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環境污染及防治范文

        環境污染及防治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6 09:33:2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環境污染及防治,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環境污染及防治

        篇1

        就針對于密切關系人們身體健康的室內環境污染問題,我們應該了解些什么呢?什么是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如何有效防治的呢?

        全國室內環境污染治理辦公室副主任盛健指出:“室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電磁輻射污染等都有明確的國際標準。”

        1、室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主要來自建筑材料、裝飾材料、日用化學品、香煙煙霧以及燃燒產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甲醛、二氧化碳和揮發性有機氣體等。

        (1)在建材中,大量新型的建筑和裝潢材料被用于居室中。由建筑物本身引起的污染主要是氨和氡。

        (2)裝飾材料。室內裝潢和裝修的不斷升溫也使得所用裝飾材料的種類越來越多,例如地板磚、地毯、油漆、內墻涂料、膠合板和壁紙等,這些裝飾材料中的甲醛、苯、甲苯等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污染室內空氣。

        (3)燃燒產物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此類污染物的產生包括燃料燃燒、烹調油煙以及吸煙等造成。烹調油煙和香煙煙霧中含有大量“三致”物質。

        (4)室內家具產生的污染。家具是家庭和寫字樓的重要用品,也是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出售的家具中有大多數會散發甲醛和苯等有害氣體。他們主要來自于膠粘劑、油漆、以及板材等。

        (5)人體散發的污染物質。人體作為一個活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向外界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氣、細菌和多種氣味。據有關資料表明,人肺可排出25種有毒物質,呼出的氣體中含有16種揮發性有毒物質。

        (6)家用化學品和空氣清新劑等產生的污染。室內用于滅蟲的各種殺蟲劑、各種空氣清新劑等都會給室內空氣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7)外部環境污染物產生的影響。室內空氣來自室外,室外空氣的質量密切影響室內空氣,當室外空氣受到污染后,就會通過門窗等污染室內。因此煙囪、鍋爐、局部臭氣發生源等都會成為室內空氣的污染源。

        2、生物污染包括細菌、真菌、病菌、花粉和塵螨等。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帶來的生物污染,室內花卉產生的污染、寵物污染和室內裝飾和擺設的污染。如果室內存在污染源極易造成室內空氣微生物污染。

        3、放射性污染包括建筑陶瓷產生的污染和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污染。

        4、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是由無線電廣播、電視和現代化辦公設備產生的污染。

        了解到以上產生室內污染的種種來源,那么大家最想知道的莫過于如何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了。室內污染防治措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嚴格選擇材料。導致裝修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用了含各種有害物質的裝修材料,因此,裝修材料的挑選是防范裝修污染的前提。裝修材料的挑選應選擇那些經專業、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符合國家質檢總局標準的裝修材料。

        2、在自身生活習慣上加以注意。比如要減少室內吸煙,減少使用芳香劑、空氣清新劑,謹慎使用殺蟲劑、除臭劑、涂改液、化妝品等日用化工產品;應及時清除室內生活垃圾,保證室內清潔衛生;不擺放對人體不宜的花卉草木等;最重要的是保證室內通風,這是防范裝修污染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開窗通風后,室內的甲醛、氨等有害物質含量會逐漸降低。

        3、針對電磁輻射的污染,其防治應從產品設計、屏蔽和吸收入手,采取標本兼治的方法。具體講就是采取多種屏蔽措施,將電磁波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進行射頻接地和吸收防護等措施。

        4、另外,還可以使用專業的空氣凈化產品,如空氣凈化器等,空氣凈化器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創造健康舒適的辦公室和住宅環境十分有效的方法。

        篇2

        【關鍵詞】“三廢”;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防治

        引言

        環境監測站的分析測試中心作為環境監測的實施主體,其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本地區的水體、空氣以及土壤質量進行監測分析,為社會生產活動提供相應的環境數據。但是由于在實施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涉及的監測項目種類較多,同時在監測分析的過程中也會大量使用相應的化學試劑,這就使得環境監測的過程會產生一定量的化學污染物。如果環境監測實驗室未能對這些廢棄物進行有效的回收處理,這些污染物就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如何做好環境監測實驗室廢物的回收處理工作是實驗工作人員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

        1對污染物的特點進行分析

        1.1種類繁多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主要是對當地的水體、空氣以及土壤質量進行監測,而在這三個監測大類當中,又包含了較多的監測項目,比如環境水體監測、廢水監測、廢氣排放監測、生物監測以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等,這就導致環境監測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的種類較多。現階段環境監測實驗室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種:(1)廢水污染。在環境樣品分析測試的過程中,基本上所有常規的監測項目都會涉及到水,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導致廢水污染在環境監測過程當中的普遍性。在環境監測實驗室中,廢水產生的途徑主要有剩余樣品、洗滌水以及樣品分析殘夜等。在這些廢水當中,還有有機物廢水、重金屬廢水以及有害微生物廢水等。(2)廢氣污染。在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測試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一些試劑和樣品會釋放出相應的氣體。這些氣體主要有酸霧、甲醛、硫化氫等。由于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空間較為封閉,大量的廢氣長時間停留在實驗室里面,雖然規定這一過程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健康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廢氣通過通風櫥排出過后,就會對實驗室周邊的環境以及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對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3)固體廢棄物污染。在環境監測實驗室進行監測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種類較多,主要的固體廢棄物有分析樣品、培養基、固體化學試劑以及破損的實驗器皿等,這些固體廢棄物的成分較為復雜,通常情況下主要有生物污染以及化學污染這兩個污染大類。如果監測工作結束以后,環境監測實驗室未能對這些固體廢棄物進行有效處理,就會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

        1.2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較大

        環境監測實驗室在監測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在對水體進行監測的過程中,比較常規的監測項目就是對水質的化學需氧量進行分析。在對COD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首先就要對高濃度的含氯廢水進行處理,按照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必須在廢水當中加入0.4g的硫酸汞,以此排除氯對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的干擾。但是硫酸汞的危害巨大,根據相關的實驗數據顯示,如果想要將0.4g的硫酸汞完全稀釋,則需要5.4m3的清水。通常情況下規模較小的環境監測站每一年使用的硫酸汞就在200g以上,而且在對COD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不僅是硫酸汞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實驗分析過程中所產生的硫酸銀以及其它硫酸化合物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1.3污染治理力度不足

        現階段,環境監測實驗室在開展相應監測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造成的后果未得到相應的重視,也沒有出臺相應的監測技術規范,同時實驗室日常工作的管理當中存在著漏洞,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物的治理工作未能有效展開,治理效果不顯著。雖然每個環境監測站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操作規程來指導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但是在實際的監測分析工作中,部分實驗工作人員并沒有按照相應的操作流程對“三廢”進行有效處理,這就導致環境監測實驗室里面的污染物未能有效控制,對實驗室以及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2防治措施具體分析

        環境監測實驗室污染物的主要特點就是種類多、危害大、處理難度較大等。相關部門以及環境監測站應該高度重視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根據監測工作實際開展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理方案,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逐步推廣,以此減少實驗室的污染。

        2.1加強監測工作的意識

        在對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各級環境監測站都應該結合自身工作的開展情況,對產生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根據存在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最大程度減少環境監測過程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環境保護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技術投入,組織多方面的技術力量,對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源、污染途徑進行研究,同時確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制定規范性強、操作簡單、效果顯著的技術規范。最后就是制定并出臺考核要求,將這些考核要求融入到環境監測站日常工作當中,從而促進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物防治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果。

        2.2規范監測工作流程

        環境監測實驗室在監測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按照相應的管理體系以及技術標準,從多方面、多角度、深層次入手,對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防治細分到監測工作的每一個過程,提高監測工作的針對性以及規范性,將環境監測實驗室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要實現監測工作流程的規范化,環境監測實驗室就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在監測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對環境污染小的監測、分析方法,如果一個項目的監測工作需要幾個監測流程才能夠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驗工作人員在選擇監測方法的時候,就要對環境的相容性進行充分考慮,將實驗對環境帶來的污染降到最低。通常情況下,在監測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采用色譜儀以及傳感器等儀器對項目進行監測和分析,能夠大幅度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比如在對COD進行分析的時候,如果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就能夠大幅度減少污染物,同時監測工作效率也有效提高。(2)選擇合適的方式對“三廢”進行處理。雖然“三廢”的數量不大,但是種類多,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較大,所以在對實驗室的“三廢”進行處理的時候,應該按照廢棄物的種類或者是危害程度進行集中收集、存放、處理。比如對于固體廢棄物,可以在當地的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對于廢水的處理,可以在水處理技術較為成熟的工廠或者是污水處理長進行處理。如果環境監測站的技術條件成熟,環境監測實驗室可有按照相應的工藝以及技術標準自行處理。(3)清潔分析、操作。在這個過程中環境監測實驗室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在保證監測結果可靠的基礎之上,減少樣品的采集;②合理控制試劑的購買量,特別是不常用的試劑;③如果實驗室同一種試劑較多,盡可能使用保質期快到了的試劑;④提高儀器的使用頻率,以此減少樣品的采樣以及試劑的用量;⑤盡可能使用回收程度較高的試劑;⑥監測工作完成之后對廢棄物的處理方法進行充分分析,并作為監測工作最后一步。

        3結語

        在環境監測實驗室監測工作過程中,會產生“三廢”,對環境監測實驗室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在這樣的情況下,環境監測站就應該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降低實驗室在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促進環境保護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徐志偉.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環境污染與防治[J].中國環境監測,2002,05:55~58.

        [2]何佳,李祥和.環境監測實驗室的污染及防治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06:67~69.

        [3]萬麗兵.淺談環境監測實驗室的環境污染與防治[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11:153~154.

        篇3

        露天石灰石礦山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水平分層開采法,設計時多采用多臺段同時開采,便于各臺段礦石搭配使用。石灰石礦露天開采生產工藝為:礦山土石方剝離,剝離的廢土石運往排土場→在采礦工作面上爆破→爆破后的大塊礦石由液壓錘破碎→破碎后的礦石在剝離工作面進行剝離,剝離的廢石運往廢石場→礦石鏟裝后由運輸工具運至水泥廠卸料平臺。個別礦山還有破碎和輸送系統,新羅區最典型的是華潤曹溪(原三德水泥)和華潤巖山元青的石灰石礦山,破碎后采用皮帶長廊運輸至廠區。新羅區石灰石地下礦山多用平硐開拓或平硐加斜坡道聯合開拓,地下開采通常采用空場類采礦法,施工簡單、便于操作的淺孔留礦法使用特別普遍。石灰石礦地下開采生產工藝為:開拓→采準切割→回采(包括鑿巖、爆破、破碎、挖掘機鏟裝、汽車搬運)。

        二、石灰石礦山開采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礦山開采活動在建設期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在采場土、石、植被剝離;各項配套設施(工業場地、道路、運礦設施)的占地、取土和棄渣,破壞植被;施工臨時占地及施工活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運營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是爆破、機械設備運轉所產生的噪聲和振動、礦石運輸拋遺、粉塵、壓占植被以及礦石剝離后的棄石堆置所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主要的污染因素是廢土石、粉塵、廢氣,其次是廢水、噪聲、爆破震動。

        1、廢土石污染防治

        礦山的廢土石主要為生產中未能搭配利用的夾層、開采境界內的礦體、覆土。為減少廢土石污染,大多數礦山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地質報告,管理人員切實掌握采場生產部位質量情況,對礦區分塊進行評價,根據配料質量要求,及時調劑、合理搭配。廢土石棄于礦山廢石堆場,表層覆蓋土可以作為礦山開采終了后的植被恢復用土,單獨堆存于廢石場。廢石場通常設在離開采區較近的溝坡或溝道中,為了保證安全和減少水土流失,應設計有水土保持及防洪措施,嚴防山體滑坡或滾石。廢石場排棄時將最難搭配使用的廢石填筑在底部,表層覆土排棄在場頂,形成0.5~l.0m厚的表土層,整平壓實后可開墾種植,恢復生態環境,變害為利。

        2、粉塵污染防治

        礦山生產工序中,穿孔及破碎的產塵量較大。淺孔鑿巖應濕式作業,井下應加強通風,露天采場中深孔爆破采用配有除塵裝置的高風壓潛孔鉆機,石灰石破碎及輸送過程一般都要設有除塵設施。礦山爆破、運礦車輛在采場裝運或將廢石運至廢石場卸車時都會產生揚塵。要合理布置炮孔,正確選用爆破參數,加強裝藥和填塞作業的管理以降低爆破產塵量。采裝、運輸和礦石卸車等產生的粉塵,一般設專人定期清掃、灑水等,減少揚塵的產生量。

        3、廢氣污染防治

        礦山爆破通常采用2#硝氨類巖石炸藥。爆炸產生的有毒氣體為CO、NOx。一般石灰石礦山開采中炸藥爆炸后產生的有毒氣體總量對環境沒有大的危害。以柴油設備為裝運工具的礦井,柴油尾氣的顆粒污染物(黑煙)含有SO2、NOx、碳氫化合物HC等氣體污染物,有條件的應采取相關的柴油車尾氣處理技術,井下內燃設備應有廢氣凈化裝置,礦井應合理安排運輸車輛,加強通風。

        4、廢水、噪聲、爆破震動污染防治

        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工業場地和火工庫辦公室、民工宿舍、廁所等處的生活污水,不含有毒物質,量也少,可就近排放。石灰石礦山產生高噪聲的設備有潛孔鉆、手持風動鑿巖機、空壓機、載重車、挖掘機、裝載機、破碎機等。礦山最近的村莊距開采境界線至少幾百m,爆破時產生的噪聲經過衰減后一般較弱,且爆破時間短,爆破噪聲影響不大。爆破震動可造成爆破區周圍建筑物和構筑物破壞,使人產生煩躁不安等。目前,微差爆破應用廣泛,它能降低爆破地震效應。

        三、石灰石礦開采的生態環境影響與生態防治

        1、水土流失影響因素

        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大部分石灰石礦山地處山地溝壑區,溝谷較發育,山坡陡,匯流快,加劇了地表的沖刷和侵蝕;石灰石礦山通常林草植被少,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人為因素:礦山開發建設及開采過程中,直接改變了原地形地貌,破壞植被、擾動地表;部分棄土棄渣如不加處理,勢必導致新的水土流失。

        2、生態地質環境影響

        石灰石礦山開采將改變礦山原有的地貌和景觀,且這種改變是不可逆的。地貌、景觀格局的變化使礦山固有的自然生態功能完全喪失,景觀生態結構發生變化。礦山開采破壞土地資源,特別是將破壞原有的植被,但終了后均可恢復。礦山開采對植物的影響通常僅局限于礦山區域內,對區外植物無明顯影響。礦山開采破壞了動物的生存環境,爆破噪聲還對礦山周圍動物的棲息、覓食等活動產生較大影響。礦區建設引發的礦山地質災害,如: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等。礦山開采導致地下含水層受到破壞。包括含水層結構破壞、含水層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減少、地下水水質變化以及對區域水系、水體及使用功能的影響。石灰石礦山開采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還包括:開采區和廢石堆場的水土流失、廢石場的穩定性、次生地質災害等生態環境風險的影響等等。

        3、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1)編制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礦山開采前應制定詳細的生態恢復設計方案、實施計劃和進度安排,并給予資金上的保證。真正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和“在保護中開發”,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促進礦業活動健康發展。石灰石礦山開采特別是露天開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很大,為了遏制水土資源破壞,保護、恢復、補償生態系統,保障水土資源持續利用,礦山業主應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及《福建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辦法》(閩國土資綜(2012)127號),委托有資質單位編制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采取積極可靠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采用預防措施和治理措施相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限度。(2)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設計部門和業主應在滿足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制定合理施工計劃。在施工中,盡量減少擾動地面,平衡挖、填方量,防止造成崩塌、滑坡等現象,填方應及時鋪平壓實,減少風蝕、水蝕。施工機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能亂停亂放,防止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另外盡量避開在雨季和汛期進行開挖施工,棄土應妥善堆存,不能隨意丟棄。(3)生態環境治理的內部管理與控制。礦山企業應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如設立安全環保部,對施工人員進行環境培訓教育;監督實施環境管理計劃,執行有關環境管理的法規、標準;負責生態保護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行,加強采場邊坡監測與整治,做好地面巖移塌陷沉降范圍觀測。(4)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的政府監管。編制了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政府相關部門還應該督促礦山落實,包括基建期、營運期、閉坑期3個階段的防治。監督檢查是政府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查明礦山企業遵守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規定的情況,并在必要時采取強制措施。

        4、水土流失及生態保護的分區治理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結果,綜合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以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附錄F“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表”,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區域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一般防治區。目前新羅區內石灰石礦山都屬后兩類即次重點防治區、一般防治區。詳見表1。具體分區是:(1)開采區:做好邊坡防護、基礎防護,防洪排水,做好采場邊坡監測管理與整治,以其達到防治誘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開采終了后進行覆土整治,植物種植措施。(2)地面巖移塌陷分區:開采期間建設截、排水溝,沉淀池。防范地下開采井巷崩塌、冒落,進行必要的充填,監測地表沉降變形情況,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礦山閉坑期間應及時封閉硐口及露出地面的巷道,防止溝谷水流入地下采場,應繼續注意沉降觀測,設置沉陷區的警示及覆土植被。(3)排土場、廢石堆場:做好擋土壩、截洪溝、邊坡防護、周邊植物防護、后期對渣場進行覆土整治,植物種植。(4)工業場地、硐口:做好防洪排水、地面硬化、擋墻護坡、植物種植措施。(5)運輸道路:做好邊坡防護、防洪排水、植物種植。(6)火工庫:做好地面硬化、擋墻護坡、植物種植。

        5、水土流失及生態保護的治理措施

        包括工程整治措施和生物措施。(1)工程措施。棄土、石應在廢石場集中處理,盡量減少壓占地表植被。在廢石場底部先以大塊廢石墊底,以利于水的滲透,疏導廢石場內的雨水。采取分段水平堆積,再碾壓,把松散的土壓實。逐級設壩,保證壩體安全與穩定。廢石場上部設截洪溝,避免廢石場受洪水沖刷。礦區新建和改造道路兩側,采取護坡和道路護基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塌方、滑坡。對臨時性施工所造成的陡坡、壩,采取簡易防護措施,并設置水土流失防護欄,疏導排水,減少水土流失。(2)生物措施。礦山開采期間在有條件的道路兩側、工業場地周圍應因地制宜植樹綠化進行生態恢復,在邊坡和路基種草;把最終臺階坡面夯實,進行植被恢復。礦山采區采掘終了,應及時覆土,恢復植被。綠化植被的篩選,應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特征和礦山特性,選擇易于成活的樹種,以鄉土植物為主。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奶牛養殖;環境;內蒙古

        中圖分類號:F3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8-0082-02

        奶業是內蒙古的優勢產業,近幾年,內蒙古奶業在政府的支持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迅猛發展。據統計,2011年全區奶牛存欄240萬頭,牛奶產量260萬噸;奶牛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區100頭以上標準化養殖場和小區奶牛養殖存欄比重從2008年的不足7%,提高到40%以上。奶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農民收入增加,確保農業增效。但是,奶牛養殖業也是眾多畜禽養殖業中產生污染物最多的產業(每頭奶牛年糞便排放量大概9噸左右)[1],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奶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源及空氣的污染,以及傳染疾病的流行,惡化牧區的環境和生態,限制畜牧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及畜牧業的發展。因此,本文以內蒙古奶牛養殖戶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奶牛養殖對環境污染現狀的基礎上,剖析原因,提出保護環境的防治措施。

        一、數據來源

        課題組選取內蒙古作為調查區域,在2012年12月-2013年2月,由長江大學經濟學院的本科生,對呼倫貝爾、土默特左旗、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錫盟市的六個區采取入戶問卷調查的形式,共收回調查問卷180余份,剔除出現關鍵錯誤以及問卷答案不完整的問卷后,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62粉。調查問卷涉及奶牛養殖戶2012年全年農業生產情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部分是奶農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奶農年齡、受教育程度、養殖規模、養殖模式等,第二部分是對養殖廢棄物的處置情況,主要包括糞便的處理、污水的排放、奶牛場消毒情況、奶農環境意識等。

        二、內蒙古奶牛養殖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對廢棄物的處理有限,對環境帶來挑戰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糞便等廢棄物若不經過沉淀或氧發酵等無害化處理而直接還田作肥,將會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形成沉淀,影響作物生長。不經過任何處理,產生的惡臭氣體對養殖場周圍的空氣造成極大的影響,對環境保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調查顯示,農戶對廢棄物的最終處理方式上,采用沼氣池處理和用污糞處理設備處理的用戶有103戶,比例為63.58%。仍有51戶農戶采用直接集中還田方式處理廢棄物,比例為31.48%,且有8戶農戶不采取任何處理措施,占比4.94%。

        通過對不同生產組織模式和規模的養殖戶進一步調查發現,采用集中還田方式和不做任何處理的,主要集中在小規模的散戶,奶牛養殖小區、奶牛養殖場、奶聯社、企業自建牧場等大規模的養殖戶主要采用沼氣池處理,說明糞便作為一種制沼氣的新能源,得到農戶的充分重視。但隨近年來不斷加快奶牛改良,強化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奶牛養殖業規模化進程不斷擴大,規模化在促進奶牛業發展的同時,也使糞污的排放更為集中,奶牛生產所產生的糞污與沼氣池的處理能力不能相匹配,處理難度加大。

        2.污水直接向外排放,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和用水安全

        奶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的主要來源是奶牛排放的尿液和沖洗牛舍的廢水,小而分散的散戶養殖,所產生的養殖污水數量少且容易在養殖場周圍消化,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小。集約化、規模化的奶牛養殖場所產生的污水無法在養殖場附近地區消化,也沒有成熟的利用方法,因此出現了大量養殖污水亂排放的現象。調查顯示,直接排向農田溝渠的農戶占40.74%,排向野外湖區、河流的農戶占了12.96%,排向野外荒郊的農戶占了37.65%。大量污水直接進入河流,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大量水生物死亡,直接帶來生態災難;高濃度的污水排向農田溝渠,會影響作物生長,毒害作物,出現大面積腐爛。此外,高濃度污水可導致土壤孔隙阻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另外,我國北方多數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本來就匱乏,奶牛用水和污水的排放在嚴重污染著地下水資源的同時,也加劇了當地水資源的缺乏,直接影響了人類生活用水和農田用水。

        3.奶農消毒意識淡薄,環境衛生意識薄弱

        奶牛養殖場疾病中疾病繁殖、炎發病率、腹瀉、蹄病等發生率最高,這些疾病的發生都與奶牛養殖環境衛生密切相關。對牛奶場清掃牛舍、牛圈、牛床,牛槽糞便、污物的及時清除出場,進行堆積發酵、消毒處理是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方式。在調查的162個樣本奶農中,36.42%的奶農采取定期消毒,采取偶爾消毒和不消毒的奶農為63.58%。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奶農的質量安全意識、環境衛生意識相當薄弱,不能常年保持牛舍及其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整齊。

        三、奶牛養殖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1.廢棄物清潔處理技術的普及有限,環境治理的科技支撐薄弱

        在我國頒布的畜禽養殖業最重要的三部環保管理條例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廢棄物清潔處理予以了技術規范。調查顯示,農戶對這三部環保管理條例,只有4.37%的農戶了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3.7%的農戶了解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僅有3.09%的農戶了解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95%以上的農戶的了解程度屬于“了解一點”和“不了解”,說明整體水平上,廢棄物清潔處理技術的普及有限,養殖戶對相關環保法規的了解程度不夠,環境治理的科技支撐薄弱,這些因素限制了養殖戶在廢棄物處置方式選擇等治污工作的改進。

        2.奶牛養殖戶對廢棄物對環境影響的認知較低,大部分并沒有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

        隨著奶牛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大部分奶牛養殖戶并沒有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農戶對養殖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認知較低。由調查可知,只有12戶農戶認為“奶牛養殖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比例為7.41%,60.49%的農戶認為“奶牛養殖可能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輕微影響”,仍然有32.1%的農戶認為“奶牛養殖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說明奶牛養殖戶的環境認知程度較低,大部分并沒有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

        3.大部分奶牛養殖戶受教育程度偏低,治污技術應用效果不佳

        調查樣本顯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樣本數量占25%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樣本數量占45.40%,說明大多奶牛養殖戶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難以全面掌握像微生物發酵、清潔生產這樣的高新技術,對污染治理技術的掌握程度有限,為部分治污效果好的技術普及推廣的設下障礙。雖然大部分規模養殖場已經建成了一些污染治理設施,但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在設計、技術管理及運行方面存在問題,造成許多治污工程處理和凈化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根本無法正常運轉。而且政府相關部門針對奶牛養殖的培訓主要集中在飼養技術、衛生防疫方面,對治污技術的專業培訓過少也是導致治污技術推廣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四、奶牛養殖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議

        1.通過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生態畜牧業

        工廠化、規模化的畜牧業,是造成土壤、水源、大氣等環境問題的罪魁禍首,導致畜產品重金屬殘留、抗生素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和安全,難以持續發展。以畜牧養殖為中心,因地制宜地配置種植業、無污染處理業等,通過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生態畜牧業,低成本地解決規模化養殖環境污染,資源開發與生態平衡緊密結合,擺脫疫病藥殘的困擾,從根本上解決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提高我國畜產品的附加值,形成高效、科學、無污染的配套系統工程體系,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2]。

        2.轉變傳統養殖方式,倡導適度規模、科學養殖

        一方面,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從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另一方面,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規模由小變大,經營方式由分散到集約,飼料管理方式向立體高密度機械化方向轉變,使糞尿及污水量大大增加,若污物排放超過土地的自然凈化能力,若奶牛生產所產生的糞污與沼氣池的處理能力不能相匹配,就會污染附近土壤水源等形成公害。因此,轉變養殖模式,應根據當地環境容量和載畜量,按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適宜的適度生產規模,載畜量一定要與當地的土地自然凈化能力和土壤消納能力相匹配。

        3.加強養殖污染治理技術培訓,提高奶農治污整體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養殖污染物治理整體水平,除了加強對奶牛養殖疾病防疫、飼料搭配等技術培訓外,對養殖戶還應加強養殖污染治理技術的培訓,包括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內容,適度規模養殖的理念,規模養殖場干糞堆碼場、沼氣池、沼液儲存池及污水分流等設施建設標準和污染物處置技術等。此外,為了規范奶農養殖行為,政府可以合理引導奶牛協會或者奶業合作組織的服務內容和方式,充分發揮奶業合作組織的影響、示范和標準作用,間接倡導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提高奶農整體治污水平。

        4.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奶農的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

        農村環境教育宣傳工作普及覆蓋面不廣,農民環境價值觀缺失,農民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淡薄,無法認識到不健康養殖行為對環境的污染,無法意識到環境的惡化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是我國存在的普遍現象。開展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幫助奶農樹立科學的環境價值觀,提高奶農的環保意識,讓奶農了解奶牛養殖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讓奶農認識到控制養殖污染的重要性,調動奶農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減少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3]。

        參考文獻:

        [1]粟朝芝,陶宇航.貴陽奶牛養殖糞便處理利用對策[J].吉林農業,2011(8),220-221.

        篇5

        關鍵詞:室內環境污染 來源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c)-0144-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相逐步提高,室內裝修裝飾已經成為人們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條件的重要手段,但人們在追求完美居室的同時,卻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室內環境的污染,隨著大眾的健康意識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室內環境質量與身體健康的關系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 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種類及來源

        室內環境污染物主要有甲醛、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苯系物、氨氣、氡氣、生物類的污染物、室內燃燒的產物CO、CO2等,由于氨氣、氡氣、生物類的污染物、室內燃燒的產物CO、CO2等污染物在室內環境中存在較少,下面著重介紹前三種。

        1.1 甲醛

        是室內環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氣味的刺激性氣體,略重于空氣,易溶于水。甲醛對人的呼吸器官、視覺和嗅覺等有強烈的刺激,容易引發咳嗽、流淚、氣喘等癥狀.更為嚴重的則可能導致人的肝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發生異常。室內環境中會產生甲醛的污染源很多,甲醛污染濃度一般也比較高。室內游離的甲醛主要來源有:(1)是廣泛使用的以甲醛為主要成分的脲醛樹脂等水性膠粘劑;(2)用作室內裝飾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3)是對建筑裝修材料進行防腐、防蟲、防火處理時所使用的各種防腐劑、防蟲劑、阻燃劑、防水劑等水性處理劑等等。

        1.2 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

        TVOC是指在常溫下能夠揮發出氣體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總稱。TVOC作為室內污染物,成分非常復雜,種類多,而且有新的種類不斷出現。長期吸入TVOC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嗜睡、胸悶、惡心、食欲不振、貧血等癥狀.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及造血系統.出現變態反應等等,更甚時可能會危機生命。TVOC的主要存在于涂料、膠粘劑、水性處理劑及地毯、地毯襯墊中,另外壁紙、聚氯乙烯地板革等材料也會含有TVOC。

        1.3 苯系物

        一般是指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的統稱,其大多數時候作為各種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和溶劑型膠粘劑的溶劑、稀釋劑或添加劑。苯系物具有易揮發、易燃的特點,對人的皮膚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苯系物會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失眠、頭昏、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思維及判斷力降低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造成損傷。苯系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強致癌物質。苯系物主要來源于油漆、涂料、膠粘劑,以及作為溶劑、稀釋劑或添加劑的其他裝飾裝修材料。

        2 室內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室內裝修設計中,提倡簡潔設計,盡量減少各種裝修材料的使用量,從而降低污染物的累加,還應注意對各種裝修材料的使用量進行搭配,比如墻面和地面所使用的材料最好不要是單一的種類,因為如果單一材料使用面積較大的時候,容易造成室內某種有害物質超標。

        (2)室內裝修過程中對于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兩點。

        一是盡量減少使用有可能產生嚴重化學性污染的材料,如密度板、化纖地毯、溶劑型油漆、膠水等;二是多使用無機材料,因為無機材料大部分都是安全、無害的,如各種金屬、工藝玻璃、鑄鐵等等。在選用無機非金屬的裝修材料、涂料、膠粘劑以及人造板材等常用材料時,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對住宅裝修的要求,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裝飾裝修材料。

        (3)對于裝修完成后的室內環境污染,通風換氣是最有效,也是最經濟的方法,不管住宅里是否有人居住,都應該盡可能地多通風。

        一方面是因為新鮮空氣可以將室內的污染物稀釋、沖淡,有利于室內污染物的排放,達到凈化室內空氣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有助于裝飾裝修材料中的有毒有害氣體盡早的釋放出來。室內通風要注意根據季節、天氣的差異和室內人數的多少來確定換氣量,通常在春、夏、秋季每天都應留適當的通風口,冬季每天至少通風換氣30 min以上。

        (4)對于裝修完成后的室內環境污染,還可以通過控制室內溫濕度,調節室內甲醛的濃度。

        甲醛的釋放量隨著濕度的增大而增加,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果先想要盡快的釋放室內材料中殘留的甲醛,就應增加房間內的溫濕度,因此一般在剛剛裝修完成的房間中采取烘烤、加熱的方法或在室內擺放一盆清水,可以達到增加甲醛釋放量的作用,只是此方法在室內有人時不宜使用,同時濕度過高時也有利于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在濕度較高的時候也應加強通風。

        (5)相對較為密閉空間。

        (如抽屜、衣柜、鞋柜等地方)內環境污染物的去除,可以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的方法,因為活性炭對有害氣體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放置過一段時間的活性炭,應該在太陽光好的時候拿到陽光下暴曬一天,主要可以增強活性炭對污染物的吸附性。

        (6)房間內可以放置些綠色植物。

        很多植物不但有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對一些有害氣體有吸附作用,如常春藤、吊蘭、天南星等,常青藤能凈化近90%的苯,吊蘭能凈化約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過氧化氮,天南星的苞葉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另外如龜背竹、仙人球、蘆薈都有凈化空氣的功能,不過由于植物的呼吸量與空氣接觸面比較小,如果植物較少的話其作用也很有限,可以在室內外多布置一些以增強效果。

        參考文獻

        [1] 秦景香,李明珠,張秋菊,等.新裝修住房室內空氣甲醛的污染狀況[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1(6):45-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日韩高清中文字幕亚洲|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日产一区日产2区|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91video国产一区|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