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調整賬務處理范文

        調整賬務處理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9 17:40:3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調整賬務處理,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篇1

        [關鍵詞]投資性房地產準則:稅法;差異;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投資性房地產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但如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由于投資性房地產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比較特殊。加之財務會計與稅法遵循的原則不同。服務的目的不同,因此。其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有一定的差異。企業在申報納稅時,必須按照稅收政策進行分析,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調整,并作出相應的賬務處理。

        一、成本計量模式的納稅調整與賬務處理

        (一)會計準則規定

        企業外購的投資性房地產或自行建造的投資性房地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應按其實際發生的成本入賬。對于投資性房地產中的建筑物而言,應當比照固定資產準則對其計提折舊,計提折舊的政策與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政策完全一致;對于投資性房地產中的土地使用權而言,應當比照無形資產準則對其進行攤銷,攤銷的政策與無形資產攤銷政策完全一致。投資性房地產如存在減值跡象,應當按照資產減值準則的規定進行減值測試。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而且減值損失一經確認,由于其價值恢復的可能性極小或不存在,因此,應當視其為一項為永久性減值,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

        (二)稅法規定

        稅法沒有將投資性房地產單獨列出,而是將其分別作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處理。同時規定,對外出租的房地產,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按稅法規定計提的折舊或攤銷,但出租的房地產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

        從會計準則與稅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投資性房地產在不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如果會計上計提折舊的政策與稅法的折舊政策完全相同,那么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會計規定計提的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與稅法規定計提的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是一致的,即投資性房地產期末會計的賬面價值(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一會計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與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一稅規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相同,不存在計提折舊方面的暫時性差異。反之,則存在計提折舊方面的暫時性差異。投資性房地產如果存在減值跡象。且計提了相應減值準備,那么,不論會計上計提折舊的政策是否與稅法的折舊政策相同,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會計處理與稅法處理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于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在會計期末應進行納稅調整。

        (三)納稅調整及賬務處理

        1 若期末:投資性房地產會計的賬面價值-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本期會計折舊或攤銷額-本期計提的減值準備)-(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稅法規定的本期折舊或攤銷額)=[稅法規定的本期折舊或攤銷額-(本期會計折舊或攤銷額+本期計提的減值準備)]>0。則本期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是本期轉回前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依稅法應調減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因而,在不考慮其它納稅調整因素的情況下,企業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本期的稅前會計利潤-本期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本期轉回前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再按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的所得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本期應交的所得稅;同時將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本期轉回前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影響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作為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增加額(或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減少額)]。賬務處理為: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2 若期末:投資性房地產會計的賬面價值-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本期會計折舊或攤銷額一本期計提的減值準備)-(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稅法規定的本期折舊或攤銷額)=[稅法規定的本期折舊或攤銷額-(本期會計折舊或攤銷額+本期計提的減值準備)]

        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納稅調整與賬務處理

        (一)會計準則規定

        企業外購的投資性房地產或自行建造的投資性房地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按其發生的實際成本入賬。在其后續會計期間,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也不對其計提減值準備。企業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其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二)稅法規定

        前已述及,投資性房地產在稅法中是作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處理的。對房屋按稅法規定分期計提的折舊以及對土地使用權分期攤銷的費用,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投資性房地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無論增減均不確認所得和損失,即持有損益在沒有真正實現前。不得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從會計準則與稅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會計處理與稅法處理存在著折舊、攤銷費用的暫時性差異以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暫時性差異。這兩種暫時性差異,參照前述“一、(三)”中的分析可知,前者依稅法規定應調減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因而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后者如果是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依稅法規定也應調減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所以也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如果是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依稅法規定應調增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因而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它們在會計期末都應進行納稅調整。

        (三)納稅調整及賬務處理

        1 若投資性房地產在會計期末(資產負

        債表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則它與按稅法規定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允許扣除的折舊或攤銷費用,在本期都是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此,在不考慮其它納稅調整因素的情況下,企業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本期的稅前會計利潤一本期產生的全部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再按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的所得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本期應交的所得稅;同時將產生的全部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影響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負債)作為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增加額)。賬務處理為: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2 若投資性房地產在會計期末(資產負債表日)形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它產生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按稅法規定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允許扣除的折舊或攤銷費用,在本期產生的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此,在不考慮其它納稅調整因素的情況下,企業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本期的稅前會計利潤+本期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本期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再按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的所得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本期應交的所得稅;同時將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影響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作為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增加額)。賬務處理為: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

        三、兩種計量模式處置的納稅調整與賬務處理

        (一)會計準則規定

        當投資性房地產被處置,或者永久性退出使用且預計不能從其處置中取得經濟利益時,應當終止確認該項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稅法規定

        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處置,確認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轉讓,按取得的收入扣除計稅基礎凈值(初始計稅基礎扣除稅法折舊或攤銷額)及相關稅費后的差額計入處置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

        從會計準則與稅法的規定可以看出。成本模式與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在處置時,會計處理與稅法處理存在著處置損益與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會計期末應進行納稅調整。

        (三)納稅調整及賬務處理

        首先,應計算納稅調整的金額。為此必須計算以下兩項。

        1 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處置損益的金額

        (1)成本計量模式確定的處置損益的金額=處置收入-賬面價值(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累計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發生的相關稅費

        (2)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確定的處置損益的金額=處置收入-賬面價值[初始計量成本或原價+公允價值上升額(或:-公允價值下降額)]-發生的相關稅費

        2 稅法規定確定的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

        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處置收入一計稅基礎凈額(初始計稅基礎-稅法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額)-可扣除的相關稅費

        則:處置投資性房地產產生的納稅調整的金額=成本或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確定的處置損益的金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金額

        然后,調整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并進行賬務處理。

        如果計算出的“納稅調整的金額”為正數(會計>稅法),那么依稅法規定應調減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反之,為負數則應調增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在不考慮折舊、攤銷費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其它納稅調整因素的情況下,企業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本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處置投資性房地產產生的“納稅調整(正數)的金額”[或:+處置投資性房地產產生的“納稅調整(負數)的金額”],再按本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的所得稅率計算的結果確認為本期應交的所得稅;同時將結轉以前會計期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作為對本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增加額(或:-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減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減少額(或:-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增加額)]。賬務處理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第二種情況是,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至此,“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已結平無余額。

        結束語

        文章所闡述的內容,只是筆者根據投資性房地產準則以及現行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對兩者形成的差異、如何進行納稅調整及賬務處理所作的一些淺薄的研究。今后,還需要同行們根據該準則的實際執行情況及稅收政策的變化,對兩者各方面的差異、納稅調整及賬務處理作進一步的探討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會計實務工作。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學習組,企業會計準則2006[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4)

        篇2

        摘要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需要對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進行沖減的會計處理,由于在計提減值準備時,小企業已做納稅調整,所以采用未來適用法調整減值準備時,小企業財務人員要做相應的所得稅納稅調整。

        關鍵詞 減值準備 所得稅納稅調整 《小企業會計準則》

        2013年1月1日起,原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且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小企業,需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從稅法和簡化核算的角度出發,為小企業量身定做的會計準則。正確的運用《小企業會計準則》,處理好由《小企業會計制度》過渡到《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調整和納稅調整,是小企業降低納稅風險,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的基礎。 《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差別之一是不計提減值準備。《小企業會計準則》第六條規定:“小企業的資產應當按照成本計量,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原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小企業計提了壞賬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并按稅法有關規定進行了納稅調整,而《小企業會計準則》是沒有相關減值準備科目。根據有關規定,小企業在2003年1月1日之前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已計提三項減值準備的,執行新準則時將已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需要沖銷。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屬會計政策變化,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第八十八條規定:“小企業對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小企業對因執行新的準則沖銷減值準備應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賬務處理。 在2013年1月1日,由于已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狀況不同,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的方法也不同。小企業在2012年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為公允的反映資產價值,流動資產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要計提減值準備。在執行新準則時,有的資產減值是長期不能恢復的,如存貨中款式已過時的服裝,已為新產品代替的功能落后的老產品等,需要沖減資產的原始價值,才能公允的反映資產的價值。有的資產的減值已恢復,需要沖回減值準備,減少管理費用。對減值準備的處理不同,導致所得稅納稅調整的不同。

        壞賬準備 1.壞帳準備的會計處理對于已計提的壞帳準備,小企業有三種處理方法。 ①小企業計提壞賬只是為遵循相關的會計制度和公司的管理制度,小企業往來款不存在壞賬損失的問題,可直接沖減壞帳準備。借:壞賬準備,貸:管理費用。 ②小企業計提了壞賬準備,而且在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小企業發生了符合稅法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下列壞賬確認條件之一的: (一)債務人依法宣告破產、關閉、解散、被撤銷,或者被依法注銷、吊銷營業執照,其清算財產不足清償的。 (二)債務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蹤、死亡,其財產或者遺產不足清償的。 (三)債務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 (四)與債務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或法院批準破產重整計劃后,無法追償的。 因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導致無法收回的。 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小企業應沖減應收款項,借:壞賬準備,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不足沖減的,剩余應收賬款,應直接計入營業外支出。壞帳準備未沖完的,應直接沖減壞賬準備,借:壞賬準備,貸:管理費用。 ③小企業計提了壞賬準備,在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存在壞賬損失,但尚不具備上述稅法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壞賬確認條件之一的條件,根據未來適用法的原則,小企業可直接沖減收不回來的應收款項,借:壞賬準備,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不足沖減的部分,剩余的應收賬款,暫不做任何賬務處理。等到企業取得上述稅法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壞賬確認條件之一的證據時,再做賬務處理。壞帳準備未沖完的,應直接沖減壞賬準備,借:壞賬準備,貸:管理費用。

        對壞賬準備的所得稅納稅調整 對于①直接沖減管理費用的所得稅納稅調整。因小企業在計提壞賬準備時,已做調減應納稅所得額的納稅調整,故在沖回壞賬準備時要調減與沖回壞賬準備相等的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②沖減往來款項的所得稅納稅調整。因企業在稅前列支壞帳損失,需要向主管稅務機關專項申報財產損失,經稅務機關批準后,才能在稅前列支,故小企業在完成借:壞賬準備,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的賬務處理后,應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已核銷的壞帳會計核算資料和相關的已成壞賬的法律證據,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調減已沖銷壞賬準備相同金額的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③尚未取得稅法規定壞賬核銷證據或向稅務機關申報未批準的已沖銷壞賬準備,在期末計算所得稅時不做納稅調整。待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財產損失,經批準后,在批準當年所得稅匯算時調減已沖減壞賬準備相同金額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1.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對于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小企業有二種會計處理 ①在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已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短期投資市價已恢復到投資成本,則應將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予以沖回,借: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貸: 投資收益。 ②在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如果短期投資的市價低于投資成本,應就市價低于成本差額沖減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借: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貸:短期投資。如果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大于市價低于成本差額的,剩余部分予以沖回,借: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貸: 投資收益。

        2.對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所得稅納稅調整 對于①直接沖減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在計算所得稅時,應調減同已沖回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相同金額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②沖減短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在短期投資出售前不做賬務處理,在短期投資出售后,在計算所得稅時,調減相對應的已沖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相同金額的應納稅所額 三、存貨跌價準備 1.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處理 小企業的存貨跌價準備是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的。對于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小企業有二種處理: ①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計提的存貸跌價準備項目的存貨已銷售的,存貨跌價準備應于沖回,借:存貨跌價準備,貸:管理費用。 ②計提存貸跌價準備項目的存貨繼續為企業持有,并且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應就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部分,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存貸跌價準備大于變現凈值低于成本差額的,剩余部分予以沖回,借:存貨跌價準備,貸: 管理費用。 2.對存貨跌價準備的所得稅納稅調整 對于①直接沖減的存貨跌價準備,在計算所得稅時,應調減同已沖回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相同金額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②沖減存貨賬面價值的,在該項存貨出售前不做賬務處理,在該項存貨出售后,在計算所得稅時,調減相對應的已沖存貨跌價準備相同金額的應納稅所額。 對于計提的上述減值準備金額不大,直接沖回對小企業利潤影響不大的,最好直接沖回減值準備,不做沖減資產賬面價值的賬務處理。如果計提的上述減值準備金額較大,對利潤影響大,小企業財會人員須沖減已計提減值準備資產價面價值,并做上述所得稅納稅調整。

        篇3

        關鍵詞:內部股權投資;數軸串聯;賬面系列;公允系列

        內部股權投資抵銷處理涉及到三種會計主體(母公司、子公司、集團公司);涉及多個期間(合并當日和合并日后連續期間);需要區分控制類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需要明確價值基礎(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根據不同的價值基礎又會派生出一系列不同的抵銷金額,直接影響抵銷處理的正確性。基于此,本文對該項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期望將合并股權投資抵銷處理通過圖示清晰直觀地展現。

        一、融合多種方式的內部股權投資抵銷處理框架

        第一,數軸串聯時期,顯現遞推關系。對于內部股權投資抵銷處理,涉及的期間包括合并日和合并日后,合并日后包括連續的多個期間。各期間賬務處理遞推關系緊密,環環相扣。前期賬務處理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后期賬務處理的正確性,如何有效展現各期間賬務處理將是內部股權投資抵銷處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著通過數軸將這些眾多的時期予以標示,各期間清晰醒目,不易混淆,具體見下文例解。其次,借助數軸將前一時期的賬務處理顯示在數軸對應時期的下方,對照顯現的前一時期賬務處理,遞推后一時期賬務處理,直觀鮮明,有利于快速準確地掌握各時期賬務處理間的遞推關系。第二,提煉對比詞匯,區分易混系列。對于內部股權投資抵銷,必須區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兩種類型。不同的控制類型,其價值基礎不同,進一步分為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根據不同的價值基礎又會派生出后續一系列的不同。而且,這兩種價值基礎及其后續系列,難區分,易遺漏。本文基于兩種控制的本質區別: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提出一系列對比詞匯:通過提出這些核心詞匯,引起對該項內容的注意,從而形成條件反射,自覺主動地對需要進行抵銷的項目進行賬面與公允的思考對比。同一控制下,需要以賬面價值為基礎,后續一系列的抵銷處理均以賬面為基礎,與公允價值無關。而非同一控制下,則需將賬面轉換為公允,后續一系列的抵銷處理都要將賬面轉換為與之相對應的公允。而且,這些提煉的系列核心詞匯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通過刻意的強調與對比,無形之中區分了關鍵的易混內容,為準確做出抵銷處理奠定堅實基礎。第三,構造框架圖示,鎖定抵銷項目。由于編制內部股權投資抵銷時,需要區分時期:合并日和合并日后;還必須區分兩種控制類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而且,不同時期、不同控制類型涉及的賬務處理個數多、項目多。鑒于以上各種分類的考慮,通過抵銷處理框架示意圖顯示,如圖1所示。目的在于利用圖示能夠快速準確地鎖定:屬于哪個時期(合并日、合并日后)、所屬的控制類型、需要的賬務處理個數、需要調整的或抵銷的具體項目。從圖1可以直觀得出,不同時點、不同類型所包含的賬務處理個數是不同的,所抵銷的具體項目也是有區別的。首先,通過這個圖示,可以將這些不同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通過對比可以得出,非同一控制下比同一控制下多做一步調整分錄,即將賬面價值調整成公允價值。經過此步的調整,兩種控制下后期的一系列抵銷處理建立的價值基礎則不同。此項不同是兩種控制的本質區別,直接決定后期賬務處理的正確性。其次,不管哪種控制類型,合并日和合并日后賬務處理個數不同。最后,由圖1所知共有4種不同方式,其對應的賬務處理個數剛好分別是1、2、3、4,這樣的特點便于輕松記憶,從而有效避免對賬務處理的遺漏。

        二、基于同一案例的內部股權投資抵銷處理分析

        篇4

        一、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的內容

        企業一旦進入破產程序,財會人員就必須結合破產清算的內容、特點進行真實的會計核算。其重點應放在破產財產清理、估價、處理和分配等清算內容上。主要內容應包括:

        1、接管破產企業移交的全部財產、賬冊及其他有關資料;

        2、實施財產清查、清理,編制財產清查清冊,調整會計賬務,編制財產清查資產負債表,并過渡為編制清算資產負債表;

        3、落實其債權、債務,依法收回企業債權,確認債權人債務;

        4、依法界定破產財產的范圍和數額;

        5、進行財產評估,確定其評估價值,并據以調整會計賬務;

        6、依法進行清算,編制有關清算資料,制定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確定破產財產處置原則;

        7、依法進行財產變現債權清償,辦理財產移交手續,處理善后工作。

        二、破產清算會計科目的設賬及賬務處理

        根據破產清算期間會計核算的內容和特點,一般企業應設置以下會計科目:

        (一)資產類科目

        1、抵押財產。主要核算破產宣告前成立的作為某項債務的抵押物的財產。其明細科目應設:固定資產(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在建工程和土地使用權)、有價證券、抵押差異。在資產評估后將原賬戶過賬時調整賬務,借記本科目,貸記原賬戶固定資產等有關科目;在變現后,貸記本科目,借記貨幣資金科目。

        2、職工福利設施。主要核算按規定不作為破產財產的職工住房、食堂、幼兒園、衛生室等福利性設施。在資產評估后將原賬戶過賬時調整賬務。借記本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等有關科目。

        3、壞賬損失。主要核算企業債權中確無法收回的呆壞賬損失。在制定初次分配方案時調整賬務,借記本科目,貸記破產財產──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科目,分配方案經債權人會議通過后,再借記變現損益,貸記本科目。

        4、破產財產。主要核算可供分配的破產財產。其二級科目應設: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抵押財產差異等。在資產評估后將原賬戶過賬時調整賬務,借記本科目,貸記原相對應的有關科目;在變現移交時,貸記本科目,借記貨幣資金科目。財產變現后賬戶無余額,若出現余額則轉入變現損益賬戶。

        (二)負債類科目

        1、抵押債務。主要核算與抵押財產相應的有效抵押債務。在資產評估和對抵押財產清算確認后將原賬戶過賬時調整其賬務,借記原賬戶中的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科目,貸記本科目──短期借款(將長期借款并入短期借款中核算);在清償后,借記本科目,貸記貨幣資金科目;不能清償的余額轉入投資人凈權益科目。

        2、破產債務。主要設置以下二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1)應付工資。主要核算已確認的欠發職工工資性款項。具體包括:所欠職工工資、集資本息、醫療費、差旅費以及職工住院的未付費用等款項,破產期間從有關部門籌借的職工生活費、自謀職業職工安置費等墊支款項,以及所欠的勞動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等。在財產清查后調整賬務時,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賬務處理。企業在破產前結賬時應將應付工資原核算的內容調整為欠發職工工資性款項,這樣與破產清算的內容相適應,賬務處理就節省一步。

        (2)應付職工安置費。下設正式職工安置費、離退休職工醫療費、職工遺屬撫恤金和下放職工生活補助費四個明細科目。應付職工安置費一般在財產變現之前可暫不入賬,但在制定分配方案時從清償財產中預留,待財產變現后進行賬務處理時再入賬,借記投資人凈權益,貸記本科目;兌付時,借記本科目,貸記貨幣資金科目。

        (3)應繳稅金。下設國家稅款和地方稅款兩個明細科目,核算所欠的各種稅款。在財產清查后調整賬務時,借記應繳稅金科目,貸記待攤費用或有關科目;在對原賬戶過賬時,借記應繳稅金科目,貸記破產債務──應繳稅金科目,清償后本賬戶無余額,不能清償的余額轉入投資人凈權益科目。

        (4)短期借款。主要核算未辦理抵押和確認抵押無效的銀行借款,它屬于一般債權按比例清償的性質。在對原賬戶過賬時,借記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科目,貸記破產債務──應付賬款。

        (5)應付賬款。主要核算一般債權人的債權。該科目通過債權申報來歸集確認其債權數額,并且要劃清申報與未申報的戶數和數額。在對原賬戶過賬時,借記應付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破產債務——應付賬款。

        對債權申報確認的差異,申報確認數大于原賬面數的差額,借記清算損益,貸記本科目;反之,借貸科目相反。清償后本賬戶無余額,不能清償的余額轉入投資人凈權益科目。

        (三)權益類科目

        1、投資人凈權益。主要核算企業的原所有者權益與財產清查調整的損益兩部分之和。在財產清查后調整賬務時,將財產清查的盤盈、盤虧、毀損報廢、待攤費用、待處理資產損益、應付福利費、預提費用等內容或賬戶的余額一并轉入利潤分配科目。在對原賬戶過賬時,將原賬戶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本年利潤和利潤分配一并轉入本科目,本科目的數額一般不再調整,一直保留到清算的最后。這樣歸集醒目,有利于分清破產責任。

        2、清算費用。主要核算破產清算過程中發生的職工生活費、勞動保險費、案件受理費、資產評估費、財產維護費、職工醫療費、清欠差旅費、汽車燃修費、財產變現費、清算辦公費(電費、水費、郵電費、打印費、會議費、辦公用品費)、其他費用等。清算費用發生支付時,借記本科目,貸記貨幣資金科目。對已發生尚欠的清算費用,應在制定分配方案時以預算的形式從清償財產中優先預留,待財產變現后優先償還,本科目償還后無余額。

        3、清算損益。主要核算企業破產清算過程中所形成的財務成果,借方登記提前兌付的自謀職業職工安置費、統計的賬外欠發職工工資性款項、債權申報的賬外欠款等潛在的損失,貸方登記其收益性的款項。在債權清償后調整賬務時,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投資人凈權益科目。

        4、變現損益。主要核算企業財產變現過程中的盈余或損失。主要包括應收款項的壞賬損失和掛賬費用、評估增減值、財產變現損益等內容。借方登記損失,貸方登記收益。在債權清償后調整賬務時,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轉入投資人凈權益科目。

        5、實收資本。主要核算確認的不列入破產財產的職工福利性設施。本科目應隨著職工福利設施的去向登記入賬。在職工福利設施移交時,借記本科目,貸記職工福利設施。接收單位接收后再按相反的會計分錄入賬。

        三、破產清算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的基本程序

        (一)財產清查過程中的賬務處理

        1、債權債務的賬務處理。一是將應收款項的貸方余額調入應付款項,應付款項的借方余額調入應收款項。二是將應收款項中的掛賬費用和已取得證據的壞賬損失予以調整賬務。三是結合實物資產的盤點,將未估價入賬的財產估價入賬,同時掛入往來賬戶。四是將賬外的債權債務進行統計入賬。五是企業的債務最終通過債權人的申報與企業賬目的核對予以確認,調整會計賬務,等等。

        2、實物資產的賬務處理。一是對盤盈的要估價入賬,盤虧的要查明原因,借出、租出的要依法追回。二是注意查清未估價入賬的財產,不能作為盤盈處理,應掛入往來賬戶。三是將原掛賬的待處理財產損益、應計未計、應攤未攤的費用等資產性損益,一并轉入利潤分配賬戶中核算,預提費用、應付福利費余額也轉入利潤分配賬戶中核算,等等。

        3、其他財產。行政、食堂、低值易耗品以及企業組建投入到三產部門的財產,通過財產清查,并入企業財務賬戶,低值易耗品應估價入賬。工會財產單獨盤點造冊,妥善保管。

        (二)破產清算過程中主要的賬務處理

        1、原會計核算與破產清算的會計核算的過渡程序。

        (1)財產清查后,通過調整會計賬務,在賬賬、賬實相符的基礎上,編制財產清查后的資產負債表。

        (2)根據財產清查后的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查明細資料,確定評估資產,由清算組到國資部門立項,同時委托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結果確認后,財務部門應據以調整會計賬務,評估的增減值記入權益科目下的“變現損益”明細科目,賬務調整后,編制資產評估后的資產負債表。

        (3)編制資產評估情況銜接表并對抵押財產進行確認,編制抵押財產確認情況表。

        (4)根據上述清算資料和設置的破產清算會計核算的科目,編制有關過賬會計分錄進行賬務處理,然后結賬編制破產清算適用的清算資產負債表。

        2、財產變現后的賬務處理。債權人會議通過的破產財產初次分配方案和財產處置原則,要真正實現債權清償,就要對破產財產進行依法變現。從理論上講,破產財產應全部變現用于清償,財產全部變現后,其賬務處理后所反映的結果為:

        (1)資產類中的有關實物資產類將轉化成為貨幣資金;應收款項中已收回的資金在收回時也已記入了貨幣資金賬戶,對確無法回收的呆壞賬損失應依據人民法院的裁定全部轉入變現損益賬戶。這時的資產類基本上變為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職工福利設施三大類。

        (2)負債類的欠款和債權因尚未清償,所以負債類的賬戶基本沒有變化,仍有優先清償的“抵押債務”;第一順序清償的“應付工資和各項勞動保險費”以及“應付職工安置費”;第二順序清償的“應繳稅金”;第三順序按比例清償的“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

        (3)權益類有“原投資人凈權益”、“清算費用”、“清算損益”和“變現損益”以及未用于清償的職工福利設施資產所形成的“實收資本”五大賬戶。

        篇5

        (一)確定轉為權益法核算時的初始投資成本。

        開始轉換為權益法時,應以成本法終結前投資的賬面價值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這一規范有以下幾重涵義:(1)取得投資后未獲得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或分配利潤,下同),或者雖然分回現金股利但均已計入投資損益的,轉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應與取得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相同;(2)如果成本法核算時已用分回現金股利沖減初始投資成本,轉為權益法核算時的初始投資成本即為沖減后的投資成本;(3)采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計量的投資賬面價值,2號準則中規定是指“本準則未予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比如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的股票投資,這類投資轉為權益法核算時,賬面價值一般為公允價值;(4)以上規范僅僅是轉為權益法時確認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權益法核算開始時,還應按其他規定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二)轉為權益法前的投資核算應以權益法為準進行追溯調整。

        1.應補充確認自成本法開始至采用權益法這一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應計份額;如果這一期間投資企業分回現金股利,應從該份額和投資“損益調整”中扣除。

        2.這一期間被投資單位因凈損益以外的原因導致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以下簡稱凈資產)變動的,投資企業也應按原持股比例確認其應計份額。

        3.對于股權投資差額,應按2號準則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即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指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份額),不作賬務處理;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指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份額),其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并調整投資成本。

        4.上述按原持股比例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應與追加投資業務中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合并考慮,在此基礎上確定與整體投資相關的股權投資差額。

        二、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的賬務處理

        追加投資又稱增持股份,包括直接注入資金增加注冊資本和受讓其他股東股份增加持股比例。其賬務處理程序包括:

        (一)確認新增投資和相應權益。

        1.確認追加投資:按取得新增投資的全部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計算新增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1)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的,不作賬務處理;(2)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的,按其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追溯調整成本法終結前的長期股權投資。

        1.認定按原持股比例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1)該差額為借差的,不作賬務處理;(2)該差額為貸差的,則按其差額,調整投資成本和留存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科目,貸記“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差額×10%)、“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果取得投資的當年按規定不應計提盈余公積,則只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果原投資和新追加投資屬同一會計年度,上述分錄貸方則為“營業外收入”科目,下同。

        2.追溯調整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變動投資企業應計份額:(1)在原取得投資后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投資單位應按原持股比例計算的份額,調整投資賬面價值和留存收益,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或借記)“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果上述期間內有分回現金股利,則應從“計算的份額”中扣除,分錄科目、方向仍相同;(2)在此期間,因凈損益以外的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變動,應按原持股比例計算的份額,調整投資賬面價值和所有者權益,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三)新舊投資合并考慮的賬務處理。

        新舊投資合并考慮,僅指對股權投資差額計算和確認的賬務處理。而且,如果新舊投資分別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都是借差,或者都是貸差,可以合并考慮,也可不作合并考慮,只有在新舊投資分別計算股權投資差額時,一在借差,另一在貸差,才必須將兩次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合并考慮。合并考慮的具體賬務處理方法有兩種,而兩種方法處理的結果應相同:

        1.分別計算法。該方法下,新增股份的股權投資差額可先計算,但即使為貸差,也不作賬務處理,然后,再對原投資計算股權投資差額,將再次計算的差額合并或抵銷,合并或抵銷后的差額為凈借差時,不作賬務處理;為凈貸差時,如果只有新增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應調增投資成本和確認營業外收入;如果只有原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為貸差,則調增投資成本和留存收益;如果新舊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均為貸差,應按以上規定分別進行調整處理。

        2.合并計算法。該方法下,應以追溯調整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變動對投資價值影響后的投資賬面價值,與追加投資后累計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份額進行比較,前者大于后者的,不作賬務處理,前者小于后者的,再結合考慮差額的原因,按以上原則確定調整投資成本和當期損益或留存收益。

        三、例題

        [例]A上市公司于20×7年1月取得B公司10%股份,成本為600萬元,當時B公司凈資產為5 600萬元(新增股份A公司支付成本700萬元,均以現金支付。試分別作A公司賬務處理并作簡單分析(A公司20×7年按凈利潤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

        (一)按假定一數據處理。

        1.確認追加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9 000 000

        貸:銀行存款9 000 000

        2.計算股權投資差額:A公司增持的股份應享有B公司凈資產份額=6 600×12%=792(萬元),初始投資成本900萬元大于792萬元,借差為108萬元,按規定不作賬務處理。

        3.追溯調整B公司20×7年實現凈利潤A公司應享有份額。扣除分回現金股利后應追溯調整A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600×10%-30=30(萬元),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300 000

        貸: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30 000

        (300 000×1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70 000

        4.追溯調整B公司除實現凈利潤以外的凈資產增加A公司應計份額。應計份額=[(追加投資時B公司凈資產-初次投資時B公司凈資產)-(初次投資開始日至追加投資時B公司實現的凈利潤-這期間B公司向股東分配的現金股利)]×A公司持股比例=[(6 600-5 600)-(600-30÷10%)]×10%=7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700 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700 000

        5.計算原投資600萬元時股權投資差額:A公司初次投資時享有B公司凈資產份額=5 600×10%=560(萬元);轉為權益法時應確認初次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初次投資成本-分回現金股利=600-30=570(萬元),570萬元大于560萬元,借差為10萬元,按規定不作賬務處理。

        (二)按假定二數據處理(分別計算法)。

        1.確認追加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7 000 000

        貸:銀行存款7 000 000

        2.計算并處理股權投資差額:A公司追加的投資應享有B公司凈資產份額=6 600×12%=792(萬元),投資成本700萬元小于792萬元,貸差為92萬元,按規定應計入當期損益并調整投資的,但由于原投資600萬元時有借差10萬元,因此,應予抵銷,只確認收益82萬元(92-10):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820 000

        貸:營業外收入820 000

        3.追溯調整自20×7年1月取得投資時至20×8年1月追加投資時B公司凈資產變動對A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具體和賬務處理與假定一“3”、“4”的分錄相同。

        4.追溯計算原投資600萬元時股權投資差額,與假定一“5”相同,為借差10萬元,但該差額已在計算和處理假定二追加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時抵銷。

        (三)兩次投資合并計算和處理股權投資差額(合并計算法)。

        1.按假定一數據計算,進行追溯調整后(不含追溯計算股權投資差額,下同):(1)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570+900+30+70=1 570(萬元);(2)追加投資后累計享有B公司凈資產份額=6 600×(10%+12%)=1 452(萬元);(3)兩者比較,為借差118萬元,按規定不作賬務處理。其他賬務處理均與以上分別計算時的假定一相同。

        2.按假定二數據計算:(1)追溯調整后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570+700+30+70=1 370(萬元);(2)追加投資后累計享有B公司凈資產份額=6 600×(10%+12%)=1 452(萬元);(3)兩者比較,為貸差82萬元,貸差為追加投資時形成,因此應按規定計入當期損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820 000

        貸:營業外收入820 000

        其他賬務處理也與分別計算時的假定二相同。

        (四)簡單分析。

        1.股權投資差額的比較:(1)假定一下,分別計算時,追加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108萬元,原投資的股權投資差額為借差10萬元,合計為118萬元,與采用合并計算法認定的股權投資差額相等;(2)假定二下,采用分別計算法認定的股權投資差額,分別為貸差92萬元和借差10萬元,兩者抵銷,為凈貸差82萬元,與采用合并計算法認定的股權投資差額相同。

        推薦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美女视频| 午夜AV内射一区二区三区红桃视|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日本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上原亚衣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