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范文

        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24 10:52:58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篇1

        【關鍵詞】語文;培養;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策略研究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中所說的“核心素養體系”一詞,鄭重提出研究各個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發展的任務,明確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終身的和必須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國家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體系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上定位,是提升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

        1.核心、核心培養的概念、意義和內容

        什么是核心素養?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

        核心素養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核心素養在今天主要是時代教育的需求,現代年輕人的特點兩個重點問題;

        本世紀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結構模式,主要解決21世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來社會,才能在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同時推動社會發展,這已經是一種世界趨勢,也是我國面向未來培養人才的探索之路。

        2.甘肅省會寧縣針對“核心素養培養”的思想與基礎

        甘肅省會寧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干旱山區,雖然“干苦甲天下”,但是也是“西北高考狀元縣”,這里的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一點也不低于沿海發達地區,加之會寧縣自古以來民風淳樸、崇文尚德、人才輩出。

        隨著全世界“核心素養培養”教育理念的提出、推動與發展,我國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甘肅省會寧縣教育系統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理論指導下積極主張、探索和研究,根據本地區教育發展的現狀指導“核心素養培養”教育研究。

        時展、教育改革、社會需求,那些“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具體的與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

        3.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包括的“核心內容”

        3.1信息素養:網絡時代,對于網絡的獲取、利用與創造的能力,對于重要信息的選擇、加工與交流,對于培養運用網絡文化知識的學習、分析于寫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2思維素養: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是當代高中學生不可缺少的核心培養內容;

        3.3人文素養: 向著文明方向發展的人文素養目標培養,實現當代高中學生民主與法制、人人平等、正義與誠信等等;

        3.4專業素養:讓新時代的高中學生具有一技之長,滿足社會分工的需要,實現做人和生活的價值取向。

        4.培養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必須實施的策略

        4.1Z文教材的認真教學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我們知道,語文教材是高中學生(包括每一個年級的學生)學習文化和文學知識的“精品”,因為,語文教材是在浩瀚如海的“文學”資料中精心選編而來的,有外國的中國的、有古代的現代的、有各種體裁的,包含著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所以,作為一名高中學生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和用好語文教材,把握好語文教材的基本要求、落實好語文的教學關鍵、培養好語文的學習能力,著重于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教給學生字、詞、句的來源、含義和運用,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

        4.2語文教材的強化閱讀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二:高中語文素養的培養在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擴大閱讀數量,這個“擴大”不是漫無目的,而是具有選擇性地實現閱讀,當然包括課本閱讀和課外閱讀兩個方面。

        4.2.1課本閱讀是在教師本著培養高中學生各種素養的基礎之上積極的、有效地、科學性閱讀,是教師利用課本所含有的文化和精神素養的積極有力指導,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是達到語文學習、語文教育和語文培養目的地“重要材料”。

        4.2.2課外閱讀的高中學生應該在教師指導下所“圈定”的范圍內進行閱讀,讓高中學生閱讀具有“思想性、知識性和素養性”的課外讀物,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基礎是提高思想素質,從而加強語文素養的有效果、有順序、有質量的課外閱讀。

        4.2.3教師要有目的地培養高中學生語文素養,可以采取閱讀“匯報”、讀書“數量”和文章“成果”的預測和衡量,比如:閱讀書籍(文章)的題目數量、寫作發表文章的數量、讀書筆記和讀書隨筆的記錄數量等等。

        4.3語文教材的靈活方法是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三: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教育方法問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得當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積累文化知識和提高文學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有利于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形成,所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4.3.1在備課、授課和總結中滲透語文素養:

        4.3.1――1課前準備:在互動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權益和需要,把每一個學生看成是具有創造潛能的人,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培養學生。

        4.3.1――2上課環節: 上課過程中可采取很多種方法來調節學生學習的熱情、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積極融入互動;主要方法有:

        4.3.1――3課后總結:總結是經驗的來源方式,教學是總結的基礎,高深的理論來自于教學基礎上的經驗總結,是為下一次更好的教學作好基礎。

        篇2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的宣傳要廣泛深入

        高中政治內容涉及知識面比較廣泛,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良好載體,既有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和關鍵品質的形成。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從教師這個引導者入手,只有教師具備人文素養培養的意識,才能更好地傳達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當然教師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要加大宣傳力度。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的形式,將這種思想用文字宣傳到每個學生以及每個學生家長身上,要讓大家都意識到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與意義。通過舉例來講述缺乏人文素養會導致的問題與弊端,讓大家都意識到人文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

        二、要善于做學習型教師

        學生的核心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需要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這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在政治課堂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外,還要有意識地學習吸收多方面的人文學科知識。例如,歷史學、地理學、語文學等方面。只有知識的不斷積累,教師的視野才能具備寬度與廣度,同時經常關注社會問題,把握時代脈搏,將知識面融會貫通,才能讓學生學得更深入,解讀也更深刻。只有教師的文化素養足夠豐富,才能在教學中引領學生。所以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培養相當重要,只有具備這種素養的園丁,才能讓花朵更好地綻放成長。只有教師的不斷提高與積累,才能帶動學生一起提升素養。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推動新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重要條件,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更應該積極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教學理念,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活動,從而體現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素養的發展。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豐富課堂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許多教師習慣了整體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方法單一,課堂沉悶,教師一味地理論知識灌輸,外加應試模擬測驗,導致學生還沒來得及消化,就要在題海遨游,只能沒有目的地強行記憶知識點考點等。知識都無法充分解讀,就更別談核心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育了,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低,主動性與學習欲望得不到有效提升。所以,我們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政治課堂不再枯燥沉悶。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引導方法,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熱點新聞,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通過設疑的形式,讓大家一同展開討論,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政治知識,對一些事物做出合理判斷,從人性、理性、道德、法律等多個方面的探討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播放熱點新聞、真實故事演繹、議題辯論大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通過親身參與、問題討論、觀點論述,讓學生徹底融入學習氛圍,教師在恰當時機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價值觀,并給予鼓勵和評價,從而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自主學習探究政治理論。

        篇3

        關鍵詞:心理素質;培養;課堂氛圍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但是我們發現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不夠。課后,我們進行了調查并探討,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原因。現在,農村學生,也大多數生于二孩家庭,不少還是留守兒童,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少,部分學生存在自卑、逆反、冷漠、自私、懶惰厭學、社交困難等問題。學生在與他人有不同想法時,會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應該著手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工作。

        一、構建輕松和諧、積極有序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提倡“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的理念。在開展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主導的身份仍不可改變,創造有利于合作學習的課堂氛圍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調控課堂的方式或手段可以是多樣的,但教師必須遵守兩個理念并去力行之。

        1.教師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

        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的身份既是學習的引導者,又是學習的參與者。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要主動踐行這個理念,使自己的課堂多一點親切的“溫情”,使學生尤其是本來不夠自信、不夠從容的學生能從教師身上得到更多的鼓勵與理解,使學生能感受到合作學習課堂和諧的學習氛圍與課堂環境,從而消除壓力感,以輕松的心境去探討語文問題。

        2.教師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課堂調節與掌控的藝術家

        教師能藝術性地調控一節課,對語文合作學習的課堂能營造出使學生思維更活躍、探索熱情更高漲、合作欲望更強的氛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的課堂,其實教師更應該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跟蹤得更緊密,要處處留心、時時注意,適時及時、點撥引導,從而使合作學習更具實效。在這個方面,教師進行點撥提醒,通過巧設問題,采用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責任感與榮譽感,使學生具備合作學習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具備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人格品質

        我們在德育工作中,都會重視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品質教育,而合作學習的特點突出體現在合作上。這一個過程就是一個傾聽他人、與他們溝通的過程。因此,在看似與德育無關的語文合作學習中,加強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尊重他人的品質教育是一項不可小視的任務。

        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單個力量與小組力量的比對,進行小組之間或小組內階段性比較,從而切身感受到小組團隊精誠合作的力量是偉大的,使他們真正明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對學習產生一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態度,收獲合作、溝通與傾聽給學習帶來的樂趣。

        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態度,也是一種學習的習慣與學習能力。教師必須讓學生清楚,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的道理。在合作學習中,要尊重他人先從學會做一位傾聽者做起。合作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看似放任自由般,但實質上要求教師做一個暗中調控高手,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要讓學生明白:學會傾聽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它能使我們在傾聽別人的意見或發言里,吸取別人思想中的精華,博采眾長,以彌補自己思考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在傾聽中觸發思維靈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做出傾聽的明確要求:細心認真,耐心虛心,聽思同步。特別是強調學生有聽才有思,邊聽邊思考,從而發現別人發言中的不足與可取之處,為善于舉一反三、注意辨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培養更強的探討能力打基礎。

        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重視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因為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是最終的目標。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自主學習基礎上才能進行的。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就組織小組討論,那么少數學習優秀的學生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成為小組合作的主宰,而大部分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基礎薄弱,缺乏參與小組合作的主動性,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自己的見解,放棄了思考、表現的機會,就只好盲從別人的見解,或者對別人的觀點漠不關心。這樣的合作討論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真正的培養與發展。

        四、建立并實施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

        1.建立激勵性評估機制,培養合作學習精神

        調查表明,激勵性評估機制是培養學習合作精神、增進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小組合作表現”是評價的主要指標。它包括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個人對集體學習的貢獻等。教師要將激勵性評價指標公布給學生,并定期引導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2.整體評價和個體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語文教學習慣于全體化而較少考慮個性差異。在對合作學習評價時我們要避免這么一個做法,那就是認為合作學習是集體合作的智慧結晶,所以,就認為對合作學習評價應該以合作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這無疑也是正確的,但教師如果僅僅在教學時把評價和贊賞過多地放在合作學習小組整體上,就會導致忽視個體的發展。只有把整體評價與個體評價結合起來,在注重整體性評價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多了解單個學生的學情,考慮不同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差異、參與情況等表現,依據學生差異對他們的表現進行發展性評價。既要引導優秀學生乘風破浪,又要幫助學困生翻越學習巔峰,尤其學困生在組內可安排他們優先發言,

        培養或呵護他們的自信心,多一些鼓勵與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對學困生每次進步要加以肯定,只有合作學習中的個體得到參與成功的喜悅,整體的評價才是真實的,合作學習的目的才會真正實現。

        3.過程評價應重于終結性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教師習慣于終結性評價,習慣用成績作為惟一的評價,但這種評價方式不適合語文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實質強調“促進全面但非均衡的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學習差異,只要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都能夠超越自我,獲得進步,就應予以較高評價,這種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水平認定,而應是一種激勵、一種反思、一種改進,它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學會合作學習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合作學習的意愿得到增強,從而進一步學好語文,提高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因此,合作學習過程性評價應重于終結性評價。

        總之,高中尤其是農村高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日可以成功的事,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摸索與總結,不斷地去滲透于課堂,從而逐步實現。

        篇4

        【關鍵詞】中學生 語文素養 養成途徑

        語文素養的養成可以有力地促進語文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及整體素質,是新課程理念的精髓。因而有必要全面提升當代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語文素養的內涵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二、養成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

        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過程。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復歷練才能形成。我認為,要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在練習語言是一個潛移默化影響感染的過程。語言能力是核心的語文素養,有任何形式的需要遵循以形成反復的體驗才能形成的能力。我認為,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可以繼續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獨特情景,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于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欲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傳統的語文教學非??菰镒x課文、抄生字、分段、歸納中心,致使許多學生對語文產生了一直疲倦、厭煩心理,長期以往學生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這就需要及時的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除了在課堂上盡量使用生動的語言、動作、表情外,還可以使用一些教具,創設獨特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再別康橋》中可以利用“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笙簫”“悄悄”?“夏蟲”“沉默”?這一系列與現實生活的矛盾立刻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作者弄錯了嗎?應該不是,那么,為什么這樣寫呢?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嗎?原因是什么呢?……至此,問題已經提出,就只需要解決問題了。 還有可以利用爭辯形成問題創造情境 ,在上課時有時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爭辯性的話題來形成問題情境,在講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我要求學生討論了一個問題:《再別康橋》到底是離別詩還是愛情詩?(當代有一些學者認為它是愛情詩),學生很快便分成了兩派,而且互不相讓,一節課完了,仍然沒有統一的結論,課后,大家都通過各種手段獲取論據,力圖在爭辯中獲勝,不管結論如何,教學的目的已達到, 同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二)、醞釀激情,提高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應根據教材本身所含的人文理念和情感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以情動情,寓教于樂,對學生進行情感發生的潛移默化。這也就是一種語文審美情趣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品味樸素自然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具有發現美的眼光,注重學生的情感參與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積累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渠道。教師運用課堂教學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體驗,與學生共同討論,來分享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教學中必須摒棄一講到底,或一問到底的做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的思維量和活動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主講式、討論式、合作式、研究式、朗讀式、活動式等等??梢愿鶕煌恼n文內容,開展配樂朗讀、課本劇演出、情景對話、朗讀競賽、提問搶答等活動,激活課堂,優化教法,讓學生獲得不同體驗,在學習中體悟,在活動中探究。這些活動,決不是為了走過場、搞形式,而是為了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的心靈愉悅,培養審美情趣,提高讀寫創造的激情。

        (三)、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思辨能力

        語文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日積月累,而且語文素養的提高是無止境的。我們培養學生,希望其成為具有較高語文素養的人,有文化知識的人,并不是要將學生培養成知識的容器,而是善于思考、善于自主學習的人。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是多渠道的。我們要鼓勵學生有思辨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對于學生異于傳統觀念的言論,只要有理,我們就應該給予肯定,并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思辨的火花,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結語

        語文教學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而語文教學、語文素質的培養歸根結底要落在學生上來,語文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篇5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通過以教材為基點,以課堂為陣地,以閱讀為契機,以生活為依托等途徑來培養并提升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當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以教材為基點,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載體,教師當充分利用好教科書,明確并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借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促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以高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為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學生熟練誦讀課文,名篇經典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內容;同時注意在學習過程中做好歸納整理,積累常見的實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從而,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及學習習慣,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以課堂為陣地。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培養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還是在課堂。而當前的一些語文教學環節中的確存在一些低效、繁瑣的問題。課堂教學環節的復雜繁冗,直接導致學生課堂學習負擔的加重。這樣的課堂難以培養學生熟練的語言技能,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目標的落空。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以閱讀為契機。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更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1.倡導經典閱讀

        毫無疑問,文學經典閱讀對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倡導經典閱讀。具體而言,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1)發揮教師引領示范作用和指導作用。首先,以人格引領人格,用魅力塑造魅力。教師應以自身為范,引領學生讀書。教師可以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在課堂內外進行展示,以加強對學生的感染力;其次,機智地引導學生。文學經典的引領,可以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導語,如授課過程中的經典穿插等等。(2)激發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利用教材中的文學經典,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在教材中有很多文學經典,這些都可以用來培養學生興趣。其次,巧妙推薦書目,促進學生閱讀經典。比如學習梁實秋先生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可告知學生,梁先生的文章風格不獨有嚴肅,還有幽默諧趣,進而以講小故事的形式推薦《雅舍小品》一書。(3)引入激勵機制,倡導背誦經典??梢哉b讀比賽帶動讀書氛圍,也可以考試為動力,促進經典名篇的背誦。(4)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保證閱讀的持續性。

        2.規范網絡閱讀

        網絡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因其自身的優勢,對高中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如能因勢利導,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我們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指導規范學生的網絡閱讀。(1)家校統一認識。既然網絡閱讀的趨勢不可逆轉,家長和學校方面則當與時俱進,客觀看待網絡閱讀的利與弊,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一方面,學校要為高中生的網絡閱讀提供條件,營造一個安全純凈的校園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家長、語文教師要開放眼界,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質。(2)培養高中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提高網絡信息檢索能力,也可向學生推薦專業站點和精品網站,做好信息導航。(3)以經典閱讀帶動網絡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根本途徑。首先,用經典閱讀精神培養高中生網絡閱讀的良好習慣。其次,用經典閱讀興趣提高高中生網絡閱讀品味。實踐證明,長期的經典閱讀必能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品味和閱讀習慣。

        四、以生活為依托。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野战|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天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女|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av一区二区软件|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2020青青| 国产精品一级香蕉一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av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 国产大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