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1 15:53:4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課堂學習效率,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活動中學習
新課程要求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特征的課堂教學。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樂與探究?這就必須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落實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水平向又好又快發展。真正把學生推到課堂的前臺,就要以人為本,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角,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力,進而讓學生體驗到主動參與、置身其中的樂趣,使情商獲得不斷的開發。
讓學生利用課前的時間把要學習的內容預習一遍,在參與探究時就不會出現“丈二和尚上摸不著頭腦”的現象。在新課前要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為新課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教師勇敢的“退”出講臺, 把展示的舞臺留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包容學生的一切,包括出錯的學生,因為現在教室里出錯將來教室外就會少出錯,甚至不出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課教學時,教師必須善于設疑,以撥動學生思維之弦。通過主動的嘗試和探索達到問題的解決,獲取新知識和能力。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不懂方法,盲目學習,自主發展只能成為空談,所以,在學生自學前,要進行自學指導。首先,自學內容要清楚,即自學什么內容;其次,自學目標要準確,為檢測自學效果提供依據;再次,自學時間要適當,不能浪費時間,也不能早早收場;最后,自學方法要指導,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對觀察、操作、比較、遷移、解題、思維等方法進行重點指導。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數學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實踐活動,去“發現”知識規律。進而學會運用。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認真巡視指導,并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探求數學問題,順著學生學路教,教學方式才真正由“引導式”向“自主探求式”轉變。
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合作學習是當今數學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課改綱要》中指出“鼓勵學生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是學校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載體。時代要求我們學生必須具備合作精神、合作能力。這樣的人才,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因而我們應該注重對學生交流與合作的培養。合作學習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寬松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狀態,能較大程度的發揮集體互助力量。
例如,在學習“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時,讓學生合作討論“如何節約用水?”“作為我們中學生應從哪些方面做起?”通過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學生不僅可以從同伴身上獲取知識和幫助,尤其為“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參與課堂的機會,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教學理念。在討論中,因為學生的共同參與,發揮了集體的智慧,經過充分的交流、討論,大大降低了教材的難度,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不斷學習,在交流中不斷提高。
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體驗中學習
新課程提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生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即學習生活中數學,學習數學為生活服務。因此,教學要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學會從數學角度去發現問題的數學意識。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觀察、描述和分析。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時,我從學生熟知的情境教室中學生的位置進行練習,進一步拓展確定位置的不同表述方法。從學生課堂的反映來看,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知識點掌握較好,思維反思靈活,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數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生學而不厭,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勇于探究、大膽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讓學生不斷感受到親自參與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也教育了學生以隨機的觀點來認識社會、理解世界,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這樣做,教學內容不用死記硬背也很容易就掌握。還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實現了從“課本知識”走向“生活知識”的轉變。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行學習,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了解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更能培養他們觀察世界、思考與發現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的教學目的。
四、讓學生在總結中學習
數學課堂小結,可把新知識的本質特征總結歸納出來,使學生形成規性的認識,也可梳理所學知識的邏輯層次,并有機地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也可促使學生獨立思索,使學生在掌握課堂內容的基礎上萌生出向更深層次思考的欲望,及時的小結對鞏固知識、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至關重要。如對《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知識的小結可以放在《測量旗桿的高度》時進行。因為只有探索出三角形相似的條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測量旗桿的高度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 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36-01
數學課堂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首要條件,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永恒話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用激情帶動學生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都知道,情緒具有相融性,只有激情才能激發熱情,因此,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實現情感上的共鳴。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是嚴謹的,如果教師的言語生動、形象、賦予情趣,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聲情并茂、妙語連珠、妙趣橫生,試問這樣的數學課哪個學生不愛聽?
教師一旦走上講臺,就要純凈雜念,很快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教學激情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得體的運用手勢、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學生的情緒,與學生一道分享數學知識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師教得投入,學生才能學得專心,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順利形成,從而使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大增,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趣大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用民主營造快樂課堂,提升學習效率。
“以學生為主體”這是現代教學的新理念。那如何在數學課堂中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呢?
首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其次,加強學生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互相辯論中突然閃現。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把握時機,大膽放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比如,上習題課,我會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基礎題組、深化題組等不同難度的題目組訓練,以適應學生技能鞏固和知識延伸等不同層次的需要。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先獨立完成相關練習,再與小組里的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并對不同意見或方法的不同效果進行比較,總結方法和規律。讓學生動起來,所采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人主講,眾人相幫,可以是四人分工合作學習,還可以是各自練習進行比賽。采取多樣的方式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用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發揮80%以上,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發揮20%”。因此培養學生們對于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我在講課的過程中都在思考如何巧妙的設計情境,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好奇心,讓學生們能夠積極的投入到解答探究的過程中,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源于日常生活,我這里要強調的是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而生活實例是數學課堂教學創設問題的最好最新的材料,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把生活材料演變成數學問題,把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例如一些概念可以從生活的情境中引發出來。鮮活的情境,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在教“絕對值”時,我這樣引入新課:(1)從我校走200米到車站記作:+200米,那么從車站走到我校要記作___米。(-200米)(2)從我校乘出租車到車站5元,記作:+5元,那么從車站乘出租車到我校需5元,要記作_____。(學生討論)第一題的正、負號是區分走的方向不同,第二題如果也用正、負號來區分的話,那么+5元表示乘客拿5元給司機,-5元就要表示司機拿5元給乘客,顯然這是不符合生活實際,所以第二題的兩個“5”就是同學們要學習的新概念“絕對值”。這樣,同學們很自然地將生活中的“絕對值”與數學中的“絕對值”掛鉤起來。又如在講直角三角形時,我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如何測量我們學校操場上旗桿的高度?能不能不過河就測出河寬?不接近敵人陣地就能測出敵我之間的距離?……”要想做到這些,就得認真學習今天所要講的課――解直角三角形。將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教學,使許多數學問題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的東西。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嘗試這種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字頭腦想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增強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學習直觀性,提升學習效率。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單一的教學手段很容易就會導致學生們出現視覺疲勞,注意力無法集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或者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同時運用多種感官,以強化對所學知識材料的感知,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九年級下《圓與圓的位置關系》一節中,兩圓的半徑R、r與圓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況下的關系,可以在《幾何畫板》中做成可拖動圓心使圓移動,并在旁邊分別顯示兩圓的半徑R、r與圓心距d的動態變化值的課件演示,一方面學生可以動態觀察兩圓由遠到近的位置變化和公共點個數的多少,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從顯示的數值中得出不同位置下R、r與圓心距d的關系。這樣通過演示動畫,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更直觀、更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一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好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們,讓他們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讓同學們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態去享受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樂。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代海濤等.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個性的創建[J].教育探索,2006
關鍵詞: 課堂學習 開發智能 課堂提問 邏輯結構 關鍵性提示
從入學開始,直到我們大學畢業走入社會,課堂都是我們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大部分寶貴光陰都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陣地,亦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戰場。無論如何,課堂學習都是不可替代的學習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其他任何學習形式都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要想增強學習效果,必須搞好課堂學習。那么,課堂學習有哪些優勢呢?我們又如何抓住課堂上的學習機會高效聽課呢?筆者就這些問題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課堂學習的優勢
1.課堂學習可以有效開發學生智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實現有效互動,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通過講解、提問、適時點撥等多種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或思考、或動手,從而不斷開發學習的潛能的智力。因此,通過課堂學習,就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智能。可能有的同學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很強,不必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也可以有效開發自己的智能。這樣的想法雖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離開課堂學習的自學和課堂學習比起來,劣勢顯而易見。因為課堂學習中,有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這樣的碰撞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大腦皮層的工作,在思考陷入誤區時,加上老師的適時點撥,或是其他學習伙伴的提醒,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因此,課堂學習是比自學更能開發智能的形式。
2.課堂學習是一種高效獲取知識的學習。我們的學校教學,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階段直至大學階段,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什么學段,應該接受哪些必要的知識,應該接受到哪個層次都是經過嚴格論證的,并且是一個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階段,我們所接受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人類長期實踐總結的產物,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用了幾千年創造的智慧成果經過十年的系統學習,我們就可以繼承下來,這就充分說明了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課堂學習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效率,是與專業老師的傳授和指導分不開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課堂學習這個主要環節。
二、抓住課堂學習,實現高效率聽課
課堂學習是一項十分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完成這項艱苦的勞動時,我們一定要講究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使課堂學習收到較好的效果,必須這樣做。
老師教學都會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師的思路,緊跟老師的思路,我們的學習就會變得相當輕松。否則,我們即使花費很大力氣,也未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在課堂學習時,老師講他的,自己學自己的,不能和老師同頻共振,結果用了同樣的時間,效果卻相當差。我們如何才能抓住老師的思路呢?
1.根據課堂提問緊跟老師的思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一般來說,這些問題都是值得關注的點。有些問題需要同學們的回答,而有些問題則可能不需要同學們的回答,不管怎樣,這些問題都是這堂課學習中值得關注的關鍵之處。抓住這些問題,思維隨著這些問題的轉,就會緊跟老師的授課思路。
2.根據自己預習時的邏輯結構緊跟老師的思路。在課堂學習的準備過程中,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我們可以對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內容有大致了解,并對這堂課的大致邏輯有初步理解,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師的教學都是按照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順序展開的,這樣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跟上老師的思路,高效地學習了。
3.抓住一些關鍵性提示緊跟老師的思路。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使用一些特別的提示,比如:“同學們,請注意”,“誰能重復一下老師剛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是什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剛才的問題”,等等。這些關鍵性提示語往往體現了老師教學的思路。我們如果能夠從老師的提示語甚至一些語言動作中準確揣摩出一些意蘊,課堂學習就會輕松得多。
4.注意老師的推導過程。在數學學科學習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一定要把這樣的推導過程弄明白,這有助于我們理解一個公式或定理的來龍去脈,并對接下來其他概念、公式和定理的學習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如果在一個公式或定理的推導上出現了問題,就意味著在學習的某個環節出現了漏洞,這個漏洞的存在說不定在什么時候就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困惑。因此,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老師對某個公式或定理的推導過程,力爭做到明明白白。
[關鍵詞] 語音教學 普通話 提高教學效率
從事了幾年的現代漢語知識教學工作,總是感覺到語音知識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而學生在學完這部分知識后也都有共同的感觸:語音知識看著簡單學起來太難了,很多同學也因為這“頭一仗”沒打響而失去了學習現代漢語的興趣。做為現代漢語教師,這種現狀不得不促使我去思考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學生思想方面
1、不重視。很多學生在剛剛接觸這本教材時,發現第一章語音介紹的是如何說好普通話的知識,覺得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而且教材中的聲母、韻母、音節等理論知識小學就已學過, 認為這沒什么學的,在思想上不夠重視語音知識的學習。
2、不喜歡。這門學科有著理論性強,基礎性強,訓練性強的特點。因此有的學生不愿意學――覺得知識點多而瑣碎,學習起來抽象而枯燥。有的學生又不會學,只知道死記硬背,卻忽略了實際訓練。
二、教學安排方面
語音這章是全書的重點,也是學現代漢語的基礎,而要在一學期(每周兩課時,共34課時)的時間里,完成語音知識的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時候教師為了把教材內容面面俱到,卻沒有了練習鞏固的時間,所以學生學的不夠扎實。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學習語音知識的效率呢?筆者在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做了幾點嘗試。
(一)目標激勵,引起重視。
學習動機就是激勵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這學期上第一節課時,我先給同學們進行了一次語音面貌的測試,在指出典型問題后,明確再學語音知識的目的就是學說普通話。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用普通話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普通話達標是國家對教師等行業人員的基本要求,如果畢業時普通話測試不合格,會直接影響今后的工作、發展。作為師范生,不僅要具備說好普通話的能力,而且還要能夠運用語音知識來指導小學語文教學,解答語音現象。這樣在學習語音知識之前,教師不僅對學生的語音面貌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通過介紹使學生學有目標,學有動力。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經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樣教和學得到了和諧的發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
在講完普通話定義和七大方言后,我抓住契機,問學生你能不能舉例說說你的方言和普通話的區別?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爭先恐后地發言,有的同學舉了很多語音方面的差別:如沒(méi)方言讀為mèi,都(dōu)方言讀為dóu,扔(rēn)方言讀為lēn等等,有的同學舉了“俺”與“我”、“咋”與“怎么”等語匯的例子。這種激趣問題,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普通話與方言的三大差別這一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
學習語音知識,口耳實際練習是極端重要的。掌握一定的語音知識,著重口耳技能訓練,。如果忽略了技能的訓練,對于一個音,耳不能聞,口不能言,那么語言知識學習得再多,也沒有用處。呂淑湘先生曾說過:“教師的任務是指點學生摹仿什么,怎樣摹仿,檢查學生的實踐,是否正確,是否熟練 。技能的獲得要通過學生的活動,教師是無法包辦代替的”。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學習知識――典型示范――嚴格訓練――總結評議的課堂結構。比如學聲調知識時,先由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了聲調的性質和作用、理解了調值和調類的定義后,教師以不同調類的詞語為例,請生讀,老師隨即放普通話錄音,請學生比照讀音有何不同?學生發現自己讀音帶有黑龍江方音在調值方面的問題,即調值不夠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用夸張法模仿學生方音,重點講述學生的調值與普通話的實際讀音有何不同,即陰平不夠高,陽平帶拐彎兒,上聲揚不上,去聲下不來。這時學生特別想知道普通話的讀音。教師開始用手勢法示范讀音,學生跟讀,自由讀,教師邊指導邊糾正。教師準備了大量的訓練材料,有同調練習:如豐收,觀光;農民,民情;獎賞,講演;勝利,萬歲;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控制聲帶,改掉讀詞時尾音下降的情況。還有異調練習:如工程,成語,雨季,紀元,援助,住所;這個練習以連鎖的方式幫助學生讀音時做到同一調類的詞語調值相同。訓練方式有齊讀,分組讀,個別讀,邊練邊評。學生學最后由學生總結課堂收獲。很多同學談到:通過本節的學習,不僅理解了聲調的理論知識,而且在練習中意識到自己的發音與標準音的差異,能夠以理論指導自己的讀音。這種教學結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大了訓練力度,而且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說普通話的能力。
(四)針對教學對象,確定教學重點。
學習聲母、韻母及聲調的辨正,目的是對照方音與普通話的不同之處,改正方音,使它合于普通話標準音。教材安排的內容是以全國為范圍的幾個典型的方言區的聲、韻、調辨正。班級學生來自黑龍江省各個地區,學生的主要語音問題平翹舌不分;舌面音讀成舌尖音;送氣音與不送氣音不分;調值不夠高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我在講辨正時,在學生自讀教材,了解了幾個方言區的辨正情況的基礎上,把黑龍江方音中聲母韻母聲調的辨正做為重點,以大量的方音例子與普通話語音進行比照,糾正方音,學習普通話,這樣處理避免了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做到了學有所用。
(五)探求規律,突破難點。
達爾文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授人以魚,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很多時候學生是因為不會學而導致學不會,由學不會變成了不愿學,所以教給學生解決難題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捷徑。
在學生學習分析音節的結構和音節的拼寫時,經常在i、u、ü開頭的零聲母音節中出現錯誤,什么時候加Y、W,什么時候改Y、W,學生總是搞不清楚。于是我就啟發學生觀察:以i、u開頭的零聲母音節,i、u后面的字母有a、o、e時需改Y、W,沒有時是加。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了規律,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y、w使用有方法,須看音節有無o e a,有就改,無就加。
撮口呼零聲母音節拼寫時要加y去點。
講聲調符號標記的方法時,教給學生:
聲調標記有方法,字母當中先找a,
沒a再去找o、e,i、u都在標尾巴。
學習聲母韻母配合規律時,師生齊誦四呼歌:
零聲邊鼻四呼有,雙唇d t無撮口,
唇齒舌根平翹有開合,舌面只能拼齊撮。
關鍵詞:課堂教育;明確目標;團結協作;考評結合;課堂筆記
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中,職業學校學生的整體質量相比高中生來講是比較差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尚需培養。學生在學校課堂的教學效果對老師來講是一個比較復雜和頭疼的事,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擺在我們每個職教老師面前的一個迫切命題。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家庭、老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教育任務的艱巨和重要。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的課堂教育體系及內容也今非昔比。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也不可能滿足當今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了,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手段,已成必然趨勢。作為一個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既要完成好教學任務,又必須提高理論與實踐的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既能靜下心,又能好好學,在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同時在操作過程中鞏固他們的理論知識。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他們的榮譽感、自豪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輔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真正做到“理實一體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一、合理使用教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材是老師課堂活動的一個藍本,一本好的教材應該是集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究于一體的。如何根據一個班不同層次的學生,利用好這些內容,就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深思。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對教學情境進行加工、精心布置,努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逐步提高他們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真正掌握課堂的主動權,做課堂的主人。
二、明確目標,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
要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備足功課,首先,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學生學什么?做什么?達到什么效果?這是課堂學習的主題,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學習,使之形成明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在課堂上可以合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一個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團結協作,提高學習積極性
中職學生的課堂教學,是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教學,所以,團隊協作至關重要,只有認真參與,才能更好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選重點、難點課題,采用小組合作,分組交流,共同完成各自的項目,對 同一課題的不同成績,對學生進行分析解剖,還可以讓學生來參與評議,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使學生能真正參與課堂教育的環節。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中職學生課堂學習,大部分是同技能掛鉤的,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理實一體化”,所以,課堂教學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多媒體、課件、實訓臺架、設備等缺一不可,我們培養的學生是注重動手能力的,所以,操作能力的要求要大于理論知識的運用,但是理論知識是操作的基礎。如何調整好二者的關系是我們要處理好的事,我們在教學中應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枯燥的理論原理生動有趣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使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又能熟練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感性認知。
五、抓住重點、難點,合理展開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有些知識只要簡單了解即可,對于重點和難點內容,我們在教學中要加以突出和分析,要使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來掌握判斷。還要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來反思、總結、整理。通過課堂訓練、課堂操作,教師指導,提高學生對難、重點的理解掌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六、采用考評結合的手段,鞏固所學知識
學習內容的掌握與否,學習效果的好與壞,只有通過檢測才能知曉,通過檢測,學生能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檢測,老師能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檢測中引入考評機制,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在檢測中我們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對課堂內容、理論知識方面的測試,查看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第二步,是對課堂內容操作方面的測試,目的是了解學生在操作運用過程中能否正確合理使用各種工具、設備,操作步驟與規范是否正確合理。第三步,進行講評總結,既有老師的點評,又更多地讓學生針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評打分,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七、做好課堂筆記,加強課后鞏固
課堂結束后,學生一定要做課堂筆記,特別是操作的內容與規范一定要反映在手冊上,這堂課的課題是什么?使用了哪些工具設備?進行了哪方面的操作訓練,要求規范是什么?心得體會是什么?都應該寫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提高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的能力,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良好的學習目標,教育學生腳踏實地掌握好一門技能,職業教育就會越走越遠,職教的前景就越來越光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