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08:28:54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力電子技術培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1學歷層次需求
一直以來,我國對應用電子技術行業的學歷沒有太多強制性的要求,使得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學歷參差不齊?,F在許多企業為了提高資質等級,對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學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動手能力強的大中專學生。除此之外,由于企業競爭的白熱化日益嚴重,許多企業都不愿意用更多的花費進行人才培訓,為了提高人才利用率,就需要能夠直接上崗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
1.2綜合素質需求
除了要具備專業的技能水平,應用電子技術人才還需要具備完善的綜合素質,如心理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素質?,F代企業無論是從人文素質方面還是職業道德方面都對應用電子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應用電子技術行業的流動性和勞動強度過大等原因,決定了應用電子技術人員必須要具有勇于奉獻和吃苦耐勞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精神。
2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
從廣義上來說,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堅決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有專長有特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并且能夠適應管理、建設、服務和生產的全方位技術應用型的人才。從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具體培養目標來看,人才培養的目標首先是使技術人才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其次,牢固掌握所學的單片機控、電子電路、電路分析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能夠較好的操作和應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軟件,增強實踐動手的能力,并能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最后,運用所學的技能和理論知識輔助電子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并進行產品的檢測和維修等服務工作。
3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新規劃
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新規劃是緊密圍繞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規劃方案不但要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還要突出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培訓,同時注重專業能力拓展。
3.1堅持社會需求導向
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規劃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時關注和了解電子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目前的發展狀況。對社會需求進行調研工作,并聘請行業專家來進行專業規劃的指導以及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時刻觀察社會需求變化的趨勢,及時對專業方向和專業結構作出調整,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3.2注重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
在進行人才培養規劃時,應該合理的分配專業實踐培養與理論培養的比重,突出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強調實踐培養;基礎專業的培養應緊密的圍繞培養目標以及新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對缺乏的工藝和人員設立相應的培養課程;加強生產實訓和實踐教學的培養力度,設立現場實驗、教學,以及基本的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實行2+1的培養模式,重視與相關電子技術企業加強合作,開發實踐教學的基地,學生前兩年可以在學校接受教育,培養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最后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根據應用電子技術的特點,不斷的完善培養的內容從而優化培養中的教學體系,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
3.3加強專業能力的拓展
專業能力拓展包括電子設計大賽、課外實驗、科學實踐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全省和全國的設計類以及電子制作的比賽,爭取獲得相關電子行業的資格證書。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應組織電子協會開展社會實踐,讓大部分學生加入到電子協會的服務之中。除此之外,開放電子制作的使用和設計實驗、綜合設計實驗以及項目的開發和研制,為技術人員提供更多參加研制和開發的機會。
關鍵詞:“三位一體”;電子書包;信息技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12-0205-02
作者簡介:高金枝(1986-),女,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及應用;劉力(1953-),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及應用。
1電子書包教學現狀
(1)國外現狀。
2000年初,新加坡教育部門就開始在一些中小學校推廣“電子書包”,新加坡是最早試行“電子書包”的國家。2001年4月,馬來西亞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其周邊地區200所中小學試驗性推廣電子書包,登嘉樓州政府也將開始向州內324所小學的2.5萬名五年級學生免費提供電子課本,以此取代現有的紙質課本。2003年,香港有10所小學正式推行“電子書包”試驗計劃,經過一年的試驗,開始向全港1 000多所中小學推廣。2009年6月,美國加州計劃分階段讓州立的各級學校舍棄傳統紙質課本,轉而讓學生使用電子書包。韓國也在2012年讓學生放棄紙制書本,以電子書包取而代之。
(2)國內現狀。
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產的“綠色電子書包”通過了教育部的認證,并在北京市20所學校內率先進行試用。2002年,臺灣就有比較完整的“電子書包”計劃,同時展開了數字化的科技計劃,成立了電子書包發展促進會并推廣電子書包的教學實際應用,先后有大批的中小學校陸續加入電子書包試行行列。2003年,香港10所小學正式推行“電子書包”試驗計劃,經過一年試驗開始向全港千余所小學正式推廣。同年,上海金山區金棠小學開始使用電子書包代替傳統書本教材。
2010年,寧波鎮海區駱駝中心學校開始試行“電子書包”教學計劃。2012年4月,唐山荊各莊小學用電子書包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經過兩年的電子書包實驗,教師和學生同時得到提升,用信息技術來推動教學改革。2012年12月,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的“云技術班”正式開課。
2013年4月,福田區教育局開展“信息技術整合教學”等活動,實施全區中小學WiFi全覆蓋,將使用“電子書包”的試點學校增至18所。
目前很多學校都在進行電子書包教學的實驗,像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城市的許多學校都在使用電子書包教學,還有很多城市在實驗階段。電子書包教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若想有效地進行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是必須的。
2基于電子書包教學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構成
基于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較高要求,教學中要實現教師端與學生端的有效連接以及與外部網絡的連接,還需要熟練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如電腦、電子白板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夠利用現有的教學軟件,開發和創造教學資源。以下將教師需要的信息技術能力分為硬件使用能力和軟件使用能力兩部分進行詳細介紹。
(1)硬件使用能力。
利用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熟練地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例如電腦、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教學過程中電子書包作為教材和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工具,電子書包承載了各學科知識、練習題庫以及工具書等數字化教學資料,教師必須能夠使用電子書包的各個功能,來輔助上課、布置作業、檢查作業以及與家長溝通。教師需要培訓的是電子書包的使用技術,以及能夠支撐電子書包教學的其它信息技術能力。
(2)軟件使用能力。
電子書包教學是借助電子書包應用其承載的一些教學軟件來實現新形式的教學,電子書包教學軟件分教學環境軟件如電子教室系統、輔助教學軟件如PowerPoint、電子詞典以及教學游戲軟件如拼音打字練習等軟件。
教師在利用電子書包上課時必須使用這些軟件,若想有效實施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應用電子教學軟件,并且在網絡中能夠找尋適合教學的軟件。
(3)資源開發。
教師若想自如使用電子書包教學,必須熟練應用這些軟件。教師在使用之前必須要有計劃地接受培訓。教師不但要能夠應用這些教學軟件,還要能夠進行資源開發,以及對教學資源的二次利用。
3“三位一體”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
“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將高校與實驗學校聯合,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進行具體化和有針對性的培訓。
3.1“三位一體”模式結構
“三位一體”團隊模式,即以高校教師、研究生以及接受培訓的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三位一體的培訓梯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培訓方案。由高校教師帶領、研究生培訓、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配合共同完成。
(1)高校教師。
高校教師根據調查訪談情況及教師的實際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制定分層教學方案。分別設置初級班和提高班,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開始實施“三位一體”團隊培訓。
高校教師是整個培訓團隊的靈魂人物,領導從前期的調研到培訓的具體實施,帶領團隊其他人員展開工作。
(2)研究生。
研究生主要是指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學科或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在校研究生。在高校教師的指導和領導下,研究生主要負責培訓前期的調研分析和“三位一體”培訓模式中的具體培訓工作,并負責對教師的練習進行指導。
研究生是“三位一體”培訓團隊的核心部分,主要負責工作的具體實施,配合團隊任務進行培訓工作。
(3)信息技術教師。
信息技術教師指被培訓學校負責信息技術教學及設備管理的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多變,在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是學科課程的設計者和教授者,同時還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管理者,新設備與新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者。信息技術教師在“三位一體”新模式中,還是教師課件制作和開發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不但要起到帶頭作用,還要幫助其他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教學多媒體化,同時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3.2“三位一體”模式特點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高校與基層學校交流的形式。既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又能夠為高校研究團隊提供研究的環境。高校教師和研究生了解一線電子書包的教學環境,有針對性地在觀察中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使研究具體化、實際化。
(1)針對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具有針對性,體現在對學校的針對性和對教師的針對性。對于學校,團隊會根據學校的硬件設施安排培訓內容。對于教師,團隊的高校教師和研究生會根據培訓學校的教師的實際水平制定培訓計劃。
培訓的種類有很多,以往信息技術的培訓之所以形式大于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叭灰惑w”的培訓模式,是根據培訓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目的是使培訓效果更加有效。
(2)實時有效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的有效性體現在培訓的實施過程中,除了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過程中還有相應的練習。培訓過程中,高校教師、研究生以及校信息技術教師具體指導教師的練習情況,以達到有效培訓的目的,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掌握培訓內容。
“三位一體”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區別于其他形式,就在于團隊的構建和培訓的切實有效。培訓團隊打破了以同樣的培訓內容培訓所有教師的形式,“三位一體”培訓團隊先對教師們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分析情況,再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培訓;配合練習,以達到最有效的結果。
(3)可持續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具有可持續性。高校與培訓學校的合作是可持續性的,培訓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達到目的,團隊根據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和培訓期間的接受情況,制定下一步的培訓方案。
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快,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數字教學資源豐富,教師對所有的信息技術資源不可能面面俱到,進行可持續性的信息技術培訓是必要的。高校和培訓學校建立的合作關系,不但能夠使高校建立實驗基地,還能使學校獲得信息技術培訓,這即是“三位一體”培訓模式的互利且可持續發展的特性。
4培訓效果
根據接受培訓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具體、實時的培訓內容能讓一線教師切實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在“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中,經過教師的具體培訓指導,培訓效果相當好。同時,還可以根據信息技術教師的反饋信息,進行進一步網絡指導和答疑,甚至再培訓。
模式實施的建議是希望學校教師能夠真實地提供前期調查的數據,以及反饋出教學中具體存在的問題,以實現預期培訓成果的有效實施。
另外,希望“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能夠為其它地區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提供借鑒,并逐漸構建和營造一種培訓文化。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向晉榜.電子書包的現狀與發展中面臨的問題[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6).
1.完善實踐教學條件“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用性,而實驗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營造真實的、先進的工程環境為目標,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應用,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和完善了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室。現實驗室擁有實驗設備24臺套,開發了電力電子技術仿真研究平臺,構建了電力電子技術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內實驗、課外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編制相關的教學文件。實驗室向學生全面開放,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自主性實驗和學科競賽培訓,并為學生提供實際工程技術資料、仿真實訓教學軟件,培養工程實踐應用能力。
2.精心設計實驗內容課程組精心設計了實驗教學項目和內容,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逐步由基礎實驗走向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再過渡到創新性實驗。開設了晶閘管整流、逆變的驗證性實驗,使學生對本課程的應用有初步認識;對直流斬波、交交變換以及PWM控制技術部分的實驗,則由教師給出電路參數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主電路、驅動電路等,完成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軟開關技術的實現等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實驗項目,密切聯系著當今電力電子技術發展的最前沿技術,并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實驗學生了解了電力電子新技術的發展動態,同時對本課程的應用領域、可以解決的問題有了更直觀感性的認識。實驗項目與科研、工程、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自主訓練。
3.增設課程設計與調試環節開設了1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調試實踐環節,以完整的電力電子系統為載體,將電力電子器件選擇以及電力電子主電路、驅動電路、保護電路、檢測電路、控制電路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設計、組裝、實驗和調試“四位一體”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在教學中使用計算機仿真軟件Matlab/Simulink搭建各種常用電力電子電路,且可方便地調整電路的參數進行仿真,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復雜電力電子電路的能力,也為日后從事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主線的教育理念,根據課程內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將“理論+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模式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由傳統的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變成了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動學習,教與學融為一體。教師有所教,學生有所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加快了學習步伐。通過啟發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等,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挖掘學生潛力,增強專業素養,逐漸讓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由被動變主動汲取知識。
為了分析電力電子器件和電路的工作狀態,使學生弄清電路中能量的變換和傳遞,筆者制作了本課程比較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實際應用中的電路和電力電子裝置做成影音資料帶到課堂上,結合典型工程實例,并把電力電子前沿的研究狀況、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圖表、圖片等方式充實到教學課件中,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同時,建設了本課程的教學網站,網站資料豐富,包括教學資料和典型工程實例等,學生可以在網上學習,教師可以在網上進行答疑,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1.考試過程全程化教師根據“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性質和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通過課堂提問、討論、平時作業、單元測驗、實際操作、撰寫報告或論文等方式加強形成性考試評價,并安排階段性考試以強化學生平時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弱化期末終結性考核。
2.考核內容能力化考核內容圍繞應用能力和工程素質培養為核心這個目標設置,結合新的“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內容體系,加大電力電子器件特性分析、實際電路分析、應用案例分析、實踐技能的比例,側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
3.考核方式多元化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考核采取口試、筆試(開卷、閉卷)、開發設計相結合的形式,變單一形式的考核為多種形式的考核。
四、組織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探索課內與課外培養的有效機制
按照課內培養與課外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把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固化在教學任務中,成立了課外科技活動小組,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依托電力電子實驗室的硬件設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和“挑戰杯”競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運行中,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制訂《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運行管理辦法》和《實驗室開放運行管理辦法》,對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的條件保障、激勵政策、管理辦法、評價辦法等做了明確規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保障體系。
五、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提高課程組教師整體水平
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關鍵,課程組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工程實踐能力、科研水平直接關乎“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建設水平。按照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相結合、教學培養和科研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教學觀摩、實行青年教師實驗室坐班制、深入工業企業生產實際、選派教師參加新技術培訓等措施,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
六、結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培養的畢業生就業面寬、適應性強;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電力行業就業,可從事電力設計、建設、調試、生產、運行、市場運營、科技開發和技術培訓等工作;也可從事其他行業中的電氣技術工作;主要就業單位有電力公司、電力設計院、電力規劃院、電力建設部門、電力生產單位、電氣工程研究開發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電氣相關專業的院校;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生多就業于各級發電廠、供電局、電網調度所、各類大中型企業等單位。從事電力設計、建設、調試、生產、運行、管理、市場運營、科技開發和技術培訓等工作,或從事電氣設備的維護、檢修、安裝和調試等方面的工作。此外,還可從事其他行業中的電氣技術工作等。
有一半以上的電氣專業畢業生都將從事與電力系統有關的工作,他們大多選擇進入一些大、中型的電氣設備公司、自動化公司、通訊設備公司(在通訊服務公司主要從事研發、技術支持、項目管理等工作)。此外,還可以到信息、電子、機械、交通、外貿、政府等行業和部門工作,主要從事與電力工程和電氣裝備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等方面的'實驗分析、研制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電力制造行業一次設備(變壓器、發電機、開關等)制造的公司有東電集團、哈電集團、上電集團、西點集團等,二次設備制造的公司有南瑞集團、續集集團、四方集團等,這些都是技術含量高的知識型企業,代表電力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像用電設備、汽車、鐵道、照明、通訊、化工等行業也需要電氣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