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新能源技術范文

        新能源技術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0 17:50:43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新能源技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新能源技術

        篇1

        關鍵詞:風能發電;電壓波動;系統影響;風電規劃;風電問題

        引言

        縱觀世界范圍,能源形勢不容樂觀,煤炭資源日漸匱乏,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來看支撐不到2050年;石油資源價格不斷飆升,世界范圍內的是有爭奪愈來愈烈;環境污染問題又不容忽視成為了全球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電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受到了普遍的青睞,但是電能的產生對一次能源的消耗量相當巨大,因此尋找一種清潔的一次能源來發電就逐漸受到了普遍的關注。風能發電也就應運而生。但是風能發電也存在這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風電并網對系統的影響以及風力發電的規劃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1973年的石油危機之前,風力發電技術仍處于科學研究階段,主要在高校和科研單位開發研究,政府從技術儲備的角度提供少量科研費。1973年以后,風力發電作為能源多樣化措施之一,列入能源規劃,一些國家對風力發電以工業化試點應用給予政策扶持,以減稅、抵稅和價格補貼等經濟手段給予激勵,推進了風力發電工業化的發展。

        近年,世界風力發電如雨后春筍,逐年以二位數速度迅猛增長,截至1998年,全球裝機9689MW。裝機容量前10名的國家是:德國2874MW、美國1890MW、丹麥1400MW、印度968MW、西班牙834MW、荷蘭364MW、英國331MW、中國223MW、意大利180MW和瑞典174MW。

        我國風力發電起步于八十年代末,集中在沿海和新疆、內蒙風能帶。1986~1994年試點,1994年新疆達坂城二號風場首次突破裝機10MW(當年全國裝機25MW),四年后,全國裝機223MW,增長9倍,占全球風力發電裝機的23%。

        1.風能發電優勢突出

        1.1 風能發電對于環保貢獻巨大

        風能資源量大質優,風力發電優勢突出,世界性范圍內風電發展迅速。到達地球2%的太陽能可轉化成風能,以此來計,風能總量比水能更大,有人算過,只需地面風力的1%,就能滿足全球發電能量需要。對于由發電而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來說,燃煤火電最嚴重,燃油火電次之,核電較少,風電最少。核電雖然和風電的溫室氣體排風量差不多,相比火電小了兩個數量級,但是核電的污染問題目前還沒辦法解決,因此風力發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2 風力發電在世界范圍發展迅速

        由于意識到風力發電的巨大優勢,世界各國都開始競相發展風力發電。世界性的風電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全世界的風電在1999年已經達到了10000MW,而更值得驚奇的是這個數字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20000MW以上,2005年的時候又超過了30000MW。風電發展主要以歐洲為主,占到了風電總量的2/3,北美占到了1/5,亞洲是1/8。我國的風電事業發展也較為迅速,已從1997年排列在世界第十位而躍居到現在的第八位,預計今后還將有更大的進步。我國的風力資源相當豐富,居世界首位,因此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目前開發還很不足,主要在內蒙、新疆和沿海一些地區,但是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有待于進一步的開發和探索。

        1.3 中國風力發電的資源配置

        2004年5月15日,一份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門委員會、綠色和平組織和歐洲風能協會聯合的 研究 報告《風力12》的中文版在北京。報告認為,到2020年,全球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年發電量3萬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世界電力需求總量的12%。按照規劃,屆時中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占全球風電總量的17%。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生態與農業氣象研究所的朱瑞兆教授告訴《了望東方周刊》,中國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兩個帶狀地區,一條是“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豐富帶”,其風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達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達坂城、輝騰錫勒、錫林浩特的灰騰梁等,這些地區每年可利用風能的小時數在5000小時以上,有的可達7000小時以上。“從新疆到東北,面積大、交通 方便、地勢平,風速隨高度增加很快, 三北地區風能在上百萬千瓦的場地有四五個,這是歐洲沒法比的。”朱瑞兆教授說:“而這個地帶的缺點是建網少,發出的電上不了網。”

        另一條是“沿海及其島嶼地豐富帶”,其風能功率密度線平行于海岸線。沿海島嶼風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如臺山、平潭、東山、南鹿、大陳、嵊泗、南澳、馬祖、馬公、東沙等島嶼,這些地區每年可利用風能的小時數約在7000-8000小時,年有效風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沿海島嶼的風能是全國最好的,這個地帶的優點是建網好,電價高,缺點是地形復雜,且容易受臺風 影響。”朱瑞兆教授以10米高處的風能, 計算 出 中國 陸地風能資源 理論 儲量為3226億千瓦,經過風力機間的湍流和葉片面積修正,得出中國陸地實際可開發的風能約為253億千瓦,而據估計,中國近海風能資源約為陸地的3倍,所以,中國可開發風能資源總量約為10億千瓦

        2.1 風力發電并網

        風力發電并網后會對系統產生不小的影響,會影響到系統的電壓波動和電能質量,還會造成諧波污染。其中由風電并網所引起的電壓波動和閃變是風電并網的主要負面影響。電壓波動為一系列電壓變動或工頻電壓包絡線的周期性變化,閃變是人對燈光照度波動的主觀視感。雖然現在風力發電機組大都采用軟并網方式,但是啟動時仍會產生較大的沖擊電流,使得風電機組輸出的功率不穩定,進而會導致電壓的波動和閃變。電壓的波動和閃變會使電燈閃爍,電視機畫面不穩定,電動機轉速變化嚴重影響到工業產品的質量,在某些特殊行業電壓不穩會使一些精密的儀器出現測量錯誤,嚴重時還會引發重大事故。

        2.2 風電對電網功率和暫態穩定性的影響

        風力發電由于風速變化莫測,使得風電上網功率也隨之不斷振蕩,當風電的擾動頻率接近系統固有的振蕩頻率時,就會引起大幅度的功率振蕩,并且振蕩的幅度會隨著擾動的幅度而變化。擾動幅度不僅與風電擾動有關,也與系統本身的參數有關,因此可考慮從兩方面著手減少擾動對電網的強迫功率振蕩。總之如果并網的風電份額較高而系統較脆弱時,并網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3.電池儲能的應用

        風能作為清潔能源大力發展以來,風電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電力工作人員的關注。但是風能作為一種間歇性能源,加之風能資源的預測準確度并不能完全符合電力系統對電能質量的要求,尋求新途徑新思路解決風電對系統的影響也自然成了許多電力行業工作人員的目標。采用電池儲能系統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及可以保證上網電壓的穩定,又可以補償有功功率,不會對系統產生不利的影響。可以選擇由蓄電池組、整流裝置和逆變裝置組成的柔流輸電系統作為儲能系統。

        4.結束語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能源,在二十一世紀資源匱乏,環境問題突出的今天有著相當大的吸引力,世界大范圍內發展風力發電技術來取代傳統的燃煤和燃油火電。在風電發展方面比較先進的是德國和丹麥等國家,我國的風電雖然較之前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和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在風電發展方面,除了看到其優點以外,缺點也不容忽視,對于電力系統電壓和功率的影響都值得去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可以通過電池儲能技術解決較少風電對系統的影響,要使風電大面積發展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參考文獻:

        [1] 周春平,孫瑤廷,白旭.當今世界風力發電最新動向[J].發電設備,2001,(3).

        篇2

        [關鍵詞]低碳經濟;新能源;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2;F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5-0253-01

        1 導言

        工業革命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過度開發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導致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大,環境污染問題加劇,使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何變化都會對自然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系統產生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數量不斷的增長,政府開始重視能源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開始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主動調整發展戰略,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大新能源技術應用研究,從而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輕工業化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新能源技術作為低碳經濟中的關鍵支點,對于發展低碳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經濟環境下要不斷發展新能源技術,不斷提高新能源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為發展低碳經濟服務。

        2 新能源技術發展與應用現狀

        2.1 生態能源

        主要的生態能源共有三種,這三種轉換形式分別是直接燃燒的生物質氣化、熱化學轉換的生物質液化以及生物學轉換層面上的生物質發酵,這三種生態能源是我國傳統能源的重要補充,也是發展新能源技術的重要實踐,生物質能源在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國生物質能源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向德國、英國等生物質能源大國進行借鑒學習。

        2.2 地熱能

        利用地熱能發電是我國節能環保的重要途徑,地熱能可以儲存在發電裝置內,也可以直接利用,進行采暖、洗浴、溫濕等應用。地熱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優點,同時能源的轉換效率較高,但在20世紀,因為開采的難度性較大,我國一直擱置了地熱能的利用。目前我國多個地方已經開始進行地熱能的商業化,地熱能領域還有巨大的潛力與商業前景。

        2.3 太陽能

        由于太陽能的收集簡單與低廉性的特點,深受我國新能源公司的青睞。在發達國家太陽能也是主要的發電能源之一,美國、西班牙、日本相繼建立了太陽能運行裝置,促進了太陽能從自然能源走向商業化能源的進程。

        2.4 風能

        風能的應用作為能源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是風能發電,第二是直接利用風能作為能源,第二種通常的應用為帶動水泵提水,利用風能帶動各種機械裝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過各種轉換方式進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襲流與洋流,潮汐水壩、海洋能轉換、鹽分梯度滲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運動中產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機械設備進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應用已經開發了幾個1MW以下的示范項目和少數的大型項目,工業界的目標是開發出商業化技術。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國潮汐能大壩,以及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加拿大電廠都屬于潮汐能與洋流的能源應用。

        3 新能源技術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術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現階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較高,所以稱之為高碳技術。新能源低碳技術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無碳的自然能源進行生產生活,例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術與高碳技術相比較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較低甚至沒有。新能源低碳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減輕溫室氣體的排放,改變現有的生存環境。

        3.2 新能源技術具有戰略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對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強,但是這些能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終有一天會枯竭。與傳統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陽能、水能、風能和生物能這些都屬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儲量是非常多的,不會出現枯竭,可以保證能源使用的安全。隨著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新能源技術產業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對于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一項主要的措施。同時,新能源技術具有綠色環保無污染的特點,符合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3.3 新能源技術具有不確定性

        目前我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在發展和應用過程中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技術,人們對于新能源技術市場又不夠了解,因此新能源技術的投資具有高風險。但是正是因為新能源市場中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術又具有高回報的特征。

        4 低碳經濟下我國新能源企業發展對策

        4.1 建立層次結構先進合理的新能源產業體系

        依靠我國微觀與宏觀調控的手段,進行合理的資源分配,爭取建立以傳統能源為主、新能源技術為必要補充的能源市場,增加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在我國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對這些清潔能源大力使用,能夠有效地對我國的環境進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質能源的應用。

        4.2 培育拉動性強的領頭企業,大力宣傳新能源

        依靠我國經濟政策對能源市場進行調整,協調傳統能源企業與新能源企業的關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龍頭企業,為后續的跟進企業開辟市場。進行新能源技術的前期研發,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龍頭企業應該負起的責任。同時龍頭企業也瓜分了新能源企業的大半塊的市場,能夠有新的資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新能源廣告的宣傳、新能源宣傳市場的完善。鼓勵新能源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基地,鼓勵新能源企業就地取材,減少運輸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學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低碳經濟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業相比于傳統的能源企業的優勢在于,新能源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與市場潛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業的理論體系,研發更先進的新能源技術是如今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改革新能源的O備,使新能源設備現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業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資,為我國的新能源的發展提供資金上的保障,同時大力宣傳新能源的環保性能與實用性,減少市場與新能源技術的隔閡,給銀行貸款給新能源提供一條有效的溝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產業政策,給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減少我國資源浪費,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結束語

        隨著傳統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將會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清潔能源。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節能減排勢在必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能源技術未來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和新產業,在低碳經濟環境下不能只單單停留在某個產品開發和環節應用中,要把新能源技術發展成為一個有效的產業鏈,使其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在新能源技術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新能源技術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新能源技術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強地區和機構間的合作只有通過不斷的提升新能源技術,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關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實現低碳經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喬梅,李時黎.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障礙與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6,(09):6-11.

        [2] 王黎明.淺析低碳經濟環境下的新能源技術發展[J].企業導報,2016,(13):78.

        篇3

        【關鍵詞】:新能源技術;綠色建筑;應用

        1、導言

        建筑產業是全球土地、環境資源的開發使用者,對于能源方面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房地產開發商們在建設房屋時,除了將房屋建造的宜人以外,也要思考關于可持續發展和利用的相關問題,因此新能源應運而生。所熟知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對于這些新能源的研究、使用與開發,會從某種程度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另外,物美價廉、安全可靠又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若加強對新能源的利用,就會減少對煤、碳、石油的開采,穩定生態系統,更加強可持續發展戰略。

        2、綠色建筑與新能源

        2.1綠色建筑

        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有關綠色建筑的概念界定是這樣的: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個壽命周期內,通過最大限度地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方面節約資源,從而達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目的,促進自然和諧共生,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也就是說,綠色建筑是一種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它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具有全壽命期、綠色化、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整體設計等特點,實現了“以人為本”與“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諧統一,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

        2.2新能源

        對比新能源和傳統能源可以發現,新能源具有豐富的來源,且新能源具有用不完的特征,同時在利用新能源的過程中也很少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良好的生態性、清潔性。目前我國新能源主要分為傳統的生物質能、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大中型水電三類。而一次能源(如核電站外的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大中型水電站、常規的化石能源是目前我國開發利用的主要的新能源。這些資源的優勢在于干凈清潔、可再生、具有豐富的資源,將其作為替代性能源發展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發展潛力。

        3、新能源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3.1地源熱泵節能技術

        地源熱泵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內溫度,并持續的減少建筑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在應用到綠色節能技術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根據地理進行建設和理性的選擇自然環境的特點,特別是在大溫差的地區,其中重要的是我們要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在使用地源熱泵的成果上,夏天時,它可以對建筑內部進行有效的吸收多余的熱量,在冬天時又會對室內產生大量的熱量,以最合理的方式穩定的調整著溫度。在所有綠色的節能建筑中,墻地源熱泵技術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能夠應用到實際的節能技術,當前我國的技術與世界領先的水平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那么這就需要我們對綠色的節能技術加強研究和推廣,這樣才會更好地實現高效、綠色節能建筑的節能。

        3.2太陽能技術

        3.2.1太陽能建筑

        現在傳統的太陽能建筑主要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太陽能建筑因為設計步驟太為復雜、地理原因產生的成本過高,因此不易建造,基本沒有出現在現實的住宅產業中。被動式的太陽能建筑由于整個過程中不主動使用能源,因而相對會比較簡約,容易設計和操作,也是現行住宅中使用的比較多的形式。被動式太陽能住宅主要使用欄桿等圍護結構來實現自我的放熱吸熱,不依靠任何外界的輔助手段,廣受人們的喜愛。如使房間朝向南邊,陽光直射過來;在房屋的頂部建造一個水池,也可以聚集熱量。

        3.2.2太陽能發電與發熱

        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就是太陽能發電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就是太陽能發熱技術。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供暖和利用太陽能發電都是常用的方式。現在許多住宅小區中,隨處可見有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電池板,其被廣泛的使用于樓道、路燈和草坪燈等多處照明設備。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能熱水器已成為使用范圍最廣、技術最成熟的一個家用產品。用戶在頂樓上放置一個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收集太陽能將水進行加熱,然后連通管道到住戶,就可以坐在家中使用熱水,這項開發給業主帶來方便。如何將太陽能充分吸收和有效的進行采集,是建造房屋保溫工藝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我國北方廣泛采用的是被動式的太陽能建筑系統,設計者采用特殊的建筑部件,使建造出來房屋的屋頂、墻壁以及地面都帶有一定的保溫效果。防止外界的高溫進入室內,需要隔熱墻的防護。冬天的時候可以收集大量的太陽的熱能,從而使房間的溫度升高;夏天的時候能對熱量產生一個特定的通路,加快氣體的流動,從而使房間的溫度下降。另外,儲熱墻還有一個功能,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入,同時也阻止內部的氣體散發,通俗來講,即里面的東西出不去,外面的東西進不來。利用太陽能還能制冷,主要有兩種方式:一需要用到機械裝置,太陽能讓機械裝置開始工作,機械裝置自行制冷;二需要吸收式制冷機,太陽能讓吸收式制冷劑工作,然后制冷機制冷。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所謂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像現在常見的太陽能與風能等,我們就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這樣就可以減少日常所需補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費的問題。目前,太陽能、風能是大多數使用較為熟練應用的節能技術。利用常見的太陽能,大部分是通過對建筑物的外墻安置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可利用的太陽能光電、在其他建筑物中經常會用到的就是電力和熱水,這些節能方式大部分是使用風能的設施,在我們常見的風力發電技術中一般會使用簡單明了的建筑設計,從而減少了建筑物、工作內部線路節能建筑。

        結論

        總之,新能源在建筑的應用可有效減低環境污染,緩解能源危機,提供居民生活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作為一種建筑發展方向,立足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充分融合自然環境、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關系,必定成為未來建筑的發展走向,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睞。

        【參考文獻】:

        [1]常慧.可再生能源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J].建筑節能,2013,04:39-41.

        篇4

        關鍵詞:綠色建筑;新能源;應用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伴隨建筑行業發展而來的是建筑材料的高消耗。建筑材料的高消耗,易造成大氣污染等多種環境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建筑理念應運而生,綠色建筑充分運用了新型的節能技術,不僅有效節約建筑能源,而且大大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性能,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1.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其要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節約各種資源,包括水資源、能源資源、材料資源以及土地資源等,減少建筑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使建筑能夠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人們提高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六類指標組成。依據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綠色建筑需滿足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①運用新型的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中充分運用多種新型的節能技術,有效減少能源消耗。②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建筑采用的是新型的節能技術,其可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施工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③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綠色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而且要滿足人們舒適及高效的需求,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居住環境。

        2.太陽能利用技術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我國已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沿革。利用太陽能可節省大量電力、煤炭等能源。太陽能資源一般以全年總輻射量和全年日照總時數表示。我國、青海、新疆、甘肅等地的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均為全國最高,屬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

        1) 太陽能熱水器作為太陽能熱水系統較為低端的產品,在國內發展成熟,普及率高,最具代表性,按結構可分為悶曬式、管板式、聚光式、真空管式、熱管式等,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可提供日常生活用熱水,節約用電,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2) 太陽能空調系統是利用太陽能進行光熱轉換,以熱能制冷,方法有多種,如壓縮式制冷、蒸汽噴射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等。

        3) 太陽房是利用太陽能采暖、降溫的設計方法,使房屋內活動主體空間與外界環境之間形成溫度緩沖區實現采暖、降溫需求。無需安裝特殊動力設備的被動式太陽房應用最為廣泛,尤其在氣候寒冷或炎熱的地區。我國被動太陽房采暖可節能60% ~ 70% ,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每年可節約標煤 20 ~40kg,發揮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4)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利用半導體器件的光伏效應原理將太陽輻射能轉換成電能。目前,我國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政府主管部門在相應太陽能推廣政策中明確提出了應大力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的模式,優先支持一體化項目,在濟南、煙臺等地出臺了建筑強制安裝太陽能利用設備的政策規定,為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

        3.地熱利用技術

        1)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地熱發電的過程是: 首先將地下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通過“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進行利用,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為地下天然蒸汽、熱水。

        2) 地熱供暖是通過換熱將地熱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熱和供熱水,是僅次于地熱發電的利用方式。其利用方式簡單、經濟性好。

        4.風能利用技術

        風能資源取決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的利用主要以風力發電為主。我國風力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為10 億 kW。對于我國沿海島嶼、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及遠離電網的農村、邊疆,利用風能可解決生產、生活能源需求。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我國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甘肅一帶風能資源很豐富,這些地區適于發展風力發電。但是,風能利用技術也會因風速不穩定、風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嚴重、風能的轉換效率低、相應設備不成熟等因素制約。

        5.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的評價

        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的評價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對生態建筑能源利用技術進行評價。

        1)建筑節能狀況

        重點應放在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及其相應的自動控制上,使建筑節能滿足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具體實施與評價嚴格按照建設部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第76號令)執行。節能指標對于北方采暖地區為50%,其它節能措施要達到節能5%。

        2)常規能源系統的優化

        在使用常規能源時,應對能源系統進行優化,應合理地選擇確定整個系統中各設備系統的能源供應方案,優化設備系統的設計與運行,避免因多種能源結構形式的重復建設而造成浪費,在滿足功能與健康要求的基礎上,減少對常規能源的需求量和因使用常規能源對環境造成污染。

        3)新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程度是綠色建筑能源利用技術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是綠色建筑是否符合“綠色”原則的直接體現與標志。其重點應放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廢熱資源等綠色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新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宜選擇適合本地特點、性能價格比優良的技術與產品。

        4)環境效益

        環境效益作為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其是否生態的直接體現,是評判建筑是否生態的主要指標,而能源利用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對環境的影響。因此,綠色建筑中應盡量使用綠色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6.新能源技術應用的思考

        目前,在大力倡導應用新能源技術的同時,更應重視當前基礎、常規的建筑技術。例如,不可忽視圍護結構保溫技術,而一味追求通過新能源實現采暖需求。有人將圍護結構保溫比喻為建筑物的外衣,把新能源視為建筑節能的“補藥”,那么我們必須避免不給建筑穿外衣就開始大力補充新能源,不可“吃著補藥裸奔”。對此,清華大學的張寅平教授曾表示“新能源的應用是趨勢,但高新技術在某些清況下未必是適宜技術。所謂可再生能源及高新技術的應用一定不要用概念說話,一定要用科學數據說話。技術是否適宜一定要以應用中的實測數據來佐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太陽能電池為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制備過程需要用能,如果太陽能電池的總體產能低于其生產期間耗能,那么其大規模應用必須慎重。此外,雖然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且使用時不污染環境,但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過程會污染環境。在尋求綠色建筑發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不可盲目跟風。我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中,面臨著建筑能耗與環境壓力。城市是一個復雜龐大的有機系統,建設低碳城市規劃設計先行。規劃設計在節能減排和低碳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可從源頭控制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

        7.結語

        當前,我國建筑節能的重點領域為北方地區城鎮供熱計量的改造、新建建筑節能標準的實行、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住宅全裝修和裝配式施工的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綠色建筑的示范等。建筑行業從業人員,應從全壽命周期視角下對建筑能耗進行綜合考慮,構建綠色建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李志鋒,胡朝昱.淺析綠色建筑設計及其在我國的發展[J].廣西城鎮建設,2009,10(06).

        篇5

        [關鍵詞]汽車 排放 新能源

        中圖分類號:U46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9-0358-01

        一、汽車排放污染物對人體的傷害

        汽車排放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鋁、碳微粒和其他雜質粉塵等,這些物質對人類和整個生態環境危害極大。

        一氧化碳(CO)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素有很強的親和力,使血液喪失對氧的輸送能力而產生缺氧中毒。當環境中CO的濃度超過100?pm(100×10-6)時,人體就會產生頭暈、乏力等不適感;隨著CO濃度的增加,會進一步產生頭痛、嘔吐、昏迷等癥狀;當CO濃度超過600?pm

        時,短期內會引起窒息死亡。汽車廢氣中排出多種氮氧化物(NOx),其中一氧化氮(NO)與人體血液中血紅素的親和力比CO還強,兩者結合后會產生與CO相似的癥狀,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眼睛、鼻子、咽喉、支氣管和肺部等會帶來更大的損害,嚴重時至人于死地。碳氫化合物(HC)為燃油未經完全燃燒后排出的氣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其中的苯類物質又具有致癌作用。HC與NOx在陽光下極易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以臭氧(O3)和以醛類為主的光化學煙霧。當O3達到一定濃度時,會令生物在短期內發生高溫氧化而脫水死亡;醛類有機物帶有毒性,對眼睛和呼吸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生的會導致中毒死亡。二氧化硫(SO2)為燃油中的硫燃燒后的生成物,人體吸入SO2后,即產生咳嗽、咽喉腫痛呼吸困難、胸悶、四肢乏力,進一步會引起支氣管炎、肺炎和心臟病等,嚴重的會導致人畜死亡。SO2還極易與大氣中的水蒸氣結合生成亞硫酸煙霧,達到一定積聚量后便形成酸雨,使水土酸化,破壞林木、植物的。故此,應盡量減少燃油中的含硫量。鉛(Pb)為一種有毒的金屬,它由燃油中的鉛化物添加劑(如四乙鉛)經高溫燃燒后還原而成的鉛微粒。鉛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后,使血紅素產生異變。當血液中的鉛含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會積聚于肝、腎、大腦和脊髓中,嚴重地破壞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造血功能。碳微粒和其他雜質粉塵是柴油機的主要排放物,由于其粒徑極小,約為0.01~0.2um,能長期懸浮于空氣中,易于通過呼吸系統而沉積于肺泡內,極具致癌作用。

        二、新能源汽車對汽車排放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汽車等。在能源緊缺,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1.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是指那些采用傳統燃料的,同時配以電動機發動機來改善低速動力輸出和燃油消耗的車型。按照燃料種類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為汽油混合動力和柴油混合動力兩種。國內市場上,混合動力車輛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動力,而國際市場上柴油混合動力車型發展也很快。

        優點:(1)采用混合動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此時處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內燃機功率不足時,由電池來補充;負荷少時,富余的功率可發電給電池充電,由于內燃機可持續工作,電池又可以不斷得到充電,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車一樣。

        (2)因為有了電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動時、下坡時、怠速時的能量。

        (3)在繁華市區,可關停內燃機,由電池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

        (4)有了內燃機可以十分方便地解決耗能大的空調、取暖、除霜等純電動汽車遇到的難題。

        (5)可以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資。

        (6)可讓電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狀態,不發生過充、過放,延長其使用壽命,降低成本。

        缺點:長距離高速行駛基本不能省油。

        2.純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主要采用電力驅動的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采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臺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于電力儲存技術。由于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風力、光、熱等,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電動汽車還可以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余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經充入電池,再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于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這些優點,使電動汽車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汽車工業的一個“熱點”。有專家認為,對于電動車而言,最大的障礙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價格影響了產業化的進程,與混合動力相比,電動車更需要基礎設施的配套,而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需要各企業聯合起來與當地政府部門一起建設,才會有大規模推廣的機會。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3,這主要取決于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結論

        目前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日漸嚴重,城市空氣質量的惡化,全球大氣變暖,這些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環境狀況使我們憂慮,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目前減少汽車排放污染的主要手段是提高燃油的質量和對尾氣排放進行控制,推行汽油無鉛化和使用代用燃料。但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還應制訂適合我國國情的汽車排放標準,建立完善的汽車排放控制管理系統,對汽車排氣污染進行深入全面的控制,同時廣泛地對汽車尾氣污染的危害進行宣傳,督促車主對車輛實行妥善的維修和保養,改善車輛的使用狀況,以達到減少尾氣排放的目的。擁有一個清潔舒適安全的自然環境,是全人類共同的心愿。采取有效的措施對汽車排放進行控制,減少汽車排放對大氣造成的污染,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鮑衛寧等.汽車排放污染物控制技術的現狀及發展[J].自然科學報,2004,3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欧亚精品一区三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电影|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波霸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三区视频|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5566|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