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7:52:1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健康食品的重要性,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平價藥品超市的經濟學與營銷學分析
1、轉型與重新定位-歷史的必然
2007年是平價藥品超市的轉型年,或者說是平價藥品超市的重新定位年。這是筆者一而再,再而三提醒的“價格競爭是雙刃劍”對平價藥店對自我殺傷的總暴發,是價格戰的必然惡果。大部分平價藥品超市今年面臨競爭環境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轉型,要么等待死亡。
零售藥店的平價定位既成就了零售藥店的快速發展又演變成了目前零售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市場過度的價格競爭導致整個藥品零售行業的利潤急劇下降,并將藥品零售行業帶入了只會降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泥潭之中,平價藥品超市在經歷了五年輝煌之后,由于平價的常態化導致利潤的銳減,不得不面臨全面的定位轉型。
據北京藥監部門調查顯示,目前平價藥店在北京藥品零售業所占的市場份額僅有20%,傳統藥店仍是市場的絕對控制者,平價藥店已出現了近七成的虧損率。
有報道稱,目前上海的30余家平價藥房中,僅有1/5盈利,其余的都處于保本甚至虧損的經營狀態。
湖南益豐大藥房總經理劉湘岳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成立了一個多元化經營的研究平臺,試圖嘗試轉型。
其實上海開心人、北京天天好、老百姓等也都已經開始了轉型探索。上海第一醫藥商店等諸多國有連鎖藥房如今也開始逐步轉型,目前,廣州市場各連鎖藥店中,非藥商品已占到總商品的近四分之一。可見這是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誰把握住了轉型機遇,定位與管理升級先人一步走出泥潭,誰就獲得生存權。
下文,筆者就平價藥品超市的發展重新定位的必然性和趨勢做一個理論上的分析。
2、藥品營銷一位低價不完全符合消費心理
根據復星藥業對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長沙、成都、南昌、南京十大城市的消費者調研表明,影響消費者購藥的主要因素依次為:
還有很多藥品購買心理的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在選購藥品時考慮的因素依次質量、療效、副作用、其次才是價格。這是因為生命無價,健康無價,事關健康的醫藥保健品也就無價。消費者對健康關注,對藥品的質量也就更為關注。
平價只是在看病難看病貴的背景下,暫時適應了部分低收入的老年人群的需求而已;對于商務人群、白領人士、醫保可以刷卡者,平價對他們影響不大。
3、藥品價格戰是死路一條
首先是低層次價格戰的空間沒有了,隨著國家連續23次對藥品進行降價,醫保名錄里面的產品價格已經很低了,零售藥店由于市場機制最為完善,相比起醫院出售的藥品,利潤已經微不足道,為了吸引客流量拿品牌藥打價格戰已經是賠本的買賣。俗語言“言殺人的買賣有人干,賠本的生意沒人做”,但是一些腦筋進水的經營者還是對不賺錢甚至虧本的價格戰有獨特的嗜好,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黔驢技窮。
其次價格戰是雙刃劍,“殺敵1000,自損800”,是以犧牲利潤和對市場的非常規過度掠奪為前提的。
第三:價格戰是最原始的手段,連鎖藥店、社會單店都會模仿,大家都打價格戰時,平價就成了常態也就沒有了吸引力,這正是目前平價藥品超市面臨的現狀。
價格戰已經導致了媒體和消費者的注意力疲勞,現在平價已經不能吸引公眾和媒體眼球和關注,其吸引客流的促銷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平價藥房越來越多,商圈半徑必將越來越小,原來開始是半徑5公里,媒體一炒作傾城出動來一家藥店購藥的輝煌已成過眼煙云。商圈半徑縮小到約600-1000米,日營業額由原來20-30萬元,萎縮到5-10萬元。
因此價格戰,平價將是死路一條。
4、從營銷學原理來看,藥品基本沒有價格需求彈性,降價不能擴大市場需求
如果一個人沒有病,藥品價格就是降得在低,他也不會去購買,反過來,即使一個人病了,他也絕對不會吃一盒藥就可治好病,卻硬要吃三盒吧!這可以用營銷學上需求的價格需求彈性來解釋,即價格的變化幅度對需求量變化幅度的影響。保健品食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大,你降價了,我可以多吃點,而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價格需求彈性基本沒有,病了,你不會因為某種必須的藥品價格高和上漲了就不服此藥,非典期間一些藥品漲價仍然買不到就是明證。沒病,你也不會因為某個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買藥吃著玩吧!
就是說藥品的需求總量在一定的經濟發展時期是固定的,降低并不能刺激和擴大需求。平價藥品超市只是擴大了零售店的商圈覆蓋范圍,搶了其它連鎖藥店、零售藥店的生意而已,或者是吸引了商圈內更多的消費者聚集到平價藥品超市而已,并沒有真正因為降價擴大了市場容量。 更為可悲的是不去努力思考怎樣和占醫藥市場70%的多的醫院搶市場,是在狹小的20-30%的市場份額中血拼!!
此外,我們必須明白藥品不同于快速消費品,其需求雖然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總量逐步擴大,但是市場容量不可能快速擴大和無限量擴大,依靠平價促銷吸引的人流是有限的,眾多的平價藥房加入混戰,沒用利潤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種下虧本的因,不可能收獲盈利的果。
5、沒有競爭戰略就不會有長期生存權
低價這種最容易模仿、技術含量最低的競爭價值策略不是方向,那么就應該尋求其它競爭戰略。
按照市場營銷學的觀點:一種產品、服務和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競爭一是促使利潤降到行業平均水平上下,二是會導致市場細分,每種產品、服務和行業就要尋找他的細分目標市場,從大眾營銷進入個性化營銷,分眾營銷時代。藥店營銷也不例外。只有定位清晰、經營有特色的藥店才會有持續競爭力,才是發展出路!而定位絕非經營場地大、品種多、價格便誼這么簡單! 就是說理論上轉型也是必然的。
再來看看我們的藥品平價超市:定位完全雷同、經營方式雷同、管理模式雷同、目標消費群定位雷同,其中目前各地平價藥品超市的目標消費群定位雷同且明確:基本上是把價格敏感的用藥量較大的老人、慢性病者需要平價作為目標消費群,這群人占到目標顧客群的70%左右,老年人以退休金為生,且常年用藥,便宜便成為他們選購品時考慮的首要因素,而方便、品種、服務都是次要的。老年人有的是時間、購物目標明確、而不會沖動購買。也基本對促進其它較貴藥品銷售額提高作用不是很大!
這顯然是簡單化的定位:把追求方便的病人(需送藥上門或到社區店就近購藥)、要求服務周到的病人(要求代煎藥、24小時營業)。需要更多醫療服務的顧客。基本上排斥在外了,何況當路途時間和交通費費用大于藥品價格帶來的好處時,就連老年人這一群體也會減少。如果一個城市有幾家這樣的藥店,人群生意的分流就成為必然,贏利能力的下降也就成為必然!
6、 平價難以從根本上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
市場經濟的基本定律就是,處于競爭中的企業必須追求利潤,創造利潤,這也是零售業謀取生存與發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醫藥零售產業也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特殊零售業態。應該保持一定的合法利潤空間,如果超越了利潤的邊界,搞惡性折扣讓利,企業就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試想沒有一定數量高層次管理人員和高水平專業技術(如執業藥師),藥店的服務質量怎么可能提高,而高素質人才的成本是很高的,沒有一定水平的利潤,不能開出較高的薪資水平,就難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加盟,也就無法實現轉型和重新定位。因此從平價藥品超市管理的角度,也必須重新定位。
二、平價藥品超市轉型面臨的難題分析
1、“平價”標簽難以撕掉
按照營銷定位學派創始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定位的理論,定位就是牢固在消費者的頭腦中樹立其你自己產品、品牌、企業的形象,搶占消費者的心智和記憶資源。當年平價藥品超市就是靠著平價所向披靡,一路發展起來,但通過自己傳播和大眾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平價這一印象和“標簽”牢固的樹立在消費者的頭腦中,完成了定位:“平價”。這在初期發展壯大階段無疑是有益的,但現在卻成為轉型和重新定位的最大障礙。因為消費者對平價藥品超市主要的品牌印象就是便宜,你價格賣高了,做了改變,消費者就會短期內不認可,就會放棄進店。這是所有平價藥品超市轉型都必須越過的一道坎。因為改變定位必須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傳播才能慢慢改變消費者印象和購買習慣。
2、定位轉變容易,但消費者認可難
“既然光賣藥不行,那就賣點別的試試”,這是不少平價藥店老總的真實想法。可是,賣什么好呢?賣了別的東西就行得通了嗎?這也是平價藥店老總們普遍擔心的問題。
“從目前試行多元化的情況來看,太亂,太雜,或者說,不成體系,沒有特點。”劉湘岳分析說,“多元化轉型的現實情況與真正的多元化經營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總的感覺是‘形似而神不似’。”
轉型的定位如果沒有研究清楚,對周圍商圈及其發展趨勢如果沒有過細的分析調研,重新定位就可能倉促而不準、不精、不深。而且定位是靠產品組合和服務組合來實現的,不是你一宣布消費者就認可,就如同現在有人突然說自己的皇帝,沒有人對他喊萬歲一樣,不是你說自己說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消費者把你看成什么你才是什么,消費者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掏腰包的是消費者。
因此你還面臨著轉型定位的難題還有消費者的認知,要解決平價在消費者頭腦中留下來的固有印象,非一日之功。
3、媒體不會再是免費的午餐
平價藥品超市的形象定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當時平價藥品超市的廣泛傳播是因為有大眾媒體記者順應老百姓對藥價高的抱怨,對降價報道有廣泛的社會心理需求,因此才免費的連篇累牘的報道與炒作,因為媒體也需要有看點和迎合自己的讀者群,現在你轉型就不關他們的事了,因此也就沒有媒體幫你炒作了,這才是應該關心的問題。
4、定位改變后的供應鏈難題
當年平價其所以能一路跑馬圈地取得成功,供應鏈上一個功不可沒的供應商就是快批醫藥公司九州通的崛起,可以說沒有九州通就沒有平價藥品超市的崛起,二者相輔相成。如今轉型改變定位,還有一個象九州通那樣當年配合你平價定位的供應商,能夠及時保證供應與你定位一致產品嗎?答案是未知或者是否定的,因為目前適合藥店銷售的非藥品的供應鏈還未形成,也不夠穩定。筆者認為,目前還沒有一家專業化向藥店供應各種中高檔化妝品的公司。
還有重新定位多所需的專業管理和服務能力也是滯后的,這些都是轉型和改變定位需要事先準備好和解決掉的問題,否則就會無功而返。
三、平價藥品超市轉型重新定位的三個選擇
上海開心人副總說“我們希望‘消費者一提起買保健產品,就想到上海開心人’,可是,真正運作起來,難度很大——突破口究竟在哪兒呢?我們要主打什么產品?”
筆者根據多年的研究觀察分析結合國外的趨勢,給出平價藥品超市的轉型的三種可能的定位。
1、 健康管理中心
名稱:
也可以叫做“健康城”、“健康中心”、“健康廣場”、“健康超市”等。這是大型平價藥品超市最應選擇的定位。原因之一是一般藥店囿于面積和人才限制,無法進行有關健康和美麗、運動相關的工作,也無法進行最近比較流行的健康管理的相關工作。這一重任和市場機會自然也就留給了大型平價藥品超市。
定位:
應該可以模仿國家衛生部關于社區衛生中心的功能定位:“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 ”不要把自己在定位成一個藥店。二是一個健康問題解決專家,不在是以銷售廉價藥為贏利模式的藥店,二是一個大型綜合性高水平的健康管理中心。在這里可以得到更加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指導。
面積和選址:
選址必須和大醫院毗鄰,筆者近日到西安老百姓西五路店進行考察,發現還是人聲鼎沸、購藥者如云,排隊仍然要很長時間,經簡單的詢問店員告訴我,基本都是這樣。筆者仔細觀察這家藥店,覺得選址是其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首選周圍有兩家醫院為你帶來人流,其次地處交通非常發達的十字路口,筆者在摩的上問摩的司機,他言及經常有人打摩的到這家藥店來賣藥。
因此你選擇的地址首選覆蓋的商圈必須足夠大、交通便利、且有醫院與之毗鄰。目標消費群為周圍5-10公里范圍內的中老年人士。
筆者以為面積以不低于2000平方米為宜,這樣其中的SKU就可以達到1萬種以上,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其它醒目的經營與服務,才會給人以商品琳瑯滿目、服務多樣性的健康中心的感覺。
經營項目選擇:
中西藥品(名牌老藥、進口新特藥、幾種常見疾病的專科藥)、保健食品、眼鏡、健康書刊光碟、醫療器械與健美康復器材、化妝品、婦嬰用品、個人護理用品,洗化用品、休閑食品等。為了體現中心的概念,還可以以會員制形式經營理療室、食療館、湯文化館、美容美體館、針灸按摩館、養生館、健康講座室、健康管理室、疾病康復指導室、名醫坐堂館、健康體檢室、避孕咨詢室服務以及相關產品。當然如果經營面積不夠,可以選取商圈消費者最需要的幾種組合起來即可。
比如上海開心人最近把楊浦店改成了一個“東部健康中心”,就是要探索多元化經營的新路子,在現有的日化用品、護膚品等業務基礎上,突出“大健康”概念。現在,他們已經開出了與健康有關的眼鏡店、醫藥圖書店等特色店中店,同時增加了生活便利品、家庭日用品,將來還要引進嬰幼兒用品、藥妝、化妝品、保健食品和個人護理用品等多個系統的品類。楊浦店該店共分3層,總經營面積達到5200平方米,展開轉型試點后,其一樓主營參茸、保健食品和藥妝;二樓主營處方藥、OTC以及眼鏡店;三樓主營健康書店,而且還開辟了一個場所作健康講座之用。
人才及管理準備:
首先應該做充分到位的調研,不可因為不得不轉型而倉促轉型,使得經營活動半途而廢。必須貯備好營銷企劃專家、藥學專家、營養師、臨床營養師、療效專家、健康講師(可利用廠家人員)、醫師特別是老中醫、高水平按摩師、針灸師、眼科專家、健康管理專家、健康城所需軟硬件物資的采購專家。可以通過對外招聘和內部分類定向培養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管理上也要進行相應變革,建立服務項目的操作標準和收費標準。
2、 大型藥妝美容食品店
名 稱:藥妝匯、藥妝店、康復美容化妝中心等
藥妝店是最近連鎖藥店多元化經營的首選,筆者早在前年在中國醫藥報上有所論述,具體來說,藥品和化妝品具有天然的類似性,而且藥妝店在日本臺灣、香港等很是流行,筆者最近到日本考察藥店,發現日本的藥店基本都是藥妝店。
定 位:藥品、化妝品、美容食品店。
目標消費群:白領金領商務人士。
功 能:高檔藥品、中高檔化妝品、各種美容食品及湯料
經營項目:食療系列產品、高檔藥貧、美容即化妝品、美容保健器材與服務項目、運動器材。
面積及其選址:這種轉型定位適合中小型平價藥品超市,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米。選址一是大型高檔居民社區,二是繁華商業鬧市區,但不一定與醫院毗鄰。
經營策略建議:前期訪低門坎,讓國際一線、二線知名化妝品進駐,以帶來人氣。在經營的化妝品上,必須注意藥妝匯定位與原來的平價藥品超市完全不同,因為目標消費群基本不同,你不能在把中老年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群,你產品的價格不能在低,你見過低價位的國家品牌化妝品嗎?因此你不能再以平價的經營思路來經營管理藥妝匯。
3、綜合小超市
名稱:健康小超市、健康坊、迷你健康中心、綠色健康超市。
定位:以最小的面積,經營家庭最需要的藥品、保健品、家庭最常用生活衛生用品、快速消費品和門診及活動中心。
目標消費群:社區居民為主。
功能:一站式購藥購物看病和健康活動,以方便為主。這明顯有別與其它大型超市。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今年的主題為“城市化和健康”,強調健康對于勞動創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幼兒園通過開展一系列世界衛生日宣傳教育活動來增強幼兒的衛生健康意識,并使衛生健康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深入到幼兒的內心并且體現于行動。
二、活動時間
2013年4月7日為世界衛生日,在7日—9日期間開展世界衛生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三、活動參與人員
全班教師和幼兒
四、活動內容
(一)教師對本班幼兒進行晨間檢查活動。并進行衛生消毒工作。
老師對教室、臥室進行紫外線消毒;對幼兒水杯、毛巾進行消毒柜消毒天氣晴朗的日子讓幼兒抱著自己被子出來“曬日光浴”,教師帶領幼兒到陽光下做運動,以保障孩子們的健康。
(二)對幼兒進行“世界衛生日”教育活動,同時,組織全班幼兒開展衛生清潔活動,老師徹底清掃教室后,也引導孩子們投入到的活動之中。讓孩子,自己動手,擦拭小木床、擦桌子,掃地、擦小椅子和走廊的瓷磚,全班上下,都投入到衛生清潔活動之中。
(三)衛生清潔活動之后,對幼兒進行衛生習慣教育,教育幼兒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服,飯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腳、洗臉、刷牙等等,不能吃不干凈的東西。
(四)教師加強幼兒盥洗活動的教育,注重洗手環節,同時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讓教育幼兒知道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并教幼兒洗手兒歌:“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促使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鼓勵幼兒正確洗手講衛生。
幼兒園還以班級為單位,對3月份評選出的“講衛生的寶寶”和“不挑食的寶寶”進行頒獎活動,將以此鼓勵幼兒 講衛生,不挑食,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幼兒園環境得到清理,也培養孩子們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二)結合大班主題活動《從頭到腳》,進行相應的世界衛生日宣傳教育活動。
1、多吃健康食品 不吃垃圾食品
各班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走進生活、深入超市、網絡下載、剪報等形式讓幼兒收集健康食品與垃圾食品(簡言之,只要是新鮮的,經過健康方式加工的蔬菜、水果、肉類、主食等,都是健康食品。垃圾食品是指含人體所需營養成分,經過炸、烤、燒等加工工藝使營養成分部分或完全喪失,或在加工過程中添加、生成或長期過量食用在人體內產生有害物質潴留的食品。如含苯并吡的油炸類食品、含亞硝酸鹽的熏制類食品以及易造成水鈉潴留的腌漬類食品等等)世界衛生組織公
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類食品、腌制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腸、火腿等)、餅干類食品(不包括低溫烘烤和全麥餅干)、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燒烤類食品)。教育幼兒“多吃健康食品有益身體健康,少吃或不吃垃圾食品促進身體茁壯成長”
2、講衛生從我做起教師教育幼兒吃剩的垃圾不能隨地亂仍,在學校時應扔入垃圾桶,外出時要自己準備好一個垃圾袋,裝垃圾。
3、健康小衛士行動
“油對人體的重要性僅次于水和空氣。”丁永勝坐在自己公司的會議室里談論食用油對人體的重要性,儼然一位營養學專家。
2012年,他創立了自己的食用油品牌―“諾養”。品牌名源于法語Lanouvié,意為“新生活”。與市場上一般的單品油和調和油相比,這款食用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近似于處方,重新定義了食用油的營養價值標準,按照中國人的體質特征和飲食習慣,列出所需,再“照單抓藥”,綜合多種珍稀堅果的營養成分,達到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比例。
“油脂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要均衡,多了少了都不行,錯了傷害更大。”丁永勝說。
在此之前,丁永勝在教育系統工作了18年。在北大讀EMBA期間,同學之間都在談論生態農業,這給了丁永勝很大啟發。考慮到當下的食品安全問題,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成立了世紀潤和品牌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投資健康食品,滿足高端人群對健康及生活品質的需求。
2010年,在一次交流中,北京林業大學食品加工系王建中教授提議丁永勝做食用油。當時他不以為意,國內的食用油市場已經被ABCD(美國嘉吉、ADM、邦吉和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商控制,競爭激烈。
然而后來,丁永勝逐漸了解到,整個市場處于低端粗獷型發展狀態,食用油的質量偏低,其中70%80%以上的食用油采用浸出的方式生產,這種生產方式的產出率很高,雖符合國家的安全標準,但有致癌的化學殘留,如苯并芘。
食用油市場的無序競爭給產品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高端消費者對于健康的核心需求得不到滿足,高端食用油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白。在歐美國家,高端食用油市場占有率在22%左右,而中國不到2%,這個以煎炒烹炸為傳統飲食習慣的市場,需要一款高質量、高營養的食用油。
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于2008年11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提出的膳食推薦規范,以及王建中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諾養食用配方油應運而生。
這款油根據人體對脂肪酸需求的比例,將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以山杏仁、核桃、高油酸葵花籽、亞麻籽為原料,經過逐粒篩選,最終只有不到5%的原料符合甄選條件。
由于原料的高品質,加上使用冷榨技術,產品產量低,丁永勝面對著高質量下的高成本帶來的價格出位問題。
大家好!
能夠受**企業邀請參加這場主題為“本土、文化、健康、和諧”的十周年戰略發展研討會,我感到萬分榮幸。在此,我謹代表**單位,對**企業的盛情邀請表示衷心的感謝!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這是明代醫學巨匠李時珍對飲食重要性的高度概括。民以食為天,人之所以能夠維持生命、工作、思維,都要依靠食物的供養,足可見飲食關乎健康。良好的飲食衛生能讓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精神,充滿信心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其實注重飲食衛生,關注身體健康,一直都是我國的良好傳統。自古以來,我國人們就將飲食衛生視為養生防病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現代人都追求健康長壽,飲食衛生就更受大眾矚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任何到酒店、餐廳就餐的客人,首要的目的是為了食用各種各樣的菜品、飲品,在滿足生理需要的同時,延續生命的存在,保證身體的健康。這就要求食物中任何對人體有害的因素都不應存在,否則,人們如果因為進食而造成對身體健康的傷害甚至是對生命的威脅,那么飲食也就失去了延續生命活動的意義。因此,餐飲業加工銷售的菜品、飲料等食物,首先必須是干凈衛生、安全無害的,在保證飲食衛生的同時兼顧健康,這不僅是餐飲生產經營的基礎,更是餐飲企業能夠得到長足發展的基本保證。
“食育”,顧名思義,即飲食教育,是指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學習與食物相關的知識,獲得有關飲食的正確知識,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從而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食育”這個專用名詞是由日本學者創造的,該詞的創造者將“食育”與德育和智育相提并論,以強調它的重要性。“食育”提倡者認為應該讓兒童通過認識食物和參與種植等活動,來習得正確的飲食行為。這些理念一經提出,旋即引起日本普通民眾乃至政府的高度重視,2005年,日本政府頒布了《食育基本法》。我國有學者也從2007年起呼吁“食育,從娃娃抓起”,上海的一些小學已將“食育”納入課程。
我認為,將“食育”引入學前教育具有現實意義。眾所周知,入園時還由帶養人喂飯的幼兒不在少數,嘴里含著飯不會咀嚼而流淚的幼兒也非罕見,挑食、偏食的幼兒更是不計其數。幼兒及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習得正確的飲食行為至關重要。
實施“食育”可從3個“H”,即“Head”(知識、理念)、“Heart”(情感)和“Hand”(實踐)三個路徑著手。
首先,幫助幼兒對飲食形成正確的認知。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各種食物的來源以及它所具有的營養價值。也可以通過游戲、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對不健康食物可能帶來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例如,對于許多不愿吃蔬菜的幼兒,可以通過讓他們辨認各種可供食用植物的形狀,了解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而懂得它們對人體生長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圖2展示的是象山海韻幼兒園的孩子們每天在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并認真記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對植物生長的知識知道得越多,對可供食用植物的喜愛之情就會與日俱增。
其次,幫助幼兒從情感上悅納有利于人體健康的食物。飲食行為看似純粹的生理,實則頗受心理的影響。孩子們之所以偏愛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燒烤食品、飲料等,是因為這些食物能強烈刺激味覺和嗅覺,并使人產生旺盛的食欲,從而拒斥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幫助幼兒從情感上逐漸對健康、營養食品產生喜愛之情,遠離垃圾食品,從而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