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19 15:26:5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數字通信概念,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目的 觀察疏血通(水蛭素)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治療老年人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對90例老年人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紅花注射液和常規治療;治療組采用疏血通聯合低分子肝素鈣加常規治療。觀察兩組臨床癥狀、心電圖改善程度及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組心絞痛癥狀緩解和心電圖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無不良反應。結論 疏血通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老年人不穩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的療效,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鈣;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容易發展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UAP意義重大。筆者于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用疏血通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UAP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選擇于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心內科住院的90例UAP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70~90歲,其中并發高血壓20例,并發糖尿病10例,并發高血脂10例,并發缺血性腦血管病5例;對照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齡71~89歲,其中并發高血壓19例,并發糖尿病11例,并發高血脂9例,并發缺血性腦血管病6例。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于硝酸酯類藥物,抗血小板,調脂,按需要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通道拮抗劑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加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 U, iH Q12 h,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14天。對照組用紅花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14天。
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心電圖改善程度;不良反應:出血現象、過敏反應等。
4.療效判定
以臨床癥狀、心電圖改善程度來判定療效。顯效:心絞痛不再發作或每周發作次數不超過2次,心電圖STT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減少大于50%,心電圖ST段改善大于50%或T波轉為正直立;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減少小于50%,心電圖無改變或心肌缺血嚴重。
5.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 檢驗,顯著水準為0.05。
結果
1.兩組臨床癥狀改善的對比
臨床癥狀改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9%,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 =5.40,P<0.05,見表1。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的比較(略)
2.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 =8.07,P<0.01,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略)
3.不良反應
治療組及對照組均無出血、過敏及其它不良反應。
討論
血管造影、血管鏡以及病理學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伴隨不同程度的腔內血栓形成是UAP的主要病理變化[1]。使用溶栓治療UAP不僅無效,還帶來了有害的傾向。雖然阿司匹林和肝素在治療心肌缺血綜合征的益處已經證實,但這兩種藥有其局限性,故人們將注意力投入新的抗血栓形成的藥物。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水蛭素,而水蛭素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強的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具有很強的抗凝作用[2]。低分子肝素鈣是由肝素通過解聚和分離所得,平均分子量4200~6000 U,與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明顯的纖溶作用,并能保護血管內皮,防止血小板黏附,有效治療及預防冠狀動脈內附壁血栓形成,緩解心絞痛病情,減少心臟事件發生。另外低分子肝素還具有蛋白結合低、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長、抗Ⅱα因子作用弱、不易引起出血和血小板減少、不需要檢測出凝血時間的特點,可以12小時皮下注射1次,應用更加方便有效[3,4]。本文結果顯示使用疏血通與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老年人UAP,臨床癥狀緩解、心電圖恢復程度與對照組對比有顯著意義,療效確切,無出血、過敏及其它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82.
[2]伍龍,劉一爾,李文華.疏血通治療缺血性腦卒中40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09,31(1):100-101.
一、MOOC介紹
MOOC即慕課[1][2],英文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在線課程模式。慕課具有大規模的、開放課程、網絡課程等主要特點。
MOOC是指由參與者的課程,典型的慕課課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規模的。MOOC課程必須是開放的并且不是面對面的課程。課程材料散布于互聯網上。上課地點和時間不受局限,只要有一臺網絡聯接的電腦,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國內的或者世界頂尖大學的一流課程。現在的MOOC一般都是大學課程,優化后搬到網上,內容和分類都以大學的知識構架為基準。開課日期模仿大學時間表,每周上一次課,一次講一至兩學時,布置課后作業,開課期間安排答疑,體現了交互性。
MOOC的基本組成結構:課程視頻,隨堂測試、作業、考試以及在線助教、討論。課程視頻為微視頻組成的課程串,每個微視頻大約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微視頻里會插入小測試,看完就需要答題,然后電腦進行評分。期末要提交作業或進行考試,因為學生人數很多,作業和考試一般采用互評打分的方法。一般每門課都有自己的論壇,里面會有助教加入,對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解答。而且還有討論區,還可以找在線的同學互相討論。慕課一般是免費的,這個免費主要指的是聽課免費,如果想要證書就需要交費。現在有很多大學將一些很多學生都選修的課程作為慕課課程,這樣既節約教師和教學資源,又可以讓學生在某一時間段內自主學習。
二、數字通信原理作為慕課課程的必要性
數字通信原理是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系統性、理論性強,同時又強調實踐性的課程。通過數字通信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系統所涉及的基礎理論,重點掌握數字通信系統的構成、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標的計算、分析方法、通信信號和系統的基本設計方法,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現代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統的基本框架及通信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從而對現代通信工程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許多綜合性大學和理工類大學都開設了數字通信原理這門課程,同時通信和網絡行業從業人員也需要掌握數字通信原理相關知識,所以將數字通信原理作為一門慕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數字通信原理課程的MOOC教學方法
數字通信原理課程的目的和任務是:課程通過對通信基本模型、通信信道、模擬通信系統、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數字頻帶傳輸系統、同步等內容學習,使學生了解各種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掌握通信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工作原理。希望學生通過學習,具有進行現代通信技術研究、開發和通信工程設計與調測能力。
本文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字通信原理[3]為例,該書由毛京麗主編。本課程的先行課程有:電路、概率論、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技術等。學生需要了解通信發展史及信息概念。掌握常用的模擬信號數字化的編碼方法。掌握數字信號的基帶、頻帶傳輸原理,最佳接收原理。掌握同步技術。掌握差錯控制編碼。
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和主要內容有:第一部分:緒論,了解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定義和特點;熟悉數字通信的特點和主要性能指標。第二部分:語音信號數字化編碼,要求掌握:語聲信號數字化的基本過程,抽樣定理,均勻量化和非均勻量化的區別以及非均勻量化的實現方式,編碼的基本概念及解碼的基本原理,A律13折線編解碼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編解碼的信號比較及產生過程,了解DPCM、ADPCM、子帶編碼、線形預測編碼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第三部分:時分多路復用及PCM30/32路系統,要求掌握:TDM的基本概念及系統構成原理、幀同步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幀結構,了解位同步的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系統幀同步的工作原理。第四部分:準同步數字體系和同步數字體系,要求掌握:同步復接的方法及工作原理、異步復接PCM二次群幀結構、SDH的基本概念,了解PCM復用原理和數字復接方法、SDH傳送網的基本結構、SDH網的自愈功能實現方法、SDH網的同步方式。第五部分:數字信號的傳輸,要求掌握:數字信號基帶傳輸的基本理論,了解基帶傳輸的線路碼型、數字信號頻帶傳輸的概念及PCM信號頻帶傳輸系統的構成。
視頻共計32講、64段。每章第1講最初幾分鐘說明了本章的基本問題,它們作為主線,引導后續各講展開。各章講、練適度分離,以便按需獨立學習。講解力求:1.簡單易懂:讓初學者輕松入門;2.融合貫通:再次學習可深化理解。導學圖幫助學生梳理各部分知識,建立全局觀。
學習方法可以是:1.先看視頻,再讀教材,促進思考;2.先讀教材,再看視頻,深化理解;3.其他各種安排。深入學習者,可以從各講的相關知識點出發,閱讀參考書籍,積極參加討論。基本學習的人,可以按需裁剪章、節內容,或只觀看部分視頻講座。淺嘗即止的話,可以只學習第一章與少數幾講視頻。
本課程總計100分,成績構成如下:平時成績(測試與作業、討論與交流等綜合評定)40%,期末考試占60%,完成課程學習并考核成績60-84分為合格,成績85-100分為優秀。
四、小結
本文介紹了將數字通信原理作為慕課課程的必要性,并且對該課程的教學做了相應的規劃。通過一學期小范圍的試運行,發現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這門課程,并且通過幾次課的學習,能基本適應慕課這種教學形式。
【關鍵詞】 電子式互感器 數字同步 數字通信
前言:最近這些年,電子式互感器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各地的數字化變電站。電子式互感器能夠大面積普及,主要要感謝今年嵌入式技術和以太網的通信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電子式互感器與傳統的電磁式互感器相比,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今后取代電磁式互感器的地位已屬必然。電子式互感器在功能上分為數字信號處理和數字通訊兩大部分。由于電氣量采集方式的改變,數字同步問題逐漸凸顯,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數字通信問題也不可忽視。本文將重點研究數字同步和數字通信問題,為當前電子式互感器的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一、電子式互感器的概念和特點
1、電子式互感器的概念。電子式互感器分為兩個大類,一種是光學無源式,另一種是非光學有源式。這兩類的共同特點是都要通過采集器來采集模擬電信號,然后進行將采集來的電信號下傳的功能。光學無源電子式互感器和非光學有源電子式互感器的主要區別在于傳感原理和外部接口。非光學有源電子式互感器又有一個別名,叫做羅氏有源電子式互感器,因為在這種電子式互感器的內部結構中,需要使用羅氏線圈來將電信號下傳,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強勁的發展勢頭。而光學無源電子式互感器則是利用光學原理來進行傳輸信號的工作,在信號變換上有自身的優勢[1]。
2、電子式互感器的特點。電子式互感器之所以能夠快速普及,是因為它解決了過去的電磁式傳感器存在的一些固有問題。首先電子式互感器在精度上有了較大的飛躍,而且它的精度比較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相對穩定。其次,由于電子式互感器卓越的絕緣性質,使它在使用時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了。第三,電子式互感器的動態范圍大,規避了其他互感器開路或者短路的意外風險。第四是電子式互感器沒有鐵芯,不必擔心鐵磁諧振。第五是電子式互感器靈活、輕便,適合于移動工作[2]。
二、電子式互感器與數字同步
數字同步技術對于整個電力系統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由于電力設備類型的不同,不同的電力設備產生的電壓信號和電流信號都必須通過數字同步技術來實現統一。在目前的技術水平限制下,PPS碼和B碼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同步方式。這兩種同步方式的共同點是能夠以秒為單位來實現同步,其同步頻率較高,能夠對數字偏差進行實時地調節[3]。在電力系統中,各種不同種類的設備從產生電壓和電流信號到數字同步處理完成的整個過程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告誡FIR濾波器導致的群延遲,這是導致數據同步出現延時的一個主要問題[4]。解決這個問題,光是靠從前所謂的插值運算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傳統的插值運算方法在采集到處理的整個過程中無法對電流和電壓信號進行有效的操作和控制。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換一個思路,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即兩極同步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兩極同步的方式的優勢主要有:首先兩極同步可以用數字移相器將滯后的數字信號前移;其次,可以在使用差值計算的同時對信號進行精確處理。但是這個方式仍然有一些問題,在實際運用中要特別注意。
三、電子式互感器與數字通信
在討論電子式互感器與數字通信技術的關系時,需要先了解使用IECE標準的MU服務器的基本結構。如果我們熟悉MU服務器的基本結構,我們就應當能夠發現,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服務器所采集的十幾路數字信號最后被分配到了兩路數據集當中。在現有的技術水平限制下,測量值和保護值在發送時需要考慮到多種因素,為了在實際上保證數字通信的順利進行,需要在發送時把握好時間差。這是因為采樣值需要和對應的電壓和電流信號一起發送。
結論:在現代社會中,電是所有行業的生命線,維護電力系統的高效與穩定是每個電力人的夙愿和追求。由于不同的電子設備標準配置千差萬別,電壓和電流信號并不相同,就需要在數字化變電所中實現互感。新的電子式互感器解決了以往電磁式互感器的問題,逐步普及,進而取代了電磁式互感器的地位。本文首先婆媳了電子式互感器的概念和特點,介紹了電子式互感器之所以能夠快速普及的原因,進而深入討論了電子式互感器與識字同步技術和識字通信技術的關聯和應用以及相關的局限。本文在討論解決技術相關問題局限上提出了自己基于實際研究工作的觀點和看法,為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做出了微薄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羅彥.IEC61850標準在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
[2]張志.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在線校驗關鍵技術及相關理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關鍵詞】通信技術;數字;有線電視;網絡;應用
電視作為家庭必備的電器,在家電中可謂是人們心目中長期以來的寵兒,尤其是在有線電視誕生以來,更是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與追捧。哪怕是網絡時達的今天,電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是無法撼動的。而數字通信技術的運用在促進我國電視行業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
一、數字電視的概念分析
數字通信技術就是數字電視技術,其是指用電子技術將聲音和畫面結合起來。數字電視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將編碼進行壓縮數字化處理,并將其用數字的方式存儲起來,以便能夠實時播放。相對于以往的電視而言,數字電視的發展優點主要體現于:1、因其數字設備傳播路線,所以增強了其信號的穩定性,避免了因信號不好而引起電視顯示屏出現“雪花”。另外,數字電視技術增強了代入感和真實感,其聲音和畫面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2、數字電視技術比傳統的電視技術對信息的存儲時間更加長,也打破了受信號的局限。電視數字技術的推廣還解決了畫面易出現失真的問題,簡便了操作流程。因此,數字電視技術的運用推動了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并也間接推動了我國文化行業的發展。
二、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趨勢與有線電視網絡的概述
對于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趨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數字電視使用的是IP網,采用IP網可以使其更加的靈活,還能提高其交互特性。交互特性打破了節目播放的方式單一的局面,使節目播放方式變得日趨豐富起來,比如廣播、單播等。此外數字電視技術還豐富了電視功能,如電子菜單、節目預約等。第二,數字電子技術傳輸是通過寬帶網絡進行傳輸,因此相對于以往的電子技術,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電視節目的多樣化。第三,突破了局限性,就算是在手機上,也能讓我們可以隨時觀看數字電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且有線電視網絡也為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平臺。有線電視能夠支持大量的信息來往,為人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在使用有線電視網絡的過程中,還可以減少成本的投入,從而保障企業利益。并且投資成本小的時候,有線電視網絡技術還能夠保障信息質量,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共存。最后,隨著我國電視有線網絡不斷的發展,其業務增長較快,因此國家還會收取一些業務費作為發展有線電視網絡的經濟來源。
三、數字通信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中的運用
1、機頂盒的運用。機頂盒的廣泛使用,象征著數字通信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中的運用,適應了我國電視行業發展的需求。在有線電視中使用機頂盒,能夠更快的將信息集中起來,將信息、數字電視現實化、具體化。同時機頂盒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對模擬信號進行處理,提高信號穩定性,實現多媒體的交互性。而且機頂盒操作簡單,菜單功能強大,還能優化數字電視效率。2、對電視網絡的建設。為了適應電視網絡建設的發展,因此有線電視網絡以及數字通信技術就要不斷的提高技術要求。電視網絡建設離不開數字通信技術的支持,數字通信技術可以保障電視網絡系統的穩定性以及先進性。為節目編制和開播提供信息和材料,并為電視網絡建設帶去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網絡建設在數字通信技術支持下,實現了節目多樣化,進一步滿足了人們的對電視的需要,以及推動了我國有線電視行業發展。3、電視傳輸技術。首先,我國對于數字電視技術的發展主要采用的是SDL技術,SDL技術兼容性較高,因此常被用于解決數據傳輸中所遇見較為困難的問題,而且還能很好的克服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所具有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對于互聯網數據包交換協議(IPX)以及異步傳輸模式(ATM)中,可以提高信號效果。同時,SDL技術靈活性比較高,因此有利于數字電視技術的轉化以及信號安全度。其次電視傳輸技術主要以數字點數為主,而數字點數是以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HFC)和AM作為技術支持,進而將不同的信息頻率在程序力區別開來,而數字電視技術還能將電視信號與互聯網數據包交換協議相結合起來,重新對信號進行編碼排列,從而提高信號穩定性。數字電視技術編碼工程工作眾多,這些都影響著信號傳輸的質量以及穩定性。面對相關問題,電視臺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更換線路或者是將信號差的線路進行分支,以確保信號質量以及穩定性。
結束語:
隨著國民對有線電視要求不斷增加,因此我國就要不斷的利用數字通信技術,推動我國有線電視行業的發展。且加大推廣力度,爭取將數字通信技術普及到全國各地。同時數字通信技術滿足了人們對電視發展的需要,提高了電視畫面清晰度,推動了我國電視行業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淼.數字通信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中的應用[J].中國有線電視,2016,(04):515-516.
通信原理是電子信息和通信工程類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如果課堂教學主要采取傳統理論講解的方式進行,從“教”的環節看,老師難以將枯燥的原理形象化;從“學”的環節看,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始終是圍繞本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目標導向情景教學方法的提出
全國大多數院校的本科通信原理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通信的基本原理。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模擬調制方法和性能分析,模擬信號的數字化方法,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方法及性能分析,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方法及性能分析,復用及數字復接技術。該課程內容豐富,原理性、概念抽象、覆蓋內容多,數字公式多,對數學基本功要求高,再加上學時數少、授課時間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度。
同時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在現行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通信原理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往往是單方面地灌輸,重結果輕過程,以老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過程代替學生學的過程。致使學生被動聽講,參與較少。因此必須改革,即教法逐漸從“教”法向“學”法轉移,實現基于“學”的“教”,另外還要從“傳授”法向“互動”法轉移,實現基于“互動”的“傳授”。
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現狀,通過對兄弟院校通信原理教學模式的學習,結合我院“科研強院”的宗旨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發現“目標導向情景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肯定。
三、通信原理課程情景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教學設計大師梅里爾(Merrill)教授認為最有效的學習結果或學習環境是以問題(目標)為中心,即:(1)激活已有經驗;(2)展示知識技能;(3)應用知識技能;(4)將知識技能整合到實際生活中。這里所說的“知識”既包括知識本身也包括技能;既包括學習者將要學的知識技能,也包括他們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參考梅里爾的以問題(目標)為中心的教學基本原理及推論,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可將總體任務分解為多個子任務,即多個隋景,進行情景設計,本課程設計了十個情景,每一隋景中又分別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分多組進行實施。
所有的“情景”分為三組:第一組:模擬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包括隋景1:了解通信原理,掌握基本結構;情景2:結合FM收音機,分析模擬通信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關鍵技術;情景3:對模擬部分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模擬信號在系統中的傳輸過程和表現形式;第二組:數字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包括情景4:認識數字通信系統,清楚數字系統與模擬系統的異同點;情景5:掌握數字信號傳輸的關鍵技術,包括數字信號碼型的選擇,系統無碼間干擾的條件等;情景6:掌握數字調制的主要技術,包括ASK,FSK,PSK及多進制的DPSK等;情景7:對數字通信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分析數字通信全過程;第三組:模擬,數字綜合型通信系統的設計及實現,包括情景8:結合模擬和數字通信過程進行分析,掌握在數字通信系統中進行模擬信號傳輸的技術;情景9:運用所學知識提出模擬,數字綜合型的通信統的任務,并利用Systemview,Maflab、Max-plusII等仿真軟件或CPLD,DSP開發實現;情景10:討論各小組的設計結果,評出優劣。對設計較好的通信系統進一步優化,最終可投入實踐直用或者以論文或發明專利等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使學生受到很大的鼓舞,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研究的積極性。這些“情景”的具體實施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點學習與時代緊密聯系的理論
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按時展的脈搏進行取舍,將模擬通信的內容進行精簡,只作簡單介紹,學生只作了解,重點突出數字通信。因為隨著移動通信、廣播電視的發展,數字通信終將逐步取代模擬通信,那么以數字通信為核心內容、為主線,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才能跟上時展的要求。實際教學中以數字通信為重點,同時加強現代數字通信技術內容和開發應用,如無線局域網、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都已經與,MI]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介紹新的現代通信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時,宜采用先廣后精的方法,花一到兩個課時將諸如GSM/GPRS接入和cDMA無線接入系統、數字星空通信系統、無線局域網系統等作介紹,讓學生了解到短距離無線通信中的MSK技術、移動通信中的擴頻技術、衛星通信中的TCN網格編碼技術、廣泛使用的OFDII技術等。再選擇典型通信網絡案例進行分析并詳細介紹兩到三個技術,這不但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而且也達到了強化現代數字通信技術的目的。
2.運用技術間的交互作用,根據教學目標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
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它使得所呈現給學生的材料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通過三維效果形象地將教學目標傳遞給學生。例如,在學習幅度調制時,可以用Java或者Flash編寫一段小程序來演示調制前后信號波形變化的快慢。又例如在學習數字信號頻帶傳輸時,讓學生觀看信號經過各種調制之后所呈現的波形。同時還要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上挖掘潛力,比如在數字調制部分可采用比較教學法,將ASK、FSK、PSK和PAN四種不同的數字調制方式進行有機組合,采取比較方法,從四種數字調制信號的時域表達式與波形、數字調制信號的產生與解調、信號功率譜密度及抗噪聲性能等方面對它們進行闡述,使學生清晰地掌握這四種數字調制信號的各自特點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3.強化實驗環節,幫助學生深化本課程的學習
使用“目標導向情景教學”模式,老師會根據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回顧與該目標有關的知識,引發學生對實現教學目標所需的未知知識的渴求,再導入新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時,先提出通信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要保證可靠通信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些問題,能不能用解決基帶傳輸的方法和思路解決基帶通信過程中的問題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本章內容時有了目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本章學習的過程中,還應結合當今先進通信技術,在已有的實驗設備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設計性實驗。比如通過Sys-temView軟件設計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系統,包括數字基帶無失真傳輸條件和奈奎斯特采樣定理的驗證,特別是噪聲對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性能所產生的眼圖演示,以及在2DPSK調制和解調實驗和PCN調制與解調實驗開設的基礎上,增加采用PCN集群信號進行8路2DPSK頻帶傳輸系統實驗,指定在8個確定的時隙進行通信。通過這種實驗極大促進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動手能力,同時還深化了他們對本課程的學習。
4.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情境大多是具有一定復雜性的挑戰性問題。學生難于單獨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這便給學生提供了
一個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機會。組內同學需要相互配合,在實驗環境中嘗試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例如,在講解模擬信號數字化方法,目前使用廣泛的有兩種:PCM和M。在簡單介紹后,可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完成PCN方法的模數轉換,另一組完成M的模數轉換。在整個過程中,各小組自行收集資料,制定實施方案,記錄實驗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驗證結果的正確性。完成后,讓每組推舉一名同學講解方案。主要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實驗結果。然后老師和其它組員點評此方案,對于優秀且速度快的方案給予鼓勵,對于存在問題的方案,討論并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學生在相互配合中認識到團隊的力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普遍認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其樂無窮。隨著課程的深化,“情景”實施方式也需要調整,當學生們的知識能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不再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老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讓學生自行學習,然后學生互相提問,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打破以成績定能力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單一、刻板的通信原理命題考試制度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改變以課程考試分數定優劣這種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體系,構建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動態的、全方位的素質評價體系。在通信原理課程考核命題中,應本著既考知識又考能力的原則,點面結合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入總分,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考核采用開卷、閉卷、報告、論文等形式相結合,并參考平時學習表現給出最后成績,建立起一種開放的多元評價機制。同時對在通信競賽中獲獎、在刊物上和獲得發明或專利的學生給予加分。這種新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有意識地培養創造性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
四、結束語
通信原理教學采用“目標導向情景教學”模式,目的是不僅要使學生掌握通信原理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處理復雜問題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在每個情境中學習的內容、掌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是社會所必需的,這樣做到了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對接,從而實現了高等院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滿足了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樊昌信,曹麗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2]束鋒,邱文教,孫錦濤,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電氣電子學報,2006(2)
[3]李京文,姚成,目標導向情境教學模式(GBS)架起了社會與學校之間的橋梁―《路由交換技術》課程改革探索[J],滁州學院學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