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初中物理虛像和實像范文

        初中物理虛像和實像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09-19 17:52:4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初中物理虛像和實像,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初中物理虛像和實像

        篇1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185-01在初中物理第一冊的光學內容中,"凸透鏡成像"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特別是成像規律的實際應用類型題,許多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各次考試中學生失分率較高。針對初中學生的思維,聯系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在指導學生復習本部分內容時,若從如下步驟著手進行歸納與總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透鏡成像的規律可通過幾何作圖,并經實驗加以驗證,得出結果。

        (二)分析課本中表格里的規律可以得到以下幾條結論

        (1)u=f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即一倍焦距分虛實)

        (2)u=2f是成放大像與縮小像的分界點。(即二倍焦距分大小)

        (3)成實像時,當物距u變小時,像距v變大,像的大小也變大。即要使像變大,則應把像距變大,同時物距應變小。

        (4)成虛像時,當物距u變小時,像距v也變小,像的大小變小,但始終比物體大。

        (5)實像都是倒立的,能被光屏承接;虛像都是正立的,不能被光屏承接。

        (6)當u>2f時,有f

        (7)凸透鏡成放大像有實像和虛像,成縮小像一定是實像。

        (8)凸透鏡成實像時的倒立是上、下、左、右皆倒立。

        (三)應用舉例。例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把蠟燭從2f處移到6f處的過程中:

        A、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像,且逐漸變大。B、一定成倒立縮小的像,且逐漸變小。

        C、一定成虛像,且逐漸變小。D、像一定不在光屏上出現。

        解析:由結論1可知,蠟燭的像一定是實像;由結論2可知,該實像是縮小的實像;由結論3可知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大小也變小,則應選擇答案(B)。

        例2,物體距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放大的像,當把物體移到距凸透鏡15cm時,可以得到一個()。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縮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D、無法確定分析與解:由題意可知當u=30cm時,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放大的像,由結論5可知,則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由成像條件f

        例3,物體距凸透鏡的距離是30cm時,在另一側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放大的像,當把物體移到距透鏡25cm時,得到一個()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縮小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虛像D、無法確定分析與解:由例2的分析可知焦距應滿足以下結果15cm

        例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把物體放在大于2倍焦距處,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

        A、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縮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D、得到大小不變的像

        解析:由結論2、5和6可知,依據光的可逆性,則在光屏上應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應選(B)。

        例5,用照相機拍照時,先拍5寸照片,后改拍2寸照片,則應將暗箱,即像距應(),

        鏡頭與人的距離,即物距應()。(選填"變長"、"不變"、"變短")

        分析與解:先拍5寸照,后改拍2寸照,像由大變小,都是實像;由結論3可知,物距u(鏡頭與人之距)應變短,像距(暗箱的長度)變長。

        例6,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好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先將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固定,可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得不到蠟燭的像,正在納悶之時,他在另一側看見與蠟燭同側有一個正立的像,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么?解析:因為實像能被光屏承接,而虛像不能。光屏上沒有像,產生這種原因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物于焦點上,不成像;二是物于焦點內,由結論1和5可知,它是虛像,不能被光屏承接。則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蠟燭位于凸透鏡的焦點內。

        例7,某同學在一圓形玻璃缸中養有一條金魚。從旁邊看去,金魚變大了。則起凸透鏡作用的一面是( )眼的一面。(選填"靠近"和"遠離")

        解析:因我們看到的金魚是正立的,所以一定是放大的虛像。因裝金魚的盛水玻璃缸起凸透鏡的作用,而凸透鏡成虛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同側,故應選填"靠近"。

        例8,張伯伯是一名集郵愛好者,他想用放大鏡看郵票。為了更好地看清上面圖案,使畫面放得更大,他應該( )。

        A、與郵票的距離變小。B、人與郵票的距離變大。 c、人與郵票的距離不變,將放大鏡離郵票近一些。 D、人與郵票的距離不變,將放大鏡離郵票遠一些。 解析:因為放大鏡成虛像,由結論4知,要使像變大,則應變大物距,物離鏡應該遠一些,所以應選擇(D)

        例9,放映幻燈片時,若使屏幕上出現"F"的畫面,那么幻燈片應該如何插?

        A、廣B、-_Jc、_.1D、L

        篇2

        關鍵詞:光的直線傳播 反射 折射 虛像 實像 影子

        光的存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五彩斑斕、豐富多彩,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現象,都與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有關。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像”和“影”、“虛”和“實”的認識是片面的,在描述上也有許多不科學和不嚴謹的地方。這對于剛剛系統的接觸物理知識的初中生來說是一種誤導。因此,對光現象的中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現象進行辨析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像”和“影”

        1.光沿直線傳播時形成的“像”和“影”。

        光在沿直線傳播的時候,如果通過小的孔洞,就會出現小孔成像的現象。如圖所示,燭焰上部發的光沿直線通過小孔,照在光屏的下部;燭焰下部發出的光,通過小孔,照在光屏的上部,所以在光屏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像。

        若光在直線傳播中遇到了不透明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后面就有光不能到達的黑暗區域,這就是影子。如物體在太陽下的影子、人在路燈下的影子、小孩們喜歡玩的手影、民間藝術中的皮影。

        天文現象的日食和月食,實際上也是影子現象。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這三個天體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現月球的影子,在這個影區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陽,這就是日食現象。當月球轉到地球背離太陽的一面時(地球處在太陽與月球之間),在月球上就出現地球的影子,在這個影區里的人看不清月亮,這就是月食現象。

        2.光的反射現象中的“像”和“影”。

        有一首明朗歡快的少兒歌曲唱到:“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水中的“白塔”即我們常說的“倒影”,這種“倒影”究竟是岸上白塔所成的像還是影呢?這就要從平面鏡成像說起。

        平面鏡表面平整光滑,是良好的反射面。光源發出(或物體反射)的光若被它反射,就會形成一個和光源(或物體)等大、正立的虛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平面鏡成像。拋光的金屬面和平靜的水面也能反射光,因此也能像平面鏡那樣成像。這一特點在遙遠的古代已經被我們的祖先所知曉,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而貧苦的農戶家無力購買銅鏡,只能打一盆清水,對著自己在水中的虛像進行梳妝。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在科技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平面鏡成像的應用也更為廣泛:舞蹈演員利用平面鏡來矯正舞姿、牙科醫生利用平面鏡觀察牙齒、眼鏡店利用平面鏡來拓展空間、反射式望遠鏡利用平面鏡來觀測天體……

        二、“虛”和“實”

        1.虛像。

        (1)光被反射形成虛像。①平面鏡成虛像:如前面所提到的“鏡花水月”。②凹面鏡成虛像:物體在凹面鏡焦點以內成正立的虛像。③凸面鏡成虛像: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2)光被折射形成虛像。①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折射現象。光在折射時會形成虛像。比較常見的是光在空氣、水、玻璃中由于折射形成虛像的現象,如:海市蜃樓、池水變淺、筷子變彎、鋼筆錯位、星光閃爍、叉魚時要偏向下方等。②凸透鏡成像時,當物于凸透鏡的焦點以內(即u<f)時,在光屏找不到物體的像。但在透鏡的另一側觀察時,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這就是物體通過凸透鏡成的虛像。

        2.實像。

        (1)光沿直線傳播形成實像:小孔成像。

        (2)光被凸透鏡折射成實像:①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異側。應用:照相機、攝像機。②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即u=2f)時,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物距等于像距,像與物大小相等,物像異側。粗測凸透鏡焦距時,可以利用這一性質。③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即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異側。應用:投影儀、幻燈機、電影放映機。

        綜上所述,盡管生活中由于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種類繁多,但我們只要從其形成原理入手,剖析其實質,就不難發現“像”和“影”、“虛”和“實”只不過是光在不同條件下所產生的不同現象,從而也就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年1月,第一版。

        篇3

        光學在中考題中一般不會出很難的題目,在考題中主要圍繞“辨別光學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眼睛和眼鏡”這四個方面出題.在《2013年哈爾濱市初中升學考試說明》中,對知識內容“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考查,要求學生達到了解、技能、體驗和應用的學習水平.

        讓我們從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的“家庭實驗室―――制作有透鏡的照相機”說起:

        我要把針孔照相機改成帶凸透鏡的照相機,它能照近處的花朵,也能照遠處的景物.

        觀察實像實像能用光屏承接.如果不設光屏,你能不能觀察到實像?用實驗檢驗你的想法.

        這里通過對“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學習,同學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凸透鏡既能成實像(它的應用是照相機、投影儀等),又能成虛像(它的應用主要是放大鏡).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是:實像既可以用眼睛觀察到,又可以呈現在光屏上,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到,而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注意:像的特征就是能觀察到.

        一、考查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應用,應對每一種成像的情況以及特點熟知,并能與相應的應用相聯系.

        [鏈接一]

        (2013年哈爾濱中考調研)一位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某次實驗蠟燭距透鏡18cm,移動光屏,光屏上出現清晰像的特點是_______,據此人們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

        探索與點撥

        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每一種成像情況都對應了不同的應用,據此來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則2f=20cm.蠟燭距透鏡18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時,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一特點的應用主要是投影儀和幻燈機.

        答案: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幻燈機).

        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考查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實驗前的調整工作.

        [鏈接二]

        (2012年哈爾濱)某物理學習小組在研

        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使用的器材如圖.(凸透鏡的焦距是l0cm,刻度尺上標記著點,相鄰兩點間距為10cm)

        (l)實驗前,蠟燭、凸透鏡、光屏擺放和調整好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鏡放在D點,當圖中光屏上承接到燭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時,蠟燭應放在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在實驗(2)的基礎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清晰的像,那么,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

        探索與點撥

        在實驗中,為使像能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應調整裝置中的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線上;在凸透鏡成實像的規律中,物體距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實像距離凸透鏡越遠,所成的實像越大;反之,物體距離凸透鏡越遠,所成的實像距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實像越小.

        解答:(2)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物于凸透鏡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蠟燭應放在圖中的B和C兩點之間(在透鏡左側,距凸透鏡lOcm至20cm之間;或“在透鏡左側,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3)蠟燭向左移動一定距離,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成的像也變小,因此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縮小、清晰的像,接下來的操作是將蠟燭移到B點左側(只要體現出B點左側的某一區域或某一點即可),并調整光屏位置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答案:(1)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線上,并且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B、C兩點之間;

        (3)將蠟燭移到B點左側,將光屏移到E、F兩點之間.

        三、考查影響凸透鏡焦距大小的因素.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凸透鏡聚光程度的理解以及實驗探究能力,這是初中物理課標上明確要求的、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

        [鏈接三]

        (2013年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模)小聰同學通過學習眼睛的知識,知道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它在睫狀肌的拉伸下,會變薄或變厚,會引起自身焦距的變化.于是他想探究一下“凸透鏡的焦距與透鏡的薄厚(指凸起程度)的具體關系?”他找來了三個除薄厚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凸透鏡1、凸透鏡2和凸透鏡3,且三個透鏡按順序一個比一個厚(即凸起程度一個比一個大).請你幫他設計這次探究的全過程:

        (1)在探究中除需要借助太陽光外,還需要什么器材?

        (2)請你寫出探究的主要步驟,并把所要測量的物理量用相應的字母表示.

        (3)根據步驟中所收集到的實驗數據,請寫出如何分析論證從而得出實驗結論.

        探索與點撥

        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性實驗.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與透鏡的薄厚的關系,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測量焦距,即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調整凸透鏡和地面的距離,直到地面上出現很小、很亮的光斑,測出凸透鏡和光斑的距離.據此分析即可知道需要的器材和如何設計實驗.

        解答:我們先確定焦點的位置,然后測量每個凸透鏡的焦距,最后比較即可.在探究中除需要三個除薄厚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凸透鏡1、凸透鏡2和凸透鏡3,借助太陽光外,還需要測量長度的刻度尺、做記號的白紙.

        答案:(1)還需要刻度尺、白紙;

        (2)①將三個凸透鏡1、2、3依次放在太陽光下,并用白紙接收到各自最小、最亮的光斑;

        ②用刻度尺分別測出三個凸透鏡到各自最小、最亮光斑的距離f1、f2、f3.

        (3)如果f1>f2>f3,則在其它條件相同時,凸透鏡越薄(或凸起程度越小),焦距越大;如果f1

        四、考查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要搞清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是由物距與像距之間的關系決定的.

        [鏈接四]

        (2012年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模)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透鏡及光屏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下列哪種光學器材的成像原理與其相同()

        A.電影機B.投影儀

        C.放大鏡D.照相機

        探索與點撥

        由圖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A.電影機是根據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題意;

        B.投影儀是根據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而此時圖中所示像距小于物距.不符合題意;

        C.放大鏡是根據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虛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不符合題意;

        D.照相機是根據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制成的.故符合題意.

        五、利用凸透鏡成像特點,考查透鏡的光路圖,利用凸透鏡三條特殊的光線作圖.

        [鏈接五]

        (2013年哈爾濱市松北區二模)如圖所示,請你再畫出一束光路圖,并確定發光點S像的位置.

        探索與點撥

        篇4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了解和認識物理概念和理論的有效途徑.物理實驗既可以通過教師講解和演示,學生觀察分析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制定實驗方案,并動手操作演示的方式.

        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而且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例如教師講解“電阻”概念時,很多學生對書中電阻概念中的“阻礙作用”理解不是很透徹.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簡單實驗,讓學生分組操作,以幫助學生理解“阻礙作用”的含義: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實驗器材如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電流表和電壓表等;然后教師讓學生以相同電路,維持電壓不變,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用電流表測定回路中的實際電流數值,并將其記錄下來;最后,教師讓學生依據所測的數值,觀察并找出其中存在的規律,學生經過分析總結,最終得出結論:電壓一定,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教師利用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探索和證明,既可以滿足學生希望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需求,又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再僅限于教師的講解和理論說明,而是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探索層面,有效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師的形象演示要利用技術手段

        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也是初中物理教師在形象演示教學中需要注重的方面,尤其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靈活合理運用最為重要.相對于傳統的演示方法,多媒體形象演示可以圖文并茂,內容信息涵蓋量更豐富,操作方法更為簡單快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更為深刻.例如教師講解“照相機與眼睛視力的糾正”的時候,很多學生對實像與虛像的概念理解存在疑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眼睛與照相機成像的動態變化,并結合講解光線傳播的原理,讓學生觀察實像與虛像的區別.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演示實像與虛像的成像原因,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實像與虛像概念的同時,對凸透鏡的成像原理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形象演示,可以彌補傳統演示手段的不足,讓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更接近理論本質.同時多媒體形象演示的動態變化可以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物理概念和現象,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無形中獲得提升.

        篇5

        幾何光學是光學學科中以光線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和成像規律的一個重要的實用性分支學科。在幾何光學中,把組成物體的物點看作是幾何點,把它所發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播方向。在此假設下,根據光線的傳播規律,在研究物體被透鏡或其他光學元件成像的過程,以及設計光學儀器的光學系統等方面都顯得十分方便和實用最近在學習幾何光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發現了幾個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因此總結出若干認識問題的誤區,與大家分享:

        一、若在發光點和平面鏡中間放入不透明擋扳,則觀察到的像的亮度變暗

        如圖1所示,點P為某一發光點,MN為任意平面鏡,則在MN和點P中間放入不透明的擋板Q后所觀察到像的亮度變化情況如何?

        此題的答案應為“不變”。許多同學會認為答案是變暗,這就說明大家陷入了這樣一種誤區:認為放入擋板后亮度變暗,這來源于凸透鏡成像的原理,如下圖2、3所示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由圖2中的點S散發出的光線到達凸透鏡后通過光線的折射最終必定相較于一實像點S,然后如圖3所示情況是指當放入一塊擋板AB于凸透鏡的下半部分(或它上面的任何一塊)后,通過點S投射出的光線并且到達擋板AB的光線就無法通過凸透鏡,當然也就無法相交于點S。通過某點所匯集的光線減少了,顯而易見,當放入擋板AB,像點應該理所當然的變暗。

        但該題目所不同的出題點是,由于圖4中的發光點P通過平面鏡所呈現的事虛像點P',而我們之所以看的到P'點,則是由于進入人眼的是透過P所發出的光線在平面鏡MN上發生反射的反射光線,又因為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觀察習慣,我們所看到的虛像P'就是眼睛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因此我們看到的虛像點的亮度實際上在于當觀察時進入人眼的光線的強弱以及多少。

        二、平面鏡像觀察時的范圍和眼睛觀察時的范圍等價且可以使用同種方法繪制圖像

        (1)平面鏡觀察時的范圍和眼睛的觀察的范圍概念存在一定差別

        平面鏡觀察時的范圍根據定義理解就是指某一點或組成該物體的的其上各點(可看做是廣義的光源點)所放射出的光線通過平面鏡反射后所能同時達到的那部分空間區域。也就是說,在這部分區域內的任何地方眼睛都可以觀察的到;而眼睛的^察范圍則是指當眼睛固定在某一特定位置,通過平面鏡后視力所可以看到的地方,為了解題方便,常用的做題步驟是通過畫圖說明。但同學們應該注意到這里又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區域是指空間上的而非平面。

        (2)作像的觀察的范圍的簡便算法及實例

        ①利用繪制圖像并加以計算得出像的位置所在

        ②通過所得的像補充光具的兩條邊界的反射光線。觀察這兩條光線所包圍的部分(空間)也可認為是像的觀察范圍。

        ③只要處于像的觀察范圍內,人眼所看到的像都是完整的。

        請看下列各圖中像的觀察范圍

        三、平面鏡和凹透鏡所成的像均為虛像,無法出現實像

        如圖所示,當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是發散光線時,通過平面鏡的反射出的光線依舊是發散的,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發散的反射光線經過它的反向延長線在平面鏡后某點會交于一點,呈現出一個虛像。然而實物經過凹透鏡后也會形成一個虛像,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見到平面鏡和凹透鏡成像的實際情況。

        但是,若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是會聚光線時,如下圖所示,則透過平面鏡反射后得到的光線仍為會聚光線,由此可知,這樣的反射出來的光線就可以在平面鏡錢某個地方直接相交呈現出實像。

        同理可得,當會聚光線透過凹透鏡時,如圖所示,

        經過折射后的光線則會相交成實像點。由于初中的物理并不要求大家對虛物成像有過多的討論,因此許多關于平面鏡和凹透鏡的成像的實際情況就被大家忽視了,大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印象中的樣子,進入誤區。

        通過在平常的作業和練習中,我反復研究總結出了以下結論:

        1.如果入射平面鏡的光線呈現會聚光線,成實像則成為必然。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將會聚光線當做“虛物”。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搜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产一区日产2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美女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