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保護環境的責任范文

        保護環境的責任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7:41:1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保護環境的責任,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保護環境的責任

        篇1

        本學期,我們學了一組關于保護環境的課文。文中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那令人心驚膽戰的生態災難,我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按照老師的指導,在家里組織了一個活動小組,展開比賽。成員是我、姐姐、妹妹。大家都躍躍欲試,期待著比賽的開始。這個比賽的規則是:每人行動起來,在街上,在家里都可以展開勸說或者自己保護環境的行動。比賽開始了,我們開始行動。我到大街上,看見一位阿姨正在隨地吐痰呢!我趕緊上前阻止:“阿姨,您可千萬不能吐這口痰啊!要知道,這痰會在地上蒸發,然后結成黑色的小塊,永遠也清除不了了。你難道就能這樣忍心看著這口痰成為城市清潔的絆腳石嗎?”我的連珠炮語使得阿姨啞口無言。隨即,她便拿出一張餐巾紙,俯下身子將地上的痰擦干凈。我趕緊拿了照相機拍攝下來,作為我的成果。

        我來到公園里,看見有一個小妹妹正在摘花!我趕緊跑過去:“小妹妹,你覺得這花漂亮嗎?”“當然了,紅彤彤的,多好看呀!”小妹妹笑了?!澳敲?,既然這花是漂亮的,就應該留給大家一起欣賞。你摘走了,別人就看不見了,公園也不會有原來這么美麗了。而且,這花被摘掉后的枝頭,是再也長不出花了。”經過我的一番勸說,小妹妹頓時羞紅了臉。馬上停下手。我又將這一幕用相機記錄下來。

        ……

        篇2

        國旗下講話--保護環境—不容推御的責任

        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于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襄、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篇3

        如果有一天,空氣不再清爽濕潤,彌漫著煤塵、黃沙、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如果有一天,生活中沒有了綠樹、紅花、碧草,大地只剩下一片黃土,沙漠向人類文明延展!

        如果有一天,地球失去了承載生命的淡水資源!

        請問,聰明、睿智的人類,我們將怎么辦?

        外太空至今沒有生命的跡象,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大氣層的臭氧空洞讓紫外線長驅直入,厄爾尼諾、拉尼娜,酸雨、干旱,亂砍濫伐、毀林開荒、過度放牧、土地鹽堿化……平凡善良的人可能不屑于關心,環保,似乎離我們很遙遠。

        氣象學家警告我們,亞馬遜叢林的蝴蝶扇扇翅膀,冰雹就可能在南中國從天而降!而兩極的冰川融化后,繁榮富強的香港和上海將葬身海底。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每年竟有一百多天流不到大海。郁郁蔥蔥的山林沒有了,聽不到松濤之聲,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難道要成黃土高原第二?而流盡千古愁的滾滾長江,又在步黃河的后塵了。兇險的沙漠正向古都北京逼進,據說內蒙大草原上的蝗蟲,每平米一百多只,飛起來遮天蔽日。老鼠藥沒有消滅掉老鼠,卻一度讓人聽不到貓鳴狗吠。農藥消滅掉害蟲的同時,也消滅了麻雀,如今又要來消滅人類自己。塑料袋雖然方便生活,卻將無法降解難以消逝的白茫茫留給大地?;?、坍塌、泥石流,又是一把懸在頭顱上的劍。

        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車輪正滾滾前進、勢不可擋,而與之相伴相生的工業污水、廢渣、尾礦等等也鋪天蓋地而來:洋垃圾坐著輪船來“進口”;哈爾濱雙苯廠爆炸,淞花江一度造成了嚴重污染!重慶某化工廠氯氣泄漏,江北區幾十萬群眾被迫緊急轉移;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悄無聲息地從睡夢中奪走了幾百條生命。

        砍一棵樹只需三分鐘,育一棵樹卻要三十年!

        難道非要流血才能使人覺醒?

        這些事如果你還覺得遙遠,那么我們來看看你昨天的晚餐:大米可能加有臘!肉里可能有瘦肉精!炒肉的也許是地溝油!小白菜小青菜中可能殘留有甲胺磷、樂果!火腿里可能放有敵敵畏!豆瓣里可能有蘇丹紅!酒中或許有甲醛!

        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是,我們不要帶血的GDP,我們有能力,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環保,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給子孫后代留一個秀美山川,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篇4

        1.1責任承擔主體

        環境違法行為的行政責任由企業和企業相關責任人承擔。相關責任人是指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即違法行為主要獲利者和在生產、經營中有決定權的管理、指揮、組織人員,直接排放、傾倒、處置污染物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工作人員等。

        1.2責任形式及適用

        1.2.1罰款

        新《環境保護法》第59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即為“按日計罰”制度。出臺這一制度,是為了治理目前在環境執法中普遍存在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以有效遏制“寧可違法也不治污”怪象的發生。新《環境保護法》第61條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責令恢復原狀。近年,建設項目未批先建的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是因為這類項目可以通過“先上車后補票”的辦法限期補辦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新《環境保護法》對未批先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直接說“不”,堵住了現有規定中“限期補辦”的漏洞。未批先建的違法項目,可以直接處以罰款。新《環境保護法》第62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并予以公告。近年來,我國因環保問題引發的群體性沖突時有發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眾得不到相關環境信息,難以評價企業排污狀況造成的實際影響。法律規定重點排污單位若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環保主管部門要首先責令其公開,并處以罰款。

        1.2.2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責令停業、關閉

        新《環境保護法》第60條規定,企業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這一規定,既加強環境執法,又兼顧企業的基本權益,程序設計上一般先實施限產、停產整治,再考慮停業、關閉,循序漸進,留有空間。為規范監管和便于基層執法,國家環境保護部制發了《環境保護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暫行辦法》,規定了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和停業關閉的適用情形,對調查取證、審批、決定、實施整改、解除、后督察等實施程序提出要求。

        1.2.3行政拘留

        新《環境保護法》第63條規定了企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因環境違法被處以行政拘留的情形:①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②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③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④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行政拘留是對尚未構成犯罪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為嚴厲的行政制裁。

        2環境民事責任

        2.1責任承擔主體

        環境違法行為的民事責任承擔者有兩類:一類是環境污染者和生態破壞者,另一類是提供環境服務的中介機構。新《環境保護法》第64條規定,因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造成損害的,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承擔侵權責任。第65條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從事環境監測設備和防治污染設施維護、運營的機構,在有關環境服務活動中弄虛作假,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2.2責任形式及適用

        《民法通則》規定的10種民事責任形式中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都能適用于環境民事責任。賠償損失是環境民事責任中應用最廣泛的責任形式,環境侵權責任多以賠償損失的形式承擔。我國環境侵權中“賠償損失”這一民事責任的承擔,嚴格遵循著傳統民法中的同質賠償原則,即民事侵權所致的損害賠償以受害人遭受的實際損失為標準進行賠償。而在環境侵權事件中,受害者往往遭受了巨大損失,但依據同質賠償原則獲得的賠償卻非常有限,侵權責任法的預防功能無法實現。鑒于此,有學者建議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使受害者通過懲罰性賠償彌補潛在損失,以實現社會實質正義,切實發揮法律的預防功能。

        2.3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責任承擔

        同一環境行為常常會同時涉及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為有效保護環境公共利益,新《環境保護法》確立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所具有的公益性、懲罰性及預防與補救功能,決定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不能直接套用傳統的環境侵權訴訟的責任承擔方式,而應當設計出符合其自身性質的法律責任承擔方式。比如,“排除危害”責任的適用應首先確定環境侵害的標準;“賠償損失”責任的適用應當區分惡意排污、過失排污等不同情節確定賠償數額;“恢復原狀”責任的適用應當考慮恢復原狀的可能性與成本、恢復原狀費用的范圍及數額計算和支付方式等。

        3環境刑事責任

        環境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實施了嚴重危害環境的行為,并造成了人身傷亡或公私財產的嚴重損失,已經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制裁的法律責任。

        3.1責任承擔主體

        環境刑事責任承擔實行通俗意義上的“兩罰制”,即既制裁單位又制裁相關責任人。實踐中,不少環境污染犯罪是由單位實施,此類行為往往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環境案件司法解釋第6條明確規定,對于單位實施環境污染犯罪的,不單獨規定定罪量刑標準,而是適用與個人犯罪相同的定罪量刑標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并對單位判處罰金。

        3.2與環境犯罪有關的罪名及刑罰

        3.2.1投放危險物質罪

        刑法第114、第115條規定,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毒害性”物質系指能對肌體發生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因而損害肌體、引起功能障礙、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質,如氯化鉀、氰化鈉、砒霜及其他各種劇。

        3.2.2污染環境罪

        刑法第338條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對1997年刑法規定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作了修改完善,擴大了污染物的范圍,簡化了入罪要件。修改之后,罪名也由原來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調整為“污染環境罪”。這意味著,不論行為人是否造成了污染環境的后果,只要實施了污染環境的行為,即可按此罪量刑。

        3.2.3與固體廢物相關聯的罪名

        刑法第339條規定了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和走私固體廢物罪。該條規定,將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的,依照刑法第152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以上是刑法規定的與環境犯罪相關的罪名。環境案件司法解釋第8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投放危險物質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進一步加大了對環境犯罪的處罰力度。

        4結語

        篇5

        關鍵詞:城市;環境保護;地方政府;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466-02

        引言

        2013年以京津冀、長三角、中原地區為主持續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多個城市的PM2.5濃度已經超過了70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標準2倍以上,高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值7倍以上,大氣污染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給我們敲響了警鐘。2014年4月24日,人大常委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保法修訂草案,規定“對污染企業罰款上不封頂”,可見我國對污染治理所下的決心。面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有限的資源,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十分重大。

        中國的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居民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將會消耗巨大的能源。城市的低碳環保治理將是必然的趨勢,各區域政府履行地方政府職責,維護生態文明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吉林市環境概況

        吉林市林業、水、耕地等資源豐富,立處于我國東北地區,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表示,吉林市人口為447.14萬,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48.6%,GDP占全省的1/5,位居第二,東北三省城市GDP中排名名第六。吉林市也是“一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以石化、冶金、能源、建材等重工業為主要產業。工業企業資產總額超過千億元,包括中石油吉化、燃料廠、化纖廠、一汽吉林汽車、碳素廠等一大批企業在國內行業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一)吉林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由于地理環境和能源結構的影響,重工業處于主導地位

        吉林市處于長白山向松遼平原過度地帶,山區、半山區、平原廣闊,自然資源雄厚,所以衍生出許多重工企業。重工業,特別是石油化工產業對吉林市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經濟的增長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2011年吉林市共有重點污染源35家,排出的氯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氨氮等有毒物質上萬噸。

        由于吉林市境內工業區與居民區錯雜分布,使得工廠排放出的毒氣等直接影響到周圍居民,例如吉化工廠爆炸硝基苯泄露事件,使周圍幾十公里的居民疏散,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2.老工業區產能過剩,設備老化

        化工產業是支柱產業,但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產業集中度不高,在安全生產和節能消耗領域發展不足。由于體制因素導致原料缺乏,工業市場沒有得到好的培育,發展落后,裝置老化,產品附加值低,再加上所處地理位置限制,與其他資本雄厚和技術先進的大型化工外企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競爭力相比比較落后。裝置的老化直接導致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環保的配套裝置不足也會使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3.吉林市還處于以資源換經濟增長的形勢中

        吉化公司是國家“一五”期間的重點工程,到如今已經有60年左右的歷史了。吉林化工產業、制藥產業等產業集群的發展給吉林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然而,如今吉林市仍是以化工型重工業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模式,GDP增長還需此類重工業生產的支撐。老吉化公司依然有很多老舊的設備,由于資金缺乏和優秀人才的稀缺導致科研技術和創新力不足。但重工業支撐經濟發展的模式沒有改變,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吉林市仍需依靠老的工業來維持經濟的發展。

        (二)吉林市政府對環境污染采取的措施

        1.建立低碳城市建設行動方案

        2008年,中英對于氣候變化所展開了戰略合作,確立了吉林市作為“低碳經濟方法學及低碳經濟區開發案例研究”的試點城市。在近幾年的實踐過程中,確定了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框架:建立完善排放指標,制定低碳交通實施方案等等一系列有助于環境改善的一系列方案。建設高新區低碳產業示范區,并且有針對性的研究和解決低碳試點實施中的突出問題,推進各項工作。目標計劃在2030年完成吉林市低碳化建設。

        2.推進老工業區的產業技術轉型

        對哈達灣等老工業區進行整體的搬遷改造,哈達灣是吉林市“一五”時期建設形成的老工業區,大量的工業集中于此,然而給此地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空氣質量極差,灰土遍地。此次的產業轉型實施新建企業產品的技術升級方案,減少過老工廠的繼續使用,拆除廢舊工廠,優化提升化工生產的生產效率和環保設備的引進,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達到資源的減量投入、循環利用。

        3.治理環境污染,加大城市綠化度

        發展城市交通水平建設是國外治理空氣污染成功的手段之一。吉林引進以公共交通排放控制的方案,加大了停車場等設施的建設,對部分道路實行了限行的政策,成為了優化空氣質量的有力措施。對市周邊和市區道路兩旁種植苗木生長量大、成活率高、凈化空氣能力較高的樹木。對工廠污染物的排放也值制定了排放量化標準,以此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通過地方合作促進環保治理與發展

        2010年,吉林市政府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在組織,通過全球地方政府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交流合作可以幫助政府解決全球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各種挑戰。這對吉林市環境保護的治理和未來的發展都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二、地方政府對環境問題政策執行的困境

        (一)環境的公共性導致“公地悲劇”的發生

        由于環境自身的公共性,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的必然要素,與生態系統不可分割,所以必然導致了非競爭條件下“公地悲劇”的產生。對于氣候變化,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問題,公眾、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都無法徹底解決,供給公共物品和保護環境的重任需要政府來承擔,只有通過法律約束、宣傳指導等手段才能有效地解決“公地悲劇”的發生?!肮乇瘎 鼻『糜∽C了像如今霧霾等問題的出現,所以政府為社會成員提供公共物品的同時,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合理利用。但在實際運用中“公地悲劇”隨處可見,治理范圍廣、數量大是治理的困境所在。

        (二)政府的體制缺陷導致“唯經濟發展論”的阻礙

        我國壓力型體制一直存在于各地政府績效考核的體系之中。在當前對政府環境責任的立法、司法和外部規制難以快速有效地建立的情境下,官員政績的考核體系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對GDP的依賴,使政府為適應壓力型的體制而忽視了對環境責任。

        重經濟責任,輕環境責任是目前各地方政府突出的表現,官員們基于對政績和利益的考慮,地方政府很難抑制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政績和城市發展效益,對高資本的投入、高資源的消耗和高污染的排放無節制。為了保證GDP的增長,政府極力與企業“配合”,加上領導中的“近視”現象,不為環保做長遠打算。出現問題時,政府為企業開脫,形成地方保護主義。因此環保政策執行大打折扣,有時更是紙上談兵。

        (三)落后的管理和法律體制的不健全導致“無效監督”的結果

        無限政府帶來了環境責任理念的缺失。我國主要強化的是“管”的只能,而缺乏對“責任”的界定,所以完善政府對環境的責任受到了限制。傳統的模式忽略了公眾的參與,政府對環境的責任有賴于公民參與與公眾監督的發揮。但在傳統模式上,政府代替了公民,忽視了監督的作用。

        我國的政策和法規建立較晚,在注重經濟增長的情況下,與環保有關的政策和法規還不健全,使我國政府履行環保職責困難重重。

        三、地方政府履行環保職能的對策

        (一)完善政府環保職能的政策法規

        各地方政府對所管轄的區域的環境質量起到了監督和治理的作用。由于法律和政策制定上存在的缺陷,在履行的過程中對環境責任義務無法良好的執行。因此完善對環境責任的法律、規制,提高法律時效性,加強責任監管是各級政府履行環保職能的基本條件。

        加強權責的劃分,使權責統一,通過具體的管理制度合理劃分環境監管的主體職能。明確管轄分區的責任人,在享有收益權的同時,又承擔監督管理的職責,實現自然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在發生問題時,能夠快速問責,達到權責分明,治理問題明確清晰的效果。

        (二)建立政府內部的約束機制

        政府內部約束機制的建立可以矯正政府不當作為和不作為的現象。政府環境績效考核機制對于完善政府內部約束機制十分有效,確立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把這一體系納入各政府和領導干部的績效考核內容之中,以控制環境污染物、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這三點作為績效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完善環境責任問責制度,針對地方政府對企業保護問題,干擾環境執法問題,權責分明,對沒有執行環保責任的單位和個人追究其法律的責任。

        (三)學習國外的治理方法,取法乎上

        國外一些國家政府所頒布的相關法律,可以為我們依法治理污染提供參考依據。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倫敦地區大量燃燒煤炭所產生出的粉塵和有毒氣體大量的排放,導致了那一時期經常被大霧所籠罩,人們染上了許多呼吸系統的疾病。因此,英國政府通過立法確立檢測標準、嚴控尾氣、建設綠化帶和頒布《清潔空氣法》來凈化空氣。由于空氣污染21%來自建筑物供暖,為此英政府改造居民灶爐,冬季統一供暖,建立節能寫字樓,提高現有能源利用率。

        美國在污染嚴重的時期,通過了《空氣污染控制法》。用強制的手段對環境進行了監控,使環保機構擁有立法、執法、處罰權,美國也通過使用技術改進進行節能減排,降低了空氣污染量。1990年美國通過了《空氣污染法案》的修正案,制定了減排的相關標準,用于20多個州,甚至影響了加拿大東部各省,通過對具體污染源進行定點監測和數據共享,在共同治理的環境下成效十分的顯著。

        通過學習國外的一些經驗,總結教訓,植樹造林,減少排放量,公開監控信息,形成立法監督的機制。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強地方合作,促進國內外共同治理是環保的必經之路。

        (四)監控信息公開并加強公民參與和宣傳的力度

        公眾參與的前提和基礎是環境信息的有效公開程度,政府應定期的公開相關問題的重要數據,對可能引起環境污染和環境隱患的工程,充分的保障公眾的知情權?,F如今網絡的發展促進了公民的參與能力,政府應該努力完善聽證會、等渠道的時效性,發揮媒體的作用。通過公民的參與依法對為履行環保義務的部門問責。

        政府還要提高人們的低碳意識,學會使用低碳能源,加強公共物品的配套設施完整齊全,減少高耗能產品的使用,讓全民意識到低碳經濟的作用,推動全民的參與。

        (五)推動綠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在生產領域,強化企業的污染排放標準和林業的砍伐數量,加快低碳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在建設領域,全面推進城市綠化標準,加大環境改造力度和揚塵等控制標準;在交通領域,提高公共交通環境,加快推進新能源的利用和配套設施建設。

        堅持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在考慮產業結構的同時,把能耗最低最為最重要的標準來實施,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建立能源量指標交易置換制度,可以實現不同企業之間的配合,還可以推進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有效的起到環保的作用。建立健全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的檢測平臺,真正的做到對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監督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版 |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国产一区风间由美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天美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中文乱码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a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日美欧韩一区二去三区|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