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范文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精選(五篇)

        發(fā)布時間:2023-09-22 10:36:5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

        篇1

        【關鍵詞】國際金融市場 發(fā)展趨勢 特點探析

        一、引言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無疑為我國的企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探析,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特點,并且根據國內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制定更加周密的發(fā)展計劃,可有效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全面提升企業(yè)的綜合競爭實力,在使得我國的企業(yè)獲得更加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奠定穩(wěn)定的基礎和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二、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

        開展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主要可以將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總結如下:

        (一)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總體形勢相對較為平穩(wěn)

        隨著國際經濟的不斷復蘇,當下絕大部分的歐元區(qū)重債國所具有的債務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解決,同時很多國家的高風險資本也逐漸的呈現(xiàn)出回調現(xiàn)象(以美國為主)。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變動也逐步的呈現(xiàn)出了緩和的狀態(tài),所處的環(huán)境和其總體的趨勢也相對平穩(wěn)。

        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結構的復雜性相對較高,因此很多具有經濟問題的穩(wěn)定趨勢也容易被較小的經濟變動因素打破,企業(yè)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長期的保持警惕性[1]。

        (二)國際金融市場所具有的資本呈現(xiàn)出流向逆轉的現(xiàn)象

        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所具有的資本的結構分配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動現(xiàn)象,逐步的顯現(xiàn)出了“南升北降”的發(fā)展特點。“南升北降”的經濟資本特點的逐步呈現(xiàn),使得新興股市的發(fā)展速度十分的緩慢,進而出現(xiàn)了資本呈現(xiàn)出流向逆轉的現(xiàn)象。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速度逐漸加快,而導致經濟發(fā)達的國家的發(fā)展速度的逐步提升造成的。

        (三)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結構性分化

        由于世界的經濟體系的逐步復蘇,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結構性也開始逐步的呈現(xiàn)出了分化的趨勢,這種趨勢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

        1.發(fā)展中的經濟與發(fā)達經濟的結構分化問題日益凸顯。同時由于發(fā)展中的經濟受通貨膨脹的整體趨勢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需要加急改革自身的貨幣政策。

        2.發(fā)達經濟與短期利率的分化問題呈現(xiàn)出長期分化的趨勢[2]。開展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探究可知,當下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總體形勢相對較為平穩(wěn),在其所具有的資本呈現(xiàn)出流向逆轉的趨勢的同時,其信貸結構性分化并且發(fā)達經濟長期于短期利率分化。通過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式的基本特點,可以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思考和探究提供更加明確的探究思路,進而為我國的企業(yè)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指出更加科學的發(fā)展方向。

        三、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因素探究

        針對于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因素探究,主要可以將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因素總結歸納如下:

        (一)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

        美國的經濟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所占有的主導地位無需質疑,因此美國的貨幣資金吸引能力、以及美元的資金的流動性都會影響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

        (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的流動方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經濟的多元化趨勢的逐步呈現(xiàn),美國在國際上的經濟主導地位也開始被逐步的削弱,國際上的金融資金也開始逐漸的呈現(xiàn)出由美國流向歐洲以及亞洲的趨勢。但是由于國際的金融市場被全球的宏觀經濟所良好的調控,因此可以在這一背景下實現(xiàn)國際金融經濟的穩(wěn)定性的有效的保障[3]。

        (三)國際銀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銀行無疑是金融和經濟的重要承載體之一,只有保障國際銀行業(yè)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和平穩(wěn)性,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國際金融市場的長期的、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因此國際金融銀行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發(fā)展趨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開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因素探究可知,美國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的流動方向以及國際銀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因此我國企業(yè)在新時期進行改革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應當密切的觀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因素以及因素的動態(tài),進而才能夠真正的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實現(xiàn)企業(yè)的長期的、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4]。

        四、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探究

        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探究,主要可以將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總結如下:

        (一)國際金融市場逐步呈顯出資金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逐步發(fā)展,其所呈現(xiàn)的資金國際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可以有效的提升國際資金的利用率,實現(xiàn)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fā)展趨勢的良好型的保障。

        (二)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fā)展主流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的逐步發(fā)展,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fā)展主流,國際金融市場的暢通化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各個國家在利用資金投資時的宏觀性[5]。

        通過思考探究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可知,國際金融市場逐步呈顯出資金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并且國際融資暢通化成為了國際市場的發(fā)展主流。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為我國的企業(yè)的發(fā)展、改革和擴張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同時也對于企業(yè)的綜合實力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國企業(yè)在改革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應當順應市場趨勢,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實力,才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五、結束語

        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探析,首先應當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而針對于當下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進行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的因素探究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發(fā)展趨勢探究。開展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探析,明確當下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特點,根據我國的企業(yè)的實際發(fā)展情況,有方向性的、科學的以及全面的提升我國企業(yè)的綜合競爭實力,可以有效的實現(xiàn)我國的企業(yè)的良好發(fā)展,進而高速推動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陶思豪.當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及其特點研究[J].中國商貿,2015,04:79-81.

        [2]玄立明.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22:61-62.

        [3]張雪.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特點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33:41.

        [4]韓洋.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監(jiān)管制度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

        篇2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內涵及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yè)務往來的場所。它是在國際化生產的條件下建立的,并且隨著國際之間長短期資金借貸和國際貿易逐漸成長起來的,目前,國際金融市場是國際經濟化的重要一部分,對促進國際經濟的良好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資金的國際化

        由于跨國大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商品銷售隨著企業(yè)生產地域的變化而發(fā)生轉移,這樣就導致企業(yè)需要在世界各國范圍內進行資金調配。國際金融市場可以提供這樣的功能,它能夠有效的提高跨國公司生產、流通中的游離資金的利用程度,為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良好發(fā)展提供先決條件。

        (二)促使國際融資的暢通化

        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獨特優(yōu)勢,使得其具有國際融資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國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調配這部分閑置的資金,為自己國家的經濟建設所用,久而久之,國際金融市場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資金匯集的場所。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類別

        (一)按交易種類劃分

        根據國際金融市場中交易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期權市場、期貨市場和現(xiàn)貨市場三種。期權市場主要是從事期權的交易;期貨市場的交易類型是股指期貨、利率期貨、貨幣期貨、貴金屬期貨;現(xiàn)貨市場就是做現(xiàn)貨交易的場所。

        (二)按借貸期限劃分

        通常資金信貸按期限可分為短期資金市場和長期資金市場,其中短期和長期的界限為一年。資金信貸時間在一年以內的交易為短期資金市場;當信貸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或者證券發(fā)行的交易為長期資金市場。

        (三)按交易對象劃分

        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中,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傳統(tǒng)國際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傳統(tǒng)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是市場所在國的居民與非居民,市場所在國直接對其進行監(jiān)管;而離岸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是市場所在國的非居民之間,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對其金融交易活動進行監(jiān)管。

        三、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基本特點

        (一)總體形勢相對平穩(wěn)

        近兩年,從歐元區(qū)重債國債務問題日趨緩和、以美國為代表的高風險資本價格逐步回調等信號可以看出,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整體環(huán)境和情緒有一定的改善,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但是,這些并不能完全證明形勢完好發(fā)展,由于世界經濟所處的位置非常復雜并且很多國際政策都存在著多邊形,導致了向好發(fā)展的趨勢相對比較薄弱,一個不利的政策信號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動。

        (二)國際資本的流向逆轉

        目前,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出現(xiàn)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現(xiàn)在新興經濟體股市疲軟與發(fā)達經濟體,所以國際金融市場也隨之產生變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興經濟體發(fā)展放緩和經濟發(fā)達國家自主增長力漸強而造成的。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流通資金將青睞于發(fā)達經濟體,從新興經濟體向發(fā)達經濟體流動。>

        (三)信貸環(huán)境結構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經濟體資金貨幣政策分化和世界經濟體高速復蘇格局的大形勢驅動下,全世界資金利率發(fā)生了嚴重的結構性分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新興經濟體和發(fā)達經濟體資金結構性分化。一些新興經濟體主要采用資金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實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壓低信貸利率;美聯(lián)儲等發(fā)達經濟體也表示長期的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寬政策,在短時期內的不會提升提高基準利率,以維持國際金融市場中長期利率的穩(wěn)定。但是,新興經濟體由于受到本幣貶值和通貨膨脹,沒有辦法實現(xiàn)寬松的貨幣政策,只有無奈的被迫加急。第二,發(fā)達經濟體長期與短期利率的分化。雖然美聯(lián)儲等發(fā)達經濟體表示維持長期的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寬政策,在短時期內的不會提升提高基準利率,但是美聯(lián)儲貨幣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信號逐步加強,主要表現(xiàn)在中長期信貸利率開始上升回調,法、德等歐元區(qū)核心國家國債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回調至近幾年的高點。

        四、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分析

        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范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于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于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按現(xiàn)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現(xiàn)在可得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做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現(xiàn)在所能得到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么,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fā)現(xiàn)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五、國際金融市場發(fā)展趨勢的影響因素

        世界經濟體的發(fā)展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目前經濟比較平穩(wěn),但是它的影響因素頗多,政治、軍事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嚴重制約世界經濟的增長點,可能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和不平衡的發(fā)展趨勢。在這樣世界經濟發(fā)展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下,國際金融市場同樣會隨之調整與波動,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主要還是看影響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發(fā)展的幾個方面。

        (一)美國經濟發(fā)展狀況

        在全球經濟中,美國經濟占主導地位,美國經濟的發(fā)展狀況將極大程度的制約著國際金融發(fā)展。目前在整體宏觀經濟環(huán)境變化的條件下,美國經濟對國際金融的影響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變化。第一,美元貨幣資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減弱;第二,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會呈現(xiàn)下降趨勢;第三,國際貨幣資金向美國的流動性會有所削弱。

        (二)資金的流動方向

        美元雖然處于國際金融貨幣的主導地位,但是隨著美國經濟和美股的變化將影響資金的流動方向,目前已經有國際資金開始從美國流向亞洲和歐洲的種種跡象。但是,由于國際金融經濟受到全球的宏觀經濟調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國際金融風險的發(fā)生。

        (三)銀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

        篇3

        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市場的持續(xù)開放化,商品與勞務發(fā)生國際性轉移,資本發(fā)生國際性轉移,外匯的買賣,黃金的輸出輸入,這樣就會導致國際貨幣體系運營的方方面面跟國際金融市場有密切關聯(lián),因此在國際領域里,國際金融市場變得非常重要。本篇文章簡述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意義、作用、特征,并分析了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容易發(fā)生的風險還有國際金融市場發(fā)展導向。

        【關鍵詞】

        國際金融市場;基本特點;發(fā)展趨勢;風險分析

        一、引言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國際經濟貿易逐漸頻繁起來,在國際的經濟領域中,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至關重要。一般就是國際資本的轉移、國際勞務的輸送、國際商品的買賣、黃金及外匯的買賣和國際資金貨幣體系運轉等各方面都依賴于國際金融市場來完成。國際金融市場上,融資手段、投資機會和投資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而且各種各樣,金融活動同樣也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經濟之上,金融活動是促進全球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導向因素。因此,國際金融市場在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發(fā)展方向上起著主導地位,對于我國來說,做好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含義及作用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解釋所謂國際金融市場,它是用于進行開展各種國際方面的金融業(yè)務活動的場所。這些活動,包含居民與非居民兩類人群之間的活動,還包含非居民與非居民兩類人群直接的活動,一般而言,我們講的概念是指它的廣義解釋。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和影響它便于資金的國際化。原因是跨國大企業(yè)的運營手段,往往是商品出售伴隨著企業(yè)生產地域的變化發(fā)生移動,這樣就使得企業(yè)應該在全球來對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國際金融市場可以提供如此功能,它可以成功增加海外企業(yè)的生產、商品流通中的流動資金的利用率,這樣就可以為國際貿易往來及國際投資的順利發(fā)展提供很好的環(huán)境。而且對國際融資的暢通化有很積極的作用。正是因為國際金融市場的自身特征,這樣它就有實現(xiàn)國際融資。而且,全球各個國家都能夠充分使用和分配這些閑置的款項,用來建設自己國家,長此以往,國際金融市場自然就成為了一個資金聚集的地方。

        三、國際金融市場的劃分歸類

        (一)按交易的不同歸類根據國際金融市場中交易種類的不同,國際金融市場可劃分為期權市場、期貨市場和現(xiàn)貨市場這三類。期權市場一般是指從事期權的交易市場;期貨市場的交易類型,一般就是股指期貨、利率期貨,還包括貨幣期貨和貴金屬期貨。現(xiàn)貨市場即用于現(xiàn)貨交易活動的市場。

        (二)按借貸時間不同歸類一般來說,資金信貸根據借貸時間的不同可劃分為短期資金市場與長期資金市場,其中,短期跟長期的界限時間為12個月。資金信貸時間在12月內的交易稱為短期資金市場;一旦信貸時間在12月以上或是證券發(fā)行的交易稱為長期資金市場。

        (三)按交易的目標對象不同歸類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中,按照交易目標對象的各異,可以劃分為傳統(tǒng)的國際金融市場與離岸金融市場。傳統(tǒng)國際金融市場的交易目標對象是所處地國家的居民與非居民,市場所處地國家直接對它們監(jiān)督管理:但離岸金融市場的交易目標是市場所在國的非居民群體,所有的國家的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都不能對金融交易進行監(jiān)督管理。

        四、當前階段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特征

        (一)總體形勢相對平穩(wěn)最近兩年以來,通過歐元區(qū)重債國債務問題逐漸變得緩和,還有,美國為首要代表的高風險的資本價格逐漸回升等諸如此類的信息可以預見,當前階段,國際金融市場的大環(huán)境改善較好,它面對的環(huán)境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然而,這些不能百分百證明形勢一片大好.因為世界經濟所在的位置十分繁雜,甚至存在大量國際政策有著多邊形特征,這會使得向好發(fā)展的趨向相對來說較弱,政策信號有一點不利,就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波動。

        (二)國際資本流向發(fā)生逆轉當前階段,全球經濟格局發(fā)生改變,導致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是最新興起的經濟體股市疲軟和發(fā)達經濟體,因此,國際金融市場,也會發(fā)生改變,主要是由于新興經濟體發(fā)展放緩和經濟發(fā)達國家自主增長力漸強而造成的。因此,隨之到來的是流通資金將會傾向于發(fā)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朝發(fā)達經濟體的方向發(fā)生轉移。

        (三)信貸環(huán)境發(fā)生結構性的分化全球經濟體的資金貨幣發(fā)生政策分化,全球經濟體飛速發(fā)展,全球資金利率會發(fā)生很大的結構性的分化。一般顯現(xiàn)為兩種形式的分化:第一種情況是,新興經濟體和發(fā)達經濟體資金結構性分化。有一部分的新興經濟體主要手段是資金貨幣量化的寬松政策,進行多次降息,主要是降信貸利率。第二種情況是,發(fā)達經濟體長期與短期利率的分化。盡管美聯(lián)儲等發(fā)達經濟體聲明了維護長時間的貨幣量化的寬松政策。即使不再進行量寬政策,短時間內很難抬高基準的利率,然而,量化寬松政策要撤離的信息逐漸明朗,主要特征是在中長期信貸利率逐漸回調,法國和德國等等歐洲國家所欠的債務有一定的提高,美國10年時間的國債利率點逐漸回到近年來的頂峰。

        五、國際金融市場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分析

        (一)價格風險將逐步轉變成制度風險根據美房地產市場次貸延伸的很多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風險觀察,以后會把金融市場風險轉變?yōu)榻鹑诒O(jiān)督管理的制度方面的風險,金融市場的風險將不再是價格風險,會轉變?yōu)榻鹑谛庞蔑L險。最后,會引起市場恐慌,甚至導致金融機構在信用方面失去調控。

        (二)金融產品風險逐步轉變成資源價格風險因為市場擔心美元利率、匯率與美國股市發(fā)生變化,這樣會使得那些用美元計算價值的物品貶值,由美元主導國際金融的信用問題會更加突顯。這一點說明,國際金融風險已經跟資源的價格風險互相聯(lián)系在一起,市場和政策的轉變將變得更加復雜。美元不僅僅是國際大宗商品的報價而且還是一種計價貨幣,美元下跌或者是變化不定,可能會繼續(xù)促進資源價格提高。從這個角度看來,各個國家的資源戰(zhàn)略會把金融風險轉變成資源價格風險,最后有可能誘發(fā)市場危機。

        (三)經濟全球化轉變?yōu)橥顿Y全球化的風險經濟全球化趨勢是不能避免的,全球各經濟體之間的連接將愈加緊密,由此導致資本的流動速度與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資之間的關聯(lián)度更為密切。價格跟收益息息相關,收益連接以及有關的政策發(fā)生改變,會發(fā)生流動性過剩的現(xiàn)象,還會導致投資全球化的新格局的形成。此時,各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的每個階段與背景的不同為投資博弈的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導致價格博弈、收益與風險平衡會使投資全球化變?yōu)橐鐑r效應。

        六、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導向分析

        當前階段,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存在新的發(fā)展趨勢:歐美國家的債務問題對全球的金融穩(wěn)定的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全世界的金融風險增大;金融的監(jiān)督管理的國際化趨勢逐漸加深;國際貨幣的結構多元化變得越來越明顯;國際熱錢的活躍程度會增加新興經濟體的負面作用。

        (一)歐美國家債務問題逐步影響到世界金融的穩(wěn)定性歐債危機的風險、債務上限突破等不可預見的風險因素、日本債務前景發(fā)生惡化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的出現(xiàn)都會對世界金融穩(wěn)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第一方面,就是自身的“財政懸崖”給它本身的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并且影響到了全球經濟,這一局面的出現(xiàn)使企業(yè)在投資商格外謹慎,消費者減少了。第二方面,無上限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也給經濟帶來了不可預見性。主要經濟體如果長期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這就會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發(fā)生急劇震蕩。

        (二)金融監(jiān)管國際化趨勢加強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是兩方面的,給各個國家提供了發(fā)展機會,與此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zhàn),由之前美國爆發(fā)的金融風暴影響了全球經濟發(fā)展,可見全球金融風險跨界溢出的影響。因此為了防范這一風險的發(fā)生,應減少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資金波動性,加大對自身金融業(yè)的監(jiān)督管理,最終形成穩(wěn)定安全的全球金融監(jiān)管框架,增強國際金融安全,只有最大限度上加大全球金融監(jiān)管國際化的形成才能避免金融風險的發(fā)生。

        (三)國際貨幣結構多樣化的傾向很顯著美元的無約束供給,導致國際貨幣體系發(fā)生巨大的損失,并且對各國經濟影響巨大,所以打造貨幣多元化體系是大眾所期盼的。打造貨幣多元化體系不但可以使世界經濟保持穩(wěn)定,還可維護世界金融安全性。為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國際儲備貨幣體系朝向貨幣幣值穩(wěn)定、供給有限制的趨勢發(fā)展,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的目的是使得未來國際經濟更有秩序的進行。

        七、結論

        綜述,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國際金融市場有極大的影響作用。然而世界經濟環(huán)境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會使國際金融市場發(fā)展導向同樣變化多端由此,對可發(fā)生的金融風險要第一時間防范,就算是有金融危機也能有抵御能力,不會發(fā)生在金融風暴中無立足之地的情況。本篇文章對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進行詳細分析,希望對有關研究人員面對金融問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建軍.當代國際貨幣體系運行的理論框架、模式和面臨的風險[J].國際金融研究,2009(07).

        [2]葛華勇.關于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金融,2009(01)

        [3]譚雅玲.國際金融新動向與國內金融新問題[J].武漢金融,2008(03).

        篇4

        一、 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是在不考慮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證券或資產不存在從國際流動中獲利的機會的一種市場穩(wěn)定性,這時,國際金融市場處于一種靜止平衡的狀態(tài)。其形成條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標價法下的即期匯率,F表示遠期匯率,以r、r*分別表示本國貨幣利率與外國貨幣利率(投資收益率)。假設從國內籌措的資金為一單位本國貨幣,從外匯市場上拋出得1/S外國資產,再把1/S外國資產投資于一長期投資項目,一年后可得(1+r*).1/S外幣資產,再到外匯市場上兌換本幣,可得(1+r*).F/S本質幣資產。同樣道理,投資者也可以從國外籌措資金,投資于本國資產,最終可得(1+r).F/S單位外幣,兩種投資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方向取決于兩種投資方式的最后收益率與投資成本的比較。以第一種方式為例說明,

        如果(1+r*).F/S>(1+r),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

        如果(1+r*).F/S

        如果(1+r*).F/S>(1+r),投資于本國資產與抵補后的外國資產收益率相等,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

        如果以f表示遠期貼水或升水,即f=(F-S)/S,即F/S=1+f,代入以上三式,經過轉換,得出r+r* f=(F-S)/S。其含義與上三式相同。

        從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資的最終收益與資本不一致時,國際金融市場就失去均衡,資本流動就會產生。事實上,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方向和規(guī)模是變化莫測的,如果一國的經濟基礎、金融監(jiān)管手段或金融市場建設等不相適應,就有可能釀成金融風險,并有可能傳染、擴大成國際金融風險。那么,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釀成風險的呢?下文將從國際金融市場其本身的內生變量進行分析。

        二、 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與金融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范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下面是具體分析。

        (一) 主觀預期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于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于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

        按現(xiàn)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現(xiàn)在可得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作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現(xiàn)在所能得到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么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fā)現(xiàn)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主觀預期對國際金融非均衡性的內生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通過對匯率的主觀預期產生預期差異,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是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的內生因素

        我們知道,“價格大幅度的急劇變化和持續(xù)易變性是證券化票據市場的特點,由可以覺察到的有關風險與利潤的變化來驅動投資也是市場的特點。”“當進行匯率是否呈無偏性波動實驗時,有效的匯率預測者能更容易地解釋遠期匯率的情況,同時,也能更容易地判斷呈什么趨勢變動及其左右因素”。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投資者的未來收益決定于兩國資產之間的有效收益與成本差,而“外國資產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幣利率加上匯率的預期變化”。如果把遠期匯率F加上預期因素,就是預期未來即期匯率,可以表述為Et+1,那么升水率f=(Et+1-S)/S。對r-r* f=(F-S)/S式兩邊同時減去匯率的預期變化(Et+1-S)/S,得:

        r-r*-(Et+1-S)/S [(F-S)/S]-[(Et+1-S)/S]=(F-Et+1)/S…… A式

        由A式可以看出,投資者必須承擔的風險升水或貼水(F-Et+1)/S,即國內外兩種資產的收益差取決于遠期匯率F與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1。遠期匯率成為未來即期匯率的有偏預測指標。假設即期匯率不是按隨機走動方向式運動,那么即期匯率St可以表述為:

        St=αSt-1+βSt-2+γZt+δZt-1+U。…… B式

        (Z是某種其他變量,如貨幣存量,α、β、γ、δ是參數,U。是預測隨機誤差)

        因為S和Z的過去值在t-1期都是已知的,所以下一個時期的合理預期遠期匯率也根據過去的S和Z值來推測,可以用Et+1St來表示:

        Et-1St=αSt-1+βSt-2+γEt-1Zt-1)+δZt-1…… C式

        現(xiàn)將B式減C式,得到:

        St-Et-1St=γ(Zt-Et-1Zt-1)+U。…… D式

        由此看出,如果風險中立,則D式左邊表示:在t-1期簽訂一個按合理預期遠期匯率(即Et-1St)買進外幣的遠期合同,然后在t期以St交割,并將該外幣即期賣出所得到的收益。這種預期投資收益的大小由預期匯率Et-1St決定。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正是這個由預期遠期匯率決定的投資收益決定國際資本的流向和規(guī)模,當不同投資者在同一時期的預期大致相同時,這時大量國際資本就將同時流入或流出一國金融市場,增加該國金融市場的動蕩性。

        2.對利率的預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

        按利率平價理論,利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決定因素。“相對的利率在影響金融分配別重要,促使資金從利潤率低的地區(qū)或部門流向利潤率高的地區(qū)或部門。”按照歐文·費雪提出的費雪方程式r=I+π,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I與預期通貨膨脹率π之和。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可以將其分解為本國和外國兩個方程式,分別為r=I+π和r*=I*+π*。

        如果國際上的實際利率相同,即r=r*,那么,名義利率r和r*僅因預期的通貨膨脹而有所不同,所以得r-r*=π-π*,與A式合并,得:

        π-π*-(Et+1-S)/S (F-Et+1)/S…… E式

        所以,國內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差(F-Et+1)/S由預期的通貨膨脹率π-π*、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1和即期匯率S共同決定。這種收益率差影響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其波動性成為國際金融風險的一個助長因素。

        現(xiàn)實中,當利率和遠期匯率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時,兩國利率的差距等于遠期升水或貼水。遠期匯率經常被看成是未來即期匯率的市場預測,利率差也大約等于即期匯率的預期變化。因為,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時,預期高利率貨幣會對低利率貨幣貶值。由于各地的有效收益會趨于一致,因此,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的唯一辦法就是預期高利率貨幣貶值,有效收益率r+(F-S)/S要低于觀察到的利率r,因為預期貨幣貶值,即F

        另外,主觀預期還有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但是不是短期、直接的決定因素,而具有長期性。本文不作具體論述。

        (二) 交易成本機制分析

        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投資的交易成本是買賣價差。買賣價差由二部分構成:第一是國內借款利率rB,國內投資收益率rL,國外借款利率rB*,國外投資收益率rL*四者之間構成的利率差。第二是外匯買賣價差。投資主體必須考慮利率差和外匯價差,以調整其資金投入方向及投資規(guī)模。這種交易成本是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性的一個內生因素。

        在rB≠rL≠rB*≠rL*的前提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有四種方式可供選擇:

        1借一單位本幣(美元),投資于外國,再賣出遠期外匯,最終得(1+rL*)。F/S美元,這時報酬率為

        F/S(1+rL*)-(1+rB),

        即[(1+rL*)、F-S(1+rB)]/S

        2投資者作反向投資,此時報酬率為

        S(1+rL)-(1+rB*).F/S

        3借款于本國而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4在外國借一定資金,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投資者對四種投資方式進行不同的效益比較,決定資金的投資方向。

        以1和2的比較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步,假設銀行外匯買賣價差相同。

        有[(1+rL*).F-S(1+rB*)]/S S(1+rL)-(1+RB*).F/S

        移項得:

        [(F-S)/S][(1+rL*)+(1+rB*)] [(rL+rB)-(rL*+rB*)]……(1)

        第二步,假設投資者同時面臨四種利差和買賣價差構成的交易成本。以Sa、Fa、Sb、Fb分別表示即期外匯和遠期外匯的買價(ask)和賣價(bid)。那么(1)式將轉換為:

        [Fb-Sa/Sa][(1+rL*)+(1+rB*)/(1+τ)] (rL+rB)-(rL*+rB*)/(1+τ),其中τ=(Sa-Sb)/Sb

        對其進行變形移項,得:

        Fb Sa[(1+rL)+(1+rB)]/[(1+rL*)+(1+rB*)/(1+τ)]……1.a

        根據同樣方法對其他五種投資選擇進行比較,得出其余五種結果,分別是:

        Fb Sa[(1+rL)/(1+rL*)]……2.a

        Fb Sa[(1+rL)+(1+rB*)-(1+rL*)]/(1+rB*)……3.a

        Fb Sb[(1+rB)/(1+rB*)]……4.a

        Fb Sa[(1+rB)+(1+rL*)-(1+rB*)]/(1+rL*)……5.a

        Fb Sb[(rL-rB)/(rL*-RB*)]……6.a

        投資者可以對上述六種投資結果進行比較,取出最優(yōu)解,作出投資選擇,從而決定國際金融資金的流向和規(guī)模。而且兩種價差引起不同投資方式的效益差別大小直接影響著資金流動的波動及幅度,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

        以S+a,S+b分別表示未來即期市場的外匯買價和賣價,以1.a式作為分析對象,并把它加上預期因素,列括號內容為M。如果S+b>Sa.M,或者S+b>Fa.M,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如果S+a>Sb.M或者S+aFb.M,資本流動正好相反。

        所以說,不同國家的存貸利率以及外匯的買賣差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和規(guī)模,當兩者產生變動以及投資者對其變動的預期估計產生偏差時,就必然有大規(guī)模的不穩(wěn)定性流動資金,當其波動幅度超過一個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監(jiān)管能力時,就有可能醞釀成金融風險。

        (三) 投機行為分析

        國際金融投機主體經常以各種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現(xiàn),其資金具體表現(xiàn)為國際游資(HOTMONEY),投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機手段,獲得正常投資收益以外的資本利益。當投機基金非常龐大,達到對特定的匯市形成和匯率趨勢基本控制的程度時,投機行為就會給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導致一國金融市場風險的產生。

        投機行為的基本特征是,市場參與者在預測到經濟政策或諸如匯率和利率等經濟變量不能維持時,突然進行大幅度的資產重組,“投機性沖擊是在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不一致時所作出的理性反應”,“不一定要將投機性沖擊視為市場的反常行為,相反,它被看作是競爭性市場在預測到經濟政策的不連續(xù)性后的典型反應”。投資者的大幅度資產重組還有其他原因,典型的有二種:第一,投資者為避免損失,在即期市場上賣出外匯;第二,投機者為獲取利潤,在遠期市場中賣出外匯的空頭頭寸。

        在投機活動的形成過程中,存在下列因果關系:基本經濟因素的錯位程度、收支衡的頻率和嚴重性引起資本流量的增加,資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伴隨著資本流量的增長,外匯需求規(guī)模擴大,不穩(wěn)定性出現(xiàn)增強,發(fā)生動蕩的事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外匯具有作為一種理想資產的特征的話,那么,隨著外匯價格越來越大的波動,從中投機的機會也將增加,只要投機主體存在,就會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

        投機活動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三個效應:第一,投機活動量的上升直接導致外匯需求規(guī)模和不穩(wěn)定性的上升,金融動蕩增加;第二,投機活動量的增加造成匯率沒有穩(wěn)定點或者基本走勢不能獨立于投機影響的狀態(tài);第三,金融機構在外匯交易活動中的投機行為大大增加。與傳統(tǒng)銀行業(yè)務獲利性減少相聯(lián)系,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使金融機構的外匯業(yè)務重點越來越傾向于貨幣投機,隨此重心的轉移,外匯市場的任何波動更有可能引起投機性的買進和賣出,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復雜化。

        (四) 市場因素

        1. 信息傳遞與預期因素

        首先,信息制約了市場主體對匯率、利率或其他金融變量的預期。勞倫斯·科普蘭認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特殊信息,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新聞”,市場主體對新聞作出預測性反應。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么,即期匯率

        St=-ρ(t-1)+ft+1+η(1+ε)-1.Σβk.(EtZt+k-Et-1Zt+k),(0

        由此可以看出,即期匯率由前一時期的遠期匯率ft+1、目前到期的遠期合同在當時簽訂確定的風險報酬-ρ(t-1)和關于對基本因素的所有未來值(即“新聞”因素的影響)三個部分組成。“新聞”作為市場主體預期之外偶然出現(xiàn)的事情而導致的隨機誤差因素,包括內生影響因素,如利率、通貨膨脹等,也包括外生影響因素如政府宣告、地震等偶然因素。科普蘭認為,基本變量中使人吃驚的成分能否解釋匯率波動的百分比,取決于我們觀察到的每周、每月或者季度資料,也取決于我們選擇的貨幣和觀察到的其他因素。“新聞”事件對匯率的影響有一定范圍,“外匯市場對市場的反應不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是‘好’還是‘壞’,而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比預期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括在現(xiàn)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料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tǒng)計數字之后,市場匯率的變化并不取決于這些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于這些統(tǒng)計數字與人們預期之間的差額,只有這種“新聞”才會影響匯率的變化。

        其次,“新聞”信息的滯后是金融風險的一個內生因素。“滯后”是指新聞變量的發(fā)生日期和實際公布日期之間缺乏同步性,市場主體不能對其資產進行合理的組合調整,導致滯后摩擦成本。這一點決定于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投資主體對信息的反應靈敏度。

        再次,信息約束還表現(xiàn)在市場的進入障礙。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奧德和威斯等認為:由于市場上信息不完全,有一部分投資者有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市場之外。他們以國內信貸市場為例加以證明。假設有A和B兩組投資者,其投資預期收益為Ra和Rb,由于A組的工作特點或銀行掌握信息不完全,在銀行看來,對A組進行貸款的預期收益Ea相對于Ra來說大打折扣。相反,銀行對B組熟悉,而且B組的工作穩(wěn)當,風險較小,因而在銀行家眼中,對B組的貸款預期收益Eb有可能高于Rb。相對于B組而言,A組投資者可能被排除在借貸市場之外。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在占重大比例的國際信貸市場中也存在、甚至更為嚴重的信息不充分問題,嚴重影響了國際借貸資本的流向和規(guī)模,加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衡性,容易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

        2.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和交易約束

        首先,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xiàn)為金融投資主體的非完全自由交易。例如,在遠期市場交易中,客戶必須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以保證遠期市場交易人履行承諾。這筆保證金將使交易人承擔機會成本,因為它不能被用來投資以取得收益。這種機會成本有礙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正如勞倫斯·科普蘭說:“國際貨幣市場均衡必須有充足的套利資金作為條件,換句話說,某個或更多的套利者可以利用自由資金以驅使相應的比率達到均衡”。

        其次,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xiàn)為金融工具的短缺。金融資產單一化使國際金融投資者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加上主觀預期,資產無法在國內金融工具之間進行轉移,這時只有大規(guī)模地逃離本國市場,從而誘發(fā)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越不足,金融資產轉換的成本就越高。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只有匯率預測貶值的幅度更大才能抵消金融資產的轉換成本,一旦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上售出大量金融資產,就會因供求關系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從而使國際金融市場嚴重失衡。例如1994年的印度尼西亞,外國投資者大約擁有上市股票的30%,占有交易量的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失去信心,就出現(xiàn)了因流動性不足而找不到買主的現(xiàn)象,需要進行金融資產轉換的投資者面臨嚴重的“租金”分割,使其預期變得更壞。

        3. 金融市場壟斷的存在有害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

        金融市場的壟斷者往往擁有更充裕的信息和資金以及高明的投資或投機技術,操縱市場價格,獲取壟斷利潤。在當前的國際外匯市場中,集中與壟斷現(xiàn)象相當明顯。根據英格蘭銀行1995年10月的一份調查,在倫敦外匯交易市場上,銀行間的交易集中在少數大銀行之間,前20家銀行控制了整個倫敦匯市交易量的68%。金融市場主體的集中與壟斷,人為操縱市場的行為,勢必增加匯市的波動,醞釀金融市場的風險。

        三、結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加入WTO,金融國際化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完全開放一國的資本市場要有一個過程,這里是指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實行自由化。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市場在交易制度和監(jiān)管體制上還不完善,市場信息傳遞不暢、金融工具短缺,投機操縱行為等非法現(xiàn)象還比較嚴重,在此情況下,對幾萬億美元的巨額國際游資“開綠燈”,無異于“引狼入室”。東南亞國家為我們提供了教訓,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了國內資本市場,加上金融市場管理混亂,為投機者提供了大量的條件和機會。世界銀行經濟顧問穆斯地塔法·納布利說得好:“一個國家應該尋求國內金融體系及資本帳戶的自由化,但進行這些改革的時機選擇和次序安排對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和風險是關鍵。”

        第二,在匯率制度的選擇上,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不可動搖。固定匯率制容易扭曲一國的真實匯率,完全浮動匯率又由市場供求力量所控制,這兩者都不能引導投資者的預期合理化,很容易被投機者人為操縱和利用,時刻有可能超過一國的金融監(jiān)控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金融風險。在利率的安排上,應主要采取市場化的原則,但也離不開金融當局的指導和調控,利率既需反映一國的資本供求關系,又要反映一國的真實生產率水平,與匯率水平相匹配。

        篇5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是在不考慮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證券或資產不存在從國際流動中獲利的機會的一種市場穩(wěn)定性,這時,國際金融市場處于一種靜止平衡的狀態(tài)。其形成條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標價法下的即期匯率,F表示遠期匯率,以r、r*分別表示本國貨幣利率與外國貨幣利率(投資收益率)。假設從國內籌措的資金為一單位本國貨幣,從外匯市場上拋出得/S外國資產,再把/S外國資產投資于一長期投資項目,一年后可得(+r*)./S外幣資產,再到外匯市場上兌換本幣,可得(+r*).F/S本質幣資產。同樣道理,投資者也可以從國外籌措資金,投資于本國資產,最終可得(+r).F/S單位外幣,兩種投資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方向取決于兩種投資方式的最后收益率與投資成本的比較。以第一種方式為例說明,

        如果(+r*).F/S>(+r),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

        如果(+r*).F/S<(+r),即期資本流入,遠期資本流出。

        如果(+r*).F/S>(+r),投資于本國資產與抵補后的外國資產收益率相等,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

        如果以f表示遠期貼水或升水,即f=(F-S)/S,即F/S=+f,代入以上三式,經過轉換,得出r+r*f=(F-S)/S。其含義與上三式相同。

        從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資的最終收益與資本不一致時,國際金融市場就失去均衡,資本流動就會產生。事實上,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方向和規(guī)模是變化莫測的,如果一國的經濟基礎、金融監(jiān)管手段或金融市場建設等不相適應,就有可能釀成金融風險,并有可能傳染、擴大成國際金融風險。那么,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釀成風險的呢?下文將從國際金融市場其本身的內生變量進行分析。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與金融風險

        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主要由國際金融投資者主觀預期、投資交易成本、投資者的投機行為和一個國家本身的金融市場狀況等因素引起,這些因素的變化內在地使國際金融市場失去均衡,導致國際金融資本流動變化無常,如果資本流出流入國家沒有防范能力,就極易產生金融風險。下面是具體分析。

        (一)主觀預期機制

        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一般由外匯交易商和金融投資者充當主體。無論是套利保值還是投機,都是以匯率和利率的預期為基礎。“外匯交易商制訂買賣外匯的決策奠基于他們的匯率預期,而匯率預期又取決于他們對匯率趨勢相關的政治、經濟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資者對未來匯率或利率的預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對匯率和利率預期的差異直接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波動。

        按現(xiàn)代經濟學的觀點,預期均衡是指合理預期和預測。即是對所有現(xiàn)在可得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所作出的預期和預測。只要市場參與者都能根據自己現(xiàn)在所能得到的、與變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信息來進行預測,那么最終結果必然是與從市場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達到預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資者或投機商發(fā)現(xiàn)市場的實際情況與他們的合理預期有差異,他們就會改變其定價策略,利用市場差價獲利。各投資者主觀預期的差異可以內生地擴大或縮小資本流動的波動性。

        主觀預期對國際金融非均衡性的內生作用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通過對匯率的主觀預期產生預期差異,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是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的內生因素

        我們知道,“價格大幅度的急劇變化和持續(xù)易變性是證券化票據市場的特點,由可以覺察到的有關風險與利潤的變化來驅動投資也是市場的特點。”“當進行匯率是否呈無偏性波動實驗時,有效的匯率預測者能更容易地解釋遠期匯率的情況,同時,也能更容易地判斷呈什么趨勢變動及其左右因素”。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投資者的未來收益決定于兩國資產之間的有效收益與成本差,而“外國資產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幣利率加上匯率的預期變化”。如果把遠期匯率F加上預期因素,就是預期未來即期匯率,可以表述為Et+,那么升水率f=(Et+-S)/S。對r-r*f=(F-S)/S式兩邊同時減去匯率的預期變化(Et+-S)/S,得:

        r-r*-(Et+-S)/S[(F-S)/S]-[(Et+-S)/S]=(F-Et+)/S……A式

        由A式可以看出,投資者必須承擔的風險升水或貼水(F-Et+)/S,即國內外兩種資產的收益差取決于遠期匯率F與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遠期匯率成為未來即期匯率的有偏預測指標。假設即期匯率不是按隨機走動方向式運動,那么即期匯率St可以表述為:

        St=αSt-+βSt-+γZt+δZt-+U。……B式(Z是某種其他變量,如貨幣存量,α、β、γ、δ是參數,U。是預測隨機誤差)

        因為S和Z的過去值在t-期都是已知的,所以下一個時期的合理預期遠期匯率也根據過去的S和Z值來推測,可以用Et+St來表示:

        Et-St=αSt-+βSt-+γEt-Zt-)+δZt-……C式

        現(xiàn)將B式減C式,得到:

        St-Et-St=γ(Zt-Et-Zt-)+U。……D式

        由此看出,如果風險中立,則D式左邊表示:在t-期簽訂一個按合理預期遠期匯率(即Et-St)買進外幣的遠期合同,然后在t期以St交割,并將該外幣即期賣出所得到的收益。這種預期投資收益的大小由預期匯率Et-St決定。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也正是這個由預期遠期匯率決定的投資收益決定國際資本的流向和規(guī)模,當不同投資者在同一時期的預期大致相同時,這時大量國際資本就將同時流入或流出一國金融市場,增加該國金融市場的動蕩性。

        .對利率的預期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均衡

        按利率平價理論,利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決定因素。“相對的利率在影響金融分配別重要,促使資金從利潤率低的地區(qū)或部門流向利潤率高的地區(qū)或部門。”按照歐文·費雪提出的費雪方程式r=I+π,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I與預期通貨膨脹率π之和。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可以將其分解為本國和外國兩個方程式,分別為r=I+π和r*=I*+π*。

        如果國際上的實際利率相同,即r=r*,那么,名義利率r和r*僅因預期的通貨膨脹而有所不同,所以得r-r*=π-π*,與A式合并,得:π-π*-(Et+-S)/S(F-Et+)/S……E式

        所以,國內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差(F-Et+)/S由預期的通貨膨脹率π-π*、預期未來即期匯率Et+和即期匯率S共同決定。這種收益率差影響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其波動性成為國際金融風險的一個助長因素。

        現(xiàn)實中,當利率和遠期匯率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時,兩國利率的差距等于遠期升水或貼水。遠期匯率經常被看成是未來即期匯率的市場預測,利率差也大約等于即期匯率的預期變化。因為,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時,預期高利率貨幣會對低利率貨幣貶值。由于各地的有效收益會趨于一致,因此,一國利率高于他國利率的唯一辦法就是預期高利率貨幣貶值,有效收益率r+(F-S)/S要低于觀察到的利率r,因為預期貨幣貶值,即F

        另外,主觀預期還有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但是不是短期、直接的決定因素,而具有長期性。本文不作具體論述。

        (二)交易成本機制分析

        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投資的交易成本是買賣價差。買賣價差由二部分構成:第一是國內借款利率rB,國內投資收益率rL,國外借款利率rB*,國外投資收益率rL*四者之間構成的利率差。第二是外匯買賣價差。投資主體必須考慮利率差和外匯價差,以調整其資金投入方向及投資規(guī)模。這種交易成本是國際金融市場非均衡性的一個內生因素。

        在rB≠rL≠rB*≠rL*的前提下,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有四種方式可供選擇:

        借一單位本幣(美元),投資于外國,再賣出遠期外匯,最終得(+rL*)。F/S美元,這時報酬率為F/S(+rL*)-(+rB),即[(+rL*)、F-S(+rB)]/S

        投資者作反向投資,此時報酬率為S(+rL)-(+rB*).F/S

        3借款于本國而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4在外國借一定資金,投資于外國,報酬率為rL*-rB*

        投資者對四種投資方式進行不同的效益比較,決定資金的投資方向。

        以和的比較為例進行分析:

        第一步,假設銀行外匯買賣價差相同。

        有[(+rL*).F-S(+rB*)]/SS(+rL)-(+RB*).F/S

        移項得:[(F-S)/S][(+rL*)+(+rB*)][(rL+rB)-(rL*+rB*)]……()

        第二步,假設投資者同時面臨四種利差和買賣價差構成的交易成本。以Sa、Fa、Sb、Fb分別表示即期外匯和遠期外匯的買價(ask)和賣價(bid)。那么()式將轉換為:[Fb-Sa/Sa][(+rL*)+(+rB*)/(+τ)](rL+rB)-(rL*+rB*)/(+τ),其中τ=(Sa-Sb)/Sb

        對其進行變形移項,得:FbSa[(+rL)+(+rB)]/[(+rL*)+(+rB*)/(+τ)]…….a

        根據同樣方法對其他五種投資選擇進行比較,得出其余五種結果,分別是:

        FbSa[(+rL)/(+rL*)]…….a

        FbSa[(+rL)+(+rB*)-(+rL*)]/(+rB*)……3.a

        FbSb[(+rB)/(+rB*)]……4.a

        FbSa[(+rB)+(+rL*)-(+rB*)]/(+rL*)……5.a

        FbSb[(rL-rB)/(rL*-RB*)]……6.a

        投資者可以對上述六種投資結果進行比較,取出最優(yōu)解,作出投資選擇,從而決定國際金融資金的流向和規(guī)模。而且兩種價差引起不同投資方式的效益差別大小直接影響著資金流動的波動及幅度,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非均衡。

        以S+a,S+b分別表示未來即期市場的外匯買價和賣價,以.a式作為分析對象,并把它加上預期因素,列括號內容為M。如果S+b>Sa.M,或者S+b>Fa.M,即期資本流出,遠期資本流入。如果S+a>Sb.M或者S+aFb.M,資本流動正好相反。

        所以說,不同國家的存貸利率以及外匯的買賣差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和規(guī)模,當兩者產生變動以及投資者對其變動的預期估計產生偏差時,就必然有大規(guī)模的不穩(wěn)定性流動資金,當其波動幅度超過一個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監(jiān)管能力時,就有可能醞釀成金融風險。

        (三)投機行為分析

        國際金融投機主體經常以各種基金的合法身份出現(xiàn),其資金具體表現(xiàn)為國際游資(HOTMONEY),投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非正常的投機手段,獲得正常投資收益以外的資本利益。當投機基金非常龐大,達到對特定的匯市形成和匯率趨勢基本控制的程度時,投機行為就會給金融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導致一國金融市場風險的產生。

        投機行為的基本特征是,市場參與者在預測到經濟政策或諸如匯率和利率等經濟變量不能維持時,突然進行大幅度的資產重組,“投機性沖擊是在市場預測經濟政策不一致時所作出的理性反應”,“不一定要將投機性沖擊視為市場的反常行為,相反,它被看作是競爭性市場在預測到經濟政策的不連續(xù)性后的典型反應”。投資者的大幅度資產重組還有其他原因,典型的有二種:第一,投資者為避免損失,在即期市場上賣出外匯;第二,投機者為獲取利潤,在遠期市場中賣出外匯的空頭頭寸。

        在投機活動的形成過程中,存在下列因果關系:基本經濟因素的錯位程度、收支衡的頻率和嚴重性引起資本流量的增加,資本流量的增中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伴隨著資本流量的增長,外匯需求規(guī)模擴大,不穩(wěn)定性出現(xiàn)增強,發(fā)生動蕩的事件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如果外匯具有作為一種理想資產的特征的話,那么,隨著外匯價格越來越大的波動,從中投機的機會也將增加,只要投機主體存在,就會引起投機活動量的增加。

        投機活動量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三個效應:第一,投機活動量的上升直接導致外匯需求規(guī)模和不穩(wěn)定性的上升,金融動蕩增加;第二,投機活動量的增加造成匯率沒有穩(wěn)定點或者基本走勢不能獨立于投機影響的狀態(tài);第三,金融機構在外匯交易活動中的投機行為大大增加。與傳統(tǒng)銀行業(yè)務獲利性減少相聯(lián)系,投機活動量的增加使金融機構的外匯業(yè)務重點越來越傾向于貨幣投機,隨此重心的轉移,外匯市場的任何波動更有可能引起投機性的買進和賣出,使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加復雜化。

        (四)市場因素

        .信息傳遞與預期因素

        首先,信息制約了市場主體對匯率、利率或其他金融變量的預期。勞倫斯·科普蘭認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特殊信息,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新聞”,市場主體對新聞作出預測性反應。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么,即期匯率St=-ρ(t-)+ft++η(+ε)-.Σβk.(EtZt+k-Et-Zt+k),(0<ρ<,ε>0)。

        由此可以看出,即期匯率由前一時期的遠期匯率ft+、目前到期的遠期合同在當時簽訂確定的風險報酬-ρ(t-)和關于對基本因素的所有未來值(即“新聞”因素的影響)三個部分組成。“新聞”作為市場主體預期之外偶然出現(xiàn)的事情而導致的隨機誤差因素,包括內生影響因素,如利率、通貨膨脹等,也包括外生影響因素如政府宣告、地震等偶然因素。科普蘭認為,基本變量中使人吃驚的成分能否解釋匯率波動的百分比,取決于我們觀察到的每周、每月或者季度資料,也取決于我們選擇的貨幣和觀察到的其他因素。“新聞”事件對匯率的影響有一定范圍,“外匯市場對市場的反應不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是‘好’還是‘壞’,而是取決于這些信息比預期是‘更好’還是‘更壞’,預期到的信息已包括在現(xiàn)在的市場匯率之中,匯率只對未預料的信息作出反應。”比如,當政府公布貨幣供給、貿易差額等統(tǒng)計數字之后,市場匯率的變化并不取決于這些數字本身的大小,而是取決于這些統(tǒng)計數字與人們預期之間的差額,只有這種“新聞”才會影響匯率的變化。

        其次,“新聞”信息的滯后是金融風險的一個內生因素。“滯后”是指新聞變量的發(fā)生日期和實際公布日期之間缺乏同步性,市場主體不能對其資產進行合理的組合調整,導致滯后摩擦成本。這一點決定于國際金融市場中的投資主體對信息的反應靈敏度。

        再次,信息約束還表現(xiàn)在市場的進入障礙。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奧德和威斯等認為:由于市場上信息不完全,有一部分投資者有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市場之外。他們以國內信貸市場為例加以證明。假設有A和B兩組投資者,其投資預期收益為Ra和Rb,由于A組的工作特點或銀行掌握信息不完全,在銀行看來,對A組進行貸款的預期收益Ea相對于Ra來說大打折扣。相反,銀行對B組熟悉,而且B組的工作穩(wěn)當,風險較小,因而在銀行家眼中,對B組的貸款預期收益Eb有可能高于Rb。相對于B組而言,A組投資者可能被排除在借貸市場之外。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在占重大比例的國際信貸市場中也存在、甚至更為嚴重的信息不充分問題,嚴重影響了國際借貸資本的流向和規(guī)模,加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平衡性,容易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和交易約束

        首先,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xiàn)為金融投資主體的非完全自由交易。例如,在遠期市場交易中,客戶必須交納一定的保證金,以保證遠期市場交易人履行承諾。這筆保證金將使交易人承擔機會成本,因為它不能被用來投資以取得收益。這種機會成本有礙于國際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正如勞倫斯·科普蘭說:“國際貨幣市場均衡必須有充足的套利資金作為條件,換句話說,某個或更多的套利者可以利用自由資金以驅使相應的比率達到均衡”。

        其次,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表現(xiàn)為金融工具的短缺。金融資產單一化使國際金融投資者無法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一旦遇到風吹草動,加上主觀預期,資產無法在國內金融工具之間進行轉移,這時只有大規(guī)模地逃離本國市場,從而誘發(fā)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越不足,金融資產轉換的成本就越高。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只有匯率預測貶值的幅度更大才能抵消金融資產的轉換成本,一旦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上售出大量金融資產,就會因供求關系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從而使國際金融市場嚴重失衡。例如994年的印度尼西亞,外國投資者大約擁有上市股票的30%,占有交易量的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失去信心,就出現(xiàn)了因流動性不足而找不到買主的現(xiàn)象,需要進行金融資產轉換的投資者面臨嚴重的“租金”分割,使其預期變得更壞。

        3.金融市場壟斷的存在有害于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

        金融市場的壟斷者往往擁有更充裕的信息和資金以及高明的投資或投機技術,操縱市場價格,獲取壟斷利潤。在當前的國際外匯市場中,集中與壟斷現(xiàn)象相當明顯。根據英格蘭銀行995年0月的一份調查,在倫敦外匯交易市場上,銀行間的交易集中在少數大銀行之間,前0家銀行控制了整個倫敦匯市交易量的68%。金融市場主體的集中與壟斷,人為操縱市場的行為,勢必增加匯市的波動,醞釀金融市場的風險。

        三、結論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加入WTO,金融國際化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完全開放一國的資本市場要有一個過程,這里是指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實行自由化。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市場在交易制度和監(jiān)管體制上還不完善,市場信息傳遞不暢、金融工具短缺,投機操縱行為等非法現(xiàn)象還比較嚴重,在此情況下,對幾萬億美元的巨額國際游資“開綠燈”,無異于“引狼入室”。東南亞國家為我們提供了教訓,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了國內資本市場,加上金融市場管理混亂,為投機者提供了大量的條件和機會。世界銀行經濟顧問穆斯地塔法·納布利說得好:“一個國家應該尋求國內金融體系及資本帳戶的自由化,但進行這些改革的時機選擇和次序安排對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和風險是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视频a|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怡红院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电影一区二区|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福利一区国产原创多挂探花|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飘花|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日本污污ww网站一区|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