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8 16:37:3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空氣污染的具體表現,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裝飾工程;環境污染;防控
1.引言
國內外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建筑物室內空氣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還高。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其中有60%以上的時間在家里。而城市中室內空氣污染的程度則比室外高出許多倍。資料反映,室內空氣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室內空氣污染有直接關系的各種疾病已經給使用者個人、社會和國家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及巨大的經濟損失。文章就裝飾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源及危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室內環境的污染源
引起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物質大體有以下幾種: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污染物、燃燒產物和人的活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室內裝飾材料及家具的污染
這是造成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油漆、膠合板、刨花板、泡沫填充料、內墻涂料、塑料貼面等物均會揮發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害、有毒氣體,且具有相當的致癌性。
2.2無機建筑材料的污染
建筑施工中,為改變混凝土某些性能而加入的化學物質(如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凍劑);由地下土壤和建筑墻體材料或裝修石材、陶瓷、地磚中的放射性物質釋放的有害氣體。
2.3室外污染物的污染
室外大氣的嚴重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環,加劇了內空氣的污染。
3.常見的污染物及危害
《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規定,室內環境污染物需控制的有氡(Rn222)、甲醛、氨、苯和總揮發有機化合物(TVOC),同時還有聚氨酯涂料中游離甲苯二導氰酸酯(TDI)。
3.1氡氣
氡是一種具有較強放射的惰性氣體。無色無味,被人體吸入體內,在體內形成照射射線。氡的α射線具有致癌的作用,目前已破WHO認定為致使癌因素之一,氡主要來源于土壤。
3.2甲醛
甲醛,俗稱福爾馬林,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氣味的高揮發性、刺激性氣體,略重于水,且易溶于水,是室內環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空氣中甲醛含量過高,對眼睛和皮膚都有刺激作用,經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若長期接觸,會使人感到周身不適,頭疼、眩暈、植物神經紊亂,甚至引起鼻癌。
3.3氨
氨(NH3),氣體,易被液化成無色液體,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后形成氫氧化氨,俗稱氨水。氨氣可通過皮膚或呼吸道引起中毒。建筑物室內氨主要來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
3.4苯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具有易揮發、易燃、蒸氣有爆炸性的特點,甲苯和二甲苯都屬于苯的同系物。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來源是建筑裝飾中使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涂料。
4.室內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4.1控制污染源
只有控制污染源,才能減少室內污染物的釋放。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1防治放射性氡氣污染:建筑工程應盡量避開氡異常的地質環境;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減少地質、土壤環境產生的氡;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的放射性比活度應嚴格控制(材料放射性物質含量稱為比活度)。
4.1.2防治甲醛污染:改革生產工藝過程,減少甲醛的使用量,降低產品中的甲醛含量;木材類產品應先予以烘烤,加速甲醛的釋放后,再投入市場流通。
4.1.3防治氨污染: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劑,混凝土外加劑等,嚴禁含有氨水、尿素、硝銨等可揮發氨氣的成分,以避免工程交付使用后墻體釋放出氨氣。
4.1.4防治苯及TVOC的污染:工程中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和污染少的裝修材料;選擇恰當的施工工藝。
4.2加強通風換氣
消除室內空氣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風換氣。在室外空氣好的時候,適時的將室內有害氣體排出,可降低室內污染物的濃度,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降低或消除空氣污染。
在空氣污染點布設工作中,整個布設工作的開展是根據所在區域實際污染情況進行的,是將城市空氣污染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進行布置,其布設按照具體規劃和要求進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風向和地域條件設置。在下風向和上風向兩個不同的部位設置的空氣污染監測點數量和類型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在工作中都將工作重點置放在下風向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置上,以這兩個監測點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最佳的監測數據。根據城市人口目的進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條件下適當的進行調整,從而為保證采樣準確性提供支持。同時在布置點設計上,需要選擇合理的設置地帶,尤其是寬廣的地域范圍,但是盡可能的避免監測點周圍出現大范圍的森林和草地,因為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綠化帶、植被,其必然無法滿足設計標準和要求。
2、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的相關問題
空氣環境污染監測中,監測點的布設問題十分復雜,但是總結起來具體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首先,監測目的。在空氣污染監測體系中,不管是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還是鄉村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個城市污染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一般來說,工作人員普遍將工作重點置放在城市空氣污染監測方面,對于鄉村空氣污染監測沒有給與過多的關注。城市環境質量的監測主要是為了調查城市空氣質量和空氣中污染物的分布狀況,使得空氣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夠暴露出來,進而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在目前的工作中,為了掌握污染源的變化趨勢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長規律,前者都是在不點方法上采用多種網格法和功能區域劃分的方法,而后面則是利用扇形、圓形的布點方法進行監測點的布設。其次,污染源的狀況。在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工作中,必須要提前調查區域以及鄰近區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構成以及跑儲量,這些問題都是影響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對污染源分布較為均勻的區域,應當采用規格網格法進行分布,同時還要分析污染源產生和形成規律。再次、地理條件。地形、地貌、風場情況、壓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響環境空氣監測點布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內容,在選擇的時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條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設方法。
3、采樣站數量的確定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對于采樣站點的設計和布設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且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進行采樣和布設。如果不能按照當地污染源狀況、地理條件、人員密集程度確定分布點設置數量和方式,同時這種設計方法在應用中數據的差異性必然十分明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無法采用科學的管理數據和策略進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們可言采用環境保護為原理來進行分析,以避免因為采樣站數量確定而引發不必要的環境污染和影響。在目前的環境監測點設置工作中,常見的數量確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數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備密度開展的。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已自動監測為主、人工連續采樣為輔的采樣站建設逐漸被人們重視,成為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的主要內容之一。
4、采樣站的布設方法
按照上述種種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在采樣站不設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當今科學技術策略進行,一般的設計方法包含了統計法、模擬法以及常見的經驗斷定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有著獨自的優劣勢,因此根據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條件選擇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監測點設置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由于交通條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們很難采用統計、模擬等方法來布局,因而經驗法的應用優勢就顯得十分的突出。
4.1功能區布點法功能區布點法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應用較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規的環境監測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它的應用有效的實現了應用經濟性、綜合性,為實現多種不同污染同步監測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種方法在目前的應用中主要是以區域為標準進行劃分,然后根據實際檢測條件來進行科學布局,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通過上述原則來設置采樣站的數量和布設規律。
4.2網格布點法網格布點法的應用在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中同樣較為常見。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焦點處的方格中心來完成整體的布設。一般情況下,測控點在下風向應稍多一些,同時在上風向設置少量監測點,以方便作對比。當然,網格的大小對于這一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必須從城市的具體數據出發,合理規劃網格的大小。
4.3扇形布點法扇形布點法在目前被廣泛的應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區,其主要是以高架點源為主的,其對于主導風向的控制和應用十分的明顯。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構成中,是將主導風向作為主要的軸線點,然后在下風向設置一個扇形的地區作為布點范圍,在這個范圍中以45°角進行空氣監測點設置,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布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制定標準進行,最大限度的保證監測效果的發揮。在該布點法的應用過程中,必須對高架點源排放污染物在。從客觀上來說,由于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可能出現如此理想化的應用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對多種布局方法加以綜合思考,從而提升其整體的監測能力,為空氣污染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5、結束語
1.1生態環境惡化現狀
濱海新區位于京津冀三地交匯處,西臨北京,東臨渤海灣,北有唐山首鋼,屬于重工業、冶金業、化工業等重度污染處。由于改革開放長期以來的無序開發,生態環境惡化態勢很難在短時期內得到有效改善和扭轉。生態環境的惡化具體表現在:重度空氣污染企業和日益增多的機動車尾氣污染,致使城市空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渤海灣海域水質持續惡化,很大程度上污染了海洋生態環境;施工期土渣車運輸過程中灑落的土方和工程車輛在城市快速路上掉落的木方產生的路面揚塵問題較為突出;大片土地失去種植農作物和有經濟價值的植物的條件,土壤鹽漬化嚴重;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改善明顯落后于城市,特別是環境衛生建設;地表水質較差,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而且用水自給率很低;森林覆蓋率比較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較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間功能相對獨立,關聯性較差,未能形成良好的產業鏈;經濟發展方式仍屬粗放式發展,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現象,給新區環境和生態造成了很大壓力。
1.2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向
解決濱海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難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是首要任務。從社會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濱海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十分迫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在水污染方面,查明地表水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找到污染源,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高地表水質量;在空氣污染方面,查明空氣質量下降的原因,遏制下滑趨勢;在社會發展方面,應繼續保持優勢,著力于優化產業結構,注重提高服務業產值GDP比例;在協調管理方面,繼續保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工業污水達標排放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率、單位GDP水耗4個指標的優勢,同時進一步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降低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2構建濱海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
濱海新區生態城的建設目標是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經濟活動相和諧的宜居城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強調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本課題組通過調查,結合濱海新區建設現狀,完成了對濱海新區生態文明途徑的初步構建。
2.1構建濱海新區生態文明城區途徑的原則
具體原則包括:①堅持生態優先、環境保護利用的原則;②注重對本地區自然本體的維護和修復環境保護利用的原則;③房地產結構設計實行盡可能的平衡就業與居住原則;④注重中心體系布局與公共交通、慢行系統結合的原則,提倡減少小汽車的使用;⑤新能源、清潔能源與再生能源的開發使用原則;⑥提倡雨水、污水和垃圾的有效處理和利用原則。
2.2構建初步的濱海新區生態文明途徑
2.2.1完整保留濕地和水系,實施水利修復和土壤改良,建立本地適宜植物群落
構建“海河保護-臨港濕地-小區綠地”復合生態系統,形成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有機結合的生態格局。
2.2.2積極推廣新能源技術
加強能源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先發展塘沽豐富的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達到20%。
2.2.3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
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達到100%。
2.2.4濱海新區地勢低洼,未來用水不容樂觀
以節水為核心,制定水循環源使用比例,實行分質供水,建設城市直飲水工程,人均生活用水指標控制在120,L/d,人均綜合用水量320,L/d。
2.2.5區內實現綠色交通
建設清潔能源公交、慢行體系相結合的綠色交通系統,城際輕軌和清潔能源公交四通八達,區內綠色比例達到90%。
2.2.6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回收利用率達到60%。區內參與開發建設的單位必須服從相關生態標準;城內用水全部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排放;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及時治理或者搬遷。同時,生態城內的建筑標準參考中國綠色星級標準。
3結語
一、是衣服穿厚才保暖
寒冷的天氣,有的人為了保溫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實,這是片面的。因為衣服本身不產熱,只起到隔離的作用,使得衣服與肌體、衣服與衣服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而感覺到溫暖。但當空氣層厚度超過1.5厘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二、是冬季最宜吃火鍋
千家萬戶、男女老幼,冬令時節都喜歡吃火鍋。然而,火鍋并不是對每個人都適宜。冬季氣候干燥,火鍋調料又偏于溫熱,如畏寒明顯尤其是四肢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質淡、脈沉細屬中醫陽虛者,吃火鍋較宜。如有口干舌燥、自汗盜汗、動輒氣促、午后升火、手足心易熱、舌質紅或偏紅、大便干結等屬中醫氣陰兩虛者,應少食或不食火鍋。高血壓、胃病患者不宜食辣。
三、是關節疼痛多飲酒
冬天氣候寒冷,一些患有關節炎的病人,這時候往往會病情加重,因此,他們認為喝酒是個很不錯的保健方法。其實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產生的熱量很有限,人們喝酒后有熱乎乎感覺,這是由于交感神經興奮,加速了肌體的代謝,放出了能量。但這是短暫的,隨著血管擴張,熱量大量丟失后,反而會感到寒冷。
四、空調溫高好舒服
冬令時節寒風刺骨,為了在室內享受溫暖,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7℃或以上,使得室內溫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確使人感覺十分舒適。但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的人易患空調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頭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內外溫差太大,極易患感冒;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面神經癱瘓,甚至死亡。
五、是冬季霧中常行走
大霧不僅嚴重影響交通秩序,而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為霧的形成是在夜晴朗無云、近地面層水氣較充沛、氣流比較穩定、風力較小的情況下形成。大量廢氣、煙塵和其他大氣污染物,滯留在近地面層的空氣中,成為霧滴的凝結核、粘附在霧滴上或漂浮在空氣中,所以大霧天的空氣質量特別差。因此,霧天老人、小孩盡量不要外出,不要在霧中長跑或進行其他的體育鍛煉。
六、是鼻子煩惱無所謂
當騎車上班者,遇到紅燈停車線附近,濃黑的尾氣在您周圍紛紛飄浮時,您無意之中就吸進了大量“毒”氣。這種感覺在乘坐隧道公交車時最明顯,因為只要有個別乘客打開一點窗戶,隧道內大量集中的汽車尾氣就立即會爭先恐后地向窗內涌入,您的鼻腔就受不了,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則會立竿見影或反射性地出現噴嚏、咳嗽。如能嚴格把好“出入境”關,不僅能預防感冒,而且能阻止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七、是冬天晨練起得早
在冬天太陽還未出來時,一些老年人就在跑步、打拳,其實這種做法不可取。中醫學認為,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陽光”。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的陽氣,而遲起可養人體的陰氣。室外氣溫較低,對呼吸道及心血管的刺激很大,容易誘發氣管和血管的痙攣,導致原有哮喘的加重、血壓的升高和心絞痛的發生。因此,早鍛煉最好在八九點鐘,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后為宜。
以往認為,兒童的身高發育狀況與其遺傳因素和營養狀況密切相關。近年來,學者的調查研究表明,環境污染也影響兒童的身高發育。英國學者對5 326名兒童研究發現,在控制社會因素的條件下,兒童身高在幾個特定的年齡階段與空氣污染程度有關,其中重污染區的兒童身高低于輕污染區的兒童。
研究表明,鉛影響鈣在體內的吸收和代謝,而鈣是骨骼形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鉛通過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人的成骨細胞直接的鈣內流,而且與鈣競爭性結合鈣結合蛋白,從而使鈣的吸收減少。
研究還表明,環境污染物質多氯聯苯(PCB)和農藥均能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而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導致身材矮小的病因之一。此外,煙草煙霧及環境污染物會引發小兒支氣管哮喘,日本學者調查了23 044名兒童后發現,被動吸煙能顯著增加哮喘的發病率,輕度接觸甲醛可增加兒童患哮喘的風險39%。哮喘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使兒童身高低于正常。
在霉變的食品中含有黃曲霉素,而這種物質對骨形成所需原料鈣、維生素D在體內的吸收均有不利影響。學者們對480名9個月至5歲之間的兒童進行飲食黃曲霉毒素暴露和幼兒生長受損關系的研究,結果發現,生長發育遲緩的幼兒血樣中黃曲霉毒素蛋白結合物濃度高于所有兒童平均濃度的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