信息存在著內在需求,呼喚保險行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一、現行保險業信息披露制度的局限性

            (一)側重反映保險公司的歷史經濟活動,缺乏預測信息。現行財務報告體系是一種以過去交易事項為基礎、反映保險公司過去業績的向后看的報告體系。保險行業的運作是以精算假設為基礎的,這種假設即是一種預測性的信息。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用戶更希望了解那些對決策有用、能體現保險公司現在與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前瞻性和預測性信息。因而,改革現行的財務報告體系,建立能更好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財務報告體系勢在必行。

            (二)拘泥于法律形式,輕視經濟實質。盡管現行財務報告體系也運用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際上往往是法律形式占據了會計處理的指導地位。比如資產雖被定義為未來的經濟利益,但會計人員并非按現值而是按歷史成本計量資產。

            (三)缺少非財務信息。長期以來,會計報表過于偏重財務信息而忽略了非財務信息的披露。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新經濟時代,每一項經濟決策不僅要依據財務信息,而且要依據非財務信息,有時甚至后者比前者對決策更為重要。會計必須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盡力滿足其信息需求,適當增加對經濟決策有用的非財務信息,如保險公司的背景信息、業務發展的前瞻性信息、保險公司創新能力信息等。

            (四)無形資產的計量與披露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尤其是自創商譽、知識資本等信息得不到反映。市場經濟時代,保險公司等企業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一流的人才和不斷創新的技術和管理手段。知識、技術將成為保險公司等企業的核心。財務報告應恰當地揭示對保險公司成功經營起關鍵作用的知識資本信息及其潛在的巨大收益,以合理體現保險公司價值。

            (五)未能全面反映保險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保險公司經營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其財務狀況的優劣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取決于其在社會公眾心目中形象的好壞。企業是社會的企業,保險公司也是社會的保險公司,人們在關注保險公司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關注社會效益,即保險公司在擴大就業、維護職工利益、保護資源與環境及公益性捐贈等方面作出的努力。遺憾的是,現行的財務報告很少涉及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

            二、保險公司信息披露拓展的新信息

            (一)保險公司財務指標的披露。保險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財務分析指標與其他的行業會計相比有很大的差異。龔興隆在《保險會計與風險管理》一書中,對保險公司整體狀況評估提出了五類指標,即償付能力指標、資產質量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產品線指標和經營穩健指標。在每一大類中還確定該類的核心指標以及一些輔助指標,并對每一指標設定合理的預警線。現列舉五個核心指標的公式及其一般的取值范圍:

            1.償付能力系數=自留保費/(資本金+公積金)×100%

            該指標越高,則意味著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越大。我國《保險法》和《保險管理暫行規定》對該指標所做出的規定是:“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公司,其自留保費不得超過資本金和公積金和的4倍”。因此,對于財產保險公司應以400%作為臨界值。

            2.非認可資產與認可資產比=非認可資產/認可資產×100%

            該指標用以衡量保險公司的資產質量和償付能力,我國《保險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對保險公司的不良資產應予以控制,NAIC則規定該指標應小于10%.

            3.凈收入與總收入比=營運凈收入/總收入×100%

            該指標中,營運凈收入是指保險公司在保險業務和投資中的凈收入,總收入中還包括已實現的資本收益。該指標的臨界值應大于零。如果保險公司年度指標小于零,則說明公司整體經營沒有利潤,且由于保險是負債經營,很容易使保險公司處于潛虧的狀態。

            4.產品組合變化率=各產品險保費比率的變化之和/產品險總數×100%

            該指標用以衡量保險公司每種產品險,如車險、財產險、個人壽險、團體壽險、年金、健康保險等平均保費變化率。根據NAIC的要求,該指標應小于5%.

            5.保費收入變化率=保費收入增長(或減少)/上年保費總收入×100%

            該指標用以衡量保險公司保費收入的變動情況,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NAIC對財產險公司規定保費收入變化率應在-33%-+33%之間,壽險公司為- 10%-+50%之間。鑒于我國保險市場尚未成熟,為維護保險公司的穩健經營,我們認為平均一般應控制在-20%-+50%之間為宜。

            (二) 保險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披露。保險公司財務預測信息是保險業信息披露中的自愿披露部分,它表示的是保險公司的末來發展狀況,因而備受投資者的關注。保險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預測信息質量難以保證,并由此引發有關各方承擔法律責任。財務預測信息是著眼于未來的信息,它是基于一系列假設基礎之上的推測,可能會因經營環境與經濟活動未能與預測一致而與實際結果出現差異,保險公司和注冊會計師都有可能因此而招致法律訴訟。當然,這也與公司在披露財務預測信息過程中傾向于報告“好消息”,隱瞞“壞消息”,而且披露的“好消息”往往也過于樂觀有關。我們建議在規定保險公司會計報表披露財務預測信息時,應建立相應的財務預測信息質量保證機制。

            (三)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保險公司的非財務信息是指不一定與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相關,但與保險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它不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保險行業信息的需求者和保險公司本身都對非財務性信息存在一定的需求。具體而言,保險公司披露非財務信息的必要性在于:對保險業信息的用戶而言,披露非財務信息,彌補了現行財務報告之不足,有助于其進行正確的決策;對保險公司而言,披露非財務信息有助于改進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目前很多國家要求披露非財務信息。

            保險公司的非財務性信息的內容包括:

            1.經營業績指標。它比財務指標更能揭示保險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未來趨勢。有助于信息用戶深入了解保險公司經營活動性質和未來現金流量,把握保險公司企業發展方向,是信息用戶對保險公司未來作出預測的重要依據。

            2.保險公司的管理者對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分析。由于信息不對稱,管理人員比外部用戶更了解與公司有關的事項和交易,因此,披露管理層對一些重要事項的分析和評論有助于信息用戶評估公司經營管理狀況。

        篇5

        一、保險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籌資環節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在保?U公司的財務管理中,籌資環節的重要性對于保險公司的發展不言而喻。在保險公司的運營過程中,如果在籌資環節出現問題,必將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帶來風險。而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因素引發的。例如:在保險公司內部存在籌資規模好投資規模不相吻合的狀況。這將大大增加保險公司的運行風險。一般而言,公司的籌資規模主要是由公司的具體經營情況來確定的,但是有時候有的保險公司會出現投資規模與籌資規模比例不協調的狀況,從而造成資金來源于運行效率之間的不協調。再如:沒有合理的籌資結構安排。有的保險公司自財務管理中缺乏科學的、合理的分析過程導致公司的領導在不了解公司運營情況的前提下盲目進性增資、擴資,不僅大大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更為公司的經營帶來了

        風險。

        (二)投資環節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保險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依賴于投保人的保費。保險公司將客戶的保費收上來后會進行統一管理,當出現保險理賠事項后,保險公公司會適當地根據用戶的需要,并按照保險公司相關條例的規定進行賠付。但是,目前有的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屬于負債經營的模式,這就造成當保險公司的整體財務資金全部返還給投保人后,公司財務狀況發生危機。因此,當保險公司在運用這些資金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些資金的安全性、合理性,同時還必須保證公司自身的安全和收益情況。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必須制定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對投資過程的財務評估,從而使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更加合理,以此來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在投資前一定要對投資方的信息進行全面了解、對投資方向進行準確把握、對投資的方式進行合理選擇。

        (三)理賠過程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保險業務也得到了不斷擴大,很多保費的覆蓋面變得更寬。例如:近年來比較風靡的車險、意外險、人身意外險、農業保險等。這些保險已經成為保險公司主要的資金來源。而合理的資金來源是支撐保險公司正常運營的基礎,更是保證保險公司今后業務擴展的基本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實際狀況來看,上述這些增加的保險賠案數量逐漸增加,并且保險客戶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之這些保險項目的出現區域比較分散,這就導致在理賠過程中由于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產生客戶大量流失的情況。例如:有的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對發生的風險缺乏專業性勘察,從而使得保險公司多支付保險金額問題

        的發生。

        (四)財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完善的、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是保證保險公司財務管理正常運行的基礎。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很多保險公司還缺乏完善性。如:近年來保險行業的突飛猛進地發展使得財務管理制度中的不完善逐漸顯現出來;有的保險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地方存在著管理上的大漏洞,這也為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穩定性埋下了隱患。

        二、加強財務管理,提升保險公司財務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對保險公司籌資環節的管理

        為了保證保險公司的正常運營,公司內部的一些籌資活動是首要環節。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對籌資過程加強管理,合理配置公司的權益資金和債務資金之間的比例。例如:隨著保險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保險公司的正常運營結果與預期結果之間總是存在著差異的,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種誤差,那么必然會使這種誤差不斷積累、逐漸變大,這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是致命的打擊,嚴重的還會使保險公司資金鏈斷裂。

        (二)加強對投資環節的控制

        為了保證保險公司投資環節的順利進行,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合理把控投資的金額,以此來降低投資風險的發生。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必須根據自設的財務管理狀況、公司的實際情況等確定整體的投資方向,特別是對于投資項目的數量、金額、投資方向等必須做到清晰、透明、合理、科學。保險公司還必須認真分析進行證券投資的風險、投資的收益率等內容,降低正確投資風險的發生。

        (三)加強對承保理賠過程環節的控制

        保險公司應該根據目前的市場運作模式、徹底改變過去的財務管理模式。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內部的發展情況開拓一些具有盈利趨勢的業務,并以此為契機來贏得更多的優質客戶資源,從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不僅能實現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業務結構優化,還能為保險公司的盈利奠定基礎。關于保險公司在理賠環節中的問題,保險公司應做到:提升理賠核心能力、確定理賠方向,不斷完善理賠管理模式、加大對賠付成本的管控力度。

        (四)加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乱码 |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一区尤物|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pp|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明星换脸|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