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2 18:07: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兒科護理指南,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兒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用藥指南聯合干預后,針對其合理用藥產生的影響。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處方300張作為該次實驗對比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完成分組。觀察組(150張):用藥指南聯合干預;對照組(150張):常規干預;對比用藥處方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人均用藥總數為(1.99±0.83)種,人均藥費為(41.49±20.02)元;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為96.67%;對照組人均用藥總數為(3.61±1.71)種,人均藥費為(50.75±19.71)元;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為59.33%;在人均用藥總數、就診人均費用以及抗菌藥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觀察組同對照組呼吸道感染患兒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用藥指南聯合干預;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1(b)-0122-03
當前針對醫院兒科患者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較易表現出用藥不合理的情況,主要體現為出現了抗菌藥物濫用或者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如果未經正確處理,往往導致患兒表現出耐藥菌株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用藥不良反應的概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如果患兒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非常嚴重,患兒的生命安全會因此而受到威脅[1]。對此針對患兒,臨床需要展開個體化干預,最終可以對患兒的用藥安全性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2]。為了探討對呼吸道感染患兒給予用藥指南聯合干預后獲得的臨床效果,該文主要將該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處方300張作為該次實驗對比觀察對象,采用用藥指南聯合干預的方法對觀察組150張用藥處方加以干預后,最終顯著促進用藥的合理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呼吸道感染疾病處方300張作為該次實驗對比觀察對象;觀察組150張以及對照組150張處方的分組依據為呼吸道感染干預方法的不同。觀察組(150例):男90例,女60例;患兒的年齡分布范圍為2~11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5.96±1.27)歲;對照組(150例):男100例,女50例;患兒的年齡分布范圍為3~12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5.99±1.29)歲;觀察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①有效完成門診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小組的創建;②依據《呼吸道疾病用藥指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以及《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等有效完成《兒科呼吸道感染用藥指南》的創建;③于醫院質量管理體系中,將兒科門診抗菌藥物的應用有效納入,針對兒科門診用藥的具體情況,有效展開監控工作[3];④在固定時間展開藥理知識培訓工作,在固定時間展開合理用藥講座;⑤每月在固定時間抽取處方進行點評,針對用藥不合理有效明確,之后安排臨床醫師對用藥不合理的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檢查不合格臨床醫師進行相關教育,并且進行對應的經濟處罰,針對在1年內未表現出違規處方醫生,對其實施院內通報表揚,并且對醫生給予必要的獎勵[4]。
1.3 統計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17.0展開呼吸道感染患兒干預數據統計學分析,藥品總數等實施t檢驗,以(x±s)表示,抗菌藥物使用比例等實施χ2檢驗,以%表示,當P
2 結果
2.1 人均用藥總數以及人均藥費
在人均用藥總數以及人均藥費方面,觀察組同對照組呼吸道感染患兒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抗菌藥物使用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
在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方面,觀察組同對照組呼吸道感染患兒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兒童而言,在生理特點方面,同成年人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此外其針對藥物反應,也同成年人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有效應用《兒科呼吸道感染用藥指南》,并且采取必要的方法進行干預,針對處方的使用情況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映。在人均用藥品數量、就診人均藥費、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以及合理使用百分率等方面,觀察組同對照組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證明用藥指南的有效應用,針對呼吸道感染患兒的安全性能夠做出有效保證[5]。對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諸多因為出現了病毒感染的情況導致,臨床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通常無需選擇抗生素進行疾病治療[6]。對于因為細菌導致出現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臨床需要選擇抗生素藥物進行疾病治療下,如果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抗生素用藥干預,最終較易導致患者出現用藥不合理的情況,進而導致出現了耐藥菌增加的情況,對此,在此種形勢下,單聯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比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上升[7]。從而證明,對醫院兒科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相對較多。對此,需要將《兒科呼吸道感染用藥指南》進行有效完善,針對抗生素使用處方進行有效優化,將相關的干預措施有效提高,最終將醫務人員在應用處方過程中表現出嚴謹度顯著提高,降低患兒出現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概率,從而導致出現了抗生素濫用的情況。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人均用藥總數為(1.99±0.83)種,人均藥費為(41.49±20.02)元;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為96.67%;對照組人均用藥總數為(3.61±1.71)種,人均藥費為(50.75±19.71)元;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為59.33%;在人均用藥總數、就診人均費用、抗菌藥物使用比例以及合理使用率幾方面,觀察組同對照組呼吸道感染患兒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針對呼吸道感染患兒在實施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合理應用用藥指南聯合干預,針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表現出顯著的價值,其可以將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現象有效消除,最終為呼吸道感染患兒用藥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證,為呼吸道感染患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 李忠林,王燕,王杰民,等.該院兒科呼吸道感染用藥劑型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7):453-455.
[2] 王吉平,方忠宏,方歡,等.從呼吸科患者住院前后抗菌藥物的使用對比探討高層次的合理用藥[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5):425-427.
[3] 劉兆瑋,杜紅麗,胡景玉,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2):93-95.
[4] 馬永明,劉秋鶴.該院內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4):11-12.
[5] 姜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兒的抗生素使用情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255-256.
[6]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臨床評價學組.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J].藥物評價研究,2015,38(1):8-16.
[7] 金卉怡.某幼涸昂粑道感染患兒家庭用藥情況的調查[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177-178.
【關鍵詞】二級醫院;兒科門診;手足口病;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1]。及早控制病情,預防重癥發生至關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篩選工作,對重癥病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少死亡率的關鍵[2]。襄陽市2011年3月發病人數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現死亡病例,為此2011年4月襄陽市全面啟動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級應急響應。我院作為二級醫療機構,設立了小兒發熱與皰疹門診,一旦出現確診病例及時轉至市傳染病醫院為定點醫院,傳染病醫院負責統一收治確診病例,重癥和危重癥病例由三級醫院進行救治。現將我院兒科小兒發熱與皰疹門診護理工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1年4月-8月小兒發熱與皰疹門診成立以來,共接診發熱皮疹小兒3229人次,其中隔離水痘患兒18人次,確診隔離并轉送手足口病患兒74人次,年齡4月至6歲,散居兒童發病41人次,幼托兒童31人次,學校2例。未出現一例重癥及死亡病例。
1.2 門診護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護理應急預案 根據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科就診人群實際情況,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預案,配合省市衛生局和醫院防控小組,學習我院傳染科、急診科醫護專家有關傳染病和急救護理方面的經驗建議,按照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和護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護理小組 護士長為護理方面負責人,科室院內感染護師為小兒發熱門診組長,小兒發熱皮疹及導醫分診臺均選派兒科經驗豐富的護士,明確職責。落實各項工作,設備,物資,急救藥品儀器,消毒儀器,藥品等耗材配備,人員排班、調控等,將2008年以來有關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學習培訓資料集中在小兒發熱皮疹門診室醒目位置供醫護人員隨時學習參考及正確執行上級政策。準備隨時接受省市部門檢查督導工作。
1.2.3 全員技術培訓 全科護士認真組織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培訓,醫院有《醫療簡訊》每周通報手足口病疫情的相關信息,學習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版、《傳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條例》《手足口病重癥患兒醫療救治預案》等。重點培訓護士密切觀察患兒病情,早期發現重癥病例及救治護理技術。隨時學習襄陽市手足口病防空辦公室文件,主要內容有:市中醫院中醫藥推薦方案、手足口病首診負責制、醫療機構手足口病預檢分診登記表、手足口病疫情報告管理方案、確保護士熟練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護士早期發現及時配合醫生有效治療患兒的能力。
1.2.4 儲備必需的救治藥品、物資、儀器,確保隨時使用 發熱與皰疹門診有醒目的標志,就診流程指示標識,設置獨立的候診區、診室,專用廁所,專用洗手消毒設施,快速手消毒劑,體重秤,血壓計,體溫計,快速血糖儀,退熱藥,微量輸液泵,心電監護儀,氧氣等急救設備。良好的設備配置和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是提高EV71感染重?;純壕戎纬晒β实幕颈WC[3]。
1.2.5 分診臺護士預檢分診制度 做好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 嚴格按規范運作 減少醫院交叉感染的發生 門診設置明顯的“手足口病就診流程”標識,在醫院門診大廳處設分診臺及登記本,所有發熱或皮疹患兒由分診臺護士查體溫、預檢皮疹情況,引導發熱出疹的患者自覺到發熱門診就診,及時發現并配合醫生按程序規范轉診至市傳染病醫院;如發現有重癥或高熱患兒,及時報請我院專家組會診專人護送轉診至指定三級醫院治療。
1.2.6 發熱皮疹診室護理 配合醫生執行首診負責制,協助落實門診登記制度和疫情報告制度,加強重癥病例的醫療救治,切實“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的措施,特別是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診斷、救治能力,加強信息溝通,及時通報重癥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診療記錄,建立項目齊全的工作日志,詳細記錄患兒家庭地址、家長姓名和電話,消除患兒及家長的恐懼心理,積極配合醫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強醫院內感染防控工作 規范消毒隔離措施 重點加強兒科門診、急診、兒科和新生兒病房等重點區域的管理,強化醫護人員手衛生意識,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識 全科護士對小兒家長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積極收集資料,配合醫院通過電視、網絡、報刊、宣傳圖、健康教育手冊、健康處方等,宣傳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及政策,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醫院內交叉感染。
2 結果
預檢分診發熱皮疹患兒中,及時準確預診分診,未出現一例重癥病例及院內感染事件發生,防止了轄區內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證了積極診治手足口病患兒,又使日常工作正常進行,有效應對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安全。
3 體會
3.1 方便了患兒就診 開設小兒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進行分診分流處理,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制
3.2 嚴格疫情報告管理 無漏報錯報誤報
3.3 強化培訓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護士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癥相關知識,院感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兒科傳染病知識及護理技能。
3.4 物資籌備齊全 多科分工協作并密切配合 在醫院各級領導帶領下,藥劑科、總務科、消毒供應室、急診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協助和支持,保障了發熱門診的順利運轉,同時加強了領導和各科室之間的學習溝通合作,有利于以后護理工作的順利運行。
3.5 完善的應急機制 各類文件制度齊全,在科室運行過程中,合理調配資源,醫務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S]. 2010
【關鍵詞】兒科護理;糾紛原因;對策
護理糾紛是指護患雙方在某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引發的爭議,不能私下解決而必須通過院方的相關部門進行調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在加上護理工作較為繁瑣,兒科患者依從性較低,很難滿足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相關要求。為了進一步了解兒科護理中發生糾紛的原因,找到合適的解決對策,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4~11歲,平均年齡(4.52±1.24)歲,住院時間1~13天,平均住院時間(9.47±2.45)天;觀察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37.14±2.16)歲,住院時間1~15天,平均住院時間(9.74±2.28)天。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綜合護理[1],主要包括:1.提高我院兒科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兒科患者的年齡較小,因此不像成人一樣準確、及時地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但是家長對孩子過于疼愛,再加上對護理的要求過高,很容易產生糾紛,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不僅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心理學,這樣才能準確了解患者的心理,有效的進行交流;2.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掌上明珠,關愛加倍,常因疾病的困擾,在護理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脾氣急躁等,這時護理人員要有耐心,態度溫和有禮,巧妙地的進行溝通,安撫其情緒。在與家屬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不卑不亢,在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學會換位思考,但是也需要保障自身的權利。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地解答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態度謙和,減少患者家屬緊張、恐懼的心理;3.進一步增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心。相關研究證明,護理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工作馬虎、不屑一顧,很容易發生糾紛。兒科護理人員還要認真學習關于法律、安全防范等知識,增強責任心;4.醫院需要制定監督機制。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和糾紛發生率[2]。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十分滿意13例,滿意14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率為72.97%;觀察組十分滿意19例,滿意18例,不滿意0,總滿意率為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6,P=0.0007)。對照組發生護理糾紛9例(24.32%),觀察組發生護理糾紛2例(5.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P=0.02)。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自我意識、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但是醫患糾紛事件的頻頻曝光,不但影響了醫院整體的聲譽[3],還嚴重影響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對患者的治療、護理等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自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極高,如果一生病,家長就如臨大敵。筆者認為,臨床上兒科護理的難度較大,很容易發生糾紛事件,再加上患者由于年紀較小,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身的感受,使護理工作的難度大大提高[4]。另外,護理工作繁瑣,因此很容易出現各中各樣的問題[5]。本次研究發現,兒科護理中發生糾紛的主要原因有:1.護理技術問題;2.溝通問題;3.護理人員的態度問題;4.醫院環境引發的糾紛;5.社會問題;7.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護理人員的態度問題、護理技術問題、溝通問題是引發護理糾紛最常見的三種因素[6]。另外,兒科就診率波動情況較大,夏秋兩季患者數量較多,因此需要注意護理人員的配置問題,這樣才能夠保證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消除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疑慮,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提高護理的依從性[7]。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中能有效降低糾紛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娟,達霞,李英.兒科護理中存在的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1:105-106.
[2]王曉芬,巫雨芽,鄧小麗.兒科護理中存在的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03:198-199.
[3]吳美華.兒科護理糾紛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4:346.
[4]趙春芳.兒科護理中存在的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515-516.
[5]陸保香.兒科護理中存在的糾紛原因分析及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3:63-64.
[6]王志英.兒科護理糾紛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探討[J].現代養生,2014,02:136.
這是一種特別針對早產兒和足月小樣兒的護理方法。在國外已經流行了幾十年,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部分醫院都未曾普及。近些年來,袋鼠式護理法被我國越來越多的新生兒科所采用,成效也顯而易見。2016年8月底,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牽頭,著手建立袋鼠式護理法的實施標準和流程。
蒙景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兒童醫院兒科科護士長,有著20多年早產兒護理經驗,為我們呈上一場袋鼠媽媽一樣有溫度的講解。
“袋鼠式護理"首創于20世紀70年代晚期的哥倫比亞,作為低出生體重兒護理的替代方法而被應用。當時,在那些貧窮落后的國家,沒有現代化的新生兒保暖措施和監護系統,可是人們發現,只要媽媽每天抱著新生兒,和他們盡可能多的皮膚接觸,不但使嬰兒的存活時間長,而且生長發育的指標都良好。就這樣,袋鼠式護理法應運而生。”蒙景雯護士長介紹說,“早產兒由于在母體內待的時間不夠,無法從孕期急速生長的最后幾個月中充分吸收養分,導致各個臟器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而出生后要為他們提供一個類似母體的宮內環境和特殊的生命支持系統,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p>
“袋鼠式護理法特別適合28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體重小于2500克的足月小樣兒及患病足月兒。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頒布了袋鼠式護理的實施指南,指南建議應在嬰兒生命體征穩定后盡快開始,至胎齡40周或2500克。蒙護士長繼續介紹,“‘袋鼠式護理’可以促進生命體征的穩定,促進母乳喂養的成功,有利于寶寶智力和情感的發育,并且還可以緩解母親的焦慮和產后抑郁的情緒,同時大大縮短早產兒的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這種模式對于早產兒及其家庭來說非常有益。”而且除了母親,父親和家庭其他成員也都可以應用這種方法。
那袋鼠式護理法怎么操作呢?蒙景雯說,家庭應用袋鼠式護理法時,要使用袋鼠抱巾或者袋鼠衣。實施當天清潔局部皮膚、剔除胸毛(父親)、更換干凈衣物(建議穿開衫)、家長避免感冒,且保證前一日充足休息。操作時關鍵要控制好寶寶的姿勢,要點為:母親和寶寶要同時前胸,做到胸貼胸,寶寶的頭處在“聞花位”,就是仰起頭,像在聞高處的花香似的樣子。這種姿勢可以使寶寶的鼻子、咽喉和氣管呈垂直狀態,同時,寶寶的脖頸要伸直,避免過伸或俯屈。此時,媽媽輕輕將寶寶的頭扶著歪向一側,使自己能夠看到寶寶的小臉。蒙護士長還提醒說,袋鼠式護理時,媽媽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跟寶寶一起睡著。
然而,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并沒有折損她們的風采,多年來,她們以樂觀的態度、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女性特有的善良細心讓一個個患兒綻放笑容,“市一兒科”在她們的精心打造下成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塊響當當的牌子。
走進市一醫院兒科門診和急診區,映入眼簾的永遠是一片擁擠和喧鬧。市一兒科一直處于病人量多而醫師相對不足的狀態,醫師長期超負荷工作,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一年365天有×××個上、下午都起碼拖班半小時,疾病高發期甚至要連班,匆忙扒幾口冷飯接著上下一班是兒科門診醫師常有的事情。一名兒科醫師每天平均要診治×××多名門診患兒,秋冬季疾病高峰時甚至需為×××多名患兒服務。20**年兒科全年門診人次達×××人。
為了更好滿足患者需要,兒科門急診實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醫師利用夜間休息時間和雙休日休息時間加班開設夜間業余門診、夜間專家業余門診和日間專家業余門診,以滿足白天無暇就診的家長和小病人需要。實行錯時上班,根據不同時期患兒就診高峰時間不同,醫生隨時調整上班時間,冬天增加中午上班醫生人數,夏天早晨提前上班??剖疫€自己編制《市一兒科就診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診須知、專科門診和專家門診介紹、兒科常見疾病家庭護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長合理安排就診時間,又適時進行了醫學常識的宣教。
兒科病房僅有65張床位,相對于龐大的門診量而言,病房床位顯得遠遠不足。為了讓需要住院的患兒盡早得到診治,兒科采取了種種措施,如加快周轉,盡量加床或向其他科室借床等。床位的增加使醫師們不得不加班工作,但她們毫無怨言,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20**年兒科出院病人×××人次,床位使用率為×××,平均住院日××日,入出院診斷符合率為××0×××,急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為×××,治愈好轉率為×××。
市一兒科的醫務人員深知,病人對醫生的信任是建立在優良的服務、高超的醫療水平基礎之上,為此,全科室上下團結一致,在改善服務、提高質量上狠下功夫。
加強內部管理,加強服務意識教育。為規范兒科各級醫師職責和規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兒科常見疾病診治規范》,確保住院病人診療規范,杜絕不合理檢查和用藥。同時加強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醫療安全。嚴格執行各項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兒科制度執行得分率始終名列全院前茅。為了減少院內感染率,在床位緊張情況下,科室內挖潛力,盡可能讓非感染疾病患兒、恢復期患兒和感染疾病患兒分開居住。每遇有病人因不解而投訴時,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總是從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為鑒進行服務意識的教育。多年來,兒科投訴率在全院一直處于很低水平。
加強醫學知識普及宣傳,努力改善醫患關系。為了營造溫馨的病房環境,每逢節假日兒科走廊都會懸掛各種飾物,營造濃郁的節日氣氛,并為每一位患兒準備小蛋糕和小禮品一份?!傲ひ弧眱和澾€開展了猜謎得獎等游戲活動,讓小朋友開開心心接受治療。
在醫院網頁上,科室及時宣傳開展的新工作,及時更改兒科網頁內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兒科醫療狀況;在院刊、報紙等媒體發表科普文章,宣傳兒科常識;無論是兒科門診還是病房,墻面都張貼著兒科開展新醫療項目和基礎常識的資料。
20**年起兒科還成立了“哮喘患兒家長聯誼會”,每年組織召開會議和培訓班,講授哮喘防治常識和進展;開設“兒童生長發育家長培訓講座”;針對兒科特點,護理人員還制定了《兒科陪客須知》、《兒科健康宣教規范》、《兒科健康宣教手冊》等。
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和醫療水平。盡管人員緊張,兒科仍堅持每年選派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參加高級研修班和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科室業務學習也從不中斷。兒科還鼓勵年輕醫護人員進一步深造,本科畢業醫師申報碩士學習,??飘厴I護士申報本科學習。
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搞好科研和教學。20**年以來,兒科新增小兒呼吸??啤⑿簝确置?、兒童保健等特色門診,并開展了先天性心臟病左右心導管檢查和介入治療技術、小兒暈厥直立傾斜試驗診斷技術、兒童智力和行為評定技術、兒童肺功能檢測、兒童過敏性疾病脫敏治療等新技術項目。20**年兒科又增設新生兒病房和新生兒監護室,使臨床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兒科是一個團結向上、充滿愛心的集體,科內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體關愛的溫暖??剖矣幸晃弧痢痢炼鄽q女醫師因顱內出血偏癱3年,然而每到過年過節,她都能得到一筆充滿愛心的捐助款,捐款雖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兒科醫護人員滾燙的心。此外,團結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兒科醫護人員的內心,幫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兒靜脈留置、靜脈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兒童相關疾病診治,一直是兒科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