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8 16:09:0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感情心理輔導,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098-01
培養社會所需的心理、行為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最高效最科學的途徑就是青少年階段就引導他們的個性、心理,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和完善 [1]。現將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關于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介紹如下,特別針對青少年意外妊娠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輔導干預方法進行詳述。
1 青少年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主要分為5大類:學習類問題、人際關系類問題、情緒類問題、人格障礙類問題及青春期性心理類問題,特別是青春期性心理問題已開始成為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 [2]。造成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因素是多樣的,具體體現在家庭、學校、社會及個體四個方面。
2 青少年心理輔導的實施現狀
目前,我國對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心理輔導越來越重視,教育部早在1999年8月就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指導方針;在各大醫院和人口計生服務中心也相繼設立心理咨詢門診,心理輔導室等。我中心把青少年心理輔導作為一項重點項目進行了落實,在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中也存在著不足。
2.1 取得成績。構建“三二一”活動載體,拓展青少年心里輔導和治療的渠道。“三”即三個室,精神文明展覽室、圖書閱覽室、心理咨詢室;“二”即兩個中心,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活動中心;“一”即一個活動之家。
(1)精神文明展覽室: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為主要內容,憶往昔、展未來。表揚身邊的好人好事,弘揚正氣、大樹新風。
(2)圖書閱覽室:提供生殖保健、自然科學、心理咨詢等內容的圖書,供隨時閱覽。
(3)心理咨詢室:在尊重青少年的隱私的基礎上,開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服務。
(4)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通過系列健康教育活動,科學地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育觀;定期進行精神衛生方面的檢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衛生保障水平;定期開設心理學專題講座,引導青少年遠離暴力、網癮、和賭博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5)活動中心:活動中心配備健身器材,包括乒乓球、象棋、圍棋、書畫等活動設施,豐富青少年的娛樂活動,促進青少年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
(6)活動之家:融生殖健康、宣傳、教育、娛樂為一體,豐富了活動之家的活動內容。利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面向青春發育期的中學生,開辦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幫助他們順利地渡過青春期。
2.2 存在不足。
2.2.1 缺乏具有醫學心理學專業水平較高的專家。目前,衛生服務中心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匱乏,理論水平參差不一,具體操作不夠規范。從事心理咨詢輔導的專職人員少,缺乏系統的專業訓練。因此,盡快形成一支專職隊伍已迫在眉睫,這也是我們今后將努力改進提高的地方。
2.2.2 人們對心理咨詢輔導存在誤解與偏見,對心理問題存在不科學的認識。由于對心理咨詢業存在誤解和偏見,導致許多青少年有了心理問題和疾病卻不知;或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和疾病,而不愿去看心理醫生和接受心理咨詢。大多數受訪者缺乏科學的心理問題認知,認為看心理醫生,則很可能被認為有精神疾病。這提示今后需要加強社會宣傳。
3 青少年意外妊娠心理輔導干預
據北京市的調查 [3],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遺精年齡已經從60年代的平均16.6歲提前到90年代的13.7歲,女孩子的月經初潮從60年代的14.5歲提前到90年代的12.2歲。身體發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則存在著相對后延的趨勢,這二者之間的沖突,帶來了許多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比如青春期的閉鎖心理和青春期的心理沖突。其中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這兩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得不到解決,就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甚至性沖動等意外事件的發生。以下將詳細介紹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意外妊娠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預:
3.1 青少年意外妊娠原因調查分析。相關數據顯示,年流產手術40%為未婚女性,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學生,在40%的手術中30%的未婚女性是重復流產 [4]。未婚青少年妊娠的上升趨勢已成為世界范圍內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通過對鹽城衛生技術學校650名在校學生和鹽城技師學院550名在校學生調查,六成以上的學生未能從學校獲取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而僅有30%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避孕方法,更多的學生是自行通過報刊、雜志、網絡零散地獲取生殖健康知識。可想而知,這些學生在性行為已發生的情況下,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孕及處理可能產生的后果;而一旦受孕后,也不可能及時采取恰當手段終止妊娠。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團體心理輔導對輕度抑郁大學新生的干預效果,本研究采用Zung式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前測,篩選出20名SDS量表得分為53―62分之間的大學新生,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名學生,實驗組參加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基礎的團體心理輔導,控制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預,實驗結束后采用SDS量表對其進行后測,結果發現實驗組大學新生干預后,SDS總分與實驗前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 輕度抑郁 大學新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13-01
抑郁是一種極易出現的心理障礙,被稱為精神疾病的“普通感冒”,個體感到無力應對外界的壓力,從而產生消極情緒。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抑郁癥患者的人數已達到3.5億,而在我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6.9%,我國每年自殺事件高達28.7萬起,其中80%自殺者患有抑郁癥,而《中國青年報》一份調查研究發現,14%的大學生出現過抑郁癥狀,大學生的抑郁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學習,而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通過人際互動,幫助團體成員認識自我、接納他人,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有效心理輔導方式,宋玉冰等對40名具有抑郁心理狀況的貧困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進行干預治療,結果發現被試的抑郁狀況有明顯的下降,本研究旨在研究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團體心理輔導對輕度抑郁的大學生的研究效果。
1.研究方法
1.1被試
本研究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鄄tory)對2015級大學新生進行心理測量,篩選出第25題作出肯定回答的46名學生,通過訪談與SDS量表得分,最終篩選出具有輕度抑郁的20名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10人,女生7人,男生3人,控制組10人,女生5人,男生5人, 對實驗組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控制組不進行任何干預。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前各項抑郁狀況不存在顯著差異(見表1)。
1.2測評工具
大學生人格問卷簡稱UPI問卷,該問卷有64個問題構成,包括身體健康狀況、積極交往、學習心理、情緒反應等方面,較為客觀的反應大學生的身心狀況。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用于測量抑郁的嚴重程度及治療中的變化,包括20個題項,反應神經性―情感癥狀、軀體、神經運動、抑郁的心理障礙四組特異性癥狀。
1.3干預時間
實驗組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每周一次,每次2.5小時,為期8周,共計20小時,控制組不進行任何干預,照常上課和學習。
1.4團體心理輔導過程
設計八次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基礎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共計三個階段即:開始、發展、結束,每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主題。開始階段主題:有緣來相聚;發展階段主題:我是誰、愛從哪里來、提升愛的能力、價值觀的探討、探討生命的意義、人際交往的技巧;結束階段主題:發揮自身優勢和美德。每次活動包括做游戲、角色扮演、討論交流等內容。
1.5數據的處理
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7.0。
2.結果
如表2所示所示,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干預之后,實驗組在SDS總分以及“精神性―情感癥狀”、“抑郁的心理障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與團體心理輔導前差異顯著(p0.05)。控制組在抑郁自評量表(SDS)中總分以及四個維度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p>0.05)。
3.討論
積極心理學為理念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為大學新生提供了一種解決心理困惑的平臺,并且讓學生學會新的認知方式。
3.1團體心理活動幫助團體成員改變不良認知模式
參加團體心理活動使得個體打破以往自我封閉的狀態,在團體活動中積極參加游戲、與團體其他成員交流學習,探討人生觀、價值觀,團體其他成員的接納使得個體找到社會支持的力量,更加積極的去認識自己,改變以往別人都活得很開心,只有我活得不好類似這樣的不良認知。
3.2團體心理活動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力量
團體心理輔導,通過“戴高帽”“優點轟炸”等活動,讓個體關注自己的優點,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力量,讓個體運用自身積極能量消除抑郁情緒,使個體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
3.3團體心理輔導使個體學會自我反思和調節
在每一次團體心理輔導的最后環節,每一個成員分享自己的收獲,團體成員積極探索自身的不足,以及自己面對生活學習中的挑戰,自身的應對策略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積極的反思,并給自己提出解決的辦法,提升自我反思與自我調節的能力。
4.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的緩解輕度抑郁學生的抑郁程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專學校 適應障礙 原因 對策及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適應障礙”是指在重大的生活改變或應激性生活事件的適應期時所出現的主觀痛苦和情緒紊亂狀態,它常會影響到人的社會生活和行為表現及嚴重影響學習。適應障礙一般在一年級新生是個比較普遍現象,但是因學生個人的差異導致克服適應障礙的過程、結果不同,嚴重學生出現退學等現象。情感方法的特色在于對情感因素的強調,之所以關注新生情感因素對學生適應障礙的影響,就是在于關注情感的主體,即人的發展。如何在新生學生出現適應障礙現象后利用情感方法去幫助學生克服適應障礙呢?
1分析出現問題適應障礙的原因
(1)進入中職學校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因為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有點偏見,再加上中考的相對失敗結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將來學習失去了動力信心。失去了學習目標他們就會感覺無所適應。
(2)有些學生適應性差,特別是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學生。他們嚴重缺乏人與人交往的經驗一旦來到一個陌生的集體環境當中,就會出現適應障礙。如中專新生從初中學校進入一個新的中專學校學習生活,常表現出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如思念親人和同學,不習慣學校食堂的伙食,不會獨立生活等等。一部分家處農村的學生還會覺得不如城市同學那么富裕、能說會道,從而產生自卑感,嚴重的會產生退學的念頭。
(3)角色轉換,初中生和中專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學習目標都是不同的。如果轉換不過來,就容易會出現適應障礙,導致退學。
2運用情感方法根據針對原因進行適應的輔導
如果學生在成為一名中職生時出現適應障礙,這時班主任利用情感方法去幫助他引導他,學生的適應表現會得到及時緩解。
(1)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產生適應的原因,然后從班主任的角色轉換學生的大哥大姐角色,最后讓學生多情感方面信任你。因此,對于班主任來說,為了讓引導適應的學生走出困惑構建情感支架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哲學家、教育家、社會都關心中職學生的教育。約翰?杜威宣稱想象是所有人類體驗的中心物質,他曾指出,想象比任何一種意識體驗要飽滿、豐富。所以班主任在對中職新生構建情感補償管理支架時,要能夠意識到情感的重要性且隨機多變的情感反應并且對此做出回應。
(2)根據學生不同適應障礙的原因,運用情感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輔導學生應對適應。比如失去學習目標的學生,我們班主任要做學生值得信任的朋友,讓需要幫助的學生從情感上信任你,這時你再對學生進行講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對職業教育的需要性、學生學習知識必要性等道理,重新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目標。比如是因適應性引起的適應障礙,這時也是首先讓學生產生對班主任的情感依賴,然而引導學生對班級產生情感,及時從學生生活方面進行引導,最后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班級的環境,在新的學校、新的班級找到自己快樂心情,更好度過情感障礙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比如是因角色轉換出問題的學生,班主任引導學生對中職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的成果、學生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講解。
3班級管理運用情感方法對中職新生適應障礙的輔導的意義
在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農村存在大量的初中畢業學生因學習成績原因導致不能上高中學習而要進入中職學校繼續接受教育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到職業中專學習的學生文化分比較差,然而社會、家庭、同學等因各種因素導致部分中職學校新生出現適應障礙沒有得到及時克服,最后因不能適應中職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退學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發展過程的不利益因素。然而學生在班主任的幫助下順利地度過心理適應障礙、繼續學習直至完成自己的學業。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學生順利度過中職學習開始的適應期,幫助因學習基礎差、適應性差的學生度過適應障礙,增強他們在新學校新班級的愉悅感和幸福感,是培養完善中專生的優秀品德和掌握過硬勞動技術、促進中職生建立良好人際和社會關系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南京:北京出版社,1993:6.
[2] 張慶遠.蘇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3] 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實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 毛信元,石婷.淺析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8):3-5.
[5] 吳志紅.論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J].教育文教資料,2007(33):113-115.
[6] 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那么,什么是體態語呢?體態語言是人類社會交際的信息載體,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心理輔導者不僅要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要善用動作表情來輔助說話,也就是善于用體態語言來情達意。
心理輔導者與學生交談,首先呈現眼前的就是輔導者的形象,如姿態、神情、動作。輔導者靈活自如、優美協調的體態動作,能使有聲語言表達的內容更準確、更生動。往往是一道眼神,一下手勢,一個微笑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可以說,在表情達意方面,體態語更明確更富有感染力。如果輔導者能再娓娓道來,循循善誘中輔以優美傳神的體態語,更能貼近與學生的關系,形成交談中的外在美,給人以美的享受,愛的啟迪,情的熏陶。
心理輔導中的體態語既要求準確、鮮明、生動,又要求端莊、高雅、大方。這里我談談對三種體態語運用的淺顯看法。
一、微笑
有人說微笑是友誼的名片。亮出名片,交換真心,以誠待誠,才能與學生成為朋友。微笑是自信的標志,也是禮貌的象征。微笑在輔導中魅力奇特。微笑是融洽氣氛的“油”,你微微地一笑,大家彼此相識;微笑是深化感情的催化劑,你甜甜的一笑,大家彼此相交;微笑是開啟心扉的“金鑰匙”,你深深地一笑,大家彼此相知。于是,你、我、他成為好朋友。心理輔導便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進行。無需更多的語言,無需華麗的辭藻,一個微笑,情誼濃濃,萬語千言盡在一笑之中。微笑也是巧妙回絕的借口,是傳遞歉意的載體,是吸引他人的磁石。也許,在心理輔導時,學生們在傾吐他的煩惱,你微微一笑就化解了他的心結;也許,學生們在訴說他的喜悅,你微微一笑就共享他們的幸福;在他們歡笑的時候對他微笑,痛苦的時候也對他微笑。用微笑為學生們編織一件夢的衣裳,讓學生們記住你的微笑。
二、眼神
羅曼?羅蘭說過說過“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里講得更復雜與千倍的語言”。學生們常見的便是你的面部表情,這是輔導者內在的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顯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們的思想感情常常通過眼神自然流露出來、眼神配合語言,能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感情。有資料證明,人在眼睛上有有上百條神經聯結大腦,它們是大腦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時又受到大腦中樞神經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傳遞心靈的信息,反映輔導者的喜怒哀樂,與學生們產生共鳴。輔導者不僅自己運用眼神傳遞信息,同時也要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反饋信息。比如,在輔導不自信的改組認識自我時,對于悅納自己,接受自己的學生流露出贊許的眼神;對于缺乏自信,不敢講話的學生流露鼓勵的眼神,讓學生們在“此時無聲勝有聲”中得到幫助,找到自我,樹立信心。
三、手勢
手是人體敏銳的表情器官之一,它活動的幅度大,范圍廣,而且活動起來輕便、自如。靈巧、多樣,因此它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也更強,更有魅力。如果輔導者的手勢優美得體,會激發學生們的熱情,隨著手勢的變化多樣,感情的跌宕起伏,哪怕摸摸學生的頭,也會讓感情傳遞。
比如,在輔導學生能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時,輔導者說動情動之處,會不自覺的加上各種手勢。這時,借助手勢更增添了談論的氣氛,讓學生們理解到父母的心理,聆聽父母的諄諄教導,感受到父母的殷切期望,誠納父母的濃濃祝愿。
[論文摘要]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團體心理輔導可使更多的大學生受益,共同分享生活經驗,提高對自我的接納,促進大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
一、團體心理輔導涵義及特點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涵義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團體心理環境下,一些專業心理教師的指導為成員提供心理上幫助和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在適當的輔導方法下,通過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自我認識、自我探索、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增強適應能力、預防和解決問題、激發個人潛能的一個過程。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
1.團體心理輔導影響廣泛。團體心理輔導是一個多項溝通的過程。在團體情境下,成員可以同時模仿多個團體成員的適應行為,可以從多個角度了解和洞察自己。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每個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集思廣益,共同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各種困難得到解決。
2.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高心理輔導的效率。相對于個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效率高,省時省力。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往往具有相似性,將具有相似問題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
3.團體心理輔導咨詢效果易鞏固。團體心理輔導創造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它為參加者提供了社交機會。成員在團體中的言行往往是他們日常生活行為的復制品。在這個社交團體中,要建立信任的關系,一個良好的團體氣氛可以使參加者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團體心理輔導特別適用于人際關系適應不良的人。有些人因為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缺乏對他人的信任,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人人際交際不適應,均可由團體心理輔導來改善和糾正。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義
(一)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接納自我
激發自我潛能在個體心理輔導中,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成員在積極自我觀念的指導下,會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從而更勇敢、更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二)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基本形式。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學生通過經驗和感受的交流分享,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解決問題、如何作決定等,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
(三)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增強團體凝聚力,促進成員間的相互認同
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和競爭,彼此之間增進相互了解和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開展
目前高校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種多樣,其中主要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讓團體成員在一定的故事情節中,根據簡單的故事情節來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去體驗和感受不同的角色。在嘗試這些角色的過程中,學會理解和幫助他人,達到增進互相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際關系與人際溝通不同技藝和觀念、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來研究困難情境中不同行為的可能結果的優點。
(二)心理劇
心理劇對于學校團體心理輔導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優勢首先,心理劇對提高學生內心世界的感受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自己的感情得到發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其次,學生可以去體會心理劇中人物角色的感情思想,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在心理劇的角色扮演中,使團體成員獲得體驗和感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共鳴,調動了成員的參與性,改變了他們的意識和情緒狀態。
(三)游戲輔導
游戲輔導是以“游戲”作為中介,使成員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進而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我們在游戲輔導的過程中,可以開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戲活動,這些游戲可以調動起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感受和體驗到意外的發現;也能通過心理游戲活動喚起當代大學生對生活的激情、對周圍人的關注、對父母的關愛,極大地沖擊了個體的人生價值觀念。
四、團體心理輔導的主要應用領域
(一)形成新團隊
借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活動,以幫助新生快速相識、減少孤獨感,初步形成班級或新團隊的凝聚力。在剛進入大學的初期,很多學生面對全新的環境會感受陌生,很難融入新的集體,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了較多的不適應。作為輔導員教師,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盡快融入集體、讓其順利開始大學生活。
(二)針對不同主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普遍的問題。如:如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遇到很多問題。而大二大三的學生會以學習壓力大、專業和理想的矛盾、還有情感困惑等問題為主;畢業生的問題則更多的是以就業帶來的壓力而產生的擔憂、恐懼。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帶來的不同問題,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讓學生們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五、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輔導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及應對辦法
目前的團體心理輔導還存在著輔導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有些未受過系統訓練等不足。但我們仍然要將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繼續發展下去,為更多的學生更好地服務。
(二)難辦成員的出現會影響團體
團體心理輔導實施過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使領導者比較難辦的成員,這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參加團體的成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個人問題。這些問題帶到團體,靠領導者引導他們參與團體活動,加深自我認識,進而妥善處理個人問題,使他們得到成長、成熟。但是,有些團體成員對團體活動不太投入,或者經常遲到早退,出席不穩定;或者討論時隨意性大、不切題,談話內容過于表面化;或者態度忽冷忽熱,或者旁觀。這些不投入者不僅自身無法在團體中得到幫助,而且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六、對不投入的成員的應對方法
不投入行為的原因有多種。第一,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是對事物較少投入,或投入但不能持久;第二,可能是被迫參加團體,因非自愿所以抗拒;第三,出于內心的不安全感,這些人往往自我認知偏低,自信不足,有不安全感,害怕敞開內心世界,想方設法隱藏自己,防御心理強。解決團體成員的不投入現象,應具體分析原因以尋求解決辦法。領導者友善與真誠,能有效化解成員的抗拒,改善不投入行為。團體領導者還可以通過加強團體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組織有趣的活動,吸引成員參與,改善不投入的態度和行為。團體第一次集會時要說明團體的運作和可能達到的目標,使團體成員保持恰當的期望。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樊富珉.團體心理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樊富珉.我國團體心理輔導的發展:回顧與展望[J].清華大學學報,2005(6):62-63.
[4]李幫瓊.心理劇——有效的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式[J].教學與管理.2007
[5]劉紅艷,王會軍.高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思考[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3).
[6]溫金梅.論團體心理輔導在學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