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1 17:27: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電磁輻射的概念,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 中波發射塔;中波;電磁輻射;防護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1-0044-01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和科技時代,信息傳播至關重要。信息傳播有很多方式和途徑,包括圖片、聲音、影響、文字、數據等等。其中,電磁波的傳播方式具有傳播消耗低、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傳播信息準等諸多優勢,因此,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中來。對于電磁輻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刻受到電磁輻射的影響。對于建筑器材、電子設備以及人體,中波電磁輻射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必須采取相關措施予以防范。在此背景下,本文著重分析了中波電磁輻射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及防護策略。
1 電磁輻射的相關概述
1.1 電磁輻射的概念
所謂電磁輻射,就是由發射源向四周發射電磁能,包括傳導發射和輻射發射,即電磁輻射,又稱為電子煙霧,由磁能量和電能量組成,是在電荷移動過程中所產生。眾所周知,影響電磁環境的關鍵因素是電磁輻射。與電磁輻射的概念不同,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指手機、電腦、電視機、收音機、微波爐這些家用電器在運行時以及自動化辦公設備、醫療設備、電子儀表和電磁波發射塔、雷達站、電視臺、電臺、變電站、高壓線在運行時所產生的各種電磁波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這些不同波長、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會充斥人們生活的各個空間,穿透周圍各種物質,包括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強度的電磁輻射下,體內細胞就會被大面積地殺傷或殺死,嚴重者危及生命。
1.2 電磁輻射的類別
根據電磁波產生的原因,可以把電磁輻射分為人為電磁輻射和自然電磁輻射兩大類;根據電磁波的強度,可以把電磁輻射分為強電磁輻射和弱電磁輻射兩種。強電磁輻射的發射頻譜比較窄,而弱電磁輻射的發射頻譜則比較寬,可以橫跨幾個級別頻率級別。根據頻段的不同可以把人為電磁輻射分為射頻電磁輻射和工頻電磁輻射。人為電磁輻射依據人造系統可以分為廣播發射類、通訊發射類、工科醫類、交通系統類、高壓電力類等。
2 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的影響
毋庸置疑,中波發射塔所發射的電磁波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事情都有兩面性,電磁波本身產生的電磁輻射給周圍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
2.1 中波電磁輻射對電子類設備的影響
2.1.1 中波電磁輻射對電子類設備的影響機理
中波電磁輻射進入電子系統或電子設備,有2個渠道:第一,由于電磁耦合、靜電耦合或感應耦合,中波電磁就會直接輻射到中波發射塔附近的導線上,并且形成電磁干擾,然后電磁波會從這些導線傳遞到控制線、信號線、或電源線上,繼而輻射到相關設備上;第二,中波發射塔所產生的電磁波直接輻射到相應的系統或者設備上,形成電磁干擾。
2.1.2 中波電磁輻射對電子類設備的影響表現
中波電磁輻射對電子類設備的影響方式主要有兩種: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所謂間接影響,就是通過形成電磁耦合,利用導線,傳遞到電子類設備上,造成干擾[ 1 ]。而直接影響就是電磁輻射直接輻射電子設備,產生電磁干擾。電磁輻射不僅影響廣播和電視的正常觀看和收聽,而且還會造成信號不準和儀表失靈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電磁輻射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比如,在醫院,電磁輻射可能影響醫療器械的正常使用,像B超儀顯示屏的抖動和顫動、脈搏儀的偏差等等,都是由于電磁輻射的干擾。再比如在學校,學生在做物理實驗和化學實驗時,信號波的消失以及觀測過程中的失誤等等,化學實驗中的易燃易爆物品都有可能由于電磁輻射出現發生一些安全事故。
2.2 中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研究發現,電磁輻射會對人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和影響,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更是如此。中波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熱效應、非熱效應、累積效應。第一,熱效應,人體內的水分再受到電磁輻射時,會引發機體升溫,進而影響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行。人體體溫升高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視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減少、心動過緩、失眠、頭脹、心悸等等。如果微波功率達到1 000W,直接照射人體,可在幾秒之內致人死亡;第二,非熱效應。中波電磁輻射會干擾人的微弱電磁場,對人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感覺系統、神經系統,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使細胞原生質、淋巴液、血液發生改變,嚴重時可導致孕婦流產、胎兒畸形等[ 2 ];第三,累積效應。當非熱效應和熱效應作用于人體時,如果人體自身未來得及進行自我修復,再次受到電磁輻射,就會形成永久性的傷害和病態,危及生命。
3 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的防護策略
3.1 電子類設備方面的防護策略
電子類設備的防護策略有很多,比如過濾、吸收、接地、電磁屏蔽等[3]。所謂過濾,就是中斷電磁波,以防多余的電磁波產生電磁輻射。而吸收的防護原理和過濾基本相同,是通過吸收多余的電磁信號,減少輻射面積,防止電磁輻射。接地的防護策略就是將感應電流引入大地,以防電流過于集中。電磁屏蔽就是將一種金屬材料制成封閉式形狀的物體,避免內外接觸, 達到防護目的。
3.2 人體方面的防護策略
人體方面的防護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必須遠離輻射源,包括中波發射塔、廣播臺、電視臺發射站等一些電磁輻射比較大的地區,還應盡量遠離這些電磁輻射環境;其次,可以穿戴電磁輻射防護服,將電磁輻射隔離到體外;最后,平時應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積極補充抗氧化劑,例如蝦青素、葡萄籽、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維生素C這些含量多的食品[ 4 ]。
4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應加深對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的認識,平時應遠離輻射源以及大型的發射塔,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應提高電磁輻射的防護意識,養成電磁輻射的好習慣。平時還要注意飲食,積極補充抗氧化劑含量豐富的食品,將電磁輻射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發揮無線電技術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本文從電子類設備和人體兩個角度著重分析了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的影響以及防護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顏錦,黃顯吞,農高海等.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影響及防護的探討[J].硅谷,2008(13):27-28.
[2]董曉博.淺析中波發射塔周圍中波電磁輻射的危害影響及其防護措施[J].科技資訊,2014,12(15):237.
一般家用電器的確都會產生電磁輻射,很多人之所以擔心電磁輻射影響健康,是因為混淆了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的概念。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其實是兩個概念。家用電器一般使用的是低壓電,只會產生低頻電磁輻射;而電磁污染則是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后的結果,電磁污染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如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界限性異常等。根據國家的相關標準,只要小于12伏/米,家電的電磁輻射就達標了。
我們家里一般有的,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電磁輻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擺放,一般不會升格成電磁污染。這些家電一般只要擺放在離人經常逗留處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對人體的損害。
不過應該重點注意的是,帶變壓器的低壓電源磁場一般比較高,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0.3米遠的距離就能保證安全。家中最常見的輻射較大的東西,比如手機充電器,現在家家都有手機,大部分家庭還不止一部,所以會有很強的輻射,充電時應該與人保持距離,尤其不要放在床頭。
在如今的“電器化”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內,電磁輻射源更多。對此,消費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應該了解到,一般的家電電磁輻射只要處理得當,并不會造成電磁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多少負面影響。
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日常防護:
一 ,距離:電磁輻射的傳播是隨距離、按指數有規律地衰減,距離越長,衰減指數越多。
因此在使用電器時,拉開一定的距離,即可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如使用電視機和微波爐時,在距離3米外就可以避免傷害。
二, 時間:電磁輻射對人體的損害與使用的時間也有關系,作用時間越長,受損越大。
故孕婦等特殊情況的人操作電腦的時間,每周不應超過20小時。孕婦看電視的時間每天應控制在兩小時以內。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環境
中圖分類號X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671-(2010)041-020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磁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它的應用不僅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文明,同時也把人們帶進一個充滿人造電磁輻射的環境里。電磁輻射就像太陽和紫外線的關系一樣,人類要享受陽光,就不可避免的接受紫外線的輻射。伴隨著電子產業及通信業的迅猛發展,電磁輻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存在于空間的電磁場和其它污染物一樣,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各種不良影響。現代研究發現,小至空調、電腦、電視、微波爐、電熱毯、手機、電動剃須刀等家用電器,大到雷達、中繼通信、衛星通信、遙測遙感等電器設備,在正常工作時都會產生電磁波。這種電磁波是一種高速傳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種被科學家稱之為“電子垃圾”的微粒物質,又叫電磁煙霧或電磁輻射,有人將電磁煙霧污染稱作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1何謂電磁輻射污染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它是指各種天然的和人為的電磁波干擾和有害的電磁輻射。天然電磁輻射是某些自然現象引起的,包括雷電、火山噴發、地震、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暴、新星爆發、宇宙射線等。人為電磁輻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種系統、電氣和電子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包括脈沖放電、工頻漸變電磁場、射頻電磁輻射等。從理論上來講,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造成了電磁污染。在這個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電磁輻射源更多。通常情況下,電磁輻射能干擾電視的收看,使圖像不清或變形,并發出噪聲;會干擾收音機和通信系統工作,使自動控制裝置發生故障,使飛機導航儀表發生錯誤和偏差,影響地面站對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的控制。專家指出,并非所有的電磁輻射都會傷害人體,電磁輻射和電磁污染其實是兩個概念。電磁污染是電磁輻射超過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后的結果,電磁污染會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如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出現間歇性異常等。
2大環境中的電磁輻射與污染
在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里,許多大、中型發射系統在工作著,為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與通信事業提供服務,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一旦這些系統設計不完善、安裝不合理、架設不妥當,特別是距離居民生活區過近,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與危害。在這類系統中,以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微波發射系統最為突出。
2.1廣播電視發射系統的電磁輻射與污染
所謂廣播,是指以公眾直接接收信號為目標的電波輻射。廣播所發射的電波,可以把各種大量的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送給眾多的接收對象。廣播不同于無線電通信與導航,無線電通信與導航是以特定的對象為目標的電波發射。廣播發射主要是通過特定天線將電磁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傳播。
2.2微波發射系統電磁輻射污染與危害
微波輻射是強大的電磁輻射源。其主要污染場源包括雷達天線、工作電路、磁控管、速調管、敞開的波導管及加熱器的開口等。由于天線系統的旋轉,會使周圍環境受到比較嚴重的污染,其強度由幾十微瓦/平方厘米到幾十毫米/平方厘米,甚至更大些。在工廠車間內調試時,由于波反射的結果,有可能造成更強大的輻射。
3電磁輻射污染七大危害
電磁輻射污染又稱電子霧污染,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手機等家用電器工作時,會產生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對人體造成污染;長期暴露在超過國家規定的安全的輻射劑量下的人體,體內細胞會被大面積殺傷或殺死,導致病變。專家指出,電磁輻射污染有可能導致以下疾病:
1)兒童易患白血病,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
2)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會誘發癌癥,并會加速人體癌細胞增殖。
3)影響人的生育功能,男性質量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現在不孕不育高發很大程度上與電磁輻射有關。
4)導致兒童智力殘缺,變成所謂的弱智兒童。
5)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造成人們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
4防范電磁污染的五種方法
專家建議,如果經常要接觸和操作能產生電磁波輻射的產品的人,應當穿好防輻射服、配備防輻射屏等,以減少電磁輻射的傷害。市場上防輻射產品可分為兩大類:普通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普通屏蔽材料是由金屬網、金屬膜及摻金屬纖維紡織品及其他材料組成,它使電磁波改變方向,但電磁波輻射依然客觀存在,還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工作環境空間造成嚴重二次污染。吸波材料則利用電磁能量轉換的原理,吸收電磁波轉化為對人體及工作、生活的自然環境無任何危害的熱能散發,從根源上徹底地削弱電磁波輻射,不會發生反射造成二次污染。而如今風靡一時的孕婦穿的防輻射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輻射污染。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幾乎80%的孕婦會有1至2件防輻射服。防范電磁污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購買家用電器和辦公自動化設備時,一定要買正規企業生產的合格產品,必須通過3C認證。因為合格產品的電磁輻射值在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以內。
2)在使用電器的時候,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彩電的距離應在4-5米,日光燈距離應在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離開至少1米遠。
3)注意室內辦公設備和家用電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擺放。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電冰箱等,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而且還要注意自己的臥床頭部是否對著鄰居的電視機,以免直接遭受電磁輻射。
參考文獻
[1]薄琳.電磁輻射污染危害與預防[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
關鍵詞 北京地鐵八通線 電磁輻射 污染 控制措施
1 北京地鐵八通線概況
北京地鐵八通線是北京市地鐵線網規劃中1號線的東延長線,起于朝陽區八王墳東,止于通州區土橋,是地鐵線網規劃中東西方向的交通大動脈。線路起點為四惠站,途經四惠東站、高碑店站、廣播學院站、雙橋站、管莊站、八里橋站、通州北苑站、果園站、九棵樹站、梨園站、臨河里站、終點為土橋站,線路全長18.964km,其中地面線7.911km,高架線11.053km;全線共設13站,線路雙向全封閉。車輛采用變頻變壓交流電動列車,全線共購置24組新型機車輛。
2 與電磁輻射相關的基本概念
常見的雷達系統、電視和廣播發射系統、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加工設備、通信發射臺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電力機車以及大多數家用電器等都能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電磁波會隨著距離增加而快速衰減,建筑物及樹木等對電磁波有一定的阻擋作用,金屬門窗對電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
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具有潛在威脅。通過大量的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初步表明,電力頻段(50Hz)強電場可能導致人體某些體征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中樞神經系統(如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腦電圖頻率改變、臉顫等癥狀);心血管系統(如血壓不穩、心律過緩、心電圖改變等癥狀);血液系統(如常出現多核白細胞、嗜中性白細胞和網狀紅細胞增多,而淋巴細胞相對減少的現象),另外在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和遺傳效應方面也會出現變異。
電磁輻射主要是通過電場、磁場和電暈三種形式發生。電場的強度與輸電線相對于大地的電壓成正比,電壓越高電場強度就越大。電場強度集中在主變電和高壓輸電線路附近。磁場的強度僅與電流大小有關,而與電壓無關,一般變電所磁場強度相對較弱。當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強度時,就會產生電暈放電。導線表面的電場強度一般要達到30kV/m以上。只有高壓輸電線路表面才具有如此大的電場強度,因此電暈放電多發生在高壓輸電線路上。
3 電磁輻射的標準
關鍵詞: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評價
中圖分類號:O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日益完善,區域性的經濟溝通與交往呈現出了極為顯著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更加的頻繁,通信如何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非固定狀態下的通信行為而言,移動通信是實現該通信目標的最主要途徑。換句話來說,在移動通信方案的作用之下,為了確保社會大眾的通信需求能夠得到最為有效與可靠的滿足,就不得不構建大量的移動通信基站。而結合實踐工作經驗來看,在移動通信基站覆蓋面積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發射天線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環境發射相應的電磁波信號覆蓋,進而引發周邊區域環境中,比較嚴重的電磁輻射問題。為了探究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的主要特點,評估安全性的防護距離,本文結合試驗方式對該問題展開詳細分析與說明。
1 試驗方法分析
本文通過試驗方式,就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中的相關問題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試驗過程當中所選取的主要對象為:GSM移動通信基站。測定該移動通信基站的發射頻率取值為900MHz。在試驗實施的過程當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為:結合我國現行“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檢測儀器和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相關規定與要求,對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進行詳細于此。同時,配合環境監測的方式,對移動通信基站進行詳細檢測,所獲取的相關數據用于完成對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評價工作。與此同時,預測模式應當選取為:基于遠場軸向功率密度的計算工作。
在試驗過程當中,從環境監測布點的角度上來說,需要嚴格參照我國現行“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以及“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檢測儀器和方法”中的相關規定,設定電磁輻射環境監測范圍為:相對于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中心半徑100.0m單位內的區域。同時,在有關點位的設計上,需要優先布設于整個區域,大眾日常生活可達的最近距離位置。
而,在有關評價依據的選擇方面,針對本文所研究的900MHz的移動通信基站而言,在我國現行的“電磁輻射防護規定”支持下,所對應的工種電磁輻射功率密度應當嚴格控制在每平方米0.4W單位范圍之內。在此基礎之上,對于環境監測評價中,單個指標項目的影響評價可以參照1/5*可取功率密度方式進行確定。同時,需將電磁輻射公眾照射導出限制控制為每平方厘米8uW。
2 試驗結果分析
試驗實施條件為:900MHz移動通信基站GSM 900#下所對應的發射功率max取值為20.0W單位,移動通信基站所對應天線增益倍數為18dBi。在試驗基礎之上,可以分別獲取有關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的預測數值以及實測數值。數據分析過程當中,可將電磁輻射環境相對于發射天線之間的距離換分為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檔。數據預測過程當中,所獲取的預測數值是均值概念,而在實際測定過程當中,所獲取的測定數值需要進一步劃分為城市移動通信基站、以及農村移動通信基站這兩個方面。因此,有關實際監測數據的獲取,需要按照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檔進行取值。詳細的試驗結果數據如下表所示(見表1、表2)。
表1:預測數據示意表
表2:監測數據示意表
3 評價結果分析
在有關數據預測的過程當中發現:在監測區域相對于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距離不斷增加的趨勢作用之下,電磁輻射功率密度指標呈現出了一定的降低趨勢。數據分析發現:在距離天線距離高于20m的情況下,所對應的預測數值為7.2uW/cm²,已基本低于現行標準規范當中,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功率密度的安全標準(8.0uW/cm²),能夠充分符合相應的標準規范。從預測數據的角度上來說,距離天線距離為20.0m的情況下,可將該數值作為此類移動通信基站的有效安全防護距離。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對移動通信基站預測數據與實測數據的綜合對比發現:無論是對于城市移動通信基站,還是對于農村移動通信基站來說,各個監測點點位所生成的實測數值基本與預測數值保持契合狀態,這部分數值所呈現出的規律在于:隨距離天線距離的增加,電磁輻射功率密度一定比例的衰減。
現階段,社會大眾對于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認知存在比較大的問題與缺陷,將移動通信基站與常規意義上的廣播電視磁場、電臺磁場、以及輸變電工頻磁場概念相混淆。這一認知方面的誤區會使得部分群眾對生活環境周邊所建設的移動通信基站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然而,通過環境監測與評價的方式發現:移動通信基站在實際運行過程當中,所產生的電磁輻射主要集中于發射天線的20m半徑范圍之內,只要能夠確保生活環境與發射天線的直線距離滿足現行標準中的安全防護要求,并不會對公眾的正常生活產生不利的影響。
4 結束語
通過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認識到:在社會發展以及通信技術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移動通信事業可以說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它使得社會大眾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建設移動通信基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確保接收單元的靈敏度水平能夠得到持續提升。為了防止其運行中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就需要對其輻射環境進行嚴格的監測與評價。本文通過試驗研究的方式,對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與評價工作展開了詳細的分析與研究,希望相關問題能夠為同行人員特別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陳,陳成章,年冀等.廣州市GSM移動電話基站發射電磁波對環境污染影響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2,18(2):55-58.
[2] 陳習權,孫杰,韓海林等.城市小區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的計算機仿真[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12(30):7821-7825.
[3] ,麻桂榮,郭幼英等.移動通信網基站電磁輻射調研及居民環境超標原因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2,18(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