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健康教育的知識范文

        健康教育的知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20 09:46:3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健康教育的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健康教育的知識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文化水平的提高,婚后適時地生個健康聰明可愛的孩子,即優生,是準父母們的共同心愿。現將優生健康教育內容報告如下。

        1 妊娠生理

        1.1 與卵子 男女雙方的生殖器官結構和功能必須正常,分別能產生正常的性細胞――、卵子。一般來說,男性的兩側每天至少能產生3億多個,它們形如蝌蚪,體積極小,肉眼無法看見。卵子在女性的卵巢內發育成熟,從青春期開始,每個月可有1個卵子排出,排出時間大約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 d左右。

        1.2 受精卵的形成過程 男女為和卵子結合創造機會,男子一次射出的約3~5 ml,內含有數量為2~6億個,但真正與卵子結合的只有1個,這是因為進入女性陰道后,靠著其自身尾部的擺動和女性生殖道肌肉的收縮,以2~3 mm/min的速度前進,通過陰道宮頸口子宮腔輸卵管與卵子會合。在此過程中,要通過陰道內的酸性環境和子宮腔內的堿性環境,即獲能過程,那些行動慢、質量差的不斷被淘汰,能到達輸卵管的大約1 000個,但最后的勝利者只有1個。卵子從卵巢排出后,很快被附近的輸卵管傘部抓住,運到輸卵管,并向子宮方向移動。當與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相遇后,的頭部迅速進入卵子內,即結合為受精卵,然后開始分裂,并逐漸向子宮內移動,約4~5 d到達子宮腔里“安營扎寨”,逐漸發育為胎兒。

        2 如何才能做到優生

        2.1 首先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遺傳咨詢 這是優生的第一步,是保證后代健康的起點和基礎。通過檢查確切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有無遺傳性疾病,是否影響結婚和生育,對下一代的健康有無影響等。

        2.1.1 不宜結婚人群 具有嚴重的遺傳病如唐氏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先天畸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重度智力低下、嚴重的重要器官疾病(如心肝腎功能衰竭)者不應該結婚,因為其中絕大多數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依靠別人照顧,而且有相當大的可能要影響到下一代,結婚之后不但不能給家庭帶來幸福與快樂,反而造成家庭的不和與悲傷,增加社會負擔。因此從優生的角度來說這類人群不應該結婚。患有無法矯治的生殖器官畸形者(先天性無、先天性無睪癥、先天性陰道閉鎖)也不應該結婚;近親(直系、旁系三代)不能結婚。

        2.1.2 可結婚但不宜生育疾病 在男女雙方的近親中都患有同一類遺傳性疾病,如先天性聾啞、全身性白化病、精神分裂癥等,男女雙方可以結婚但不宜生育,因為男女雙方有可能是同一類遺傳病的基因攜帶者,雙方結婚所生下的子女發病的可能性要比一般的人大得多,婚后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2.1.3 乙型肝炎及HBsAg(+)者預防傳播疾病 乙型肝炎在傳染病中最為常見,其傳播途徑主要為血液傳染,其次為密切接觸(包括性生活)、母嬰傳播,因此,若男女一方為HBSAg(+),另一方是陰性,就很容易被傳染,陰性的一方必須在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并按免疫程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才可結婚,如果女方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在受孕前應找醫生咨詢。

        2.1.4 有以下情況者應暫緩生育 女方有心、肝、腎、肺等慢性病,而且功能不正常時不宜受孕 ;一方患有急性傳染病(如急性病毒性感染:流感、風疹、傳染性肝炎、病毒性腦炎等)易致胎兒畸形,應在治愈后方可受孕;梅毒、淋病等性病未治愈時應暫緩受孕,積極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待治愈后再考慮受孕;女方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不宜受孕,受孕前找婦產科醫生咨詢,確認所服藥物對胚胎無害才能受孕,或者停藥一段時間后再受孕。

        2.1.5 必要的優生遺傳咨詢 以往有習慣性流產、死胎、死產等不良生育史者;本人或近親中有遺傳病的或與患有遺傳病的病人結婚者;生過畸形兒或癡呆兒者;本人及子女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應詢問是否為遺傳病,在排除遺傳病后受孕。婦女懷孕后患過病毒性疾病,服過可能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接觸過放射線或有害物質的;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以上均為妊娠高危人群,懷孕前進行詳細的優生遺傳咨詢,妊娠期間參加系統的保健。

        2.2 選擇最佳受孕時機

        2.2.1 最佳生育年齡 男女雙方年齡過小、過大都不利于優生,一般女性宜在25~29歲,男性宜在26~35歲,避免高齡孕,因為高齡產婦(≥35歲)常有很多不利情況出現:①早產率高;②胎兒死產率高;③新生兒夭折率高;④胎兒先天性異常的發生率高。而且孕期容易并發各種疾病,因此應選擇最佳生育年齡受孕。

        2.2.2 受孕時機 避免春天受孕,春天是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季節,孕婦受感染機會較多,對胎兒有一定的影響。宜選擇在6~8月受孕,次年3~5月分娩,氣候環境適宜,又能避免早期春季流行性病毒感染,而且小生命出生后正值夏季,方便護理,容易帶養。

        生育的時機主要取決于各自的家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全面考慮,更不能因季節因素選擇人工流產。

        2.3 計劃妊娠,避免倉促懷孕 新婚夫婦在新婚期應有切實的避孕措施,權衡各方面條件之后定出生育計劃,否則小生命會不合時宜地到來,不利于優生。新婚階段為了籌備婚事和應酬,男女雙方都很操勞,過度的勞累影響卵子、的質量,另外,在懷孕之初也許在無意之中服用各種藥物或喝酒等,都對胎兒的發育有影響,因此新婚階段不提倡受孕。

        2.4 夫妻保持身心健康,帶病、用藥不受孕 如果夫妻雙方身體處于健康狀態,無明顯疾病,同時具有良好的心態,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創造一種家庭氣氛,用愉快的心情對待懷孕,并貫穿妊娠的全過程,則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相反,如果夫妻雙方或一方身體欠健康或大量服用藥物就會影響到優生,不宜受孕。

        2.5 遠離煙和酒,避免接觸毒物 煙酒以及某些有毒物質、放射線、電滋波等都會影響、卵子的質量,影響受精卵的發育,導致流產、死胎或宮內發育不良,出生后抵抗力低,易生病,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因此計劃妊娠的夫婦應戒煙戒酒,防止接觸有毒物及貓、狗等寵物。

        2.6 重視優生檢查 受孕后及早到醫院確診,建立圍產期保健卡,孕期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有異常及時處理。孕早期查優生5項:即弓形體,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Ⅰ、Ⅱ。孕16~20周外周血血清篩查唐氏綜合征、神經管畸形、地中海貧血、糖尿病。

        篇2

        【摘要】 [目的]研究孕期健康教育知識對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通過對正常產婦的產后調查,分為自然分娩組和剖宮分娩組,觀察兩組產婦孕期接受的知識與分娩方式的關系。[結果]顯示兩組產婦接受孕期知識比較(P

        【關鍵詞】 課程設計;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近年國內剖宮產率持續增高,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為了降低剖宮產率,各家醫院開展孕期健康教育,陪產分娩等服務。我們醫院在開展以助產士管理為主導的“正常產房”[1]中,對孕期健康教育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設計和安排,經過實踐,發現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對產婦分娩方式會產生影響。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09年3月至8月在我院分娩,年齡21歲至34歲,孕37~41周,孕期無異常產科情況和內外科合并癥的正常初產婦409人,按隨機的原則填寫調查表,根據分娩方式分為兩組,自然分娩組236人,其中正常產房分娩120人,普通產房分娩116人,年齡21至34歲,平均(25.5±2.45)歲,孕37至41周。剖宮分娩組172人,年齡22~34歲,平均(26.3±3.25)歲,孕37至41周。兩組資料的基本情況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調查表設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共15個。內容涉及一般資料: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參加孕婦學校課程的內容、沒有參加的原因、選擇剖宮產的原因等等。

        1.3 統計方法

        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x2檢驗。

        1.4 觀察指標

        (1)兩組分娩方式分別在有或無孕期知識的產婦中的差異性。“無孕期知識”指產婦在孕期沒有經過“日常知識”、“孕期營養”、“正常產房”三項課程的教育,“有孕期知識”指產婦在孕期均經過上述三項課程的教育。(2)兩組分娩方式分別在有或無分娩知識的產婦中的差異性。“無分娩知識”指產婦在孕期沒有經過“分娩減痛”、“拉瑪擇呼吸法”、“姿勢待產”三項課程的教育,“有分娩知識”指產婦在孕期均經過上述三項課程的教育。(3)社會因素剖宮產與孕期知識的關系。(4)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排序。

        2 結果

        (1)兩組教育內容與分娩方式的關系見表1。(2)社會因素剖宮產與孕期知識的關系見表2。(3)社會因素剖宮產原因排序依次為:嬰兒安全、醫生推薦、擔心難產、怕痛、朋友推薦、保持體形、父母支持、選擇日期和擔心性生活。 表1 兩組教育內容與分娩方式的關系(略)表2 社會因素剖宮產與孕期知識的關系(略)

        3 討論

        目前,國內剖宮產率持續增高,其原因:(1)產科監測、干擾技術廣泛應用,如連續胎心監護,B超等增加了胎兒窘迫、臍帶繞頸診斷率,早期發現剖宮產指征。(2)產科醫生規避陰道分娩的風險和產科糾紛,放寬剖宮產醫學指征。(3)認知誤區,產婦認為剖宮產安全,孩子聰明;怕影響產后性生活;對陰道分娩缺乏信心,怕疼痛,怕難產。(4)文化誤區,迷信生辰八字等等[23]。其中認知和文化的誤區,需要通過系統的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婦對懷孕身體在孕期、分娩、產后的變化以及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的狀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正確的認知,能幫助孕婦選擇適合的分娩方式,為分娩做好心理的、知識的、行為的準備。早期確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即形成目標,孕婦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知識需求增加,健康教育產生成效。產婦對分娩方式的選擇,只有建立在自愿、客觀的科學評估上,才能形成不易改變的“意向分娩方式”。孕期建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后,孕婦受教育的主動性增加,使孕期健康教育更有效。接受過孕期和分娩知識教育的產婦更愿意選擇自然分娩方式,從而有效降低社會原因的剖宮產率。

        參考文獻

        [1]Cheung NF,Mander R,Wang X,et al.Chinese midwives’views on a proposed midwifeled normal birth unit.Midwifery,2008.

        篇3

        【關鍵詞】未婚人流患者;健康知識;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05-02

        1.未婚人流患者逐年增加的原因分析

        現階段,社會對婚前的看法有所轉變,比以前更加寬容,再加上別有用心的商家的推波助瀾,婚前開始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年輕人以為無痛人流不僅耗時短,而且沒有痛苦,因而不愿意或者不積極采取相關避孕措施,如此一來,造成未婚先孕的情形更加司空見慣[1]。

        未婚人流是個人行為,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目前已經演變成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具體而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性知識的缺乏。在國內教育環境中,智育教育是重點,很少有人關注生殖健康教育,無法滿足青少年成長的現實需要;2)家庭因素。父母本身沒有接受過科學、系統的性知識教育,因而很難為他們提供正確的指導;3)社會因素。黃色刊物、不良網站以及等方面的負面刺激使得未婚人流問題更加嚴峻。

        2.未婚人流的危害

        由于相關醫學知識不足,未能充分認識到人流的危害,再加上受不良廣告或宣傳的影響,沒有規范就診,因而有可能發生人流并發癥。常見的術中并發癥有吸宮不全、漏吸以及子宮穿孔等,尤其是大月份的引產危害更甚,可能出現羊水栓塞以及宮頸裂傷等問題。另外,術后近期并發癥也較為常見,如人流不徹底、流血時間超過正常標準以及發生子宮內膜炎等炎癥。

        據相關文獻報道,未婚人流女性受到的身心傷害往往遠遠大于已婚人流女性。另外,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諸多因素進行分析發現,人流危害性名列前茅[2]。由上述分析可知,人流危害巨大,控制并降低人流發生率具有相當積極的社會意義。

        3.健康教育

        若想有效降低人流發生率,則有必要重視并做好女性生殖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做好避孕知識的最大化普及工作,另一方面還應讓廣大女性深刻認識到人流的巨大危害。

        3.1健康教育的內容

        3.1.1對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以及性知識教育

        落實該部分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女性性心理健康教育;2)女性性生理健康教育;3)女性衛生知識健康教育;4)女性性道德教育等。通過上述教育讓廣大女性意識到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要讓她們深刻了解未婚人流將會給青春期女性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要求她們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的追悔莫及。

        3.1.2對于女性人工流產術的健康教育

        首先,應以患者為教育對象進行正確而有效的教育,幫助她們樹立預防感染的意識,并采取相關預防措施,預防有較大幾率發生的以繼發輸卵管梗阻為代表的一系列并發癥,指導并幫助患者科學規劃個人飲食,重視并做好所需營養的及時和適量補充,幫助她們樹立正確性生活的意識;其次,應指導患者學會科學避孕,除了掌握科學避孕的方法之外,還應幫助她們樹立良好的避孕意識,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心安全[3]。

        3.2健康教育的方法與實施

        3.2.1從學校做起

        學校應積極擔負起相關教育職能,以生理衛生課以及心理教育課為根據地,結合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特點科學設置相關教育教學內容,如性心理教育、性生理教育、生殖健康教育、計劃生育以及自我保護教育等[4]。借助上述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學生能夠對早戀以及人流等有一個清晰而正確的認識,從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嚴于律己,保護自己和他人,堅持婚前安全。

        3.2.2增強對未婚人流危害以及避孕知識的教育

        長期以來,避孕知識教育工作主要以已婚夫婦為目標對象,忽視了對未婚人士的關注,在青少年群體中有無必要開展全面的避孕知識教育仍舊是一個較為敏感且爭議頗大的話題。現階段,青少年由于避孕知識不足或者未能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而導致未婚人流趨勢不斷加重。為實現對青少年未婚先孕以及性疾病感染的有效控制,對該群體予以系統的避孕知識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尤其是母親有責任和義務告之女兒未婚人流的危害以及相關避孕知識。學校以及社區應借助一系列現代化途徑和渠道(如網絡等)向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避孕知識[5],尤其是的正確使用,從而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降低未婚人流的發生率。

        3.2.3開展社會的綜合治理

        衛生部門、公安部門、婦聯以及學校等應齊心協力,嚴厲打擊以傳播文化制品為代表的相關社會犯罪活動,重視并做好對性病以及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積極開展和落實性觀念以及性道德教育工作,出于對祖國下一代的關心,加大對性知識以及生殖健康知識的普及和教育,讓廣大青少年了解相關知識,從而懂得自尊、自愛以及自強,最終營造一個積極的、健康的理想社會環境。

        通過上述措施的積極落實,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未婚人流的危害,從而自覺自發地采取相關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如此一來,便可實現對未婚人流以及已婚人流的發生率的有效控制和降低,這具有相當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溫且木?阿布都拉. 無痛人流術后閉經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J]. 中國保健營養,2012,16:3044.

        [2]李雯,楊秋生,查文婷. 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識得分及影響因素研究[J]. 實用預防醫學,2010,07:1278-1280.

        [3]李國正,張亦心,呂麗華,張素芝,任麗娟,張婉萍. 未婚人流女青年生殖健康狀況及避孕知識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2011,22:3446-3447.

        篇4

        【關鍵詞】健康教育;乙肝;預防知識

        據世界衛生組織部門統計,目前世界范圍內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我國十人中就有約一人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1]。乙肝主要分為急性乙肝與慢性乙肝,急性乙肝一般能夠完全治愈,病情自然消失,而慢性乙肝一般不能夠治愈,時刻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相應的診斷治療方法的不斷完善,對于乙肝患者的病情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肝原性糖尿病、肝硬化、肝癌等乙肝并發癥的發生[3]。雖然我國對于乙肝的預防與治療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勢仍不容樂觀。探討健康教育對乙肝預防知識普及率的影響,提高乙肝預防知識普及率,本文隨機選取某社區200名社區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對健康教育在乙肝預防知識普及方面發揮作用進行評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某社區200名社區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齡為20歲-49歲,平均年齡為31.8歲,;按照教育程度可分為:小學文化為55例,占27.5%,高中文化70例,占35.0%,大學文化75例,占37.5%。

        1.2調查方法對某社區200名社區居民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涉及的內容主要為乙肝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注射乙肝疫苗的方法和作用等,制作合適的課件向研究對象介紹乙肝預防、治療、保健等知識(包括傳染源知曉、傳播途徑以及自愿接種等乙肝預防知識)。由被研究對象對問卷當場填寫,文化程度不夠的,可由本人口述,他人代填。

        3討論

        一直以來,慢性乙肝難以治愈,相關醫學人士一直致力于慢性乙肝的診斷與治療,有效控制了其傳播,減緩了患者的病情,減輕了病人的痛苦[4-5]。但是由于對于慢性乙肝缺乏足夠的重視,治療不及時等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會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不僅直接威脅到患者的肝臟,甚至影響到其他重要臟器的功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6]。對于慢性乙肝的治療,通常是采取藥物控制乙型肝炎的發展、防止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對于乙肝知識的普及,人們對乙肝的了解、研究和認知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通過乙肝疫苗的注射以及鼓勵人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的預防和控制了乙肝的感染和傳播[7-8]。

        本文通過對某社區200名社區居民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他們健康教育前后對乙肝預防知識普及率,教育后的傳染源知曉(92.5%)、傳播途徑(95.0%)以及自愿接種(94.0%)等乙肝預防知識明顯高于教育前的傳染源知曉(42.5%)、傳播途徑(45.0%)以及自愿接種(41.0%)等乙肝預防知識,兩組三項指標差距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健康教育明顯提高了乙肝預防知識的知曉率,對預防乙肝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風琴,唐宇,張寧靜,等.甘肅省部分貧困縣及少數民族縣基層醫務人員乙肝相關防制知識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50-51.

        [2]Ted Brown,Brett Williams,Lisa McKenna,et al.Practice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mismatch between perceived and preferred expectations of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1,31(8):e22-e28.

        [3]張利平,賈利霞.婚育期慢性乙肝婦女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151-152,2010,21(17):151-152.

        [4]Jennifer M.Jones,Janet Papadakos,Cathy Bennett,et al.P Maximizing your Patient Education Skills(MPES):A multi-site evaluation of an innovative patient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course for oncolog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1,84(2):176-184.

        [5]丁鴻,李水明,林琳,等.勞務工預防乙肝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5(12):1057-1060.

        [6]王會茹,李紅麗,牛聰敏,等.個案化健康教育對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08,24(12):1179-1180.

        篇5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相關知識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方法 比較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變化情況;監測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6個月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探討糖尿病相關知識是否影響血糖的控制效果。結果 經過完整、系統的健康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關知識明顯提高,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6個月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率為89.1%、78.6%、85.4%。結論 加強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患者變被動為主動,自覺成為執行者、評價者和宣傳者,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管理;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且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種急、慢性并發癥,致殘、致死率很高。重視糖尿病的家庭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并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和并發癥的發生。現通過對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在心理、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調查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的相關知識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4例、均符合 WHO診斷標準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齡31~68歲,1型糖尿病4例,2型糖尿病60例, 其中有30例患者為合并糖尿病視網膜、腎病等病變。

        1.2 方法 對64例入住我科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比較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變化情況;監測出院時、出院后3個月、6個月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探討糖尿病相關知識改變是否影響血糖的控制效果。

        1.3 研究步驟

        1.3.1 告知患者此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取得其同意。

        1.3.2 在入院后第2d發放調查問卷,患者自行填寫,定時回收。監測并記錄患者住院當天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值。

        1.3.3 在住院期間給予系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內容包括:①基礎知識:病因、癥狀、體征、診斷、分類、治療方法等;②飲食治療:膳食控制的目的、原則、總熱量的計算、如何進行食物交換、飲食結構、三餐分配等;禁吸煙、飲酒、忌辛辣食物[1]③運動療法:運動的目的、注意事項,運動前的準備、運動類型、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等;④血糖監測:血糖監測的目的、時間、頻率,血糖儀的使用、注意事項,正常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等;⑤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的分類、各類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胰島素治療:應用胰島素時必須按醫囑準時、準量、準確的方法注射,注射部位可以選擇腹部、上臂外側、大腿外側及臀部交替使用,每次注射穿刺點要錯開,以免發生硬結及吸收不良[2]。低血糖的預防、識別及應急處理等;外出時應攜帶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備失去知覺時能夠得到及時救助[3]。⑥并發癥的防治:以足部護理為重點包括皮膚、口腔、會等的護理。

        1.3.4 在出院前1d發放調查問卷,患者自行填寫,定時回收。監測并記錄患者出院時、出院3個月、出院6個月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值。

        1.4 研究工具 :采用世界健康基金會在中國糖尿病教育項目組提供的“糖尿病知識問卷”,共30題(內容涉及糖尿病一般常識、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6個方面),本問卷30分為滿分,26~30分為良好,21~25分為一般,20分以下為差。

        2 結果

        64例糖尿病患者經過完整、系統的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識大大提高。見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入院及出院時對糖尿病知識了解情況對比

        表2 血糖控制水平(單位:mmol/L)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患者疾病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病情的控制。有效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糖尿病患者,能積極主動地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可明顯延緩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因此,加強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院內院外不脫節,是目前糖尿病治療的一項重要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蓉. 合理飲食對老年患者康復的體會.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7, 4 (10) : 944.

        [2] 唐恩華.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治療的健康指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3):2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熟女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影院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美女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www一区二区www免费|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丶| 日本无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