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海綿城市的概念范文

        海綿城市的概念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10 15:36:0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海綿城市的概念,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海綿城市的概念

        篇1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濱水景觀;特點;景觀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引言]:海綿城市理念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城市雨水洪澇管理理念,也就是城市可以很好的適應環境變化,運用良好的系統抵御雨水洪澇災害的侵襲,并把雨水進行合理的儲存、凈化,需要時可以釋放利用。對此,也有人把海綿城市理念稱之為“水彈性城市理念”,意思是城市的水資源具有彈性,可以合理的進行調節。對于我國的京津冀地區來講,海綿城市理念非常的適用,通過有效的應用各種城市綠化景觀植物和城市微地形景觀系統提高城市的整體環境質量,有效的改善城市環境。因此,我們需要對于濱水景觀的特點和景觀設計的原則、京津冀地區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方法問題進行有效分析。

        1濱水景觀的特點和景觀設計的原則

        1.1濱水景觀的特點

        濱水景觀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可以建立起各類的設施,使得其具有綜合應用的能力。濱水景觀還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是各類人群主要的活動場所。除此之外,濱水景觀具有生態敏感性的特點。因此,需要對于建設出眾多的生態景觀植被,為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滿足人們進行高品質生活的需求。

        1濱水景觀設計的原則

        濱海景觀在設計時需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則。比如:完整性的原則、空間層次性的原則、生態原則、防洪原則[1]。

        2京津冀地區城市道路綠化設計方法

        2.1有效鄉土植被的應用

        2.1.1充分展現出鄉土植物的文化內涵

        充分在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營造中表現出鄉土植物的文化內涵,發掘出鄉土植物的內在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講,京津冀地區具有自己的歷史與發展的特點。因此,其進行園林綠化工作時,需要將選用的鄉土植物文化內涵與京津冀地區城市的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科學的塑造鄉土植物群落,表現出城市獨有的文化特征與環境氛圍,全面提高城市鄉土植物文化景觀的觀賞性,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促進城市綠化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使得城市與自然環境更加的協調做出應有的貢獻,全面提高城市的協調發展能力[2]。

        1.1.2依據鄉土植物特點進行科學化營造

        在進行鄉土植物應用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鄉土植物的氣候特點、需要生長的土壤特點,并且依據京津冀地域位置氣候水文條件,植物的季節性特點,秋冬春三季干旱少雨,并且冬季水面結冰植被景觀差,夏季則雨水豐富內澇嚴重,土壤鹽堿化嚴重,追求生態景觀,滿足海綿城市的發展趨勢等等因素,進行鄉土植物的科學選擇。比如:具有較強抗鹽堿性和抗干旱特點的灌木、喬木、花卉、水生植物等等來進行道路景觀的營造。

        2.1.3加強鄉土植物的觀賞性

        我們應用鄉土植物提高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質量與水平時,需要綜合性的應用多種鄉土植物,充分的展示出鄉土植物的觀賞性。具體來講,依據城市園林綠化的需要,選擇出適宜性的多種鄉土植物,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道路綠化工作的質量與水平,保持城市園林生態系統的協調與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為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打好基礎[3]。

        2.2綠化景觀的科學搭配

        我們選用的鄉土植物需要與城市道路景觀進行有效搭配,即進行微地形的有效構建、將各種類型的植被在上面進行種植,提高京津冀地區道路景觀的質量和水平。比如:第一,雨水入滲花園的應用。雨水入滲花園是一個擁有大量植被的草溝,作用是滲入大量的降水,主要由一個草溝和各種各樣的植被組成。第二,暴雨水路緣石擴展池的應用。暴雨水路緣石擴展池的作用是捕獲收集雨水、其植被會對雨水進行有效的減速和過濾,有時還可以讓一部分的雨水滲入地下。第三,草溝的改造性應用。改造后的草溝是一個天然或者是后期人工建造的優良排水渠道和排鹽渠道,可以輸送暴雨水徑流、對于水中的污染物和沉積物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沉淀作用,同時對于京津冀地區鹽堿化類型的土壤進行有效排鹽。第四,透水性鋪面的應用。所謂透水性鋪面是指一種硬質路的表面,它可以通過透水性瀝青和透水性混凝土及透水性路面磚進行雨水的滲透、傳輸等來達到路面積水的減少,保證道路路面可以正常的行走[4]。第五,暴雨水樹的應用。暴雨水樹是專門栽培在人行道兩旁中的人行道樹木,其主要的作用是美化環境和有強降水時讓雨水進入到樹木所在的樹坑內或者是進入樹木所在的可以進行雨水滲透的區域。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加強對于暴雨水樹的管理,保障樹坑內沒有垃圾的殘留和認為的破壞,這樣可以使其在強降雨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第六,暴雨水樹渠的應用。暴雨水樹渠是位于人行道路旁邊的一種樹木及底下溝渠的和稱,它通過多個氣孔與人行道進行有效的連接,當降水發生時、通過地表徑流的作用、城市道路上的水就可以通過這些氣孔進入暴雨水樹渠的底下溝渠中,達到排除道路積水的效果。第七,暴雨水排水井。暴雨水排水井主要接收暴雨水樹渠帶來的積水,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通過氣孔排放給土壤和周圍的植被,并把大部分的水進行保存,達到雨水收集的作用,是一個良好的蓄水區域,把暴雨水排水井和其他的水資源凈化設備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將大量的降水凈化為飲用水,進行循環利用[5]。

        結論:

        對于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問題進行分析,有利于應用有效的鄉土植被和科學的城市道路景觀,提高京津冀地區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水平,使其朝著海綿城市方向發展,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高品質生存環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圓.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8):187-188.

        [2]張志遠.現代海綿城市概念于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河南建材,2016,(03):256-257.

        [3]王玉艷.景觀設計中構建海綿城市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141-142.

        篇2

        關鍵詞:海綿城市;綠地系統;雨水管理

        1 引言

        城市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卻頻頻出現“看?!钡木經r,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廣泛關注。而在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中,城市綠地系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美化城市環境、凈化空氣、平衡城市生態系統、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樂場所等作用,同時,在減輕城市內澇及雨水災害也有較明顯的作用[1]。在此背景下,海綿城市的概念應運而生,這是我國繼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導的城市理念后出現的新概念[2]。因此基于海綿城市的城市綠地對降低城市徑流污染,減輕城市內澇,保持城市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基于海綿城市的概念及內涵,提出了新型城市綠地雨水管理與傳統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2 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及演進歷程

        2.1 海綿城市概念提出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積不斷增加,雨水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加之城市市政排水系統不完備,使得城市內澇現象越發嚴重。近年來,國內許多大中型城市屢遭暴雨而頻現內澇災害,如廣州“5?7”暴雨,南京“7?18”暴雨,2016年夏,武漢、北京、重慶等多地再次遭遇暴雨襲擊,重啟“看?!蹦J?。內城“看?!钡木跋笏冻龅拇鷥r卻是眾多遇難的生命和慘重的經濟損失,雨洪問題已被推到了城市中生活的每一個人面前。

        我國傳統的城市建設卻不能較好的解決城市內澇和洪水問題,其主要問題在于傳統的管道排水設施、防洪設施、排水工程落后以及對雨水資源利用意識的缺乏。管道排水是我國傳統的城市排水的主要方式,這種全人力的排水模式依然體現了人定勝天的思維模式。然而,隨著人地觀念更新,這種滯后的排水系統不能改善城市水生態服務功能,而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逐漸被專業領域的學者提出并推廣,成為了國家和地方政府解決城市雨洪綜合管理的指導方針和戰略目標。

        2.2 海綿城市概念及內涵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讓城市具備像海綿一樣的吸水能力,其概念的產生與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楊陽等人綜合國內關于海綿城市的研究和討論,將海綿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歸納為概念雛形、實踐探索、概念發展和概念形成四個階段[2]。2013年12月,在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時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2014年12月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便聯合印發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建城函[2014]275號),明確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及建設路徑[6]。此后,仇保興[7]在《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中指出海綿城市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響開發(LID)和綠色基礎設施(GI)是海綿城市建設的理論基礎,為構建“海綿城市”提供了戰略指導和技術支撐[8]。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主要包括:保護原有生態系統、恢復被破壞的水循環及生態特征以及推行低影響開發[7]。

        3 城市綠地系統與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的發展

        3.1 城市綠地系統的產生與發展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之一,伴隨著城市的產生而產生,其出現便是為了調和人類改造自然建設城市的實際需要和作為自然產物對自然的依賴與保護心理之間的矛盾。對于城市綠地系統的定義,目前尚沒有統一概念。李素英綜合不同領域對城市綠地系統的定義得出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綠色空間中以植被為主體,以土壤為基質,以自然和人為因素干擾為特征,在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協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有序整體[9]。此外,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此的釋義為城市中由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園林綠地組成的生態系統,用以改善城市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10]。

        城市綠地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早期社會生產力水平底下,經濟水平落后,城市規模較小,這一時期的綠地主要出現在達官貴人的宅院之內,其主要功能為滿足人們的觀賞與休憩,主要以點狀的形式分布于城市的各個區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工業企業不斷增加,人口集聚現象日趨明顯,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城市的快速增長,城市環境問題日漸凸顯。于是,在英、法、美等國率先掀起了“城市公園運動”及“田園城市”理念,大量修建城市公@,使得城市綠地逐漸形成規模[11]。城市綠地系統理論也初現于這一階段。隨著信息產業革命的進行,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城市建設城市綠化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因此,這一階段的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更多的是根據城市規劃要求結合城市特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12]。

        3.2 傳統城市綠地系統的不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傳統的城市綠地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一是現有城市綠地系統雨水管理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研究表明城市綠地系統有美化環境、休憩娛樂、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水土保持、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9]。但傳統城市綠地系統依然被作為休憩娛樂和環境美化等方面,其在雨水管理上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傳統的城市雨水管理多依賴市政雨水管網系統,注重雨水的收集與快速排放。但隨著城市雨水管理觀念的轉變,雨水已不再是無用之物而是被視作一種資源而加以利用,因此傳統的城市綠地系統并沒有充分發揮其蓄水、排水和補充地下水的功能。二是傳統城市綠地系統要素空間形態單一,金云峰等[13]在對國外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中發現城市綠地系統要素空間形態主要呈現點、線、面3種形態。然而在我國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中,只是對點狀要素進行了明確的規范和要求,因此說明我國當前的城市綠地系統要素主要為點狀要素。要素單一且要素之間相互隔離使得城市綠地并沒有成為一個整體系統,系統功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4 城市雨水管理c城市綠地系統的發展趨勢

        在當前建設海綿城市的背景下,將傳統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統與現有城市綠地系統整合為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是城市綠地與城市雨水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原因如下。

        (1)城市雨水管理系統與城市綠地系統的整合能夠保證和促進各自功能的正常發揮,兩者在功能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的。傳統城市雨水管理系統由于其蓄水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及時將短時大量雨水輸送出去,因此傳統城市雨水管理系統輸水功能結合城市綠地系統蓄水功能可實現其各自功能的最大化,因此兩者滿足實現整合的前提。

        (2)兩者的整合有助于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實現城市空間的高效可持續利用。無論是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和城市雨水管理系統建設都將占用大量的城市空間,而如果將兩者進行空間整合,建立立體的城市可持續綠地雨水管理系統,將大大節約城市空間,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同時,城市綠地系統的線狀和面狀布局本身也可實現更多的城市生態與社會服務功能,實際上,兩者整合之后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空間的利用效率。

        盡管現有的城市綠地系統與城市雨水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空間整合,形成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但這種系統依然存在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的地方。首先,現有城市綠地系統,其本身的功能與結構尚不夠完善,因此整合后的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樣才能保證其城市雨水管理功能的最大化。其次,現有的城市雨水管理規劃與城市綠地建設規劃的連接性不強,缺乏統一的城市綠地雨水管理規劃,因為城市雨水問題不僅僅是城市排水系統或者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的問題,應協調各個系統各個方面的整體功能,才能確保最大程度上解決城市雨水問題。因此,在海綿城市概念下的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除了保證系統內部的有序性以外,還應保證其與其他系統的連續性。

        5 結語

        在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下,現有城市雨水管理系統應當在空間上完成和城市綠地系統的整合,形成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系統。不斷完善城市綠地系統自身功能與結構并實現與城市雨水管理系統的良好對接,同時協調與城市其他系統的關系,實現雨水在復雜城市系統內的有序流動,只有這樣,城市綠地雨水管理綠地系統才能整合城市間其他系統來共同解決城市的綜合雨水問題。

        參考文獻:

        [1]包志毅, 陳 波. 城市綠地系統建設與城市減災防災[J]. 自然災害學報, 2004, 13(2): 155~160.

        [2]楊 陽, 林廣思. 海綿城市概念與思想[J]. 南方建筑, 2015(3): 59~64.

        [3]車 伍, 馬 震, 王思思,等. 中國城市規劃體系中的雨洪控制利用專項規劃[J]. 中國給水排水, 2013, 29(2): 8~12.

        [4]劉應宗, 李 明, 金宇澄. 城市排水規劃中雨水資源化問題探討[J]. 中國給水排水, 2003, 19(12): 97~98.

        [5]宋 云, 俞孔堅. 構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統的景觀規劃途徑:以威海市為例[J]. 城市問題, 2007(8): 64~70.

        [6]住房城鄉建設部.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S]. 北京:住房城鄉建設部, 2014: 4~7.

        [7]仇保興. 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 建設科技, 2015(1): 11~18.

        [8]車生泉, 謝長坤, 陳 丹,等. 海綿城市理論與技術發展沿革及構建途徑[J]. 中國園林, 2015(6): 11~15

        [9]李素英, 王計平, 任慧君, 城市綠地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綜述[J]. 地理科學進展, 2010, 29(3): 377~384.

        [10]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卷[M].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8.

        [11]馬建梅. 現代城市綠地系統結構研究[D]. 南京: 南京林業大學, 2005.

        [12]盧 艷. 結合地方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研究:以保定市為例[D]. 保定: 河北農業大學, 2007.

        [13]金云峰, 周聰慧.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素組織研究[J]. 城市規劃學刊, 2013(3): 86~92.

        Study on Rainwater Utilization of UrbanGreen Land

        System Based on the Sponge City Perspective

        Zhou Wei , Zhang Kai, Zhang Lijuan

        (Chengdu Huaxing Zhongzh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Chengdu, Sichuan 610047,China)

        篇3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環境;作用及淺析

        引言:主席高度重視城市化發展的質量,并且發表了“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講話,明確指出要大力構建“海綿城市”。目前海綿城市理念在多個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都發揮了巨大的功效,我國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相對較晚,要善于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設海綿城市,是實現城市建設和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發展重大舉措,從根本上解決“城市病”,推動我國城市發展早日走上生態化、持續化的道路,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

        一、海綿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1.海綿城市的概念

        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中對海綿城市的概念進行明確了定義: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在這一“吸”一“收”的過程中實現了城市內部良性的水循環系統,還能自動吸收水系統的污染物質,保持城市水土。

        2.海綿城市的特征

        第一,注重城鎮化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在對城市地下水、自來水等進行存儲、排放、使用時不是依靠傳統的地下管道而是依靠城市自然環境綜合利用各種措施吸收、存儲大氣降水和地下水,進而緩解城市的洪澇問題;第二,讓城市“彈性適應”環境變化與自然災害,海綿城市建設思路不僅注重恢復和保持城市內部的水系統,更注重原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重視城市系統的自我調節;第三,轉變了排水防澇思路,海綿城市徹底摒棄了“快排式”傳統的排水模式,在城市排澇過程中始終堅持“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方針;第四,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變,海綿城市構建了一個良性的水系統。

        二、分析“海綿城市”對城市環境的作用

        根據《指南》的相關規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充分保護城市原有生態系統;二是對已經受到破壞的自然環境及水體進行修復;三是低影響開發。海綿城市的建設對解決城市內澇問題、調節地下水、凈化水中污染物質、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美化城市環境等發揮了巨大功效。

        1.緩解城市內澇問題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應用,起初就是從解決城市雨洪問題出發,發揮著雨洪調蓄、雨水資源收集利用與地下水涵養等作用,完善城市雨水管理體系。海綿城市的建設,改變了以往單純使用市政地下排水管道和泵站的現狀,側重于依靠城市自然生態系統來吸收、存儲、排放降水,綜合利用自然生態調節和人為調節措施來緩解城市內澇問題。

        群力雨洪公園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運用的一大成功案例。該區域在歷史上是洪澇災害多發區,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以保護濕地為原則,巧妙的將其打造成收集雨水、儲蓄雨洪、下滲雨水、補充城市地下水、涵養水源、凈化水中污染物質、增加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于一體的濕地公園。在具體實施的環節中,盡量保持原有的濕地區域,群力雨洪公園成功的運用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濕地公園的開發,為調節濕地公園的生態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群力雨洪公園的成功案例實現了緩解城市內澇帶來的問題和危害,增強城市排水系統的能力,通過協調市政道路和地下排水管之間的關系,增大城市的綠色植被覆蓋率,完善城市水系統等措施來達到排澇的目的,確保在雨季時城市市民依然享受安逸的生活。

        2.形成良性的水循環系統

        海綿城市的建立,不僅有效的減輕城市洪澇災害,還能夠緩解我國水資源不足、水質惡化的局面,為建立良性的水生態系統提供助力。

        武夷新區踐行“海綿城市”在此方面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其主要理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對森林生態的修復工作,閩北地區原生態的森林在被人為的濫砍亂伐之后正呈現急劇下降的趨勢,鼓勵當地林農還林于上,加大對林業種植的補貼力度;二是城市生態修復同樣不可忽視,一些貼近地面的建筑如廣場、硬地、建筑等工程在材料的選擇上采用通氣、透水性較好的;三是恢復和修復自然生態環境,保持生態物種的多樣性,擴大生態用地的面積,凈化水資源,淡化水質,減少暴雨對城市的影響。

        筆者認為,海綿城市就像被放大了的“濕地”一樣,最大程度的修復城市原有的水生態系統,注重開發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等綜合作用,實現雨洪資源的有效利用,使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維持著一定的徑流量。森林植被、濕地等大大提升地下水的涵養能力,凈化水質,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質,確保居民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安全性,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實現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三者之間的平衡循環。

        3.保持城市水土

        不可否認,城市水土保持是實現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提供動植物棲息地等的關鍵,而海綿城市的建設,又能夠給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雨水控制環節提供便捷。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做到了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變,始終堅持低影響開發的原則,城市水土保持離不開對雨水的控制。

        比如,我國投資建設的重慶海綿城市,其建立了完整的防水控制,也因為重慶地處高原,山地較多,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時候發展了綠化工程,讓綠色植被對城市的水土進行保持。雨水較多季節植被能夠吸收水分,保持水源,對于雨水能夠做到有效控制。并且,綠色植被與重慶城市的人文特征相符,也是海綿城市與其人文氣息相得益彰構建之處。

        鑒于此,筆者從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水土保持出發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結合海綿城市建立起合適的雨水控制利用設施,做到真正的系統優化;二是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監測,糾正雨水控制期雨水控制的不當之處;三是注重低影響開發理念和水土保持臨時排水措施相結合;四是政府部門要積極引進和開發雨水利用控制系統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手段等。

        4.改善城市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在實施“建設海綿城市”的規劃策略時,對居住區和城市道路進行分割,增大了建設綠地的用地面積,合理的修建了廣場,廣場鋪裝多采用透水式鋪裝,城市道路人行道也采用了透水式鋪裝的方法,增強了城市內部的水循環系統;另外,城市內濕地、公園面積增大,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比如,嘉興海綿城市的建設,便是對居住區和城市道路進行有效規劃,開墾綠地面積,增加綠化建設,讓百姓在享受到其“海綿”作用的同時還能夠欣賞到美麗景色,增添了城市的人文氣息,美化了城市的自然景觀,可以說是一箭雙雕。嘉興海綿城市建設是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標桿,也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爭相效仿。

        結語: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實現城市化和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有力克服了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當前,無論城市規模的大小,建設海綿城市已經是大勢所趨,其推動了新型城鎮的建設,在城市化發展中貫徹落實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參考文獻

        [1]仇保興. 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 給水排水,2015,03:1-7.

        篇4

        關鍵詞 海綿城市 園林生態城市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U981 文獻標識碼:A

        1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近幾年我國城市建設的一種新型的城市建設模式海

        綿城市時,提倡“滲、滯、蓄、凈、用、排”六個建設項目,主要利用園林綠地,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倡導低影響開發(LID),建設的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降雨時吸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供給城市的給水管網(用作中水,應用在城市消防用水,生活沖洗用水,園林綠化用水等)。海綿城市強調將降雨收集蓄存和多地處水域源頭共同控制為主要設計理念,為新城市模式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這就要求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跳出原有的設計理念,以新的知識,新的標準規劃設計,從系統的觀點來設計規劃排水系統,使鋼筋混凝土叢林的城市生態系統呈現出海綿般的彈性,以應對氣候變化城市季節性缺水的壓力。海綿城市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城市建設過程,這不僅是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同時也是為園林城市建設的推動做出更好的補充。

        2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2004年我國為推動城市宜居性,城市綠化率提出的一項政策,重點是園林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和基礎上將生態的觀念引入其中,讓園林城市在綠化和美化居住環境的同時,注重生態的保護,人類活動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將生態學的一系列原理與園林景觀藝術設計相結合,構成一個由園林樹木、植物相組成,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構成的空間環境,種群協調,層次明顯,季相色彩相適宜,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融為一體,從而創造出一個景觀優美,生態協調并能提供給人們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

        3一體化建設

        兩者規劃建設中要統籌兼顧,注意二者之間的相同點以及差異性,避免因為前期的規劃只注重單一方面的建設,而忽視了另外一者在建設中的要求,從而導致改造再建設。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相互關系,在不影響海綿城市建設的前提下,城市園林種植的綠地植物,能夠消化并凈化城市雨水,同時海綿城市建設可以供給園林植物樹木生長所需的水分。兩者是一個整體的建設過程,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吸水作用的綠色海綿體科學雨水利用系統,提高海綿城市的調節能力,一方面消耗雨水,另一方面循環利用雨水。

        海綿城市在建設中需要選擇具有滲透性良好的材料,這也是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滲水過程所要求的。選擇的鋪裝材料要像海綿體那樣具有足夠的吸水性從而下滲率高,而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同樣需要鋪裝具有滲水效應的滲水材料,以保持園林綠化中土壤的含水率,雨水下滲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降雨過程中形成地表徑流的概率。

        屋頂的綠化設計,在園林城市以及海綿城市建設的中雖然占有很少的比例,但是在其中卻發揮很大的作用。在降雨頻繁的園林綠地中,需要增加蓄水面積,推行家庭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提高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力,緩解家庭的用水需求,這些家庭收集的水可以用作中水使用。屋頂的綠化設計中,可以給城市綠化建設中垂直空間上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同時在海綿城市的體系中具有截留雨水的作用。具體的設計途徑有植被層截水,屋頂綠化,要具備10cm的植被條件,截留2~5mm的雨水;土壤層截水,屋頂綠化,要具備10cm的植被條件,截留5~10cm的雨水;蓄水層截水,設計結構蓄水層,采取蓄水層做為容器,實現20~35mm的截水量;蓄水系統截水,收集溢出的雨水,可以導入到蓄水池內,方便后期使用。

        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蓄水與滯水過程可以與園林城市建設的景觀建筑結合。湖泊、河流、沼澤可以蓄集雨水,以達到調蓄和錯峰;園林綠地中的植被、水塘、濕地,依靠其特殊的植被地形將雨水匯集,用時間的換空間,從而延緩形成徑流高峰。建造的園林景觀給城市居民的生活提提供了休憩的場所,同時種植的園林樹木光合作用供給城市足夠的養料。

        海綿城市建設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是系統工程,不是由一家單位、一個部門能夠單獨完成的,在實施過程中,應當由各個部門共同規劃設計,以給排水專業為主導,其他部門為輔。規劃過程中,多部門應當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與海綿城市建設一同規劃設計,這樣就避免出現各個部門彼此設計規劃,出現后期整改設計,影響城市交通,居民基本生活,開發成本提高。

        4結語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城市的內澇,缺水的現狀,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盡管是在前幾年提出的,但是生態建設依舊是我國城市發展所缺少的。二者的共同建設,必會將城市的宜居性進一步的提高,從而讓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再是一句空談。

        參考文獻

        篇5

        一、海綿城市建設的提出

        “海綿城市”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的《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在2013年底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強調到要優先考慮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海綿城市,讓自然做功。

        (一)海綿城市建設提出的背景

        “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污染和城市雨洪災害”這三大水資源問題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是廣泛存在的并且也是制約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但與此同時,水生生物棲息地喪失、干旱、氣候變化、水生生態系統退化也同時出現,這些綜合癥狀都是與水和水循環自然過程有關。海綿城市是可持續雨洪管理系統的中國表述,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有助于解決我國的水問題和水危機。

        (二)那海綿建設概念的定義

        “海綿城市”概念的產生源自于行業內和學術界習慣用“海綿”來比喻城市的某種吸附功能,例如澳大利亞人口研究學者布吉(Budge)應用海綿來比喻城市對人口的吸附現象,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其定義為:“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法。”

        (三)海綿城市建設的意義

        海綿城市的意義就在于對整個城市自然生態的綜合整治,通過順應自然規律的方式解決包括防洪、水質凈化、地下水補充、水資源補充、生物多樣性保護、微氣候調節等多個綜合的水相關城市發展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

        二、風景園林專業與海綿城市建設

        風景園林學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一學科是以“生物生態學科”為主,并與其他非生物學科(如土木、建筑、城市規劃)、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等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其核心工作即城市的環境綠色生物工程系統。

        (一)風景園林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機遇

        綠地是海綿城市主要的物質空間構成,也是可持續雨洪管理措施的主要載體,是對傳統觀排水系統(灰色基礎設施)的一種“減負”與補充;同時綠色基礎設施設計正是現代風景園林專業的重要實踐領域和研究內容。因此在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風景園林學科面臨巨大的建設需求。

        (二)風景園林專業目前在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1、在海綿城市建設系統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確

        從專業外來說,雨洪管理傳統上由市政、水務等專業負責,盡管海綿城市中明確了園林是系統構成中的一員,但我國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指南中,明顯仍然是市政等與工程相關的專業或技術做法更受到重視,基于綠地設計的內容相對較少。

        實際上,目前的工程系統傾向于把水與土分離,把水與生物分離,把排水和給水分離,把防洪和抗旱分離,是一種“水適應人”的價值觀和技術管理體系。有學者已經提出本專業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共同領導者”和多學科整合平臺的重要依托,這亟待成為專業內外的共識。

        2、海綿城市相關基礎研究和數據平臺構建不充分

        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很多規范和技術導則參考了很多美國的BMPs、LID的相關內容,但成功的海綿城市建設一定要科學嚴謹地基于本地條件進行研究。海綿城市技術設計需要的氣象、水文等基層資料一般分屬不同機構管理,設計部門獲取并不容易,這直接影響了可持續雨洪管理相關設計的決策依據。國外經驗是建立共享的數據平臺提供設計機構,幫助建設、設計方更科學合理的完成相關設計工作。

        3、相關人才的培養與繼續教育亟需相應更新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跨思維、跨尺度、跨學科的高度綜合復雜城市生態建設,所謂跨思維是從“水適應人”的思維轉變到“人適應水”的過程??绯叨仁侵负>d城市不僅僅是雨水利用和管理問題、應用LID技術和場地措施,還應該包括宏觀尺度、中觀尺度的保護區域水文循環過程,應該是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尺度的承接與配合;跨學科是指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不僅需要風景園林學科對綠色基礎設施的相關規劃與設計。

        三、總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日本人的色道www免费一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手机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