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農村用地規劃范文

        農村用地規劃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0 17:15:0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農村用地規劃,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農村用地規劃

        篇1

        關鍵詞:山地農村 村鎮建設 交通規劃

        村莊交通用地主要由對外交通道路、車行道路、步行道路、停車場和村落出入口組成,本文著重研究村莊內部交通用地的規劃

        一、丘陵地區農村交通的特點

        1. 簡單的道路系統

        丘陵地區由于村莊規模較小,因此道路結構往往較為簡單。如龍泉市規劃到2020年有自然村288個,占地1459.75公頃 ,平均每個自然村面積為5.07公頃。多數村莊的道路系統由1-3條主干道和一些支路組成,結構層次簡單。根據內部道路的功能可將其劃分為干道-支路-步行小路三級結構。

        2. 多用途的道路職能

        由于農村居民點公共設施用地比例低,因此道路用地往往成為多種功能用地的復合體,在農村的生產生活中,常常兼有晾曬,小型集會,休憩的功能。

        3. 適應地形的道路走向

        影響丘陵地區村莊規劃的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形的影響最大。由于地形少有平地,因此丘陵地區村莊規劃不可能像平原地區一樣以網格形式布局,而較多的與地形相結合,以自由式道路系統為主。

        4. 立體化的交通設計

        與平原地區交通設計不同,要實現丘陵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系,除了考慮水平位移之外,還要考慮豎直方向的位移,使得交通呈現立體化的特點。立體化的交通使得在設計布局上會有許多的限制和技術難題,如走向的選擇,坡度問題,生態問題。但是同時立體化設計也有其優點,比如營造分流的立體交通,形成獨特的山地景觀風貌,這是平原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二 丘陵地區農村交通規劃設計的要點

        1.結合產業規劃的物流場地

        傳統農村建設用地布局中,很少考慮到物流場地的布局,一般只安排車站碼頭用地,這也使得存在很多農村農產品無法運出,與低價值生產的問題。但是隨著生態農業的興起,在未來的日子里,山地農業由于其生態完整性強與生物的多樣性,使得該產業的發展會步入一個上升階段。

        考慮到農業物流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農村物流場所的布置可考慮與晾曬,停車等場所共用。

        2. 充分考慮建筑物布局和管線鋪設

        由于山地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因此在建筑設計上也應充分利用地形。常見的山地建筑形態有簇群式,吊腳式、挑臺式、退臺式、窯洞式。

        山地丘陵地區經濟落后,現狀很多村莊都存在排水不暢、無暗溝等情況,有的甚至連明溝也沒有,一遇大雨,雨水、臟水滿地流, 既影響美觀又傳播疾病。盡管新房建成了,但生活仍處于“臟、亂、差”的環境。因此在道路布設的時候,應考慮路旁排水溝的布設,要有合理的坡度以便于排水。

        3.合理確定路網的形式與密度

        丘陵地區農村路網設計必須得充分考慮地形和生產生活的需要,對于主要干道和過境公路,應盡量做到寬敞平直,設置合適的道路平曲線半徑,有利于機動車的行駛。一般應保證每戶均能通達小型汽車。

        因為村莊規模較小,村莊道路用地比例有限,村莊各建筑之間應保留合適的支路與步行小路的密度。密度過高則用地破碎,土地資源浪費,過低則需遠路繞徙,給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麻煩。

        4.以步行為主的內部交通組織形式

        丘陵區域農村一般規模較小,內部交通多以步行與自行車的形式解決。在山地道路交通系統中要為步行交通創造方便,安全,舒適的條件。水平步行道與垂直梯道應相互結合,可以起到快捷方便而又達到良好空間聯系的效果。

        5.注重山地景觀與村莊風貌的營造。

        如村莊位于河流沿線,則盡量避免在沿河流的一側布置村莊的主干道。

        雖然現在各個村莊多數已經使用了自來水,但是村邊的溪流仍然是很多村民洗滌與休憩的主要場所,如在居住地與河流之間布置交通干道會形成空間上的阻隔,且有安全隱患。

        道路系統除供人行和車行之外,也是展現鄉村風貌的重要場所。村莊邊上的小路,溪流,悠閑的農人如果能和周圍環境進行統一的考慮設計,組成和諧的濱水風格景觀。

        6.道路設計的人性化處理。

        丘陵地區農村常有臺階,護坡,溪澗,陡坎等復雜的自然與人工地形,如無防護措施,則常會有摔跤跌傷事故。因此在規劃設計中要注意人性化處理,既要考慮機動車的行駛,更要考慮行人的安全,特別是考慮少年兒童與行動不便者。

        如果村莊常有外來游客進出,則應在明顯的地方設置提醒標志,在夜晚應有足夠的燈光照明,以保證步行者的安全。

        三 丘陵地區村莊路網布局形式

        1.穿插式

        道路穿插于農田之間,呈現網格分布,建筑沿著道路修建,容易形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農村形態。

        2. 樹式

        以一條主干道接入,主干道一般沿著地形線布置,而兩側分別延伸,適用于形態狹長的村莊 ,主干道沿著地形線布置,一般坡度較平緩,而兩側或者一側布置住宅的入口,充分利用挑腳式和退臺式的建筑結構建造。

        3. 環繞式

        環形路網多用于已建成且有一定規模的村莊。并列的干支道路相連即可形成環形路網,環形路網方便通達和交通均衡。但是由于村莊交通流量不大,一般不需要交通分流,如外環道路較寬反會隔斷村莊與自然的有機聯系。

        環繞式道路適用于規模較大,特別是保存較為完整古村落。由于內部交通需要保留,需要一個外環線來分擔村莊的交通流量。

        如村莊以綠心模式布局,環狀的道路則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方案。

        4. 串聯式

        篇2

        Abstract: China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undertaking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should carry out rational land use, land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Planners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saving land, carry out to each link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planning.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is paper talk about the way to save land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規劃設計;節約用地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saving land

        G812.42

        我國農村人口多,耕地少,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必須十分重視節約用地。對于節約用地,不等于僅僅是建設用地的減少,更不能以犧牲環境質量、犧牲人民的生活水準和舒適度為代價,片面地追求“節約”建設用地。而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從提高環境質量、提高綜合效益的角度,從土地總量動態平衡和用地性質的相互轉化,來綜合地理解節約用地的內涵與價值。規劃工作者要根據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政策、技術標準和規范等規定,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將節約用地的各項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靈活運用到各個規劃階段內容的細部。

        1、做好小城鎮規劃建設體系

        要擬定符合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的城鎮化的進程和目標,逐步發展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引導各項產業的協調發展和人口的合理分布。小城鎮雖屬于城市范疇,但絕不是大中城市的簡單縮小。小城鎮的發展不應是以我為中心“小而全的個體”,而應是“承上啟下、突出特色、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群體網絡。

        在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要提出城鎮化的戰略目標,確定城鄉居民點有序發展的總體格局;依據城鎮各自的區位條件、服務范圍和各項設施的分布,選定中心鎮; 合理確定產業布局和發展規模,避免各自為政、規模不當;布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防止重復建設,提倡共建共享;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合理確定各個小城鎮的性質、規模、各項職能和發展方向,以促進小城鎮的有序發展,實現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避免了規模不當和重復建設,這將是建設用地和資金的最大節約。

        2、切實做好鎮域村鎮體系規劃

        科學協調土地規劃與村鎮規劃的關系,合理安排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做到地盡其用。做好用地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切實保護好基本農田,維護環境生態平衡,以有利于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嚴格依據法規和各自的標準進行規劃,相互協調,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并通過實施的檢驗,及時進行調整,階段滾動修訂,不斷更新完善。

        在鎮域村鎮體系規劃中,要細致調查現狀的人口分布、產業結構、資源狀況、各項設施,并應做好規劃預測。農業剩余勞力的轉移、鎮域人口的增減與流向。合理確定村鎮體系的層次、鎮區的發展規模與村莊的合理遷并,要做好建設用地的還耕,保護生態環境,做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統一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電、電訊、環保、防災等基礎設施和教育、文體科技、醫療衛生、商業貿易等社會服務設施,避免求大求全和重復設置。

        3、搞好舊村改造,科學編制鎮區總體規劃

        要抓緊進行舊村舊鎮的改造。規劃是建設的龍頭,必須審慎研究舊村鎮改造的規劃理論及方法,要因地制宜地提高原有用地的容積率,并盡可能地延續傳統建筑文脈,保持地方特色風貌,提高居住質量,改善居住環境。同時還務必使舊村鎮改造規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舊村鎮改造的政策、措施和管理體系,做到獎懲分明,從政策和措施上引導和調動人們改造舊村鎮的積極性,以達到節約建設用地之目的。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避免過多、過早占地,依據小城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近、遠期發展規模。細致調查分析村鎮建設用地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比較鎮區發展方向的多種可能性,予以優選,合理用地。依據小城鎮體系規劃所定的村鎮或村性質與規模,合理選擇確定近遠期的人口規模,嚴格控制建設用地指標,建設用地布局應與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相協調,盡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園地和林地。規劃建設分期和發展過程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布局緊湊,相對完整,避免拉大架子,過早占地。

        4、居住建筑的規劃設計

        根據人口構成分別計算居住用地,合理選址,注意現狀用地的挖潛,結合翻建進行調整改造。應根據不同住宅的需求,嚴格控制宅基地,節約建設用地。

        現有宅基地過大,主要是各家的宅院地占地面積較大,因此對這樣的宅基地的利用和改進,應在縮小建筑基底占地面積上下功夫,建筑向空中、地下、半地下發展。住宅建筑設計中,宜加大進深,減小每戶面寬,適當增多每幢住宅建筑的單元數和戶數,以利于提高建筑密度。住宅群體的院落組合的改進,宜采用一條巷路服務兩側住宅的組合型式。搞好舊區的改建與利用,提高居住用地的利用率。改造“空心村”,做好遷村后的村基及時復耕或還林、還草,改變雙重占地的狀況。提倡住宅與商業服務等公建、無污染不擾民的小型廠房相結合,設計為底商住宅、下宅上廠或下廠上宅等綜合性的建筑。住宅底層或半地下室設計為停車、附屬設施等。工廠的集體宿舍不宜與工廠分散建設,避免工廠用地的擴大,應結合住宅區成片進行建設,以適應環境優化及人口轉化的需求。

        5、公共建筑的規劃設計

        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積指標應嚴格符合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提倡公共建筑的多功能組合設計,性質相近的項目建成綜合樓,提高建筑層數,統籌安排所屬設施場地的綜合利用,避免各自建小樓、圈小院、附屬設施各搞一套的做法。節約用地,減少投資,增大建筑體量。集貿市場選點布局合理,避免盲目求大,布點過密,造成“有場無市”的浪費現象。用地的面積應按平集規模確定,非集時應考慮設施和用地的綜合利用,并應妥善安排好大集時臨時占用的場地和部分次要道路的措施。部分商業服務設施,可以采用靈活設點、流動經營等方式,不必占地。

        6、生產建筑的規劃設計

        挖掘現有生產建筑用地的潛力,適應發展應留有余地,相對集中進行布置。統一解決交通、基礎設施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在生產工藝允許的條件下,宜設計為多層廠房。無污染不擾民的生產項目,可與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結合進行設計。同類生產項目和協作密切的牛產項目應鄰近布置,利于減少附屬設施的建設,利于輔助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共同安排。污染嚴重的生產項目規劃應遠離生活居住用地,并逐次布置其他項目,以減少防護綠帶的寬度。分散加工的生產項目,村鎮可只設發料、驗收、銷售的業務門市。專業戶生產用地應根據生產內容、經營特點集中進行安排,不宜分散布置在每產宅基地內,以適應發展變化,且避免經營內容干擾居住。

        7、道路與綠化的規劃設計

        理順道路系統,減少過境交通穿越村鎮內部。疏導河流,恢復水系運輸功能,減輕道路運輸壓力,降低運輸成本。道路斷面符合功能需要、寬度適宜。根據使用需要設置必要的廣場、停車場,減少路面停車,以充分利用路面寬度,避免單一地加寬道路路面。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作為綠化用地。

        新農村建設規劃中要強化節約與集約用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明確只有通過節約與集約用地的實施,才能為未來發展確保留有充足的空間、為促進本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贏得主動權。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農村住宅建設用地 規范化 管理

        為切實解決農村村民住房矛盾,促進新農村建設,根據《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及相關文件精神,我區啟動了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工作。隨著該項工作的開展,逐漸出現一戶多宅、未批先用、地類認定不清、未節約利用土地等問題。農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既關系到新農村建設及農村民生問題,又是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唯有進一步規范化管理農村住宅建設用地,才能將基本國策落到實處。

        1 當前農村住宅用地利用現狀

        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標準時點為準,本區域內耕地總面積為15.51萬畝(基本農田13.99萬畝),其中轄區內納入農村建設用地管理的規劃控制區外有5個鄉鎮,耕地面積10.55萬畝(基本農田10.02萬畝)。自2007年開通農村住宅用地審批管理業務以來,共審批農村住宅用地29批1082戶,面積108520m2,其中2007年2批97戶、用地面積9770 m2,2008年4批183戶、用地面積16560 m2,后逐年增長,2011年達到8批283戶、用地面積28550 m2。

        通過調查統計分析,列入農村住宅用地管理的5個鄉鎮基本農田占全區域內基本農田的71.6%,是基本農田集中分布區域,也是耕地保護重點區域;同時,近年來該區域內農村住宅用地需求呈逐年增長態勢,自開通管理業務以來,農村住宅新增用地平均每年增長38.4%。切實保護耕地,嚴格規范農村住宅用地管理已是迫在眉睫,也是國土資源管理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 農村住宅用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住宅用地缺乏科學規劃、合理引導

        目前,除了道路等基礎設施拆遷安置區及有條件的村集體以統一建設農村住宅小區外,相當部分的村莊因用地條件所限,缺乏科學規劃及技術引導,未能建設農村住宅小區。主要以單獨申請住宅用地為主,造成了零星分散建房的現狀,不利于新農村成片規劃、有序建設的開展,也給國土資源住宅用地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2.2 落實“一戶一宅”及“舊宅處置”政策缺乏有效措施

        在農村住宅用地管理過程中,如何有效管理“一戶一宅”及切實解決“舊宅處置”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農村子女成家分戶、老人輪流隨子女生活、舊宅的風水迷信等原因,給界定“一戶一宅”帶來很大困難,也給拆舊宅等處置舊宅用地造成一定阻力,且收回、調劑舊宅用地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所在村委會進行,目前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和具體操作辦法。

        2.3 管理程序不夠規范

        目前,省、市均出臺有關政策及文件,但在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具體過程中,需予以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出現的問題有:一是審批管理程序未能較好地實現無縫對接,造成管理真空,如未履行批后監管,造成移位建設、超面積建設等;二是報批程序不統一,如由鄉鎮政府上報、國土資源基層所上報及申請者個人上報等情形,上報管理程序紊亂;三是地類認定材料不夠規范,造成部分土地占用耕地,未按農用地上報等現象;四是未按規定程序履行管理職能,如未履行先公示后報批、多部門交叉勘察等。

        2.4 地質災害搬遷戶等“民生造福工程”申請用地受限

        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因地質災害搬遷住宅用地需求日浙增多,特別是列入地災易發區內的搬遷戶需要新建農村住宅。但由于近年來,按照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基本農田和耕地占補平衡的有關規定,上述區域農用地中大部分列入基本農田保護區或土地整理區,加上山區林地面積比例較大,能用于審批建房的用地可選擇性不大,造成了山區急需解決地災搬遷戶等民生問題而又無符合要求的用地等困境。

        2.5 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等違法現象仍存在

        按現行有關政策,農村住宅用地按每戶3人及以下80平方米、4~5人100平方米、6人及以上120平方米審批管理。但受農村傳統觀念影響,農村村民大部分愿意住大宅樓,不按批準面積建房,而隨意擴大住宅面積,部分申請者在辦理審批手續過程中,未批先建或邊批邊建,給國土資源執法管理帶來了難度。

        3 農村住宅用地規范化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3.1 以“科學規劃統一建設農村住宅小區”為主、輔以“散戶建設”的管理原則

        以統一規劃建設農村住宅小區為主,積極為農村提供建房技術服務,采用村莊土地整理和舊村改造相結合的方式,鼓勵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鎮集聚,鼓勵集中建設農村村民住宅小區,引導農民科學選址、合理建房、節約用地。村莊的科學規劃應以“六個結合”為基本原則:一是與環境衛生相結合,合理預留綠化帶及衛生設施用地;二是與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依托農村路網進行規劃選址;三是與村莊改造相結合,統籌舊村改造、土地整治及新農村建設布局;四是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集中分散居住的農戶,實現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和規模化種植;五是與旅游資源開發相結合,充分考慮當地旅游特色,力求在建筑風格上與自然和諧統一;六是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注重保護河流、水庫、森林等生態資源,堅持預防優先,恢復補償為輔,恢復補償等措施與項目所在地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相適應[1]。對無房戶、明顯低于法定用地標準戶及無法達到最基本居住安全和質量要求的危房戶,確需新建但客觀上又無法納入農村住宅小區統一建設的,給予考慮單獨申請住宅建設用地。

        3.2 規范管理程序

        篇4

        關鍵詞:新農村規劃、土地整合、精準測量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為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以及新農村規劃,全面實現現代化新農村的農業化、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政府如何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實現土地合理規范流轉和集約利用,應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進行積極探索。以穩步實施農村土地整合,不僅最大限度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利用,發揮了土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了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資源共享,推進了城鎮化進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土地整合的優越性

        第一、節地增效,擴大集體經濟。實行土地整合后,節水滴灌技術得以應用,田間大埂、灌溉毛渠不復存在,耕地利用率顯著提高。以老沙灣鎮老沙灣村為例:全村5100畝耕地面積,土地整合后,耕地面積變為5900畝,農戶擁有的土地數量不變,機動地卻多出800畝,增加了集體收入。不但還清了村里了20萬元外債,而且為村隊拉了電線6.7公里。走鄉入戶等措施,鼓勵農民土地“小塊并大塊、多塊變一塊”連片規模經營,使分散、零星的耕地集中,并對土地集中連片。

        第二、節水增效,節約水資源。當前,水資源相對匱乏。據調查,由于近年來水資源的大量開采和浪費,地下水位已明顯下降。例如老沙灣鎮以前打井100米深即可見水,而現在需要300米深度。如何解決節約用水與保障作物合理灌溉的問題顯得迫切而重要。節水滴灌技術無疑是農業灌溉制度的一次革命,它將傳統的“澆地”改變為“澆作物”,節水效果十分明顯,可實現節水30%左右。如:四道河子鎮下八戶村土地整合前,大水漫灌的棉花全生育期澆水4次,需水量480m3/畝左右。土地整合后,實施了膜下滴灌節水技術,棉花全生長期滴水7-8次,需水量320 m3/畝左右,相對節水160m3/畝。若該縣有40萬畝棉花實施節水灌溉技術,則為該縣節約農業用水6400萬 /m3。

        第三、節肥、節藥增效。與大水漫灌或溝灌相比,可實現節省化肥20-30%,節省農藥用量8%-10%。

        第四、節力增效。由于土地整合后滴灌節水技術的應用,在田管作業中,可減少中耕次數2-3次,按7元/畝?次計算,平均可節省開支14-21元/畝。

        第五、增產增效。節水滴灌技術的應用,使灌水、施肥、施藥更加科學、合理,能夠滿足農作物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增產效果十分明顯。如可實現棉花畝增產50公斤以上,小麥畝增產80-100公斤。

        第六、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首先有利于解放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以老沙灣鎮西坑灣村為例:全村8000余畝地,760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積11畝。土地整合前,地塊分散在十幾處,不集中,耕整地、播種、田管、收獲的重復作業次數較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下,人均管理土地面積較少。土地整合后,大型農業機械和高新節水技術的應用使作業速度明顯加快,生產效率明顯提高,不僅縮短了作業周期,而且提高了人均管理土地的面積,有效的解放了勞動力,解放出的勞動力又可從事第二三產業或為周邊村隊打工,不僅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其次有利于村隊的合理規劃,改善村隊生活環境。例如老沙灣鎮蔣家莊村在對田、水、路、 林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實施了整合,布局十分規則,形成了內部是農田、中間是機耕道、是防護林的環形格局,營造出農田、機耕道、防護林有效結合、相輔相成的田園化良好發展環境。8米寬的機耕道為大型機械的引進和使用鋪平了道路,同時減少了粉塵污染,改善了生產環境;在原有的土地中劃分出的防護林區域,不僅改變了以前老沙灣片區鹽堿地“種樹難活”的局面,而且起到了防風、減風的良好效果,緩解了過去“風吹地膜漫天漂”的不良局面。

        土地整合各村委所做工作

        各村隊嚴格規范程序,制定具體詳細可行的分配實施方案。同時,主動接受廣大農民群眾意見、建議,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斷調整完善具體措施。為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對劣質地、低產田地,采取相應補助措施,將各項優惠政策宣講到位,達到群眾滿意、家家歡喜,提高了廣大農牧民參與土地整合的積極性。要達到預期效果首先各村委應加大典型引導力度,不斷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專門成立調查組,深入到各村,通過召開村干部座談會、走訪農戶、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鎮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和認真分析。利用廣播、入戶宣傳等行之有效的辦法,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切實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其次要著力提升土地流轉質量。在土地規模化流轉過程中,及時加強對土地轉出方的管理和土地轉入方的管理,教育引導農戶簽訂流轉協議,不斷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行為。并積極探索組織以股份制為基礎的農業公司,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和質量。最后是要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充分挖潛土地內涵。委托規劃編制部門進行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的編制,實現土地利用規劃與總體規劃的配套銜接。

        土地整合的原理和程序

        土地整合是通過工程測量學使用高精度儀器RTK衛星時時定位系統的準確性,利用國家水利建設滴灌技術工程和土地整合相統一來進行的。主要采用獨立坐標系統(也可與國家網聯測)。工作程序:先各村隊組織安排土地整合工作—再進行獨立控制點布設—測出各村土地的實際面積以及獨立地物—核查當地實際用戶總面積—村委研究土地整合細則—村民抓鬮確認地塊—按照各戶村民順序和土地整合細則電腦分地—檢查確認無誤進行實地分地—各戶村民確認分地邊界。

        土地整合技術方法

        一、野外數據采集

        GPS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定位系統。由于施測地塊地勢較平坦且面積大,基本無障礙物,采用GPS進行外業測量。設備使用南方靈銳S82 RTK。首先儀器設備精度的準確性高、操作性簡單。其次技術、設備的優良性和效率性能高。野外操作步驟:先架設基準站,連接流動站,建立獨立坐標系統和控制點。當達到固定解的狀態下,采集控制點。控制點采集完后,進行GPS坐標與控制點坐標的校正,再進行外業測量的采點工作,主要對獨立地物的測量(道路、渠道、高壓線、林帶等)。外業數據采集時,外業數據全部貯存在GPS的電子手簿里,外業人員用草圖來描繪測點的連接關系和實體的地理屬性,然后將電子手簿中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建立相應的數據文件,根據這些數據文件可直接在相應的成圖軟件中展點,繪制地形圖。

        制圖軟件主要采用南方Cass6.1軟件進行內業成圖。首先確定成圖比例尺,然后數據展點成圖,選擇相應的地形圖圖式符號將所有的地物繪制出來,系統中所有地形圖圖式符號都是按照圖層來劃分的。最后按照各戶村民順序和土地整合細則電腦分地,必須按照順序和實物數據進行分測,若少分地,漏農戶則重新分測。按照土地整合細則分完后,經個村委對電子版圖件檢測和抽查。確認準確無誤以后進行實地分測。最后將最終圖件上交與各村委或鄉政府進行資料備案。

        分地主要利用南方Cass6.1成圖軟件中的面積自動求和功能以及國家水利工程中的滴灌技術。通過滴灌施工圖將其管線準確放到實地位置,這樣既滿足滴灌技術要求,也發揮滴灌最優使用化,也滿足了土地整合的要求;即每家每戶地界與滴灌管線相平行。若管線位置布設在某農戶家,均去除管線相占有的用地面積。例如:戶主張三家4口人,村內平均5.5畝/人,家內有條管線,管線長度400米,管溝寬度1米。則張三家共4×5.5×666.67+390=15066.74平方米,精度要求不大于5個平方米。讀出張三家地界拐點坐標,利用高精度儀器RTK點放樣放測于實地,平面點位誤差精確到8mm以內。如下為博樂市小營盤鎮巴爾托哈村1-4號地的土地整合效果圖。

        巴爾托哈村1-4號分地圖.dwg

        通過圖件可以任意的檢查各村戶人員的分地畝數。例如:為博樂市小營盤鎮巴爾托哈村1-4號地的土地整合圖中的王蘭英26.88畝,共計17920.01平方米,點擊王蘭英邊界就可看到面積為17921.4655平方米。

        結語:

        通過科學的土地整合,完成土地整合的任務,最終達到土地整合的目的和目標。為積極推進新農村現代化、機械化做奠基石。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參考文獻:

        1、博樂市小營盤鎮土地整合為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2、新疆沙灣縣土地整合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

        3、如何整合農村土地資源-楊繼瑞

        4、GB/T 18314 2001《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

        5、GPS RTK測量技術規程-烏市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

        篇5

        關鍵詞:巢湖市;農村居民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全國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出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相掛鉤的理念,農村居民點用地是否合理,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巢湖市農村居民點現狀

        1、農村居民點數量與用地規模。2005年末,巢湖市土地總面積939,367.47公頃,全市有1,518個農村居民點,平均密度16個/百km2。全市鄉村戶數101.24萬戶,鄉村人口312.60萬人,農村居民點平均人口規模為667戶/個和2,059人/個。

        2、農村居民點用地區域差異。全市農村居民點用地72,363.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70%,占建設用地比重的66.34%。戶均用地714.7m2,人均用地231.5m2。全市四縣一區農村居民點用地從大到小的排序為:廬江縣>無為縣>居巢區>和縣>含山縣。

        對全市5個地域單元的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狀況進行分析,從含山縣的196.7m2/人到廬江縣的253.8m2/人不等,大部分縣區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在200~250m2/人之間。總體上巢湖市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村居民點用地比重較大,人均用地較多。

        3、農村居民點動態變化情況。1996~2005年巢湖市農村居民點用地總體上呈“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1998~1999年由于兩次行政區劃調整,農村居民點面積有所減少,1999~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達到最高值為72,673.30公頃,2003以后逐年減少;2003~2005年農村居民點用地從72,673.30公頃減少到了72,363.16公頃。

        二、巢湖市農村居民點用地中的問題

        1、城鄉居民點用地規模同步擴張。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從理論上分析,由于城鎮居民點人均用地低于農村居民點用地。因此,轉化一個農民就會相應地減少居民點用地,節約出部分建設用地。也就是說,城鎮化進程在用地上表現為城鎮用地擴張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總規模應該下降。但是,實際情況與理論上的分析有較大的距離。

        1997~2005年全市農村居民點用地從72,626.47公頃減少至72,363.16公頃,共減少263.31公頃。實際上從1999年到2003年,農村居民點用地一直不降反增,2003~2005年才轉為下降趨勢。此外,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不降反增,從2000年的202.97m2/人上升到2005年的231.48m2/人,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與人口規模的變動不協調,兩者比例失調,加劇了人地矛盾。

        2、農村居民點分布較為分散。依據巢湖市2005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全市農村居民點用地為72,363.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70%。從對巢湖市城鄉建設用地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巢湖市還是大多縣(區),農村居民點用地占城鄉建設用地的比重都是最高的。這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農村居民點建設基本上處在自發性的發展之中,為了農田耕作的便利,農村居民點多數服務于一定的耕作半徑,從而形成了“滿天星”式的農村居民點格局,客觀上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3、農村居民點集約利用度相對較低。巢湖市農村居民點的建筑類型多以單層為主,各家各戶獨立成型且人均宅基地面積嚴重超標。2005年末,全市農村人口312.61萬人,農村居民點用地72,363.16公頃,人均農村居民點面積高達231.48m2。

        同時,農村居民點大多歷史久遠,不同年代、不同結構的建筑物相互交叉,互相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見縫插針式的建筑物非常普遍,當前大多數村莊的房屋、農舍等建筑物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朝向各異,前后錯落不齊,小巷彎曲,村莊道路質量差;二是村莊內舊外新,建筑層次差別大、式樣種類多、用材與裝潢檔次不一;三是功能混雜,缺乏公共活動場所。據有關調查,巢湖市農村建設容積率普遍小于1,利用率低下,給農村居民點內部基礎設施的配置增加了很多困難,阻礙了居民點內部結構的優化。

        就單個農村居民點自身的發展而言,其用地方式大多以外延式擴展為主,而忽視了對原有居民點內涵的挖潛,使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不斷擴張,而老的農村居民點用地不斷荒廢,往往新房林立,中心舊房破爛不堪,成為“空心村”。總體來看,全市農村居民點用地的集約度相對較低。

        三、巢湖市農村居民點用地問題原因剖析

        1、村莊建設規劃滯后,規劃意識欠缺。長期以來,農村的發展一般屬于自發性的任意外延,缺乏統一的規劃,導致農村建筑物分布混亂,生活配套設施難以滿足農民需求,生活條件差。新農村建設開展后,對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視,紛紛開展村鎮規劃,但是規劃體系嚴重缺乏,由于歷史原因,村莊建設規劃并非土地管理部門職能,因此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銜接不夠,土地利用的統一規劃與合理安排難以實現。目前,巢湖大部分農村都未進行規劃編制,有的村鎮即使進行了規劃,也僅局限于交通、水利工程等建設項目。這些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農民生活的改善,但是規劃中沒有涉及空間管理的具體內容,只是整理出超標、閑置和不合理用地,并沒有從整體上改變農村臟、亂、差的落后現象。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差,規劃編制滯后,嚴重落后于經濟發展。

        2、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宅基地整理工作的啟動和開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包括舊宅的評估費用、拆遷費用、新住宅的建設及各種設備安裝費用,以及煤氣、水電等一系列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整理后的成本回收又很慢。目前,農村居民點整理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資金來源比較單一,地方財政難以支撐大規模的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加之居民點整理后土地大部分用于農業耕作,資金回籠期長,所以許多地方政府沒有能力開展大規模農村居民點整理。

        四、巢湖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措施和建議

        1、制定開展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優惠政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制定開展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優惠政策,鼓勵單位、個人投資農村居民點整理,可以將通過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劃歸投資者有限期使用,使用期限一般不少于30年。在土地使用期限內允許土地使用權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有償流轉。對農村居民點整理后按比例獲得的建設用地指標,投資單位或個人確實需要的經審批后可優先安排使用。

        2、建立農村居民點整理多元投資結構。農村居民點整理較成功的國家或地區的經驗表明,資金渠道的穩定,是農村居民點整理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雖然農村居民點整理是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土地關系的國家措施,國家應占主體,國外經驗也表明國家投資占70%~80%,但就我國目前的財力而言,國家承擔70%~80%的投資是不現實的。為此,建議建立農村居民點整理多元投資結構,可以從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耕地開墾費、耕地占用稅、農業綜合開發基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的低息無息貸款等渠道籌集,同時鼓勵農民個人投工投勞。建立國家、集體、個人三方投入的農村居民點整理專項基金。

        3、明晰土地產權調整及土地收益分配關系。建立農村居民點整理激勵機制涉及到的產權調整,雖然不及私有制國家(地區)那樣突出,但也存在著集體土地之間、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之間、土地使用者之間的產權調整及利益補償分配問題,如農村居民點整理涉及到田塊重整、村鎮合并等權屬置換重劃。因此,應明晰土地產權調整及土地收益分配關系,制定“土地分配與補償條例”,把農村居民點整理后的利益分配與土地整理工作相互聯系起來,建立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激勵機制。

        4、建立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的要求,在明確劃定村鎮建設用地范圍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規則,對于劃入撤并范圍的村莊用地,一律不得再審批新的宅基地。同時,嚴格實行土地用途轉用許可制度,轉變農村居民點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導并逐步推進農村居民點整理的進程。

        5、加強村鎮規劃。江蘇、浙江、上海、山東、河北等我國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省市的實踐表明,農村居民點內部用地的整理潛力較大,綜合效益也比較高。要通過合理的村鎮規劃引導工業向園區集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盡可能在已占用土地中調整盤活;小城鎮發展與舊城、舊村改造相結合,鼓勵縮并零散村莊,建設中心村;在經濟較發達鄉鎮推廣建多層住宅和公寓,限制發展庭院式、別墅式住宅。要勾畫好村鎮邊界,凡是村內有空閑地的不得批準外延占地;在山丘地區采取搬遷村莊,把占壓良田的舊村址復墾為耕地。

        6、嚴格農村建設用地管理。農民向集鎮或在中心村購房后,應限期拆除舊房,使舊宅基地還耕;在實施住宅園區及中心村規劃中,折價收購農村的住房。同時,實施增加掛鉤和農村居民點置換等相關政策,減少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規模。

        (作者單位:南京國圖信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福利一区|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玩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草影视|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一区视频| asmr国产一区在线| 性色A码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夜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