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茶藝方面的知識范文

        茶藝方面的知識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2 17:39:5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茶藝方面的知識,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茶藝方面的知識

        篇1

        云南省普洱市中醫醫院,云南普洱 665000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使用電針治療儀疏密波治療面癱的效果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發病)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組)和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各30例,2周后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辨證結合多波型治療的患者在臨床癥狀改善、治愈率方面均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 治療面癱使用電針治療儀時,采用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的方法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

        關鍵詞 ] 面癱;電針治療;使用方法;觀察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b)-0117-02

        面癱是指面部肌肉癱瘓,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面神經受損而引起的病癥,部分患者發病前常有局部受風、著涼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發病后急性期的患者表現在單側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陣發性不規則的抽搐,輕者表現為一側眼瞼閃電狀的不自主跳動,重者可引起半邊面肌的強烈抽搐,一側面部板滯,麻木,流淚,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眼不能閉合,口角向健側牽拉。一側不能作閉眼,鼓腮,露齒等動作。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還可并發面部神經麻痹,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1]。隨著病程的,面神經受損逐漸嚴重,易引起面肌痙攣、頑固性面癱、面癱后遺癥等并發癥,而在面癱發病前兩周則是治療的最佳時期,越早治療越合適。中醫針灸治療面癱是臨床上較常采用的治療手段,以往進行的是常規藥物治療方式,近年來我院對此類患者依據不同分期、不同病情進行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的模式,療效甚好,下面就此措施應用及體會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發病)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其中觀察組(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6~64歲,平均55歲,均為周圍性面癱;單側發病者26例,雙側者4例,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4~66歲,平均55歲,均為周圍性面癱;單側發病者28例,雙側者2例,兩組從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的《22個專業95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為準,孕婦、小于16歲或大于70歲的患者、合并嚴重糖尿病、精神病、嚴重高血壓及心衰者除外

        1.2臨床概述

        面癱學名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通常急性發病,突然出現一側面部表情肌麻痹,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作皺眉、閉眼、露齒等動作,一些患者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面神經核及面神經病損所引起的面癱稱周圍性面癱。發病15 d以內為急性期,發病16 d~6個月為恢復期。

        1.3方法

        1.3.1對照組 ①基礎治療。保持安靜、臥床休息,注意顏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頭朝風口窗隙久坐或睡眠;②藥物治療。使用激素,抗病毒藥物,血管擴張劑,神經營養藥治療

        1.3.2觀察組 在上述治療上,采取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的方式,具體如下:以風池、太陽、下關、合谷、陽白、四白、頰車、迎香、翳風、聽會、地倉為主穴,人中、承漿、迎香、顴髎、翳風、完骨為配穴,選取陽白一絲竹空、下關一顴髎、頰車一地倉三對穴位。陰極在外周,陽極在中心部。波形為疏密波,頻率1.6檔,輸出強度以面部肌肉輕微收縮為度。電針時間25 min,以低頻疏密波脈沖電流刺激,注意刺激的強度,電流強度以患側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收縮為度,局部不出現發僵、發緊感,疏、密波交替,持續時間各約1.5 s,治療2周。

        1.4療效評定標準

        2周后進行效果評判,以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確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經功能分級標準(H-B~分級)結合臨床癥狀進行評定。House-Brackmann面神經分級標準分為6等級,Ⅰ級:正常,Ⅵ級:完全麻痹。每個等級有測量面神經運動部位的具體內容。測量抬眉及口角的運動幅度,并與健側進行比較,再將這些結果轉換成6等級。Ⅰ級:面部運動功能正常,沒有無力及聯帶運動。Ⅱ級:面部運動功能僅有輕度不對稱,可能有輕度的聯帶運動。Ⅲ級:有明顯的不對稱及明顯的繼發性缺陷(即并發癥),但是額部有運動,額部運動的出現表示神經功能沒有完全變性。

        1.5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且進行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

        3 討論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癥的病證,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又稱“口眼歪斜”,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許多的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影響。面癱的主要病理機制為缺血和水腫,與面神經的營養缺乏、微血管痙攣、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相關,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等都可能誘發疾病,由于疾病可能帶來精神萎靡、性格自卑等心理危害,長期面癱、面癱后遺癥可能會出現,肝、腎、臟腑功能、微血循環系統病變。在面癱的早期,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后遺癥。因此積極的治療至關重要。

        臨床治療方法很多,研究表明針刺穴位尤其是周圍神經穴位能使原有的病理改變的肌電圖好轉,使失去神經支配的肌纖維重新獲得神經支配,促進神經纖維再生[2],而且電針對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和相關多肽的影響也有關聯。同時面癱也是聯合國WHO推薦針灸治療的43個適應病癥之一,面癱早期的治療關系到疾病的轉歸,關于面癱急性期是否能進行針灸強刺激治療在學術界存在很大的爭議.電針治療儀在針灸治療中廣泛運用,而疏密波是電針治療儀波型中的一種比較常用的強刺激波形。本組患者我們通過對比針灸強刺激和非針灸治療進行系統評價以判斷早期針灸強刺激治療的必要性。

        面癱治療上通常采用抗病毒藥物,擴血管藥物、活血通絡的藥物配合局部理療等,本組患者我們聯用電針治療,低頻脈沖電流通過毫針刺激腧穴,具有調整人體功能,加強止痛、鎮痛,促進氣血循環,調整肌張力等作用,低頻脈沖電流的波形、頻率不同,其作用亦不同,如密波為同頻50~100次/s,能降低神經應激功能,具有止痛、鎮靜、緩解痙攣作用,疏波為低頻2~5次/s,能引起肌肉收縮,提高肌肉韌帶張力,疏密波為疏、密波交替,能促進代謝,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性水腫。從效果看,急性期面癱患者在使用疏密波穴位刺激后5~8 d左右,患者明顯感覺面部癥狀減輕;10~12 d左右眼裂開始縮小,嘴角偏斜開始糾正,面部表情開始恢復。實踐中我們結合病情特點選擇一定的波型和刺激強度,在治療效果上明顯好于常規藥物治療效果。有研究表明,用固定的脈沖頻率和序列作較長時間的刺激時,隨刺激時間延長,針刺效應會減弱[3],從而出現電針儀刺激適應現象,為了防止出現適應,電針儀的脈沖波型、脈沖幅度、頻率和序列組織應該是多變的,因此我們不斷增加刺激強度,對電針儀的脈沖和脈沖列波型進行調整,利用頻率調制或幅度調制形成間斷、疏密、起伏、鋸齒等不同波形增加刺激效果,以避免產生適應現象。波形選擇上要結合病癥進行,此病早期發病時面神經處于急性炎癥期,強刺激或電針能夠加重神經的損傷,宜單一波形。操作時應注意選穴不可過多,以免刺激太強,患者不易接受,通電前將電針機的輸出旋紐轉到零,爾后打開電源開關,將輸出電極分別夾在穴位上的兩支針上,慢慢旋動輸出旋鈕,將頻率調到要求程度,再慢慢加大輸出量,如果感覺減低,可適當加大輸出量,電針器最大輸出電流應控制在1毫安以內,避免發生觸電事故,調節電流量時應逐漸從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強,以防引起肌肉強烈收縮造成彎針、斷針、暈針等意外。

        綜上,治療面癱使用電針治療儀時,采用辨證結合疏密波治療的方法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

        參考文獻]

        [1] 閻固林.針灸推拿并用治療周圍性面癱44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10,42(1):57.

        [2] 宿慧,鄭祖燕,邱婷婷.針刺配合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0,10(1):98.

        篇2

        關鍵詞:電視劇;廣播劇;音頻制作;差異;制作方法

        引言:

        電視劇與廣播劇在眾多的方面存在相同點,比如:都由語言、音樂、動作效果等方面元素構成。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差異。其中,一個明顯的差別體現在后期制作上。比如:在單聲道和立體聲的制作樣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廣播劇非常強調調頻,注重立體的調頻播出和制作。而電視劇現在應用的是單聲道伴音的播出制作。因此,我們針對電視劇與廣播劇在音頻制作方面的差異、電視劇音頻后期制作的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工作。

        一、電視劇與廣播劇在音頻制作方面的差異

        (一)音樂差異

        就電視劇和廣播劇在后期的音樂制作方面而言,音樂的錄音和制作主要是在立體聲的監聽下來完成的。在立體音的音樂制作方面,存在著聲音反向的問題。原因是這種反向與立體聲話筒錄音角度和反向的大小與直接性的關系。比如:我們以電視劇中主體歌曲的錄制為例子進行具體說明。反向問題的出現使得在后期制作中具有良好效果的歌曲在播放中存在較大效果差異,即存在音樂伴奏的聲音效果小、人聲大的問題。因此,為有效的解決此類問題,需要使得電視劇后期制作的縮混歌曲在單聲道監聽的環境中完成,即應用MONO版,提高歌曲的聲音品質。而廣播劇不存在此類的問題,可以應用MONO版或者是CD版來完成,只需要注意聲音的品質和效果即可[1]。

        (二)人聲差異

        電視劇和廣播劇在人聲上存在較大差異。原因在于,電視劇在音頻制作方面應用的是單聲道模式,而廣播劇應用的是立體聲制作方式,導致了兩者在后期人聲處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就廣播劇而言,其在室內的場景和室外的場景中都需要錄音棚具有良好的錄音效果,即應用雙Studio或者是應用吸音擋板來實現良好人聲的錄制。而電視劇在人聲的處理上,要求具有非常長時間的混響。

        (三)動作效果差異

        電視劇和廣播劇在動效處理上也存在較大差別。其中,電視劇在后期的制作中需要加入m當數量的混響,提高動作效果的清晰度,提高播放中聲音的品質,使廣大觀眾在良好的聲音、動作效果、場景下來欣賞精彩的畫面,獲得良好的視覺享受[2]。

        二、電視劇音頻后期制作的方法

        在電視劇的后期制作中,需要應用各種有效的方法來提高電視劇的畫面感、提升其聲音的品質、使得精彩的畫面和聲音絕佳的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隨著科學水平的進步,觀眾審美的提高,需要在電視劇的后期音頻制作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使得最終呈現出來的聲音更好反映電視劇情境中的主題內容,與劇情的發展、電視劇中具體人物的性格、畫面的場景充分協調,提高電視劇的質量和水準。

        (一)人聲的制作

        在電視劇的制作中,劇中人物的對話和旁白是充分反映出聲音一個重要載體,使得電視劇的觀眾在自覺或者是不自覺的狀態下隨著劇中人物的聲音變化來感受到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內心活動特點。在一般的情況下,有關方面的人員需要依照對話標準平均值來進行人物聲音的控制,即控制在-7dB到-3dB之間,最響的人物對話最好不超過0dB,極弱的人物對話最好不低于-10dB。但是,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存在不同拍攝角度的問題,演員的聲音大小、語言應用的速度、進行情感語言的表達不可能一致。因此,鑒于以上方面的情況,在進行后期剪輯中需要以完整性的畫面為選取鏡頭,也需要從其它的鏡頭場景中對在畫面、口形、語速方面不一致的問題進行合理化替換,做好后期的配音工作,提升聲音的空間感[3]。

        (二)音響效果的制作

        一個優秀的電視劇需要具有良好音效制作。在電視劇的各種聲音中除了需要有自然界中發出的良好聲音、電視劇拍攝中人物以及周邊環境等發出的聲音外,還需要應用良好的方式來進行后期音響效果的制作。一些音響的聲音已經在電視劇的現場拍攝中完成了。但是,還有的音響效果需要在后期制作中調整、剪輯、修飾。這種音效方式的調整就是以劇中人物的對話為基礎,充分展示出電視劇場景中需要的主要人物聲音,然后在后期的制作中加入必要的后期聲音配飾。比如:在電視劇的拍攝中,許多雨中的場景、下雪的場景是通過一些機械設備來營造的。因此,在后期的制作中需要進行打雷、閃電、刮風等等方面聲音的后期制作,使得電視劇的場景表現力更加逼真。還有一些聲音需要在后期的制作中消除。比如:電視劇拍攝中的現場提示音、移動軌道的聲音、現場中其它的雜聲等等都屬于與劇情無關的聲音,需要在后期中消除。

        (三)音樂的制作

        在電視劇的后期制作中,需要應用良好的音樂,提升電視劇場景的表達效果,將劇情和劇中人物的情感活動、內心活動升華。比如:一些主題曲的應用、在電視劇精彩鏡頭情境中,合理化音樂的穿插,使得電視劇中各個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極大烘托了電視劇的氣氛,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如:我們以《北京愛情故事》為例子進行說明。通過應用了汪峰的《北京北京》《存在》作為電視劇的主題曲,在故事的發展中應用了羅大佑的《童年》等歌曲,提升了電視劇表達主題的水平,使得電視劇的劇情沖突更加鮮明[4]。

        結論:

        對于電視劇與廣播劇在音頻制作方面的差異進行分析,有利于我們應用好各種音樂、有效性的進行后期聲音配飾、使得雜音得到消除,全面性提高了電視劇后期制作的質量和水平,提升了電視劇整體水準,實現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高冬梅,陳鵬.金帆獎高清電視劇類一等獎作品《闖關東前傳》的音頻制作[J].現代電視技術,2014,02:34-36.

        [2]權勝.電視劇與廣播劇在音頻制作方面的差異[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8,04:77-78.

        篇3

        [關鍵詞] 共詞分析 專利引文分析 知識關聯

        [分類號] G255.53

        1 科學―技術知識關聯的概念

        “科學―技術知識關聯”是近年來專利計量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在Scientometrics、World PatentInformation等權威期刊的相關文獻中通常被表述為Science Technology Linkage、Science Technology Interac-tion、Science Dependence of Technology。研究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意義在于:通過揭示哪些基礎研究學科與哪些技術發明領域之間存在知識關聯,預見二者間可能的推動或啟示作用,從而為國家創新體系的管理者提供科技資源配置方面的決策參考,以便目標明確地扶持更具產出能力的基礎學科,發掘已具備基礎儲備的未來技術創新領域。

        2 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目前,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途徑多種多樣,不同學科都在為此作出各自的貢獻。

        在科學社會學和技術社會學視野下,研究公共基礎研究機構(公共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的合作研發活動,是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有效途徑。技術社會學認為,公共基礎研究是技術變遷過程的基本要素,它通過提高社會整體創新水平間接推動企業的開發活動??茖W社會學的雙螺旋理論(Double Helix Model)認為,科學與技術是一對舞者(a pair of dancer)的關系,二者在相互推動下呈螺旋狀上升發展?;A研究與技術開發之間的知識交互過程和合作活動是實現技術突破的能量儲備過程,是實現技術躍遷的重要前提。文獻[1―3]通過統計大學及公共基礎研究機構與企業的合作研發活動,揭示了激光、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知識擴散和成果應用情況。

        在技術經濟學視野下,挖掘基礎科研機構和技術開發機構(各類企業)在地理空間分布上所表現出的關聯規則,是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又一途徑。技術經濟學認為,區域經濟管理者在制定科技政策時,通常會從有利于本地經濟和技術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基礎科研對本地技術創新的影響,在同一地域范圍內統籌規劃創新型企業和基礎科研機構,從而構建起兩者間知識關聯和轉移的通道?;谏鲜黾夹g經濟基礎,基礎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地理鄰近性與兩者間的知識關聯和轉移強度之間通常會表現出明顯的相關性。文獻[4―6]分別通過研究美國、法國、東歐范圍內基礎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的地理空間凝聚現象,揭示了對應的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和知識轉移強度。

        在科學計量學和文獻計量學視野下,解析科研期刊論文與技術專利文獻間的關聯關系,也是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另一途徑??茖W計量學家Verbeek認為,企業創新人員對科研文獻的理解、認同和利用是引發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和最終造就技術轉化的關鍵環節。Garfield指出,發明不可能來源于魔術或真空,它是發明人對若干已有的概念進行重新組合的知識成果。Narin等認為,幾乎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知識的關聯性在專利引文中有著明顯的體現??蒲衅诳撐呐c技術專利文獻之間的共詞關系和引用關系是新知識向技術部門轉移的顯性表現。

        3 利用共詞分析法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局限

        共詞分析法以某一(或一系列)主題檢索詞(科學概念或技術術語)為“關聯點”,分析該詞在科研論文和專利說明書中的“共現”情況,從而推理和判斷基礎科學學科與技術創新領域之間關聯關系的方法。共詞分析法直觀、有效,但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和局限。

        3.1 科學概念與技術術語之間存在部分不對應問題

        盡管INSPEC和INPADOCDB等詞表能夠提供某一科學概念和技術術語的多種詞匯表達,但它們不能解決“部分科學概念與技術術語不對應”的基本矛盾。例如:專利說明書中的技術術語thin film(納米絕緣薄膜)及其同義術語ion sol-gel(離子溶膠凝膠)、polyerys-talline film(硅多晶薄膜)等在科研論文中并沒有絕對對應的概念,通常只能被近似地映射為chemical vapor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carbon nanotubes(納米碳管)、amorphous nitride(無定形氮化膜)等詞匯形式。

        3.2 同一概念術語在科研論文和技術專利中的表達方式各不相同

        科研論文中的化合物名稱在專利說明書中往往以分子式、化學鍵結構式或馬庫什結構式(Mm-kush strue-ture)表示,例如,pantoprazole作為一種常用的抗潰瘍藥物的化學名稱常出現在科研論文中,但在專利說明書中這一詞匯很少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其馬庫什結構式,如圖1所示:

        3.3 專利技術的核心特征詞難以被確定

        科研論文由作者給出關鍵詞,指明論文的核心知識概念,但專利說明書中沒有“關鍵詞”,發明人沒有歸結出專利的核心技術特征。目前的共詞分析主要依據“詞頻”和詞出現在專利說明書中的“位置”來間接推斷某術語是否表達了技術的核心特征。但核心特征詞的“詞頻”的分布閾值和詞出現在專利說明書中的什么“位置”能否代表技術的核心特征也還是一個爭論性話題,如有人重視“標題”、“摘要”位置,也有人重視“權利要求條款”位置。

        3.4 語種差異有時會引發技術術語缺失

        例如,中國專利中的中醫治療方法專利和中藥配方專利所涉及的人體穴位和草藥名稱等都沒有對應的英語詞匯。

        目前,上述問題都還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就局限著共詞分析法在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方面的效度和信度。

        4 利用專利引文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優勢

        本文所討論的專利引文主要是指專利說明書所引證的相關科研期刊論文。Jaffe等將“專利引文分析法”(patent citation analysis)定義為:利用各種數學與統計學的方法,對專利引文進行分析并揭示其中存在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方法。1994年Narin首創了“專利計量學”(Patentbibliometric)并構建了專利計量指標(Science Linkage,sL),用以度量技術發明與基礎研究之間的關聯強度。利用專利引文揭示科學一技術知識關聯的方法,以專利引文為紐帶,通過專利說明書對科研期刊論文的引證映射,揭示對應的基礎研究學科與技術創新領域之間的知識關聯,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

        篇4

        關鍵詞:茶藝;茶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內容;措施

        茶藝是我國獨具特色的發展痕跡展示,其并非人們所看到的簡單的茶藝展示,而是融合了我國重要的精神內涵,將我國的精神內容通過看似簡單的沖泡飲等動作展現出來。茶藝中所蘊含的精神是我國多年歷史文明的凝結,是其精華的匯總,具有極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也正是因為茶藝所具有的特性,通過對其進行創編和踐行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對茶藝從非文化遺產方面予以保護,才能夠真正促進茶藝文化的再進步,才能夠讓茶藝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發揚光大。

        1茶藝精神

        1.1海納百川

        隨著我國文化建設和發展,當今的茶文化也匯集了不同地域的品茶習俗而獨具韻味。每一種茶葉雖然都有其獨特的產地,但是當茶葉被分散銷往不同地域時,不同的飲茶者又使用不同的茶具進行茶葉的洗、沖和品的過程,因此,茶藝也被賦予了不同的精神內涵,可以說包容了各類文化,集各地飲茶風俗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茶葉的沖泡工藝和品茶韻味。

        1.2和敬精樂

        首先,茶文化代表著和諧,品茶時往往是多人端坐到一起進行較為平靜的交談,氛圍以和為貴;其次,通常在待客時會為其沖泡茶水以示歡迎和尊敬,體現了茶文化中的“敬”;再次,茶葉在沖制時需要精心選擇水源、茶具、泡法,并應當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品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特定的禮儀講究,因此,茶文化的“精”無處不在;最后,人們通過品茶這一習俗和習慣,能夠得到心靈的升華,最終實現身心愉悅的效果。

        1.3尊古崇商

        茶文化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是古人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因此,茶文化也具有極強的“尊古敬古”的韻味,茶文化已經成為我國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寶。另外,當今社會很多商業人士在談生意和商務交往時經常坐在一起品茶溝通,品茶也逐漸成為創造商務氛圍的重要方式。

        2我國茶藝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內容

        茶藝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尤為重要。對于此,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對其予以保護,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規化,并為保護工作提供相關的必要的政策支持,湖南、福建、安徽等省份也積極將本地的茶葉申請了非物質文化保護,并成功進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的記錄中。非文化遺產所涉及的領域也非常眾多,比如舞蹈、民俗、音樂、醫藥、戲劇、美術、雜技等等,而與我國茶藝相關的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傳統技藝

        主要是指茶葉的制作工藝、茶葉的沖泡工藝和茶點制作工藝等。這些傳統技藝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被繼承和發揚,相關的技藝種類多種多樣,在豐厚的茶葉制作文化的基礎上,提煉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迄今為止,已經有16個與傳統技藝相關的項目入選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2傳統音樂

        茶與音樂看似不相關的兩個方面,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的登記來看,我國與茶藝相關的傳統音樂類遺產項目僅有兩個,一項是福州市的茶亭十番音樂,另外一項是湖南省辰溪縣的茶山號子,這兩種茶文化音樂都十分有名,且被現代歌手進行了創新演繹。

        2.3傳統戲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戲劇類收錄的與茶文化相關的項目也比較少,僅為三項,分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的桂南采茶戲、江西省贛州市的贛南采茶戲以及湖北省陽新縣陽新采茶戲。這些戲曲也被戲曲藝術家改編演繹變換了多種形式,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2.4傳統醫藥

        眾所周知,有些茶葉是可以入藥的,因此,在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我們發現,福建省晉江市的靈源萬應茶與福建省永定縣的永定萬應茶被收錄到了中醫養生這一子名錄下。中醫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這些茶在醫療保健中也被得到了相關的應用。

        2.5民俗

        與茶文化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還有民俗類,在該類別下,廣東省潮州市的潮州工夫茶藝和廟會項目中的浙江省磐安縣的趕茶場這兩個項目。

        3茶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效體驗模式建設

        3.1結合名茶的地理標志特征進行茶藝教學

        高校茶藝的創編和實踐可以結合名茶的地理標志來進行,將茶中的原產地的氣候、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文化、風土人情等特征融入到茶藝之中,讓學生能夠通過茶藝的觀看和學習,感受到茶藝所具有的內涵和力量,能夠為茶藝的開展添加新的內容。同時,對于茶藝的教學工作開展尤其要結合其地理標志等方面的特點而進行,探究其中的“獨樹一幟”特點,一方面能夠對茶藝教學的開展添加更為獨特的保護,做好相應的優化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其后續的研究提供強大的支撐。

        3.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茶藝,要想真正融入到教學工作之中,則需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提升,讓學生能夠從基本的茶藝學習過程中,融入到系統的、深入的學習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將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相關信息納入到系統教學之中,尤其對于明確收錄的本地區與茶文化相關的項目進行重點教學,另一方面則可以積極挖掘茶工藝、茶文化相關的傳統戲劇、傳統音樂、與茶葉相關的古方醫藥以及與茶文化相融的地區民俗文化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和精髓,充分對茶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價值研究,讓茶藝的學習更加具有內涵,通過具有內涵的內容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將會被極大地調動,學習的效果更好。

        3.3社會與院校結合的保護方式

        對于茶藝所進行的各種保護和傳承,一方面需要院校進行積極教學系統建設,從教育方面進行體制的完善,構建相應的茶藝傳承方式。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社會力量進行專業的保護,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茶藝的本質,能夠切實加入到茶藝的保護過程中來。我國對于茶藝此非文化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是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索授予的標志產品、標志工藝所進行的法律規定,這就讓社會對于其保護的力度不夠,還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強。首先,院校需要建立與相關行業的聯系,此行業最好是茶藝行業的龍頭行業,為學生的實踐和培訓提供強大的根據地。學生在此范圍內,一方面可以學習到重要的茶藝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親身參與到茶藝的活動之中,切身感受茶藝之中所蘊含的各種豐富知識和內涵,培養學生對茶藝進行保護的意識。其次,院校還需要與法律相關專業的行業進行關聯,讓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對于茶藝保護的法律政策,讓學生能夠從法律意識上對其保護予以提升,探究更好地法律保護措施,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茶藝法律保護意識。第三,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就我國當前的茶藝保護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我國當前對茶藝保護中所存在的問題,從多方面探究保護茶藝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走出校園的限制,將眼光放置到更加廣闊的范圍內,從而達到提升自我能力,優化茶藝保護,為更好地進行茶藝事業而更加奮進。社會與院校的結合還需要社會中行業和企業的努力,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需要國家的重大推動力量的展現,讓相關行業能夠自動自發地與院校進行通力合作,以此為契機,也能夠更好地推動自身的發展和建設。

        3.4對教材進行系統編排

        任何教學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教材的依托,通過教材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加系統的知識,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整體性更強。因此,對于茶藝的高校教學來說同樣需要注重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一方面注重其內容的綜合性、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讓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首先,對于教師來說要做好茶藝教學的教研工作,通過集體教研以及個人教研相結合的方式,尋找最好的教學路徑。再教研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提升自我的內在修養,拓展相應的實踐性,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綜合提高,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更好。其次,教材中所囊括的內容應當盡量全面,讓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能夠輻射到相關領域的深刻認知,讓學生可以探索到更加深刻的內容。比如,教材中可以融合茶的起源、茶藝的形式、國外對于茶藝的認識,我們相鄰國家對于茶藝的傳承等等內容,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生對茶藝的學習興趣,也具有知識性,讓學生的知識更加淵博,學習的領域得到拓展。第三,茶藝教材內容可以與相關的科目進行連接,從而讓學生對于茶藝的內涵產生新的認識。比如,茶藝教材可以與品德修養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看到茶中的品德,也讓學生能夠在品德學習過程中融入茶的清香,讓學生對茶和品德都產生新的認識。

        結語

        茶藝的發展歷史悠久,并在新時代中獲得了新的進步。相關人員更加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發展,通過院校參與的方式對其進行人才的培養,讓茶藝獲得越來越多人們的青睞,讓人們因為茶藝的發展而更加感受到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力爭讓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通過茶藝認識中國,通過茶藝愛上中國,通過茶藝感受到中國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任艷艷,單軍,姜含春.文化生態視域下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黃山毛峰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300-305.

        [2]郭曉紅.從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看茶文化的傳承發展[J].福建茶葉,2016,04:281-282.

        篇5

        關鍵詞: 中職茶藝專業 誤區 專業品質

        茶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茶源于中國,被人們發現、利用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茶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茶里沉積著生命之味,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

        茶藝是“茶”與“藝”的融合,從廣義上講,是研究茶葉的生產、制造、經營、飲用的方法,拓展一系列茶事活動,等等;從狹義上講,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茶業專家、學者、茶人熱捧“茶為國飲”“弘揚中國茶文化,振興中國茶業經濟”,目的是通過做茶飲茶弘揚中國的茶文化,中等職業學校開辦茶藝這一特色專業,其目的也是為了弘揚中國的茶文化,推動我國大力發展茶飲產業,在茶葉商品中注入文化內涵,提升中國茶葉的附加值,促使人們沿著富裕、健康、發展的軌道前進。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茶、品茶已成為現實生活中一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現。

        一、中職茶藝專業目前存在的兩大誤區

        (一)專業的學習過于側重機械式的茶藝表演。

        在茶藝表演專業課教學中,有一個致命的現象:學茶藝表演就是記住或是掌握茶葉的沏泡要領――凈器、置茶、潤茶、沖水、敬茶,學會了這些就學會了茶藝了;或是有如社會上有些人的一種說法,掌握了一些茶的沖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飾,就認為自己會進行茶藝表演了。就泡茶而言,本身應該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將泡茶的過程戴上“茶藝”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藝術是被人們欣賞的。茶藝中有個“藝”字,整個茶藝過程應處處體現出一種美感,而不是機械地重復幾個動作,千茶一泡。真正茶藝師的茶藝表演,是將不同的茶葉,分別選擇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溫、程序、方法,將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發揮到最佳狀態,茶藝師優美、柔和、夸張的沖泡動作,端莊、美麗、得體的氣質,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題相吻合的服飾、環境等構成一種整體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藝師應有嫻熟的沖泡技藝和整個沖泡過程中所顯示出來的寧靜致遠、從容不迫的氣質,這也恰恰是一般人機械學習茶藝所不能領悟和表現的。

        (二)茶藝專業的學生培養定位過低。

        茶藝專業學生培養定位在會泡茶的服務生,與飯店服務員區別在于:懂一點茶藝知識,會茶藝表演。由于定位過低,學生在校學習的有關茶的知識和技藝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模糊和淡化,最后也就是和其他服務員沒什么區別。

        二、提升中職茶藝專業專業品質的途徑

        茶藝專業要有發展和提升,有自己的獨特的色彩,茶藝專業的學生除了服務是有共性的外,更要有自身獨有的內涵,這對于從事茶藝專業教學的師者而言,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中職茶藝專業要提升專業品質,需要從事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認識和提高。

        (一)茶藝技能的提升。

        一技,泡茶之技。選器、選茶、選水、溫度、沖泡、貯茶,這些技能是茶藝的基礎技能。不同的茶葉,由于生長的環境不同,制作工藝的差異,有不同的茶性。外形緊直挺秀的開化龍頂生長在常年云霧繚繞深山之中,選擇沖泡的水溫較西湖龍井高,龍頂選器適合長高型的玻璃杯,而龍井則適合低矮型的玻璃杯或是瓷器杯,以保持龍井特有的栗香。又如“鳳凰三點頭”“懸壺高沖”“高山流水”“關公巡城”等技能,則需經過千百次的訓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勤練出真功的。

        二技,服務之技。服務語言、服務心理、服務禮儀、服務技巧等服務技能。目前,茶藝專業畢業生就業十分走俏,主要去向有茶業公司、茶藝館、茶樓、茶莊等行業。這些行業都是服務行業,因此學生要嚴格按照茶藝師職業要求和茶藝人員應具備的服務技能進行訓練和學習,這樣才能認真做好所從事的各項工作。在接待服務過程中,除了和諧得體的著裝、亭亭玉立的站姿、典雅的坐姿、輕松而怡然的走資、優美的手型、優雅自信的舉止,為嘉賓提供良好的外觀享受外,還能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為顧客提供茶葉知識、茶葉沖泡技能,傳承中國的茶文化的能力。

        三技,適時營銷。茶藝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分析市場行情,與商人洽談業務的能力。茶藝師不僅僅是一位泡茶的能手,也是一位會營銷的生意人。茶葉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人們對茶有著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說不同的茶適合不同的人來飲用。中職茶藝專業需要在茶葉營銷方面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如學習電子商務,開設網上商店賣各類茶葉,讓學生在茶葉市場實習,等等。在營銷專業課教學中,重點應闡述茶葉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的運行機制,要求學生不僅懂得營銷的基本知識和策略,制勝,而且能科學地應用營銷基本理論,使之與茶文化、茶產業、飲品業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斷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的能力。

        四技,會喝茶。一個學習茶藝,一個會泡茶的服務人員,如果從沒喝過茶,或是喝的茶葉的品種不多,不懂茶性,只是機械地沖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又如何能更好地服務客人?茶源于中國,我們的祖先對茶有了充分的認識,茶圣陸羽著《茶經》,宋徽宗著《大觀茶論》,他們如不喜茶,不喝茶,不研究茶,如何寫出流傳千古的佳作,成為全人類的遺產?所以,茶藝專業的學子除了茶技、服務之技,營銷之技外,還應擁有一技,那就是會喝茶,那怕是能適應茶的那一種獨特的苦味也行。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根所在,而中國的年輕一代,由于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從小解渴的不再是傳統的開水、酸梅湯,或是茶水,而是含有大量的添加劑的各類各種軟飲料、可樂、果汁等,哪怕是冠以茶為名,也不是我們茶藝中說的茶,而是充滿著各種添加成分,只是帶有一點茶香的飲料,因此,肥胖已是一道風景。學茶藝的學生不喝茶不愿品茶不只是個別現象。茶藝專業的學生,他們本身就承載著傳承中國茶文化的使命,學茶的人不喝茶,那么,茶,為國之飲,從何談起?

        (二)文化素養的提升。

        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是需要通過時間去沉淀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雖然中職生文化課成績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們的文化修養到此結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最青春年華之時,賦予一定的文化熏陶,這將是一個人終身的精神財富。茶藝,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之一,以茶會友,茶話會、茶沙龍、茶吧等場所,茶歌、茶舞、茶詩、茶藝等茶文化表現形式,都將會提升文化的素養。茶藝表演主體是表演者,每個動作、神態、語言、儀表均應體現一個“美”字,“美”不僅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內在。表演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高的文化修養,要了解茶文化的歷史、茶葉基本知識、美學知識、禮儀知識等,必須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如,臺灣陸羽茶藝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極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練習泡茶的同時,要練習太極拳。仔細推敲一下,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太極拳和茶藝的確有相關的聯系,茶藝表演要體現“和”“敬”“圓”,而打太極拳的姿勢,從頭至尾雙手呈弧型,始終如抱著一只球,并不時在空中劃出一個又一個的圓。從打太極拳的速度來看,緩慢均勻,和茶藝表演時從容、自然的氣質要求是一致的。如果能練好太極拳,并將太極拳的延綿不絕、柔和堅韌的動作、氣質運用到茶藝中,就一定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提升。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出產的茶葉有著不同的滋味,有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有現代的后起之秀開化龍頂、安吉白茶等。從古到今,茶葉的品名越來越多。中職學校開設茶藝專業本身就特具地方特色,一是學校身處產茶區,學生家中不乏有種茶、制茶、賣茶者。茶人最喜用這個詞來體現他對茶的了解,這就是“茶性”?!安栊浴?顧名思義:茶是有性格的。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茶葉品種、不同的制茶工藝一定會帶來不相同的茶性,顯然,不同的茶類,自然有不相同的沖泡方法,相同茶類雖然其沖泡方法相同,但產地不同、用水不同,甚至泡茶的人不是同一個,其滋味都會是不相同的。茶性,是一個愛茶之人或是學茶之人必須懂得的,它和地方特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學校要讓學生參與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設之中,搭建特色文化平臺,讓學生成為茶文化的組織者、參與者、宣傳者。為體現茶藝專業的地方特色,應組織學生廣泛開展有意義的茶事活動,在校內以茶藝競賽為主題,開展茶歌演唱、茶舞茶藝表演、茶詩茶詞朗誦等競賽活動,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祥和、溫馨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校園浸潤于濃郁的茶香中;在校外舉辦形式多樣的茶藝表演晚會等茶事活動,將茶藝表演、茶歌茶舞融為一體,讓學生充分展示茶藝表演技藝和演唱技能。各種以茶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可使茶藝專業在第二課堂中更加生動精彩,更富有生命活力。

        (四)茶藝回歸自然。

        真的茶藝并沒有那么神秘不可測,茶藝專業學習需回歸自然。如茶藝表演的學習,我認只需抓住三個重點,就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什么叫茶藝。茶藝表演的三個重點是,第一,沖泡程序設計科學;第二,表演者應具有較高的素質;第三,表演形式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茖W沖泡是基礎,表演者的素質高低是表演成功與否的關鍵,源于生活才能被廣大民眾所接受。茶藝表演關鍵在于“藝”,“藝”是技藝、技巧。茶葉沖泡程序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是表現“藝”的前提,對不同的茶類應設計不同的沖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葉的色、香、味、形,達到茶藝表演的目的。如開化龍頂單茶的沖泡,它的主要程序為:備水―燙杯―置茶―潤茶―沖泡―觀展示杯―奉賞干茶―敬茶。一般綠茶沖泡表演時,“奉賞干茶”為程序的第一道,而在開化龍頂茶藝中,卻將其安排在沖泡以后,因龍頂單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開,茶葉中的有效成分須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間穿插觀賞干茶恰到好處,這樣安排更具科學性。再如烏龍茶的沖泡程序幾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說。廈門大學茶藝中心的烏龍茶沖泡,“分茶”與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個杯中加入茶水(稱為韓信點兵),每一杯都點到,以示公平,再來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補上一點(稱為關公巡城),這樣,每杯茶湯的量和濃度基本一致??傊?一種茶的沖泡程序設計,以及沖泡水溫、時間的控制,茶與器具的配置,水的選擇等,都應從茶葉內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湯色、滋味、香氣等能否充分展示該茶的品質特點諸方面去考慮。茶藝表演以沖泡好一杯茶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質特征充分展示出來,那么動作再優美、環境再優雅是徒勞無功的。所以,茶藝要回歸自然。

        總之,中職茶藝專業提升教學品質,除了要求學生學好茶藝專業知識、掌握各種沖泡技能外,還必須懂得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更要讓學生懂得中國茶藝中包含的茶德、茶禮,將“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將茶禮轉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聞香識茶、以茶施教,以精湛的技藝展示自己的才華,茶藝專業課實踐教學更重要的是應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面向大自然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記住:茶是不會讓你失望的,選擇了茶,就選擇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傳承了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徐南眉.少兒茶藝――新的課外教育形式[J].茶葉第一期,1999.25,(1):46-47.

        [2]陳杖洲.在少兒中開展茶文化活動的探討[J].廣東茶葉:33-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12p|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一本岛一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亚毛片免费乱码不卡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