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1 17:28:1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變電站的電磁污染
現代電力網的電磁效應主要通過電場、磁場和電暈三種形式發生的。
1.1電場特性
載流輸電線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有如下特性:①場強度與輸電線相對于大地的電壓成正比;②場中的導電物體(建筑物、樹林等)會使電場嚴重畸變,從而產生一定的屏蔽;③三相交流輸電排列方式不同,電場強度不同(導線水平排列,場強影響范圍最大;正三角排列次之;倒三角排列時最小)。提高輸電線架設高度、可減少地面強度。
1.2磁場特性
磁場強度的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與電壓無關;50 Hz 或 60 Hz 的磁場能很容易穿透大多數物體(建筑物或人),且不受這些物體的干擾。從理論上講,由于三相變流輸電線中各相電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 120°,所以在距輸電線較遠外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近似為零。一般重點研究電場。
1.3電暈特性
當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強度時,就產生電暈放電。這時,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一般達到 30kV/cm 以上,只有高壓輸電線路導線表面才有如此巨大的電場強度,因此,電暈放電多發生在高壓輸電線路上。電暈放電首先受線路自身狀況的影響,例如,電壓越高,電暈放電就越強;導線直徑越大,電暈放電就越弱;導線表面光潔度越高,放電也就越弱。其次,電暈放電還與環境因素有關,空氣污染越嚴重,電暈放電就越強;相對空氣濕度越大,風速越大,電暈放電就越強。在降雨、降雪時,電暈放電加劇。在環境空氣質量較差的天氣條件惡劣時,電暈放電總是比較強烈。
2.變電站電磁輻射對環境影響的研究
2.1測量方式
監測標準按《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3lT 10.2-1996)執行。在送變電設施正常工作時間內進行測量,每測點連續測5 次,每次測量時間大于 15s,讀取穩定狀態的最大值。若指針擺動較大,適當延長測量時間。
2.2測量布點
站內布點在主控室操作人員的工作位置,測量部位距地面 1.5m。站外布點在圍墻四周 0、10m、20m、30m、40m、50m。測量每個距地面 1.5m 處測點電場強度的垂直分量和磁場強度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對評價范圍內的環境電磁輻射水平進行定量分析評價,以及電磁輻射防護措施進行論證。對變電站及線路周圍的居民區、學校、機關、重要建筑物等環境敏感點,以及變電站內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本次研究監測了深圳南京某 500kV 變電站。
2.3檢測結果分析
通過對南京某500kV 變電站環境電磁輻射測量,根據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所有測點的磁場強度均能滿足標準要求。
2.4變電站電磁輻射影響評價
測量結果反映了被測變電站及線路的電磁輻射現狀,包括工程電磁輻射的影響,也包括其他輻射及自然本地的影響。南京某 500kV 變電站,該變電站周圍的地形相對較為平坦,排除輸電線下方的測量值,墻外10m處測得得最大電場強度為3.91kV/m。50m 范圍內均小于 4kV/m,磁場強度最大值為 0.0013mT;電磁場隨距離呈下降趨勢。變電站的電場強度基本隨距離的增加而下降,磁場強度的環境影響甚微。
3.變電站電磁輻射的防護措施
當今,電力網電壓等級不斷提高,電磁污染潛在危害亦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壓和超高壓電力網的電磁污染防護措施主要有:
3.1對人體影響的減緩措施
為避免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應從輸變設計和勞動保護兩方面采取措施。例如,提高導線對地的高度,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等措施,會獲得降低地面強度的效果。在運行中對工作人員采取局部屏蔽與限制工作時間等防護措施,以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3.2對通信線路干擾的消除措施
對通信線路的影響有靜電感應和電磁應兩方面。輸電線路正常運行時,在鄰近的與其平行的通訊線路產生感應電荷。感應電荷與輸電電壓成正比,還與通訊線路與輸電線路的距離及相互位置有關。同樣,輸電線路的交變磁場也會在鄰近的平行通訊線路上產生互感電壓,其大小與電流強度和鄰近的平行通信線路的長度成正比。計算與實測表明,在正常情況下距輸電線 50m以內,電場影響較大,是干擾正常通訊的主要因素,而磁場影響很小。當間距增大,電場影響顯著下降,到 100m 之外時,磁場影響是主要因素。而電場影響可忽略不計。當通訊線上的感應電壓超過弱電設備絕緣的擊穿電壓時,就可能損害設備和人身安全。
3.3對無線電與電視的干擾
輸電線對無線電與電視的干擾主要是指電暈放電引起的干擾。一般在大于 200m 處,干擾電場可以忽略不計。無線電雜音的強度受天氣影響較大,一般只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電網才會對距它很近且信號很弱的無線電與電視產生干擾。為了避免架空電力線對通信線的干擾,設計時應從導線選擇和連接等方面考慮,無論是單導線還是分裂導線,均應使導線半徑或等值半徑等于或大于引起電暈的半徑。
4.結論
從變電站周圍的電磁場強度的分布來看,變電站所處地形大多為坡地。地處城區的變電站周圍人口密集,高大建筑物參差不齊,地面場強分布不均勻,但從規律上看,場強隨遠離變電站的距離增加呈下降趨勢。在線監測說明超高壓變電站設施在正常運行時,周圍無進出線區域的電磁輻射小于環保評價標準,不會對操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造成危害。在有線路進出較多的區域,其下方受高壓輸電線的影響,電場強度有超標現象,但超標點周圍無人員居住。
【參考文獻】
[1]郭偉強.當前電力規劃工作的思考[J].農村電氣化,2001,(1):ll-12.
【關鍵詞】高壓輸電線;電磁輻射;環境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高壓輸電線路就不可避免地闖過人口密集區。高壓輸電線路電磁污染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密切關注,它嚴重地威脅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創建、人類生存健康。文章主要闡述了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并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防治措施。
1.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1.1高壓輸電線路對周邊無線電裝置所產生的影響
高壓輸電線路所通過的區域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會受到電磁的污染。正在運行的高壓輸電線路會產生電磁脈沖,會向空間輻射高頻電磁波。高頻電磁波沿著高壓輸電線路進行傳播,這樣就造成高壓輸電線路兩側的無線電設備在工作時接收信號的波形相位和波形峰值都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信噪比達不到無線電接收設備正常工作的要求。高壓輸電線路造成的干擾主要有火花放電、電暈放電等引起。火花放電主要會對電視頻段的接收產生影響。電暈放電主要會對電視機、收音機等家用電器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干擾不會對人身造成傷害。
1.2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周邊人和動物造成一定影響
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主要有非熱效應、熱效應、累計效應等。在自然狀態下都存在著微弱的電磁場對人體的器官及組織產生作用,但是這種狀態是穩定的、有序的,一旦外界電磁場作用于人體,這種穩定、有序的狀態被打破,人體就會受到損傷,這就屬于非熱效應;在電磁的作用下人體內的水分子就會相互摩擦,引起體內水溫上升,影響到體內各器官的工作,這也就是熱效應。人體受到兩種效應作用后,如果人體損傷沒有恢復再次受到外界電磁輻射,損傷就會累積,長期就會造成永久性病態,甚至危及生命,這就是累積效應。
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動物也會產生影響。電磁輻射對大鼠的學習記憶、生殖系統、血液系統、心臟等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科學家經過試驗發現,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會對大鼠心房肌細胞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引起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發生一定的改變,對、腎、肺的組織結構造成不利影響。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影響:(1)電磁輻射引起女性月經失調,分泌紊亂,男性下降。(2)電磁輻射會造成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肝病,視力下降,影響骨髓、大腦組織發育,嚴重者還會引起視網膜脫落。(3)電磁輻射會造成畸胎、不育、流產等病變的誘發因素。(4)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會造成直接傷害。(5)電磁輻射是癌突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
1.3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通訊線路(包括光纜、直埋電纜、架空線)的影響
高壓輸電線路對通訊線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架空鐵線的靜電干擾、對直埋式電纜、光纜、架空線的電磁輻射影響。如果通信線路上感應電壓形成短路電流,會對設備和人員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其造成的危害大小主要與作用時間和電流強度有關,如果作用時間較長,人體所能接受的電流強度就很小。一般情況下,只要平行接近段不是很長,是不會有什么危險的,但是在遭到雷擊、輸電線路短路時,輸電電流或者輸電電壓就很有可能瞬間升高很多倍,對一些電器設備以及人員造成嚴重危險。
1.4高壓輸電線路電暈可聽噪聲
一般情況下,高壓輸電線路噪聲產生原因主要是:(1)接觸不良或連接松動產生的間隙火花放電。(2)在金屬表面或導線表面處空氣中的電暈放電。電暈放電是線路的固有特性,是不可消除的,當運行電壓在100kV以上時,電暈放電占有重要地位。
2.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可采取的防治對策
2.1高壓輸電線路的選線和設計單位要有強烈的環保意識
對于高壓線路走廊資源緊缺地區,應當研究采取少拆房、少砍樹的設計方案,盡量采取緊湊的塔型布置;要采取保護植被措施,盡量避免基面開挖,避免水土流失;在高壓輸電線路的下方的金屬物體必須接地良好;高壓輸電線的兩側250m的范圍內盡量避免建造房屋,避免人身健康造成影響;對高壓輸電線路進行設計時,導線距地面必須符合要求,另外,高壓輸電線與已建成房屋垂直距離不得小于5m;如果無線電設備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應當設立安全防護距離;當輸電電壓超過220kV時,需要設置防護走廊,走廊下不能有障礙物,走廊寬度在45m左右;當高壓輸電線路經過廣播收音臺或者電視差轉臺時,必須選擇從信號不重要的一側經過。從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方面考慮,為了加強環境保護而增加的線路工程投資,是科學合理的。
2.2針對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應采取的措施
為了使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降到最小,可以從勞動保護和輸電設計兩個方面采取措施。例如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雙回路導線逆向布置、導線對地高度提升等措施,會取得地面強度降低的效果。在高壓輸電線路運行中,對工作人員可以采取限制工作時間與局部屏蔽等防護措施,從而達到減少高壓輸電線路對人體傷害的目的。
2.3針對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對通訊線路的干擾應采取的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對通訊線路的影響主要是電磁感應和靜電感應兩個方面。高壓輸電線路在正常運行時會對與它平行的鄰近通訊線路產生感應電荷。感應電荷與輸電線路、通訊線路以及相互位置有一定的關系,還與輸電電壓成正比。通訊線路與鄰近的平行高壓輸電線路的交變磁場產生互感電壓,其大小與通訊線路長度和電流強度成正比。
通過實驗發現,一般情況下在距高壓輸電線路50m以內的范圍受到電場的干擾是最大的,成為了干擾正常通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磁場影響是比較小的。當與高壓輸電線路距離較遠時,電場的影響明顯下降,當距離達到100m以外時,磁場對正常通訊的影響成為主要因素,而電場對正常通訊造成的影響是極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為了避免通訊受到影響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裝設中和變壓器、屏蔽線、放電管。(2)對高壓輸電線進行科學合理的換位。(3)將受到影響的輸電線、信號線、通訊線改為電纜。
3.結語
高壓輸電線路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影響到通信線路的正常工作以及無線電的正常工作,還會對周邊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高壓架空輸電線的可聽噪聲、無線電干擾、磁場、工頻電場對周邊設施以及人身安全和健康會造成一定危害,但是只要認真做好防護措施,就可以降低或避免其危害。目前高壓輸電線路所造成的電磁污染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人們還是對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輻射的危害心存恐慌。因此,電氣工程設計人員要認真研究防治措施,避免公眾對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的投訴,為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科]
【參考文獻】
[1]張雅卿.高壓輸電線路電磁輻射污染的評價及建議[J].科技資訊,2011(19).
【關鍵詞】移動基站環境安全電磁輻射模型軟件仿真
一、引言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為保證整個網絡的信號覆蓋和通信質量,興建了大量的基站,這同時增加了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引起了社會對電磁輻射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的廣泛關注。因此,探究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及公眾健康的影響意義重大。對于處于不同的地形地貌、環境、地區等的不同類型的基站天線,電磁輻射也各不相同,實地測量費時費力,需要對于具體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輻射的電磁場值的大小和分布情況,才能研究電磁污染程度,從而確定通信基站選址是否合適。本文從理論數值計算方面分析和研究,模擬基站天線電磁輻射過程。實用軟件進行仿真,節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更高效,合理,全面的建立基站。此模型的建立與推廣應用對通信基站的輻射環境管理,設計建設,環境影響預測和評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對誠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規劃和保護具有現實意義和深刻影響。
二、國家頒布的技術標準
國家環境保護局、衛生部頒發了《公眾照射導出限值》(GB8702-88)與《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分級標準》(GB9175-88)兩個主要技術標準,并頒布了《電磁輻射防護規定》、《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兩項技術標準。1997年3月,又國家環境保護18號令及《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規定:在一天24小時內,電磁輻射場量在任意連續6 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30~3000MHz):
職業照射≤2W/m2=200滋w/cm2
公眾照射≤0.4W/m2=40滋w/cm2
三、模型建立
3.1電磁輻射模型一:理論預測模型
自由空間是指一種理想、均勻的、各項同性的介質空間,當電磁波在該介質中傳播時,不發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現象,只存在電磁波能量擴散而引起的傳播損耗。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中的傳播損耗公式為:
Ls=32.45+20lgr(Km)+20lgf(MHz)
式中:Ls―――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損耗;r―――天線軸向與被測點的直線距離;f―――電磁波的頻率;
測試點實際接收的電磁波接受功率為:
從表四的預測結果中看出,當遠場軸向距離為14.63m時,符合國家一級標準,功率密度已下降到0.08W/m2以下。
兩個模型得到的安全距離大致吻合,也就是說,當場點距離大于14.63m以后,都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移動基站的電磁輻射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四、軟件仿真
在實際操作中,模型的計算比較繁瑣,而將理論模型導入軟件,制出專門分析移動基站電磁輻射的軟件,便于我們對移動基站的選址、估算。
我們利用VC++中MFC應用程序框架制作軟件進行仿真,將上述兩個模型導入軟件中,系統自動計算,只有當兩個模型的求解值都滿足國家一級標準時才輸出可以建立基站。
在圖3中輸入相應參數。
參考文獻
[1]黃云飛,黃美美. 900MHz移動通信系統基站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2010
[2]馬海衛,龐新新,劉振.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特點及水平[會議論文],2004
[3],徐輝.認識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特點,保護環境,實現移動通信的可持續發展[會議論文],2003
[4]王亞民,張永富,張金明.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布點的討論[期刊論文],2002
[5]張海鷗.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仿真模擬及應用[學位論文],2010
關鍵詞:電磁輻射.防治措施,建議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gener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nitoring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llu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proposal
中圖分類號:O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我國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通信工具、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等都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在享受現代化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受到惡化的電磁環境給健康帶來的威脅,經研究證實,電磁輻射污染已成為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污染后的又一新型污染源,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1 電磁輻射概述
1.1 電磁輻射背景及研究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電磁技術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因而廣泛應用于節能、通訊、制造、醫藥、科研、農業、軍事等多個領域,而且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作為一種新技術、新資源,電磁技術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諸多領域的革新與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電磁輻射污染,其影響和危害日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1.2 電磁輻射污染的主要危害
隨著電磁技術的廣泛應用,環境中的電磁輻射越來越強,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已經達到直接威脅健康的程度,由此引發的矛盾和糾紛也時有發生。電磁輻射污染產生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體健康。電磁輻射可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產生影響;二是電磁干擾。電磁輻射會對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產生干擾,導致設備性能降低,嚴重時還會引發事故;三是燃爆隱患。電磁輻射能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燒、爆炸。
1.3 電磁輻射環境狀況
目前人們所處的電磁環境狀況主要表現在4 個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所使用的大功率電磁波發射系統對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二是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對周圍區域的電磁環境影響;三是高壓電力系統的布設造成的電磁污染;四是日常電子設備的接觸、利用帶來的電磁環境污染。
2 一般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
一般電磁輻射環境是指在較大范圍內由各種電磁輻射源,通過各種傳播途徑造成的電磁輻射背景值。一般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可以參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與方法》(HJ/T10.21996),將某一區域按一定的標準劃分為網格,監測點取網格的中心位置,再考慮建筑物、樹木等屏蔽影響,對部分網格監測點作適當調整。具體的監測工作按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與方法》(HJ/T10.21996)進行。由于環境中輻射體頻率主要在超短波頻段,采用電場強度為評價指標,依據《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選取評價標準。一般環境的電磁輻射污染狀況反映了一個區域在某個時間段電磁輻射環境的背景水平,可以從電磁輻射環境質量、電磁輻射分布規律、污染區域電磁輻射環境特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研究,以此評價一個區域一般電磁輻射環境狀況。
3 特定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
特定電磁輻射環境是指在特定范圍內由相對固定的電磁輻射源造成的電磁輻射背景值。電磁輻射源是引起電磁輻射污染的源頭,分析、研究特定電磁輻射環境,對電磁輻射源進行調查統計是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采取污染源普查的方式,對國家規定的規模以上的電磁輻射源進行基礎性的全面調查,初步掌握電磁輻射源的種類、數量、規模等基本信息,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有效依據。
3.1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3.1.1 移動通信基站工作原理
移動通信是利用射頻發射設備和控制器通過收發臺與網內移動用戶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是由基站接收及發射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實現的。基站主要通過發射天線改變周圍電磁輻射環境。
3.1.2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監測工作主要包括監測儀器、監測點位、監測時間、監測技術要點等內容,按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與方法》(HJ/T10.21996),以《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和標準》(HJ/T10.31996)的規范要求為質量標準。主要對基站機房、地面塔、樓上塔、增高架等處進行監測,依據國家《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的標準,所監測的電磁強度值應滿足<5.4 V/m 的要求。
3.2 廣播電視系統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3.2.1 廣播電視系統工作原理
廣播電視發送設備主要組成部分是發射機和發射天線,基本原理是用將傳送的信號經調制器去控制由高頻振蕩器產生的高頻電流,然后將已調制的高頻電流放大到一定電頻并送到天線上,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去。
3.2.2 廣播電視系統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廣播電視發射設備的電磁輻射監測條件及監測方法參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和標準》(HJ/T10.31996)和《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與方法》(HJ/T10.21996),對周圍地面點、塔上工作環境、周圍敏感點三個方面布點進行電磁輻射環境監測。依據國家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所監測的電磁強度值應滿足<5.4 V/m 的要求。
3.3 高壓電力系統電磁環境監測
3.3.1 高壓電力系統工作原理
高壓電力系統主要通過高壓輸變電工程影響環境,主要包括高壓架空送電線路和高壓變電站,具有電場、磁場和電暈三種電磁場特性。高壓電力系統的電磁污染主要表現在由電暈放電和絕緣子放電引起的無線電干擾和熱效應、非熱效應兩種生物學效應。
3.3.2 高壓電力系統電磁環境監測
高壓電力系統的電磁輻射監測工作參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與方法》(HJ / T10.21996)。同時,根據不同的電壓等級,選取不同的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范為標準。高壓電力系統電磁環境監測指標分別為綜合工頻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所監測的值應滿足技術規范的要求。
4 電磁輻射污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由于人們對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或環保意識不強, 對環保部門的管理不予配合。
(2) 無完備的監測儀器對電磁輻射污染源和環境中的電磁污染水平進行監督監測, 不能及時為環保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 同時也不能對產生電磁輻射的產品進行監督性檢測。
(3) 通訊臺站布局無科學規劃, 僅考慮覆蓋使用范圍而不考慮環保要求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并且只在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備案申請, 而不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
5 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對策及建議
為加強電磁輻射污染的監督、管理和控制, 提出下列防治建議:
(1) 加強環境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18 號令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GB8702- 88 電磁輻射環境防護規定等相關的法規, 除加強對現有電磁輻射污染源的管理外, 對新建、擴建的電磁設備嚴格按環境管理程序進行申報、登記、環境評價和驗收。
(2) 開展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監測。
盡快購置監測儀器, 在我省電磁輻射污染源調查的基礎上, 開展電磁輻射污染源及城市區域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 確定重點電磁輻射污染源, 掌握環境電磁輻射容量, 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
(3) 科學布局、減少污染。
由于城市中各有關行業都建有專用的通訊、廣播電視發射設備, 不少處于人口稠密區, 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周圍人群健康具潛在危害, 也易造成電迅障礙, 尤其是機場通訊干擾將給飛行安全帶來極大影響。因此應在環境電磁輻射監測的基礎上, 科學合理規劃通訊、廣播電視發射臺站布局, 防止電磁輻射污染; 對重點污染源要有計劃地搬遷, 不能搬遷的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如安裝屏蔽裝置等。
(4) 制定產品電磁輻射限值標準加強產品檢測。
制定有關產品電磁輻射污染限值標準, 如頻率高的手機、微波爐等產品, 并對產生電磁輻射的產品和用品進行檢測, 防止超標產品的生產、進口及使用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5)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五章附則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根據《中華
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電磁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電離輻射,
包括信息傳遞中的電磁波發射,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高壓送變電中產生的電磁輻射。
任何從事前款所列電磁輻射的活動,或進行伴有該電磁輻射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
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
督管理。
第四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
管理工作。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監督管理
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
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該類項目的竣工驗收:
(一)總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電視發射塔;
(二)總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廣播臺、站;
(三)跨省級行政區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四)中家規定的限額以上電磁輻射建設項目。
第七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除第六條規定所
列項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負責對該類項目和設備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并負責竣工驗收;參與轄區內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項目竣工驗收以及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影響的監督檢查;負責轄區內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隊伍的建設;負責對轄區內因電磁輻射活動造成的環境影響實施監督管理和監督性監測。
第八條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可承擔第七條所
列全部或部分任務及本轄區內電磁輻射項目和設備的監督性監測和日常監督管理。
第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督促其下屬單位遵守國家環境保護規定和標準,
加強對所屬各單位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預審。
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從事電磁輻射的活動時,都應當遵守并執行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
策、法規、制度和標準,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對其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做好電磁輻射活動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
第十一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建設或者使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見
附件)中所列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或者設備,必須在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前或者在購置設備前,按本辦法的規定,向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
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后,應當將受理的書面意見在30日內
通知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并將受理意見抄送有關主管部門和項日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申報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所在地城市發展
規劃、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規模及所在區域環境保護要求,對環境保護申報登記作出以下處理意見:
(一)對污染嚴重、工藝設備落后、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嚴重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與設備,禁止
建設或者購置;
(二)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要求、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磁輻射建設項目,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
單位或個人履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手續;
(三)對有關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要求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履
行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手續。
第十三條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規定,負責確認電磁
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豁免水平。
第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建設項
目,或者已購置但尚未履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的電磁輻射設備,凡列入《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中的,都必須補辦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污染嚴重的,要采取補救措施,難以補救的要依法關閉或搬遷。
第十五條按規定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對
電磁輻射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的程序報相應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分兩個階段編制。第一階段編制《可行性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
須在建設項目立項前完成。第二階段編制《實際運行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在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前完成。
工業、科學、醫療應用中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在使用前完成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寫。
第十六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應當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預審意見;有審
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主管部門的預審意見之日起180日內,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逾期不提出審批意見或要求的,視該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已被批準。
凡是已通過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電磁輻射設備,不得擅自改變經批準的功率。確需改變
經批準的功率的,應重新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按規定程序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批。
第十七條從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專業評價資格證書。
第十八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防治電磁輻射污
染環境的保護設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
第十九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的規
定,在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正式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并按規定提交驗收申請報告及第十五條要求的兩個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等有關資料。驗收合格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驗收申請報告,并頒發《電磁輻射環境驗收合格證》。
第二十條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定期檢查電磁輻射設備及其環境保護設施的性
能,及時發現隱患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在集中使用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高頻設備的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
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兒園等敏感建筑。
第二十一條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主要任務是:
(一)對環境中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
(二)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
(三)對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監測;
(四)為編制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編寫環境質量報告書提供有關監測資料;
(五)為征收排污費或處理電磁輻射污染環境案件提供監測數據,進行其他有關電磁輻射環境保
護的監測。
第二十二條電磁輻射建設項目的發射設備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批準的頻率范
圍和額定功率運行。
工業、科學和醫療中應用的電磁輻射設備,必須滿足國家及有關部門頒布的“無線電干擾限
值”的要求。
第三章污染事件處理
第二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電磁輻射污染事故的單位,必
須立即采取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電磁輻射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環保部門收到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的報告后,應當進行調查,依法責令產生電磁輻射的單位采取
措施,消除影響。
第二十四條發生電磁輻射污染事件,影響公眾的生產或生活質量或對公眾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時,環境保護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第四章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五條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獎勵:
(一)在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
(二)對嚴格遵守本管理辦法,減少電磁輻射對環境污染有突出貢獻的;
(三)對研究、開發和推廣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技術有突出貢獻的。
對舉報嚴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經查屬實,給予舉報者獎勵。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
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一)不按規定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或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二)不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
(三)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所批準的電磁輻射設備的功率
的,由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萬元。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或者未經
驗收合即投入生產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書(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并處罰款。
第二十九條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違反國家有關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或在評價工作
中弄作假的,由核發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對評價單位沒收評價費用或取消其評價資格,并處罰款。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造成電磁輻射污染環境事故的,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
以罰款。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但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必須依法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
第三十一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或泄漏從事電磁輻射活動
的單位和個人的技術和業務秘密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編制、審評,污染源監測和項目的環保設施竣工
驗收的費用,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管理辦法中豁免水平是指,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伴有電磁輻射活動
規定的免于管理的限值。
第三十四條本管理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和設備名錄
一、發射系統
1.電視(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差轉臺
2.廣播(調頻)發射臺及豁免水平以上的干擾臺
3.豁免水平以上的無線電臺
4.雷達系統
5.豁免水平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
二、工頻強輻射系統
1.電壓在100千伏以上送、變電系統
2.電流在100安培以上的工頻設備
3.輕軌和干線電氣化鐵道
三、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的電磁能應用
1.介質加熱設備
2.感應加熱設備
3.豁免水平以上的電療設備
4.工業微波加熱設備
5.射頻濺射設備
建設上列電磁輻射建設項目應在建設項目立項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使用上列電磁輻
射設備應在購置設備前辦理環境保護申報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