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8 16:09:3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口腔醫學外科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教材分析
專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萬前程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規劃教材《口腔頜面外科學》(第2版)。首先,相對口腔本科教材來說,??平滩母螺^慢,編寫力量稍顯薄弱,教材中選用的名稱、技術方法和臨床實際出現脫節,實際上參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數據,近十年來口腔醫學專科學生數量始終高于本科。其次,針對??凭蜆I情況分析來說,就教材而言,腫瘤、感染、創傷等內容過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節內容又過于簡略,細節上描寫不夠,按篇幅僅占整本書的七分之一,同學們在學習以后感覺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微創拔牙技術本就注重細節,??平滩膭t一筆帶過,未能詳盡描述,想深入學習卻無法開展。最后,職業教育發展之初,國家教育部曾不建議職業院校開展口腔醫學教育,提出??茖哟沃荒荛_展口腔醫學技術或者口腔工藝教育,所以教材在編制時就偏重技術而不是臨床醫學,適合性上就顯得有些不足。
(二)實驗實訓效果不佳
衛生職業教育要求實訓課要達到50%以上,實驗實訓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目前??平逃龑嶒炛匾暢潭染蛔悖_設實驗課質量達標難,另外為了節約一部分成本,開展實驗又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實際上實驗開出率會低一些。首先,專科教育設備更新慢,很多均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實驗器械,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其次,人員配備也比較少,專業培訓的實驗員太少,大部分的實驗員不參與教學,僅做做收發器械,開關門的簡單工作,這也導致即使有好的設備到位,使用起來也較困難,維護保養不到位,新設備老化快。最后,仿真設備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學的傳統方法為:理論課學習——教師示教——臨床實習。但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和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當前醫患關系又尤其緊張,臨床選擇合適的病例進行示教非常困難,學生不具備行醫資格,根本沒有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設備來彌補,進行模擬操作,所以必須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業率、資格證通過率不理想
目前來說衛生職業教育就業不容樂觀,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況,招生量超過社會需求量,當前口腔專業也存在這個問題,口腔專業的招生量過多甚至超過臨床醫學招生量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就導致了就業困難。其次當前縣級以上醫院招聘門檻普遍過高,從事臨床工作均要本科學歷以上,出現了基層醫療缺人卻又招不到人尷尬場景,而私立和個體的醫療機構大多需要有一定經驗的醫師,同時,由于畢業初期沒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存在醫療風險大的情況,這都導致了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差。另外,??飘厴I的學生相對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差,均導致了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通過率過低,通過我們調研以及對往屆畢業生回訪得知,大家均反映頜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過資格考試時成為攔路虎。
二、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決教材問題
我國頜面外科教材問題實際涉及到口腔醫學教育體制問題,歐美牙醫學和口腔頜面外科分屬兩個不同專業,歐美的牙醫學僅學習牙槽外科知識,從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的并非牙醫,歐美的牙醫學相對研究更深,但范圍狹窄。而我國的口腔醫學??平逃厴I生工作性質和歐美牙醫接近,根據就業進行統計主要有三個方向:公立縣級及鄉鎮衛生院、私營口腔醫院和診所、自主創業開辦診所,這些醫療場所均無進行大中型手術的條件,因此專科層次口腔醫學培養的目標應該定位為能處理所有門診手術的醫師,門診手術實際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術。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之更加適應臨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學時,由原來的16學時增加至36學時,提升至整個學時的25%,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同時增加,同時將于之相關的章節,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學時。其次教研室自行編制了專門針對牙槽外科的補充教材,細化充實了內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來的新技術新知識,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創拔牙知識,彌補了教材本章節粗糙和內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將其他章節內容大刪特刪,其他章節疾病主要就放在診斷和預防上,比如說腫瘤,??飘厴I的學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斷良惡性腫瘤,給出患者適當的建議即可,當今社會腫瘤高發,因此??频漠厴I生在口腔頜面部腫瘤三級預防上也需要盡力,所以如何預防也需詳細講解,為國家的衛生事業作出相應的貢獻。
(二)其次針對實訓問題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緊這個機遇,申請到國家的支持,將實驗設備進行了更新,引進足夠數量的實驗員,同時對實驗員進行規范化培訓,要求對每一個實驗都要會做,每一個新設備都要會用,另外組織力量編寫了適合高職高專的的實驗手冊,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實訓項目,并且與我市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有重點、典型的病例,及時與學校聯系,組織學生分組、分批去觀摩,由醫院帶教醫生進行操作和講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學校進行討論式教學,由學生書寫實驗報告,鞏固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將我院的仿真頭顱設備數量和種類都進行了增加,首先從數量上滿了學生,使實驗課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能使用仿真頭顱設備,還配備了數碼互動設備,方便同學學習交流,并且針對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適合專科實驗的仿真頭顱設備,比如針對頜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備了阻滯麻醉仿真頭顱模型和專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實訓更接近臨床,同學掌握的更好,實習醫院帶教醫生普遍反映學生對該部分內容掌握的更熟練
(三)針對學生就業率和資格證通過率低問題
首先通過加強宣傳與多地基層醫療機構和個體民營診所建立合作關系,其次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培養應用型人才,從而增加學生就業率。針對??飘厴I生國家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低的情況,我們進行了與畢業學生面對面談話調研,發現普遍反映口腔頜面外科類考題難度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實際工作環境難以接觸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圍之外的患者,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導致對其他章節知識點理解不夠,遺忘太多,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從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出發,對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節進行分析,除了講解診斷和與方法外,對易考考點進行強化,同時建立了題庫,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學質量,通過對近幾屆學生的回訪發現,采用了這些改革方法,本校畢業生資格證通過率比改革前顯著提高。
三、結語
循證醫學教育與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有著顯著的不同,是對傳統醫學教育的補充與發展,也是促進傳統醫學自身進步的一種推動力。在傳統醫學傳承經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循證醫學教育倡導獨立、嚴謹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醫學生在面對臨床問題時如何獲取資料、科學評價資料以及綜合分析資料,以獲取有價值的結論應用于臨床。
我國的口腔頜面外科教育重要的一環就是臨床研究生的培養,臨床研究生在經過本科階段對醫學基礎課程及口腔醫學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后,在研究生階段進一步接受??婆囵B與訓練,以達到合格的口腔頜面外科醫生的要求,這也是醫學本科后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一環。繼續醫學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循證醫學本身就是對繼續醫學教育甚至終身醫學教育的一種實踐。隨著網絡資源的發展,獲取全世界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已越來越容易,而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找我們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證據是所有醫學工作者面臨的實際問題。在臨床研究生階段,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循證醫學的重要性,掌握實踐循證醫學的技能,必然能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也能具有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系統的能力,進而提高醫療實踐效率,這也是實現醫學教育改革的一種重要嘗試。
2實施方法
2.1對象以已經完成本科階段臨床醫學教育及實踐課程,在本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實習的臨床研究生為主,也含一些低年資住院醫師以及進修醫師。
2.2準備學生需在研究生基礎課程中學習“醫學文獻檢索”、“統計學”以及“循證醫學”等相關課程,要求掌握國內外醫學科學文獻的檢索與評價,掌握常用的統計學方法以及應用情景,掌握循證醫學概念、特征以及對醫學發展的重要意義,掌握隨機對照試驗的應用方法以及對其結論的評估方法。由口腔頜面外科教研室所有教師集體討論,確定臨床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并整理成冊。
2.3實施方法帶教教師將在講授、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過程中遇到的具體病例,結合之前總結出來的臨床問題,向臨床研究生提出相應的待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循證醫學研究。通過文獻檢索系統搜集相關的臨床研究證據,并對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實用性進行評價,篩選出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循證醫學標準對研究資料的質量和可靠性進行分析,并總結得出確切結論,以指導臨床問題的解決。
2.4效果評價通過對臨床問題解決的效果評價,總結臨床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將結論整理成論文,最終達到提高自身學術水平以及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3重要意義
口腔頜面外科學是口腔臨床醫學專業中的一門重要主干課程,我國的現代口腔頜面外科具有大而全的特點,包含內容豐富,實踐性強。長期以來口腔頜面外科的臨床教育模式是知識經驗型教育,臨床研究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型學習者,帶教教師只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并根據自身經驗補充部分最新進展的內容。在醫學科學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人民群眾對醫療質量要求的提高,這種“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顯露其弊端:教學內容相對于學科發展前沿顯得滯后,教學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臨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過分偏重手術技巧的學習,而未發揮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難以將最新的臨床科學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谇活M面外科學是實踐性科學,與其他基礎醫學不同,臨床研究生面對的是在社會層次、疾病階段、身心情況均不同的個體患者,如果僅僅從課本或者臨床教師的經驗上傳承學習,勢必造成學科發展的停滯,最終影響對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循證醫學;口腔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研究
一、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的核心意思是臨床醫師應認真、慎重地將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好的證據,用于指導解決臨床問題。傳統醫學是以經驗醫學為主,即根據醫師的經驗、直覺或病理生理原理等來處理病人?,F代醫學模式是在經驗醫學的同時強調循證醫學即根據科學研究的依據來處理病人,在仔細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基礎上,要求臨床醫師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運用評價臨床文獻的正規方法,發現最有關和正確的信息,最有效地應用文獻即證據,根據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制定疾病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傊?,對病人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
二、口腔外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的必要性
(一)現代社會是知識更新換代加速的時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紀,尤其是在醫療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新證據的產生是非常之快速的,新的醫療器械的應用隨之誕生的就是新的醫療實踐,醫學研究的進步會誕生許多醫學學術論文,這些都是新證據產生的源泉。新證據的產生還需要得到及時的應用才是新證據的誕生的價值所在。但是傳統醫學在臨床問題的解決方面在存在重大的局限性,有不少證據都已經被充分證實但是仍然沒有被臨床采用,例如,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已經被充分證明,但是知道其后的20年才被廣泛地應用到臨床當中。
(二)長期工作會產生學習惰性。學生在學校畢業之后原有的學習動力通常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消失殆盡,而且工作時間越長,其學習的動力就越低,在長期的工作中,雖然工作經驗會不斷糾正學生的知識體系,但是畢竟知識框架還陳舊的,因此在新藥和新設備的應用方面會產生諸多的不便和不適應問題。
(三)臨床工作尤其是口腔外科護理這種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尤其需要用新的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證據來指導臨床護理工作。
(四)學校中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而且在實踐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也比較小,日后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循證醫學理念可以有效地達到持續更新自己知識體系的目的。
(五)循證醫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護理質量,而且也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
三、教學實例
我們以阻生智齒為例:無癥狀阻生智齒能夠進行預防性地拔出,對于此問題的爭議比較大。有學者認為:“一旦確診為阻生牙,應盡早拔除,因為阻生牙可能引起冠周炎、鄰牙齲壞、鄰牙牙槽骨吸收等,而且隨著年齡增大,拔牙更加困難,并發癥增多”。針對這個命題,導師引導學生進行一些列“循證”工作,具體工作是,知道學生進行相關文獻的查詢工作,此時要特別提醒學生查找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論文。但是學生反映,沒有找到關于“無癥狀阻生智齒能否進行預防性地拔出”這個主題的RCT論文。學生經過齊心合力證實一點,即對無癥狀阻生智齒進行預防性地拔出會損傷舌神經以及下牙槽神經,所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沒有證據表明無癥狀阻生智齒的預防性地拔出是對患者有益處的,但是有證據表明預防性地拔出會損傷舌神經以及下牙槽神經。此時的觀點已經非常明確。另外需要特別告訴學生,預防性拔除智齒(不管是有癥狀的還是無癥狀的)均是存在風險的。最后做出應用評價,在所有參考文獻當中,文章質量較低,如果要對該問題進行確定,仍然需要大量的臨床研究。
四、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重視循證醫學的局限性。雖然循證醫學具有自己的優勢,但是仍然不能夠替代臨床經驗、臨床技能以及臨床資料,所以證據要應用自己的患者使必須要嚴肅慎重,應該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結果以及身體指標的實驗室檢驗結果。
(二)近年來循證醫學的名詞已在國際會議和雜志論文中到處可見,應用范圍也擴大到為專家們制定診斷治療指南和政府制訂醫療衛生決策提供依據。
(三)循證醫學并不等于RCT:有人認為應用某項RCT結果作為治療的依據和指南,就是循證醫學,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首先對RCT結果應根據治療性試驗的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如果該試驗設計合理,科學性強,也要根據自己病人的情況分析是否適用。
參考文獻
[1]Hitoshi niwa. 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2]Sackett DL,Sharon 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New York:Chruchill Livingstone.2000,(01):1-10.
一.基礎綜合:
1、包括口腔醫學專業基礎: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
2、 醫學基礎: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
3、 臨床醫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
二.專業綜合: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預防口腔醫學。
專家簡介
邱蔚六,口腔頜面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主任、口腔醫學院院長、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等職,現為上海市臨床口腔醫學中心名譽主任。
從事醫學教研工作50余年,擅長頜面部腫瘤與整復外科,是我國口腔頜面外科、頭頸腫瘤外科以及口腔頜面整復重建外科的開拓者之_。曾獲國家發明獎、科技進步獎3項。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范等稱號,2004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9年獲國際口腔頜面外科醫師學最高獎一杰出會士獎,2010年被國際牙醫學院授予該院最高榮譽――大師稱號。
記者:什么是口腔醫學?
邱院士:那還要從戰爭說起。以前的常規戰爭,士兵都頭戴鋼盔,頭頸以下部位都掩護在戰壕里。戰爭給人體的頜面、口腔損傷很大,由此所產生了諸如口腔疾病、頜面整形與康復(語言、咀嚼、吞咽、呼吸和面部表情)等問題。因此,在17世紀中期從外科系統中分出建立了牙醫學的分支。以后又由于頜面外科的成熟和加入遂形成了現代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在我國是上世紀50年代從前蘇聯引進的概念。近60年來,口腔醫學在我國發展很快,尤其是頜面外科,涉及組織缺損的、修復整形的,效果都不錯。
記者:什么是口腔頜面外科?
邱院士:口腔頜面外科是一門以外科治療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頰、舌、腭、咽等)、面部軟組織、頜面諸骨(上頜骨、下頜骨、顴骨顴弓等)、,顳下頜關節疾病、涎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等),以及頸部某些相關疾病的防治為主要內容的學科。
口腔頜面外科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為了防治口腔頜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頜面外科與牙體、牙髓、牙周病科、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等有關學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屬性,又與普通外科學、整形外科學、腫瘤外科學以及內科、兒科學等有著共同的特點與關聯。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口腔頜面外科學既是口腔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記者:患口腔頜面部腫瘤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邱院士:易患口腔頜面部腫瘤的人群在醫學上常被稱為腫瘤的高發人群或易感人群?;伎谇活M面腫瘤的危險因素常見有如下幾類:
生活習慣。嗜好煙酒,有咀嚼檳榔習慣的人群。檳榔有興奮上癮作用,檳榔堿易誘發口腔癌。中國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為臺灣、海南、湖南等。
種族差異。以黑色素瘤為例,白人患面部皮膚黑色素瘤居多。黃種人則以黏膜居多。
年齡因素。發生口腔頜面部腫瘤人群的年齡,一般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
臨床治療。曾接受過放療或化療(包括曾接受過器官移植,接受過免疫抑制治療者)的人群。
其他因素。具有癌前病損的人群(如白斑、紅斑以及扁平苔蘚等),以及具有遺傳傾向的癌瘤家族。
記者:口腔頜面腫瘤有哪些分型?
邱院士:口腔頜面腫瘤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結構、生長方式、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預后均有很大差異。
口腔頜面惡性腫瘤在臨床上有以下分型。
潰瘍型:腫瘤多發生于皮膚或黏膜淺部,表面壞死脫落并向周圍擴展,形成中間凹陷、邊緣隆起的火山口狀潰瘍;
外生型:腫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樣,常合并感染、壞死;
浸潤型:腫瘤發展較快,早期向深部與周圍組織生長,侵入黏膜下層和肌組織,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深部可捫及不易移動的硬塊。
還有肉瘤:早期即呈邊界不清、質地較硬、不能移動的腫塊。黏膜或皮膚完整,可伴以皮下或黏膜下血管擴張;皮膚或黏膜充血,生長迅速;長大后因局部營養缺乏或繼發感染才發生潰破。臨床常見有纖維肉瘤和骨肉瘤。骨肉瘤早期癥狀是患部發生間歇性麻木和疼痛。腫瘤侵犯翼腭窩、顳下頜關節、咬肌、翼內肌、顳肌等肌群時,可引起張口困難。
記者:頜面腫瘤手術后恢復原貌的概率和生存率分別為多少?
邱院士:患者接受頜面部腫瘤手術后,功能受損、容貌毀損,修復重建是必須,也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已進行過6000多例手術同期修復重建手術:成功率高達98%。所以就目前而言,該手術是比較成熟的。
頜面部腫瘤手術后,盡快行康復治療也是很重要的。如張口訓練,語言訓練等。
口腔頜面癌癥手術后,5年生存率達50%,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達90%,Ⅱ期5年生存率也可達70%~80%,Ⅲ、Ⅳ期5年生存率僅20‰因而其生存率還有待提高,但癌癥并非不治之癥。
記者:如何預防頜面腫瘤?
邱院士:預防口腔頜面腫瘤,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煙、合理飲食等。癌癥的預防可分為3級:Ⅰ級預防為病因學預防,是降低發病率的最根本措施;Ⅱ級預防主要是,貫徹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發現如口腔白斑、紅斑、扁平苔蘚、口腔黏膜下纖維變性、盤狀紅斑狼瘡、上皮過角化等;Ⅲ級預防是指防止復發,應定期隨訪,嚴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