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社會經濟損失范文

        社會經濟損失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8 16:09: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社會經濟損失,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社會經濟損失

        篇1

        關鍵詞:主要城市;環境地質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地下水資源衰減與短缺

        1.1社會影響

        地下水是遼寧省大部分城市的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資源的大量開發,已引起部分城市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形成大面積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區內地下水資源的嚴重衰減與短缺;地下水資源的衰減與短缺已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地下水資源的嚴重衰減與短缺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開始限制部分區域地下水的開發,關閉了部分地下水源地,造成用水緊張,加劇供需矛盾,直接影響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和工農業生產,進而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1.2經濟損失評估

        1.2.1評估方法

        根據遼寧省主要城市實際情況,本次經濟損失評估采用估算地下水的損失量,然后根據當地城市的水價,計算出因地下水資源衰減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計算公式:

        S=u?V?M或S=Q超?T?M

        式中:S―地下水資源衰減造成的經濟損失(萬元);

        u―地下水超采區的平均給水度;

        V―地下水降落漏斗體積(萬m3);

        Q超―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萬m3/年);

        T―計算地下水的超采年數(年);

        M―當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價格(元/m3)。

        間接經濟損失的評估主要參考項當地政府提供的間接經濟損失與直接經濟損失的估算參數,結合當地經濟發達的具體情況,確定當地的估算參數,從而估算間接經濟損失。

        1.2.2評估結果

        遼寧省14個主要城市中除丹東、撫順、本溪、鐵嶺無地下水資源衰減,沈陽市、錦州地下水衰減情況緩解外,其余8個城市地下水資源衰減相對較嚴重的。根據以上估算方法,計算出8個城市因地下水資源衰減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6.78億元,間接經濟損失達301.01億元,總經濟損失近367.79億元。

        2 地質災害

        遼寧省主要城市工作區內地質災害主要對區內房屋、土地、公路和水利設施等造成破壞和危脅。根據對遼寧省14個主要城市區內歷史地質災害造成損失的現狀評估結果(見表1-1)的統計資料,地質災害已造成2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450573.6萬元。

        表1-1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統計表

        具體城市及詳情如下:

        沈陽市:沈陽市已發地質災害均為地面塌陷、地裂縫,受災體主要為居民房屋、企事業單位廠房、公共設施、農田水利設施和土地資源。

        大連市:大連市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崩塌等,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人員傷亡,房屋損毀,土地毀壞,公路受損,河渠破壞及企事業單位損失等。

        鞍山市:鞍山市已造成損失的地質災害點共有9處,主要是2處滑坡、3處崩塌和4處地面塌陷。詳見鞍山市區地質災害現狀經濟損失匯總表。

        撫順市:

        2.1撫順市滑坡

        撫順市發生的滑坡主要在西露天礦,其次還有榆林青年路滑坡(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和前戈滑坡(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兩處小型滑坡。在西露天礦開采過程中,由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中,僅滑坡一項就超過5億元人民幣,而且死亡7人。

        調查中自然滑坡造成的損失基本發生在1995年“7.29”洪水期間,以小型崩滑為主。發生的區域很廣,且受災點分散,分布在海浪、石文、峽河、救兵、后安、上馬六個鄉鎮共計28處。主要是摧毀掩埋房屋設施和道路,造成損失累計130萬元。

        2.2地面塌陷(沉陷)、地裂縫

        地面塌陷(沉陷)引起的經濟損失包括區內其它地質災害引起的經濟損失。如采煤沉陷區包括井采區引起的沉陷、塌陷、地裂縫地質災害引起的經濟損失,露采區包括不均勻沉降、地裂縫、地面塌陷引起的經濟損失。

        采煤沉陷區:目前遭到破壞的面積近10km2,中型以上企業2家、小型企業多家,居民2000余戶,直接損失3億多元,搬遷費用5.87億元。總計損失近9億元。

        西露天采區邊幫破壞變形區:1993年和1994年汛期,北幫E1000區段發生大規模沉陷滑移變形,面積達12.88×104m2導致14段站場被埋、地面沉陷斷裂、多處交通阻斷,直接經濟損失達1.2億元。1986年至今發生的北幫W200~W800滑移變形,造成石油一廠的部分工業設施和建筑物嚴重破壞,并影響西露天礦生產。經濟損失和維護費用超過5億元。南幫坡頂地裂隙變形區居住人囗少,造成經濟損失也較小,主要為道路和圍墻,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

        章黨煤礦沉陷區:目前遭到破壞的有一變電所、數十間房屋,表現為地表沉陷、建筑開裂,造成損失近50萬元。

        除沉陷區、露天開采滑移區內的地裂縫外,還有略陽街和永安臺兩處樓房開裂帶。略陽街有七座樓房開裂,永安臺有五座樓房開裂。榆林樓房開裂帶的經濟損失約3500萬元,永安臺樓房開裂帶的經濟損失約2500萬元。

        2.3 泥石流

        泥石流災害經濟損失包括自然型崩滑泥石流造成的經濟損失,主要災害點集中發生在上馬、后安、石文、峽河、救兵、海浪等鄉鎮,時間上也集中發生在1995年“7.29“洪水災害期間,共有140處發生了泥石流或崩滑泥石流災害,累計經濟損失3.04億元,死亡31人。其后的1997、7和1999年又在局部地區重復發生了泥石流,但災害損失小,累計損失200余萬元。

        本溪市:本溪市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崩塌等。

        丹東市:丹東市主要地質災害災種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多為小型;地面塌陷規模有所擴大;

        阜新市:阜新市主要地質災害災種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阜新市自1953年發生過85次以上的滑坡和崩塌,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十分巨大的,但由缺少相關資料,很難作出準確經濟損失評估,據初步估算其直接經濟損失不下于10億元人民幣。地面塌陷、地裂縫可以根據搜集資料進行詳細估算,具體見表

        葫蘆島市:根據已有資料,工作區內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設施造成損失的有地面塌陷62個、地裂縫點18個,泥石流點17個,崩塌12個。

        篇2

        1地質災害現狀

        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接地帶,深居內陸,地域遼闊,受青藏高原隆升影響,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活動頻繁,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地質環境十分脆弱,是全國地質災害嚴重的省份之一。甘肅省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廣、數量多,發生災害的幾率高、險情重、危害大、治理難度大,地質災害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全省83個縣級以上城市中有65個位于山地丘陵和黃土溝壑區,其中52個城市經常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侵害,防災形勢異常嚴峻。例如,2008年汶JiI‘5•12”特大地震使全省大部分地區地質環境明顯惡化,地質災害隱患成災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2010年肅南縣“7•29”關山村觀山腦大型泥石流、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隴南“8•12”特大洪災都給當地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

        2地質災害與社會經濟脫鉤關系分析

        2.1脫鉤模型構建

        根據社會經濟指標變化率與地質災害發育指標變化率的正負及大小,對社會經濟發展與地質災害發育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判斷,分為6種類型,即相對脫鉤、擴張耦合、負向耦合、衰退脫鉤、衰退耦合、絕對脫鉤,見表1。在地質災害與社會經濟脫鉤關系分析中,將地質災害發生次數(A)和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曰)作為地質災害發育指標,將甘肅省歷年常住人口數(C)和GDP(D)作為社會經濟指標。為了直觀地顯示表1所體現的關系,把平面坐標系劃分為6個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種關系類型(圖1):I區表示相對脫鉤,即經濟增長的同時地質災害也在增長,但經濟增長快于地質災害增長;I1區表示擴張耦合,即經濟增長的同時地質災害也在增長,但經濟增長慢于地質災害增長;lI區表示負向耦合,即經濟出現衰退,但地質災害卻在增長;1V區表示衰退耦合,即經濟衰退的同時地質災害也在減少,但經濟衰退的幅度大于地質災害減少的幅度;V區表示衰退脫鉤,即經濟衰退,地質災害減少,但經濟衰退的幅度小于地質災害減少的幅度;VI區表示絕對脫鉤,即經濟增長,但地質災害減少。

        2.2數據來源與處理

        根據前面所列指標,選擇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直接經濟損失、年末常住人口數和GDP等指標,從《甘肅年鑒(20o5—2009)》、《甘肅發展年鑒2OLO)及《甘肅省地質環境公報(2008年度)》¨、(2011年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甘肅統計信息網、甘肅省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等資料中獲取甘肅省2004-2010年的歷年原始數據資料,并進行處理和計算,計算時均以2004年為基準年,其結果見表2、3。其中,受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2010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影響,甘肅省2008、2010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有顯著增加,因此研究中剔除了上述兩年極端災害事件引發的地質災害,以消除極端地質災害事件對該年全省地質災害統計的影響。

        3結果分析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將地質災害發育指標與社會經濟指標的變化率進行對比分析,共分為4種對應關系,見表4。

        3.1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常住人口數的脫鉤關系分析

        以2004年為基準年,2005-2010年的6年間總體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的關系呈波動狀鋸齒形分布,2005-2008年為兩個“絕對脫鉤一擴張耦合”周期,2009-2010年為“絕對脫鉤一負向耦合”關系。其中:2005、2007、2009年實現了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的絕對脫鉤,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相對上年有所減少,而人口數量則在不斷增加;2006、2008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為擴張耦合關系,說明這兩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相對上年有所增加,人口數量也在不斷擴大,但地質災害增長率高于人口增長率;2010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為負向耦合關系,說明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相對2009年有所增加,而人口數量則在減少。

        3.2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GDP的脫鉤關系分析

        以2004年為基準年,2005-2010年的6年間總體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GDP之間的關系呈波動狀鋸齒形分布,可分為3個完整的“絕對脫鉤一擴張耦合”周期。其中:2005、2007、2009年實現了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GDP之間的絕對脫鉤,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相對上年有所減少,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在不斷增加;2006、2008、2010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與GDP之間為擴張耦合關系,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發生次數相對上年有所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也在不斷增加,但地質災害增長率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3.3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常住人口數的脫鉤關系分析

        以2004年為基準年,2005-2010年的6年問總體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的關系呈波動狀鋸齒形分布,2005-2008年為兩個“絕對脫鉤一擴張耦合”周期,2009—2010年為“絕對脫鉤一負向耦合”關系。其中:2005、2007、2009年實現了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的絕對脫鉤,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相對上年有所減少,而人口數量則在不斷擴大;2006、2008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為擴張耦合關系,說明這兩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相對上年有所增加,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增長率高于人口增長率;2010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常住人口數之間為負向耦合,說明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相對2009年有所增加,而人口數量則在減少。

        3.4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GDP的脫鉤關系分析

        以2004年為基準年,2005-2010年的6年間總體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GDP之間的關系呈波動狀鋸齒形分布,可為3個完整的“絕對脫鉤一擴張耦合”周期。其中:2005、2007、2009年實現了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GDP之間的絕對脫鉤,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相對上年有所減少,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在不斷增加;2006、2008、2010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GDP之間為擴張耦合關系,說明這3年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相對上年有所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也在不斷增加,但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增長率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篇3

        關鍵詞:數理統計;規律;經濟決策;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279-01

        一 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領域的作用以及意義

        數理統計學是以隨機現象中的統計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數學學科,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經濟的全球化影響致使數理統計學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運用也日益變得廣泛和重要。在現今的社會經濟生活中,通過對抽樣數據進行分析推斷的有效方法來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問題已經成為人們的使用習慣。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在社會與經濟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其本身獨特的研究課題存在獨到的思想方法,具有異常豐富的深刻內容,與經濟研究中的多種學科有緊密聯系,是近代的數學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方法在工農業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其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我們的社會是由個體單位的個人組成的,同時也是單個家庭組成的大單位,然而從宏觀角度看,我們的組成也可以是地區區域的,這種存在較大差異性的事物不像自然界中一些普通現象存在一定的規律,而社會的現象中很少是有確定規律的,因此,我們在研究社會經濟生活時,從數理統計學的角度去觀察研究,以大部分人的利益和價值為落腳點,運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分析相關的數據和調查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尤其在經濟領域中,從一些商品在未來的銷售狀況中預測一個城市中此種商品行業的銷售情況,甚至是對于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狀況預測和制定未來的經濟發展計劃,無一離得開數理統計學的知識。當然,類似的數理統計的知識在社會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還有很多,在經濟領域,利用數理統計學知識解決經濟問題已經成為一種通用的方式。隨機過程的統計、人口發展中的動態模擬以及抽樣調查等多種數理統計學方法在社會經濟中都存在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數理統計學的思想在經濟領域中的分析具有實用性便捷性的特征,為經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二 數理統計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典型應用

        近些年以來,數理統計學在我國經濟領域有著重大的進展,對于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中各項數據的資料搜集以及資料的整理結論的分析和多方面的運用,成為現代社會經濟建設所必須的一項關鍵性的工作。這就要求我們熟練使用數理統計學知識解決經濟中的各種問題。首先,數理統計在經濟管理的決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運用。在經濟管理中,任何重大決策都需要基礎的依據,而依據的根本就是經濟中的不同數據,然而經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的各種隨機因素使得所有的決策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只有科學合理的決策才能做到以最小的風險成本獲得安全保障的最大化目標。

        不僅如此,利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還可以節省成本,減少投資風險,獲得合理正確的決策,從而使經濟能夠更好的發展。其次,數理統計對于經濟領域中的損失評估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事故類的以外災害所造成的各類經濟損失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保險的買賣成為單位以及個人解決經濟損失的方法之一。利用數理統計的知識可以對各種以外的事故作出有效的可能性評估,也可以對事故發生后產生的經濟損失的大小做出統計分析,得出各種有效結果,便于引起社會對于事故性災難的重視,減少事故的發生。

        此外,數理統計的知識也可以幫助企業針對經濟中的銷售狀況分析得到最大的經濟利潤的方法。如何得到最大的利潤,一直是商界中人人追求的目標,數理統計中的隨機變量的函數期望值為此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當然數理統計在經濟的預測方面的運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企業經濟的經營中,依據統計原理,根據市場的信息資料,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分析推測,從而得出經濟中未來的出入數據狀況。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把握經濟的發展命脈,減少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的損耗,有效的長久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結語: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各種影響經濟決策評估等問題的變量因素,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因此,利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解決社會經濟中的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人們對于經濟發展中對商品的供求以及最大利潤的把握,同時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減少損耗起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相龍.論數理統計在客觀現實中的意義與作用[J].2005(09).

        [2] 高燕.試論數理統計在經濟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趨勢[J].甘肅農業,2010(06).

        篇4

        【關鍵詞】 結核病;防治;社會效益

        結核病是常見呼吸道傳染疾病, 對人類健康又嚴重威脅。目前隨著全世界范圍內結核病的卷土重來, 這一疾病已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及公共衛生問題。結核病不僅可導致患者個人蒙受經濟損失, 同時還可向其他人傳播, 導致健康人群受到感染, 給社會帶來額外生產力損失。因此對肺結核加以預防并對患者及時發現、盡早治療, 可有效降低社會醫療費用支出, 同時可挽回結核病傳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1]。我國在這一社會利益訴求基礎上, 在過去10年中加大投入開展結核病防治, 對傳染性結核病患者予以及時發現并積極治療, 取得了重大社會效益, 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3年~2013年)(簡稱規劃)終期評報告中獲取肺結核患者相關資料, 包括患者的發現、登記和治療結果,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抽取人口數和GDP。

        1. 2 方法 采用社會經濟學分析方法對結核病防治社會效益進行估算, 主要測量內容包括社會效果、社會效益。①社會效果測量:在全社會范圍內, 通過開展《規劃》對結核病加以控制, 可促使更多傳染性結核病患者獲得有效治療, 降低肺結核向健康人群傳播的幾率, 從而可實現積極社會效果。然而如何對免于受到結核病傳染的健康者數目進行測定, 需從結核病傳播機制入手。已有調查顯示, 1名傳染性肺結核患者自癥狀出現開始的2年內可傳播給10~15位健康人, 然而患者經過治療后結核病傳播時間會明顯改變, 傳染期會大大縮短, 故而健康人受傳播的幾率會大大降低。若患者在癥狀出現后立即接受治療, 則可徹底避免該疾病的傳播, 即可保證10~15位健康者免收傳播[2]。然而在實際中這一理想狀態很難實現, 故而對患者出現癥狀到治療前這段時間傳染的人數, 目前還無公認數據。本次研究借鑒中國CDC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00年的調研究結果, 推算在實施DOTS區域和非實施區域內, 1例患者分別可感染9名健康人與15名健康健康人, 即該項目的開展可使6人免收傳染。根據這一計算方法, 結核病防治可避免傳染的健康人數為因規劃成功治療患者和治療成功后各傳染患者避免傳染的人數的乘機。②社會效益測定:效益主要通過貨幣表現, 有直接、間接與無形效益三種形式。其中直接效益指規劃實施后避免新發患者所節省醫療費用, 計算方法為:直接效益為實施規劃所避免的新發患者人數與各例避免新發患者所以節省醫療費用。間接效益是患者健康恢復后避免的生產力損失所具有的社會經濟效益, 這一效益因關系到人的價值等問題, 目前還沒有科學計算方法, 根據社會生產角度, 規劃實施帶來的間接效益為所挽救勞動力DALY損失與人均GDP的乘積[3]。無形效益是因降低疼痛、防止社會歧視等給患者的益處, 通常無法量化, 故而可忽略。

        2 結果

        通過分析發現結核病防治的實施有效避免了337萬健康者變成肺結核者, 節約醫療費用24.9億元, 同時通過對結核病患者展開治療, 促使勞動者中肺結核患者恢復健康, 促使社會生產力缺損大幅降低, 挽回社會經濟損失3970億元。

        3 討論

        結核病是結核分枝桿菌所致人與多種動物的慢性傳染病, 致病機理是動物機體中的部分器官出現結節性肉芽腫, 在逐漸發展下結節中心出現化膿、干酪狀鈣化或壞死后成為空洞。結核分枝桿菌分布十分廣泛且可普遍流行, 在諸多動物之間有較高傳染率, 對人類與動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重大威脅。有關調查顯示, 我國目前有500萬名結核病患者, 在全世界范圍內居于第二位, 是全球范圍內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 且我國結核病患者中有80%位于農村。最近幾年來, 我國政府不斷加大防治結核病工作的投入力度, 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 結核病的發病率也得到了明顯控制。

        為探討結核病防治可取得的社會效益, 本次研究對《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3年~2013年)實施后的社會效果與社會效益進行估算。估算結核病防治社會效果時主要是對因實施結核病防治而避免傳染健康人群進行估算。通常情況下, 實施《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可提高肺結核患者治愈率, 降低患者死亡率, 而對實施后社會效果進行估算時可對肺結核所致死亡人數下降率進行考慮。然而在《規劃》實施中所登記的死亡數據反映的僅是在治療6~8個月時患者死亡人數, 并未追蹤完成治療后患者死亡人數, 故而無法對規劃實施后患者死亡率進行全面統計, 因此本次研究并未估算實施規劃后患者死亡人數下降率。另外, 在對避免傳染健康人數進行統計時, 本次研究只是對一次傳染避免人數加以統計, 而并未對二次傳染的可能性進行估算, 故而估算結果可能會比實際效果稍低[4, 5]。

        在對實施規劃后所取得的社會效益進行評估時, 直接效益估算的是避免新發患者所節省的醫療費用支出。在規劃實施中獲得規范化治療患者中, 因不必要服務減少和療程縮短, 患者醫療費用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然而由于各地的結核病防控中心管理力度各有差異, 不必要服務減少程度和減少量還缺少確切數據加以反映, 故而本次研究并未對這一部分節約費用加以估算[6]。另外, 診療費用也并未對患者誤工費、交通費及伙食費等加以計算, 因此直接效益估算值相較于實際直接效益略低。間接效益主要是勞動力患者健康恢復之后挽回的經濟價值, 而并非對非勞動力患者展開相應估算。經濟學認為非勞動力患者對社會財富而言是負向增加而非正向增加, 故而可忽略不計。另外, 按勞動力患者對實施結核病防治的社會經濟價值進行計算時, 所用人均GDP應該用當年的、分母為勞動力人口的數值。然而由于本次研究并不要求非常精確, 因此并未對人均GDP加以調整, 這可能會導致間接效益計算結果略低于實際。

        本次研究揭示, 結核病防治的實施有效避免了337萬健康者變成肺結核者, 節約醫療費用24.9億元, 同時通過對結核病患者展開治療, 促使勞動者中肺結核患者恢復健康, 促使社會生產力缺損大幅降低, 挽回社會經濟損失3970億元。由此可見, 通過結核病防治可收獲巨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各級政府應逐漸加大防治結核病的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 許力,徐勇,高衛珍.2005-2010年吳江市結核病防治現狀及其對策.中外醫療, 2013(21):137-139.

        [2] 曹德君,陳穎鈺,晉叢,等.新型結核病疫苗的研究與應用進展. 中國奶牛, 2013(16):22-23.

        [3] 李丹.錦州市2003-2012年肺結核病疫情監測分析.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3,34(5):65-67.

        [4] 陳蓮英.健康教育在結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開展及作用探討.中國衛生產業, 2013(8):256-257.

        篇5

        關鍵詞:重大自然災害;資本市場

        中圖分類號:F0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0-01

        一、調研背景

        重大自然災害歷來會使國際資本市場造成波動,甚至產生嚴重不利影響,威脅到資本市場乃至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單以地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為例,從全球范圍來看, 2004年12月印尼發生地震海嘯,亞洲股市在隨后幾個交易日內普遍下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地震發生當天,股市尾盤出現跳水。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亞太主要股市多數收跌,A股也受到拖累,跌幅0.79%。其后續由于地震造成的福島核輻射泄露加重了股市不景氣。我國滬深兩市在市場大跌下亦難幸免,兩市小幅低開后一路震蕩探底。

        從種種事例可以看到,重大自然災害,尤其是地震、海嘯等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其惡劣影響的同時,也時時影響著資本市場,引起資本市場的重大動蕩,加劇風險,惡化經濟。因此,及時分析總結出因重大自然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從而建立起我國資本市場對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及防范機制來及時出臺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二、調研目的

        重大自然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涉及我國資本市場的波動問題。為了更準確了解當前重大自然災害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的現狀,進一步分析出重大自然災害是如何給國民經濟造成損失,從而證明出重大自然災害對我國整體經濟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并且為探究我國政府對此的宏觀調控效力,為構建我國資本市場對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及防范機制提供可靠的依據。

        三、調研對象

        長沙市國信證券公司、華融證券公司、華林證券公司和方正證券公司的股民、經理和相關工作人員。

        四、調研方式

        發放調查問卷,隨機采訪

        五、調研時間

        2011年9月至12月

        六、調研內容

        1.以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投資者對重大自然災害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的認識,以及對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的看法以及對自己的投資調整情況。

        2.以隨機采訪的方式對整個資本市場受到重大自然災害后的沖擊后造成的損失以及由國家及時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效果進行全面了解。

        七、調研結果

        本次共發放了1000張問卷,收回868張,經過篩選得到有效問卷791張。現將這次通過調查問卷所獲得的重要信息報告如下:

        1.國內外重大自然災害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國內外的重大自然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在影響企業營運狀況的同時也把社會弄得人心惶惶,從而對我國資本市場有較大的影響。不過,與國內自然災害相比,國外的災害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要小一些。

        2.重大自然災害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時間

        重大自然災害對資本投資活動的影響時間較長,大致時間為一年,可見,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其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

        3.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當重大自然災害對資本市場造成波動的時候,國家宏觀調控手段中的經濟手段是最有效和最易被投資者所接受的,而法律手段過于強硬,行政手段的效果不明顯。因此,經濟手段是市場經濟中比較理想的宏觀調控手段,宏觀調控應以經濟手段為主。

        調查數據顯示出我國的國家調控機制比較完善,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國家及時采取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雖然產生了一定的效力,但是所帶來的影響卻不是很大。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接受調查的投資者基本上從事投資的時間在三年以上,因此在投資工作中有豐富的經驗。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他們大多能在國家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的幫助下,通過以往經驗和專業分析來對自己的投資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不過,投資者也明確的指出國家還應該改善宏觀調控機制以將重大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波動與損失降到更低。

        在隨機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災害對國家財富造成的如此巨大的威脅,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我國的資本市場動蕩不安,這表明了我國宏觀調控機制的改善勢在必行,構建我國資本市場對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及防范機制迫在眉睫。

        八、調研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重大自然災害愈發顯現出對經濟發展的巨大而深遠的重要影響,災害的發生嚴重損害了國民經濟從而使資本市場受到沖擊。那么,重大自然災害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國的國民經濟從而導致資本市場的動蕩不安的呢?

        從重大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巨大損失來看,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一般認為,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災害直接造成的物質形態的破壞,如糧食產量的下降,房屋建筑、公共沒施及設備的破壞等;而對于災害的間接經濟損失,則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如徐嵩齡等人認為,災害的間接經濟損失在廣義上包括:由災害對社會經濟系統造成的直接破壞,并通過社會經濟系統的網絡而引發的社會經濟系統的其他破壞而帶來的損失;由一種災害引起的另一種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資源上所遭受的損失。

        顯然,這種對間接經濟損失的理解是廣義上的。黃渝祥等人將災害的間接經濟損失分成三部分:由于經濟活動的關聯性,生產單位、行業和部門有著緊霸的投入一產出連鎖關系;中間投入積壓增加的經濟損失;災害后的恢復過程需要動用原來可用于生產性投資的資金所產生的機會損失。

        綜上所述,雖然重大自然災害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其損失卻不能以單純的經濟數據來計量。災害可能對一個國家的社會文化甚至民心帶來致命的打擊,繼而加劇經濟損失導致資本市場劇烈震蕩。因此,我國必須著眼于經濟體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套長效的資本市場對重大自然災害預警及防范機制。

        參考文獻:

        [1]鄭功成.災害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未成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ww|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在线一区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