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范文

        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4-01-04 15:10:4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

        篇1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廢物;職業防護;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護人體健康,隨著《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對醫療廢物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務。手術室如何對醫療物廢做好科學的、有效的管理,是我們手術室面臨的重要問題。從2006年開始我們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主要進行醫院感染、醫療廢物的管理,消毒隔離、垃圾分類收集方法、職業防護等方面的培訓,嚴格的控制措施對手術室醫療廢物進行科學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利器傷的發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管理

        1.1建立健全手術室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根據《醫療感染管理規范》制定詳細的手術室醫用廢物分類、回收管理制度,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在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中應遵循的規則和具體工作要求,保潔人員的工作要求等。

        1.2.護理人員的培訓 醫護人員是參與做好醫療廢物管理的關鍵,首先要注意法律法規的學習,自覺依法行事。對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知識這一薄弱環節,采取有目的、有計劃的醫療廢物管理培訓學習,并定期檢查組織考核,使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預防醫院感染對他們個人及醫院、社會的重要性。嚴格的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及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職責,明確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從而加強了職業防護,確保了人體的健康。

        1.3保潔人員的培訓 保潔人員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醫院感染知識,對醫院廢物的感染性不了解,致使醫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類放置、密封運送處理、各類垃圾混放、垃圾袋重復使用、垃圾桶不及時保潔等問題,增加了醫院環境污染和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性。為保證醫療廢物管理的規范化,我們定期組織認真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并示范指導,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熟記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理過程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對手術室每月醫療廢物管理進行檢查監督,嚴格做到醫療垃圾分類放置,及時清運。使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監管到位。

        1.4 專人負責、嚴格管理 護理組長作為科室院感兼職人員,對手術室醫用廢物處理實行全程監控,并定期參加院感科專業培訓,使其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及操作規程。兼職人員及時檢查督促各級人員,并積極與院感科聯系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

        1.5醫療廢物的科學分類及正確處理。

        1.5.1銳利廢物的處理 每一手術室放置一個專用銳器盒,該盒能防刺穿、不會破裂,主要用于收集手術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針頭、動靜脈留置針針頭、手術刀片、麻醉穿刺針等銳利廢棄物。由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麻醉師共同自覺執行。每日手術結束后,巡回護士封口,粘貼專用警示標簽,注明科室名稱,日期并簽名,送至污物存放間,由保潔人員統一送醫院廢物處理中心簽收。

        1.5.2 非銳利廢物的處理 將此類廢物一般沾染有血跡,包括紗布、紗墊、吸引管、麻醉包等,由巡回護士負責收集于黃色垃圾袋,術后進行包裝、嚴格按要求進行,包內醫療廢物不能超過3/4,有效封口,粘貼專用警示標簽,注明科室名稱,重量、日期并簽名,送至污物存放間,由保潔人員統一送醫院廢物處理中心簽收。

        1.5.3 特殊感染廢物的處理 特殊感染患者的醫療廢物處置要格外小心,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包裝,嚴格防滲漏,防止感染擴散。

        1.5.4一次性用品的回收處理 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也不得隨意丟棄,用后置入黃色垃圾袋,集中送醫院感染中心避免流入社會污染環境和回流市場引起醫源性感染,危害社會。

        2 討論

        2.1建立健全的制度 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術室各級醫護人員執行各項相關操作時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各級醫護人員都嚴格按規定要求進行醫用廢棄物分類放置、處理,使手術室醫療廢物處理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2.2全員教育 提高了各級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手術室將醫療廢物的相關知識及醫院感染知識作為在職護士的培訓內容,使各級護理人員都認識到管理好醫療廢物是預防和控制手術室醫療感染的關鍵。

        2.3.改變了手術室各級人員工作中的不良習慣 由于手術室各項操作規范化,并采取逐級帶教方式,使手術室各級人員都熟練掌握,并經常檢查督促,從而改變了不良習慣,做到了規范化處理手術室醫療廢物。

        2.4.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 醫療廢物是病原微生物潛在宿主,是引起感染傳播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1]。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病毒和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各種污染針頭刺傷是醫院內傳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故我們加強廢物管理,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意識,從而減少了傳染病的傳播。醫療感染是醫療機構中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性感染,手術室又是醫院感染監測與控制的重要部門,手術室醫用廢物管理是控制醫源性感染的重要環節,對其進行科學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各科手術順利進行,降低無菌手術感染率,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

        篇2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危區,而醫療廢物管理是當前和今后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室的醫療廢物主要是感染性醫療廢物,必須做好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

        1 加強培訓與管理

        對醫護人員和保潔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建立健全保潔制度,保潔員上崗前由院感染辦組織學習培訓,入科后由科室指定高年資護士定期組織保潔人員進行學習。對手術室護士進行自身醫院感染防護知識的教育,安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和講座,為新上崗、在職人員進行分層培訓,學習引起各種傳染病的病原體對環境及各種消毒因子的抵抗力、傳播途徑、有效預防措施等,同時強調做好自我防護,提高職業暴露的防范意識。設專職人員負責收集、運輸、集中儲存醫療廢物,并有科室醫院感染小組及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監督。

        2 加強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

        嚴格區分一般廢棄物、醫用廢棄物、特殊廢棄物,并分別放置。一般廢棄物即為醫患人員普通生活垃圾,如: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裝、玻璃瓶、瓶蓋等用黑色垃圾袋分裝;病變人體組織、實驗動物組織、病人血液、體液、分泌液、排泄物、廢棄藥液、廢棄敷料、廢棄一次性醫療用品(注射器、輸液器、采血袋、導尿管、試管等)、以及廢棄實驗器材、檢驗診斷性廢棄物、廢棄的抹布和墩布等屬于感染性廢棄物,用紅色垃圾袋分裝,進行無害化處理;特殊廢棄物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棄物,應隨時隨地放入黃色污物袋內,加特殊標紅和注明時間,送專門部門的專用放射性廢物儲藏室儲藏,在到放射性衰減到無害的程度為止,針頭、穿刺針、刀片、縫針等銳器,用后放入防滲漏、耐刺的容器內,并加蓋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1]。拿取、回收銳器謹放刺傷;廢棄的過氧乙酸、二醛經降解處理后排入醫院污水排放系統。將分類收集器四分之三滿的各種醫療廢物包裝袋由工友送至病區暫存處,再由醫療廢物專職人員每天定時用專用密閉車輛密閉容器收集還送至醫院暫存處,由取得資質的醫永廢物處置中心統一處理,用的搬運工具、運輸工具均應專用,運送途中嚴禁廢物破損、泄漏、安全送到處理地。

        3 做好自我防護

        專職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具,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膠手套。醫療廢物丟棄過程中如發生分類錯誤,切忘重新分類,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按感染性廢棄物處理,如接觸感染性廢棄物或手皮膚有破損時戴雙層手套,接觸后洗手或手消毒,如遇針刺傷,應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盡可能排出血液,同時用流動水沖洗,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傷部位,必要時注射免疫球蛋白,安時追蹤,填卡上報醫院感染辦公室,進行醫學觀察。每年機關人員都要進行健康體檢,必要時免疫接種[2,3]。

        手術室醫療廢棄物規范化、制度化地流程管理,并加強監督檢查考核,嚴格控制其危害,對手術室醫院感染的控制及手術室工作的順利進行都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賈峰主編.手術臨床護理質量安全控制規范與現代護理技術標準工作手冊[M].衛生科技出版社,2007:222-224.

        篇3

        【關鍵詞】PDCA循環;醫療廢物;分類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73―02

        PDCA循環法是一套廣泛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循環體系。即通過遵循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action總結)的一套工作程序〔1〕。醫療廢物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可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2〕。我院手術科室自2013年1月以來將PDCA循環管理模式運用到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中,經過半年的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方法

        1.1 計劃階段

        1.1.1 成立手術室醫療廢物質控小組 手術室醫療廢物質控小組成員組成:院感科負責人、手術室護士長、手術室質控員、麻醉科主任。質控小組成員督促科室人員認真執行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及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并按標準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考核。

        1.1.2 收集資料 收集2012年7-12月手術室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現狀。發現醫療廢物分類管理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針筒與針頭未分離直接放在針筒合內、口罩與帽子扔在黑色袋子內、玻璃安瓿扔在紗布桶內、特異性感染手術的廢棄物只用單層黃色廢物袋收集。銳器盒使用時未加蓋。醫用無菌物品外包裝混入黃色垃圾袋內。

        1.1.3 分析原因 手術室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分類知識沒有掌握,對醫療廢物管理制度、醫療廢物管理法規沒有引起重視;對醫療廢物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認識不足;尤其是麻醉科醫務人員與手術醫生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認識還不夠深刻;醫療廢物相關制度與分類細則未落實到位。

        1.1.4 制定醫療廢物的分類與處理措施 按照《醫療廢物目錄》把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和化學性5類。手術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主要為感染性醫療廢物(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簽、引流棉條、紗布及其他各種敷料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及一次性醫療器械)、病理性醫療廢物(手術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等。)和損傷性醫療廢物(醫用針頭、縫合針、各類醫用銳器包括:解剖刀、手術刀、備皮刀)三大類。感染性醫療廢物應放入黃色垃圾袋內;病理性醫療廢物及特異性感染性醫療廢物應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損傷性醫療廢物應放入耐刺不滲漏利器盒內。

        1.2 執行階段

        1.2.1 加強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知識的培訓 由醫務科組織全院醫務人員與清潔工進行培訓,組織學習《醫療廢物目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及醫療廢物的分類處置流程。手術室在科會議上及晨會上不定期抽問有關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知識,做到知曉率100%

        1.2.2 執行手術室醫療廢物處理管理制度 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注射器、針頭、縫針、刀片、敷料、一次性物品等)對其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分別置于有明顯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的醫療廢物包裝容器內。在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包裝物及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及其他缺陷。手術室工人每日及時回收各手術間產生的醫療廢物,在包裝袋扎緊,放在固定的廢物存放處。傳染病人、特殊感染病人、急癥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巡回護士及時通知手術室工人,使用雙層包裝袋,盡量縮短其在手術室內的存放時間,在回收過程中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并與醫院廢物回收人員中做好交接。科室對內部醫療廢物應進行登記。醫療廢物注意在手術室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醫院清潔人員每天運送廢物后,對運送工具進行清潔消毒。

        1.2.3 執行手術室醫療廢物處理流程 手術室醫療廢物操作人員分類收集分類分色置入專用包裝袋或容器(黃色袋裝醫療垃圾、黑色袋裝生活垃圾、利器放入專用利器盒)醫療廢物暫存地每天定時與收集人員做好交接并做好廢物交接記錄。

        1.3 檢查階段

        1.3.1檢查考核 手術室醫療廢物質控小組成員定期進行相應檢查,

        每周定期檢查一次;手術室護士長和麻醉科主任每月進行一次檢查,將檢查結果與科室人員的績效考核掛鉤,并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全科會議上組織討論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督促整改到位;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抽查一次,將抽查的結果及時反饋,并與科主任和護士長的績效考核掛鉤。

        1.3.2 處理階段 醫療廢物質控小組每月將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的情況進行匯總,總結經驗,將已經解決的問題納入質控標準和規范中,使PDCA循環能夠持續不斷地運轉。對于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改進措施,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2 結果

        實施PDCA循環法半年后,全科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知識考核合格率從75%上升至100%,醫療廢物分類處置合格率從70%上升至96%。

        3 討論

        3.1提高手術室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的認知 手術室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對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與醫療廢物分類處置流程不夠熟悉,對醫療廢物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認識不足,因此直接影響了醫療廢物的管理質量。通過對手術室醫務人員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規及分類管理知識的二級培訓,提高了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造成社會危害性的認知,掌握了《醫療廢物目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及醫療廢物的分類處置流程,使考試合格率達到100%。

        3.2提高手術室醫療廢物分類管理質量 PDCA循環管理強化了每個環節的管理,人人參與管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使每個人、每個環節均能按照“標準操作規程”執行,消滅了管理盲區〔3〕。手術室應用PDCA循環管理法,不僅提高了手術室醫療廢物分類處置的合格率,還減少了醫療廢物的產量,有效防止了醫療廢物因分類不當而流入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從而保護了環境,保障了人體健康。杜絕了因醫療廢物分類管理不當而造成的二次感染。應用PDCA循環模式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管理,使管理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曹國秀.采用PDCA循環法規范門診醫療廢物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4):752-753.

        篇4

        為解決單走廊潔凈手術部術后污染物品的收集與密閉轉運,自行設計手術室污染物品與廢棄物品密閉轉運車。其臨床使用效果實現了單走廊潔凈手術部術后污染物品的快速收集與密閉轉運;規避了單走廊潔凈手術部環境感染的風險;促進了護理管理的持續改進;節省了手術運營成本,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其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經濟實用,而成為單走廊潔凈手術部感染控制之必備的醫療用品。

        關鍵詞

        單走廊 潔凈手術部 污物 密閉轉運 管理創新

        醫療廢物的管理是當前和今后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手術室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也是產生醫療廢物最多的地方。對手術室醫用廢棄物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是控制與預防醫院感染、避免造成社會環境危害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醫院醫療護理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潔凈手術部按照國家醫院建設規范與管理規范的要求,應設有污染走廊。我院西區的潔凈手術部,因原建筑結構的限制,只能為單走廊,因此如何確保醫療廢物在運輸過程中無泄漏,成為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

        手術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主要有損傷性醫療廢棄物和感染性醫療廢棄物。醫療廢物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危害性 ,因此收集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引發疾病傳播。為此,我們自行設計了手術部污物密閉轉運車,并于潔凈手術部正式運行時使用,實現了術后污染物和廢棄物的快速收集與密閉轉運;避免了醫療廢物在運送時的撒落,規范了其收集、轉運的流程;促進護理管理的持續改進和護理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已成為潔凈部污染與廢棄物密閉轉運過程中必備的醫療用品。現就該密閉轉運車的設計、功能及使用做如下介紹:

        一、材質與方法

        手術部密閉轉運車長110cm,寬60cm,高950cm;全部采用進口304#不銹鋼加工而成,4只立柱采用1.5mm厚38mm×38mm的方管;翻蓋及門用1.2mm的板材;底部有4個直徑100mm萬向型、靜音、防纏繞腳輪并配有制動裝置;其車體分為左右兩部分:左為污物儲藏廂,分上下兩層,上層放污染的器械和物品;下層均分成兩個并列的廂體,放置損傷性廢棄物和感染性廢棄物;左污物儲藏廂體配有實體門及鎖定裝置,使術后污染物隔離于密閉的空間。右為污物儲藏廂,其內配掛有混紡布料的超大污物袋,盛放污染的敷料單及手術衣;上方為污染敷料的投入口,配有雙頁翻蓋,關閉可實現相對密閉;右廂體正面配有柵欄門和鎖定裝置,方便超大敷料袋子取出和放置;右廂體底部為不銹鋼板,避免敷料負重拖地和浸濕敷料對地面的污染;右廂內的敷料袋與箱體的連接固定裝置,保障轉運途中的大宗敷料不會傾倒于車體外。車體左上的欄桿,為轉運車的扶手。

        二、使用污染物品密閉轉運車的效果評價

        (一)為單走廊潔凈手術部感染管理提供基礎保障

        在非潔凈手術部建成前,術后污染物的轉運為開放式轉運,手術器械車上層放器械物品,下層放術后敷料、感染性和損傷性廢棄物。其弊端是器械車體四周無擋板,污物無法遮攔;各類污物無特定的安置空間;污物雖分類放置,卻因其性狀不同,種類繁多,縱向空間利用不足而略顯擁擠,放置難于穩定,污物常彼此重疊或凸于車體之外,極易在轉運途中移位、滑落、甚至傾倒,致污染物泄漏。這些都源于缺少確保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不發生拋撒、滴漏的專用車。我們自行設計手術部污染物品密閉轉運車可解決以上問題,該車分別為術后各類污染物、廢棄物設有單獨的放置空間;護士按國家醫院感染管理的規范要求把器械與敷料等用品做簡單包裹、封閉感染性廢棄物的塑料袋、損傷性廢棄物集中于硬性盒中,并能較快地放于車內相應的位置,關閉并鎖定轉運車的門,蓋好柜頂的翻蓋,做到固體廢物不灑落、液體不滲漏,實現污染物在轉運中的零泄露。密閉轉運車的獨特設計克服了開放式轉運的諸多弊端,為術后污染物的快速收集與密閉轉運提供安全保障,規避了醫療廢棄物污染潔凈手術部的風險,符合國家《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范要求,成為單走廊潔凈手術部感染管理必備的醫療用品。

        (二)促進護理管理的持續改進

        1.優化術后污物收集與轉運方案,簡化操作流程

        原轉運方案是護士清洗手術器械和用品,并歸整、包裹、轉運術后所有污物,與器械室人員對接手術器械與物品,再對污染物行分類放置與初步處理。新的轉運方案是在手術即將結束前,護士電話通知輔醫員,后者將轉運車推至手術間門口,護士在手術間內僅對器械、物品、感染性和損傷性廢棄物及敷料單等做簡單歸整或包裹,按轉運車的設計分別置于到相應的位置,關閉轉運車的門,交給輔醫員,后者即刻將其轉出潔凈區再處理,簡化了污物的收集、轉運與處置的操作流程。

        2.減少術后污物收集與轉運的人員,降低職業傷害

        使用轉運車后,原由多名護士承擔的工作,現變為2~3名經培訓的輔醫員即可做術后污物的收集、轉運和初步處理的操作。由于該操作常接觸術后器械、物品上殘留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病原菌,而勢必對工作人員、工作間空氣、械器及其他物品造成污染。而在處理污染的銳器時,極易造成被利器刺傷等職業傷害。既往護士發生銳器傷害與接臺的手術多,工作節奏快,護士疲憊或應急等因素密切相關。而由輔醫員接手該工作后,實現定人、定點、定流程,便于該操作的標準化與規范化,避免多人參與可能引發的意外感染和傷害。

        3.節省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密閉轉運車,采用新的轉運模式,簡化操作流程,減少護士體力、精力和時間的消耗,節省下的時間可做接臺手術前的準備和手術患者的護理服務,同時為護士必要的休整贏得時間。并保障接臺手術如期開臺和手術配合的質量,減少手術臺的空閑時間,降低潔凈手術部的運營成本,提高手術室的工作效率和手術床的使用率。

        4.規避感染風險,提高感染管理的質量

        原方案中手術護士多人多次往返于潔凈、非潔凈區和污染區,勢必增加潔凈手術部環境感染的風險和意外傷害及感染的幾率。新的轉運方案的實施,密閉轉運車的使用,減少了手術護士的職業暴露與意外傷害,規范了術后污染物的收集、儲藏、轉運和處置流程,規避了單走廊潔凈手術部環境感染的風險,提高了潔凈手術部感染管理的質量。

        三、結束語

        手術部污染物品密閉轉運車的設計與使用,可實現術后污染與廢棄物的快速收集、密閉暫存與安全轉運,使單走廊潔凈手術部的感染管理符合國家規范要求。臨床實踐證明其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安全、經濟(結實、耐磨、便于清洗、壽命長)、實用。它還促進護理管理的持續改進,降低了感染的風險,減少了職業暴露與傷害,節省護士資源和手術室運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術室感染管理的質量。 (編輯 許譯心)

        參考文獻

        [1] 李寧,鄭洪柱.加強醫療廢物管理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8(6):808.

        [2] 張開玲,于愛玉,高娟.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及監控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5):645.

        [3] 張開玲,于愛玉,高娟.加強手術室醫用廢棄物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1037.

        [4] 王栩軼, 石健, 魏華. 病室控制醫院感染的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6,16(4): 421.

        [5][9] 諸莉敏,王亞霞. 潔凈手術部控制感染流程優化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5):549.

        [6] 史富萍.基層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雜志,2008,18,(9):1348

        [7] 楊孔菊, 王燁. 感染性醫療廢物的管理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315

        篇5

        建立皮膚科工作人員手術室管理規定及流程。手術室內細菌主要是由進出手術室的人員及其活動帶來的,加強對手術人員的管理是防止手術切口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進入手術室的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管理制度,按規定換鞋、更衣、戴帽、戴口罩,提前做好各種準備,盡量減少進出手術室的頻率,參加手術者要認真洗手,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技術操作。

        建立監督檢查制度

        定期檢查和監督相關醫護人員的行為,如有違反,不管是否造成不良后果,一律在科室會上給予指出并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經濟處罰。通過上述管理,減少了違反無菌原則的技術操作。

        認真落實消毒隔離制度

        1手術室的空氣消毒

        我科使用成都老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老肯牌多功能動態空氣消毒機對手術室進行空氣消毒,每日06:00時和18:00分別對手術室進行60min的消毒。如上午手術室使用過,則臨時打開多功能動態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1次,以保證下午的手術正常進行。每月進行空氣培養1次,手術室空氣培養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cfu/m3。如細菌總數超標要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重新進行空氣培養,檢測消毒的效果。

        2手術室物表、地面的消毒

        每日術后認真清掃手術間的地面,每晚下班前用0.1%~0.2%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及拖地,每周五對手術室徹底清掃消毒1次。

        3手術室物品器械的管理

        建立了手術室器械保管、使用、消毒滅菌流程,對術中使用的器械物品非一次性使用的術后由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統一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對已滅菌的無菌物品統一放置在固定的儲藏柜中,有效期為1周,定期檢查,如有到期重新滅菌。無菌鉗、鑷、剪、泡鑷桶高壓滅菌后一人一用。各種手術包、容器等必須標明有效期及責任者。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堅持使用經檢測合格的醫療用品,嚴格分清消毒物品和滅菌物品,不能將消毒物品用于滅菌手術中,避免因使用不合格消毒滅菌物品及不合格一次性物品而導致手術切口感染。

        4手術室醫療廢物的管理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的要求對醫療廢物分類進行處理,及時清除各種醫用廢物,防止醫用廢物的污染,損傷性廢物如注射針頭、縫合針、手術刀、安瓿、玻片等應與一般醫療垃圾分開,統一盛放在利器盒內,以免發生刺傷事故。

        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三区好的精华液|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尤物|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日本大香伊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一区三区产品乱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