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精選范文 傳統文化中的美學范文

        傳統文化中的美學精選(五篇)

        發布時間:2023-10-09 17:40:3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文化中的美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傳統文化中的美學

        篇1

        關鍵詞:中國文化;美學;傳統

        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8-0031-01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美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是一種人生的美學,它存在的作用和性質并不單單是在于傳播美的知識和涵養,更重要的是提升和培養人的生存的境界。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美學理念“天人合一”、“孔顏之樂”等等無一例外的顯示出了這種審美的追求和意境。下面我將舉出一些深入人心、飽含美好象征意義的例子。

        1.蓮花――高潔、典雅。象征意義之一:君子之氣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示清廉剛直,個性高雅之意。象征意義之二:吉祥美麗和美。蓮又稱荷,而“荷”與“和”諧音之詞,因此民間便賦予荷花為和氣、和平、祥和、和合、和好的美好寓意。民間很常見的吉祥畫《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執荷,另一人手中捧盒,蓋取其諧音之故。象征意義之三:寓意美人之意。蓮花因其水生,在眾多花卉中尤顯潔凈、高貴,常形容一個女子的美麗與清純,多用“出水芙蓉”,傳說中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其故事也多與采蓮、浣紗聯系在一起。曹植的《洛神賦》也有“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這樣的將美人比做蓮花的詩詞。而蓮花潔凈、美麗,最適合作純潔、美好愛情的象征。

        2.水――上善若水、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滋養萬物,靈氣皆然。這里實際是暗喻做人的道理,即做人應如水,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得到了各個時期文人雅士的青睞。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唐代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朱熹的《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等無一例外的不是道出了水的柔情和水是萬物之源的含義。

        3.蟬――獨立、高潔。古人認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虞世南的《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人民獨立且高潔的人品。

        4.梅花――花中四君子之一。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韻俱佳,是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象征著人卓爾不群,超凡脫俗的品格。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張澤民的詩詞中“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肌膚姑射白,風骨伯夷清。”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托了一種高潔的品格。而象征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都是極富中國傳統文化美學象征的植物代表。

        5.松竹梅――歲寒三友。松樹的品格是中國人最為崇拜的。“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古今庭園幾乎無竹不園,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另外,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郁郁蔥蔥,精神抖擻,象征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

        6.明月、白云――思念之情。望云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劉長卿《謫仙怨》:“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寫別后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對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謝莊《月賦》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對友人的懷念。張九齡的“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

        篇2

         

        關鍵詞:美學觀點;中國傳統文化;油畫創作

         

        老莊哲學思想和禪宗思想是中國藝術精神的一個主要支撐,這是哲學對藝術的影響。中國傳統思想與藝術產生直接關系,這在中國畫及中國其他很多藝術形式中常見,而在油畫中卻未能常見,這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老莊》告訴我們,莊子所求的“道”衍生出來的理想人格,是一種“逍遙人格”。老子和莊子講的“道”落實到人生觀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無、彼此、是非的外在的、人為的認知束縛、界限,一切復歸于自然本性。莊子所重視的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本性,他認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身在然的狀態,一切外在、人為附加都是做作的,都將使人失失去原始的淳樸,是對人生本性的一種損害,只會給原本清楚的人生帶來無窮的困惑與迷惘。莊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認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質自我,只有回歸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狀態,才能祛除來自社會渾濁、來自仁義道德的對生命的污染,追尋得到本質自我。為了追尋本質自我,莊子開辟出一片“無何有之鄉”的精神天地。《逍遙游》說:“今之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無何有之鄉”是無為精神所開拓出來的廣大的生活空間,它已不是客觀意義的自然界,并非現實社會的實踐行動所能達成,而是人心靈世界中無所依傍無可企求的自足狀態,它超乎任何實用的意圖,并因此精神得以自全自保,而擺脫任何的侵蝕與困擾。

        “無何有之鄉”的精神空間中,人的精神狀態是“無所待”。在莊子看來,列子御風而行,猶有待于風,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真正的逍遙,是“無所待”的心靈大自由。人經常要困于名利、權勢、毀譽,而在莊子看來,人一旦受制于這些東西,不啻于使自然清潔的精神蒙垢,仁義道德更是給精神戴上一具枷鎖。因此,要在體道認道的過程中,放棄一切違背生命本性的東西,直接觸及心靈本身。人生的意義不可能在社會功利中實現,也不可能在家庭倫理中實現,而只能在體驗宇宙真理,擁抱那個原始的、自然的本質自我中實現。只有無所待,人才能超脫一切與原始自然生命無關的東西,使心靈的活動超出物質世界的形象局限,達到大舒展大自由。莊子的人生觀最為自由,最少束縛,因而也最接近藝術狀態的人生境界。

        人格理想的趨向,歸根結底取決于人對生命的看法。對生命、生死問題的看法,直接關系到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回答“怎樣的生命才是值得經歷的”這樣的問題。莊子在對世界的認識上是“齊萬物”,即萬物平等。而他在人生態度問題上,則是“齊生死”,齊生死實是莊子人生態度的根本出發點。一旦死生被視為無悲無歡,無慟無喜,整個人生便產生了根本性的轉換。莊子說:“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有何患,故萬物一也。”這樣,死生大事,被泯滅于“無何有之鄉”這一精神空間的氣聚氣散之中,一切都順其自然。莊子以一種審美心理審視生死變幻,“生”與“死”在莊子這里,不再是兩種截然的絕對狀態,而是兩種自然支配下相對的、自適的、對等的狀態。生與死,就像夢與醒,都是自然的狀態轉換,都沒有意義。生亦無樂,死亦無悲。而在作為哲學命題的“生死”問題上,莊子的回答是巧妙的:既然生是一種狀態,死也是一種狀態,兩者并無本質差別,栩栩然蝴蝶與蘧蘧然莊周,本就是對等的,互通的。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莊子不但否認了“生”的意義,而且否認了“死”的意義。

        篇3

        關鍵詞:傳統文化;設計美學;時代特色;發展融合

        1設計美學的概述

        1.1設計美學的概念

        當人類自身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間、物質等條件的富余自然生出對生活需求的要求,當人類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出現空缺急,由此產生對美的需求,學習研究創造美學的體系應運而生,即設計美學。設計是發現美,創造美,它將社會、生活、經濟、文化、歷史、現代科技、現代審美等種種因素加以理解融合,創造新的藝術作品,滿足人類對美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設計使人類更加完整和豐富。

        1.2設計美學的產生

        人生存于世界,首先滿足生理層面的需求,其次是精神層面的需要。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空余的時間與精力去追求精神層面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類已經不再困頓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范圍中,人類的思想緊跟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取得跨時代的進步,對事物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單純的功能上面,自然生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類從古至今追求的永恒主題,喜愛美的事物是人之天性,正基于此,設計美學應運而生。嚴格來說,設計美學究竟從何時產生,人類又是從何時對設計美學概念產生意識,我們并沒能準確地對此查找追究,筆者認為,人類對美所有的追求遠比想象中的根源要深,時間要早,也許在人類有意識之初,便對事物之美存在潛在的意識覺醒。

        1.3設計美學的種類

        設計美學包含了很多種類,建筑設計美學、服裝設計美學,環境設計美學、視覺傳達美學等,生活中所能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甚至腦海中所能想到的一切事物,都與其相關,遵循著形式美的法則將其轉化成物態,供鑒賞交流。如建筑設計,在遠古時期,始于人類的動物性,人類的祖先會尋找洞穴居住,這也是各類野生動物的生存方式,為遮風擋雨、躲避猛獸天敵的襲擊。人類發展至今,隨著科技進步、思維開拓,人類對于居住地有了更深層次的需求。服裝設計中,遠古時期的人類由赤身到以樹葉蔽體,現代社會則產生了專門以研究服裝之美的獨立體系。環境設計美學在當今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體系,人類由有地可居到對生存環境的美學研究,整個發展過程都離不開人類對于美的向往這一內在根源,它是推動著這一切發展的根本動力。

        2中國傳統文化的概述

        2.1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體系龐大。何為文化,籠統來講,文化是一種包容性和綜合性極強的產物,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人類發展至今,所經歷的民族歷史、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皆包含其中。何為傳統,著名藝術家張授一先生對傳統的解釋,認為:“‘傳’即傳布和流傳,‘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傳統就是我們對我國前人的歷史、思想、文化、行為方式的傳承。

        2.2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傳統國度,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博大精深再恰當不過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整個中華民族,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是極為重要的至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都包含其中,現代的人民應當從中學習,結合新的文化知識加以融合,增添生命力。經典的文化經得起時間漫漫長河的洗禮,不會因人類的向前發展而黯淡無光,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時至今日仍如璀璨星空般熠熠生輝。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如同生命的火種,一代一代相繼傳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龐大的多民族,中華文化也是多民族傳統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如《中華民國解》中所稱的:“中華之名詞,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亦非一血統之種名,乃為一文化之族名。”

        3設計美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設計與文化相輔相成,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縱觀歷史,每個時代的設計審美都與該時代的文化傳統相聯系。經典的藝術作品體現所處時代整體的文化、歷史、思想和審美。任何一件藝術作品,皆能從中探其根源。例如,在考古學中,判斷未記載有朝代信息的出土文物,由于器物的造型及材質變化有著一定的歷史規律和發展順序,通過對統計材料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變化順序,就可以推導出它們之間相對的年代關系。在母系社會,當時的文化環境是以母性的生殖崇拜為背景,所以眾人皆以女性的結實粗壯為美。而在古代唐朝,從皇宮貴族到民間百姓,皆以胖為美,究其緣由,也與其文化背景關系甚密,唐朝國運繁榮昌盛,文化文明開放,統治者與人民百姓充滿自信,對于不同的事物兼并包容。每個時代的設計美學都與該時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由于設計美學本身具有文化的一些特征,也就承擔著如文化一般的傳承使命與時代印記,對設計的審美追求從未能離開所處的文化背景和時代環境。綜上所述,文化是設計美學的土壤,美學在文化中汲取精華,吸收養分,發展壯大。追求設計的美學是人類自身的行為,人類生活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條件下,言行與思維毫無疑問帶有這個時代文化的烙印。

        4結語

        設計美學源于生活,凝聚的作用力反作用于生活,填補了人類的精神空白,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是物質與精神的和諧統一。設計的美學扎根于中國的文化土壤,更加豐富了整個的文化體系,并反哺文化土壤。設計美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輔相成,設計的美學思想依賴于人類生存的地域文化與傳承的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作為設計美學思想的肥沃土地,自身也在經受時代的考驗,優勝劣汰,傳承至今的文化將成為人類日后學習和研究的營養源泉。古人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得此傳承,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同時應肩負起傳承人的責任,承上啟下,一代一代,發展壯大,生生不息,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王荔.中國設計思想發展簡史[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凌繼堯.藝術設計十五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祁嘉華.設計美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4]奚傳績.設計藝術經典論著選讀[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5]陳志椿.中國傳統審美文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篇4

        【關鍵詞】傳統文化;美學;武俠功夫;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0-0129-01

        一、中國儒、道、佛文化的哲學呈現

        (一)義與禮。在影片中“義”的層面較好理解,葉問之于家人、之于朋友、之于對手,都盡己所能維護一個“義”字。宮羽田在佛山的隱退儀式上,將名聲送給葉問,并囑托葉問“憑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之后,無論時局如何變化,無論身處何地,葉問都恪守此囑托,薪火相傳,將中國武術及其精神發揚光大。

        “禮”的儒家思想表達,在影片中也較為精妙的。“禮”是“禮讓”、“謙卑”的態度,在風云際會的武林亂世時代尤為可貴。葉問、宮羽田、丁連山都參透了其中精髓,所以為亂世武林中一代宗師們。而馬三雖功夫了得,但卻始終不明了師傅所講的“刀為何在鞘中”,最終走上了欺師滅祖叛國投敵的歧路。

        此外,影片還表達了一份“發乎于情,止乎于禮”的情誼。對于愛而不能得的愛情,中西文化和藝術作品中的表達有著很大的差別。西方往往將愛情置于第一位,為之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如《廊橋遺夢》中只因愛情,不關乎其他。而東方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講究犧牲,不去為之破壞秩序禮儀。

        (二)達則兼濟天下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影片中對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也有很到位的呈現。“這怎么好意思呢。”以葉問的名聲投靠日本人可依舊享人生繁華,但葉問寧食嗟來之食度日,以保獨善其身。蓋世英雄,不只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而相反的,他們勝在隱忍和堅守,也只有“見眾生”的胸懷的氣度才能成為一代宗師。

        (三)淡泊明志、大隱于市。影片還對道家文化所提倡的淡泊明志思想精神有精到的呈現。片中里真正的宗師們雖個個武藝高強,但卻從不追名逐利,推崇的是恬淡明志的生活。丁連山、宮羽田、一線天,各個身懷絕技,但他們愿意為大武林讓步、犧牲。葉問贏得宮羽田所給予的武林最高名聲后,也只是報以淡然的一笑,后來被迫遠走香港擔任一介武館師傅,不念過往的輝煌。

        大隱于市,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一種哲學思想。所謂“隱”,也即強調一種藏而不露的狀態。佛山金樓之中,從看門人到賬房先生各個身懷絕技,卻相安無事。這種和諧的智慧,得力于宗師們在“藏”與“露”之間的微妙平衡。影片所中反復提及的“里子和面子”,也是在強調這種中國文化的哲思。

        二、藏與露:電影構圖中的中國美學意境

        王家衛的畫面,一直強調意境之美。本片可從電影的視覺語言中來解析中國美學意境。中國傳統美學所講的意境,大體就是用極簡卻精準的筆墨,來使其通篇意高遠,呈現出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一)由實見虛。影片多處重要的橋段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如葉問被佛山功夫界推舉為最高代表參加中華武士會宮羽田的隱退儀式。這個重要的橋段,王家衛就運用了由虛到實、虛實相生的手法將影片提升到了意境的層面:在這場對決中,導演并沒有讓兩人像觀眾所期待的那樣大打出手,在相對狹小的空間中,巧妙的運用了以靜寫動,展現了二人高超的武功。接著導演又運用了由實見虛的技巧,通過二人的對話,將大餅分別比作“武林”和“世界”,探討了中國武俠真正的俠義精神。

        (二)情與景匯。在電影中,只有一場嚴格意義上的外景戲,即宮羽田的葬禮。導演將喪失親人的痛苦悲傷與寒冬東北的冰天雪地交匯在一起,以景喻情,渾然天成。此外,“情與景匯”中的“景”不單單指的是自然景觀,可包括人、事、物、景。如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場打斗,宮二和馬三在火車站的打斗。導演將此次打斗的地點選在了火車站,用噴著蒸汽、即將駛離站臺飛奔而去的火車作為了報殺父之仇對決的背景。這樣的選擇顯然是導演所精心安排的:火車快速行進的速度不單襯托兩個武林高手出手的迅速,其駛離站臺遠去的意象也暗喻了兩人恩仇的即將了斷。這種情與景匯的處理方式,絕對要好過二人在室內或靜態外景中干巴巴的打斗。

        三、結論

        “武”,強調動作性,重功夫招式以及對抗結果的展示。而“俠”,則重點強調一種精神,重武術俠義精神以及中國文化層面的展示。電影《一代宗師》則同時兼備了上述兩個要素,將武術功夫從“動作”上升到了“精神”的層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代宗師》是一部認祖歸宗之作,同時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在某一特定階段的精神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篇5

        【關鍵詞】傳統美學思想 企業文化 體現

        傳統是具有魅力的,傳統美學思想更是獨具魅力,在藝術的殿堂上熠熠生輝,如今,傳統美學思想已經融入現代生活中,成為現代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應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新形勢下,將傳統美學思想和企業文化建設聯系起來,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將企業文化與美學思想結合起來,共同服務于企業文化的建設。近些年,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一些外資企業,都紛紛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建設放在了企業建設中的重點,試圖打開企業文化的大門,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為企業的競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加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提升了企業的綜合實力。

        一、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特征

        隨著歷史的發展,傳統美學文化在今天來看似乎已經成為過往,甚至是被有些人忘卻在腦海里,但是傳統美學思想對于今天的影響仍然是不可小覷的,無論何時,傳統美學思想在社會中的地位都是最為根深蒂固的,是不可忽視的,傳統美學思想中的思想在當前可以體現為中和思想、協調思想、合和思想等,可以說,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是當今社會充分提倡和贊揚的一種精神。無疑,我國傳統美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時俱進的,是迎合歷史和現代文化而存在的這樣一種精神食糧。

        (一)中和

        “中和”思想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可以理解為一種相對折中的思想,這種思想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說,在現實生活中,在處理社會矛盾的時候,需要折中看問題,那么就需要這種“中和”思想。當然,“中和”思想并不是意味著沒有主見,沒有觀點,而是一種相對于激進的思維方式的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相對較溫和。在我國古時候,“中和”思想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在《易傳》、《禮記?中庸》、《論語?雍也》等作品中都會有所涉獵。其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子,他提倡“中庸之為德也”,將中庸視為一種有品德、有修養的象征,視為做人的一個最高境界。從美學思想出發,“中和”思想也是美學思想的一種高標準和高境界,在孔子的思想里,無論是做人、做事、做藝術都需要這種“中和”思想,他將“中和”思想視為一種美好和和平的象征,是在《禮記?中庸》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和就體現在了《禮記?中庸》中。可以說,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中和”思想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思想,流淌于我國古代的文化長河中。

        (二)協調

        如果說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的“中和”思想是體現了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一種和諧關系,那么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協調”之美則更為深入,不僅體現為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一種關系,還體現了人自身內部的一種和諧。可以說,只有在個體自身內部存在這種“協調”,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在與除自己以外的個人和集體之間接觸的一種“協調”。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始終堅信,“協調”是一種美,它是事物發展的一個極端和最佳的狀態,能夠有力地促進內部和外部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進的關系,是美中的極品。在《荀子》中,“萬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善而和”這句話就體現出了“協調”的美學思想。無論是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還是在社會的運行中,乃至是大自然的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有這種“協調”思想的存在,才能夠使每一個個體擁有自己的歸位,促進個體之間的和諧,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可以說“協調”思想在一個層面上體現了和諧,為和諧做了新的詮釋。

        (三)和善

        從某種程度上說,“和善”思想就是體現為當時的道德情感和我們所能接受的藝術之美結合起來,使二者之間的美結合起來,才能夠達到“和善”,“和善”思想可以說是以上兩種思想的一種升華,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儒家可謂是“和善”思想的一個重要擁護學派,其中孔子尤為典型,在他的許多言論中都有所涉獵。比如說在孔子的《禮記?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人也,親親為大”,這句話實質上就是表現了“仁”的本意,即指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和諧關系,人要與人為善,要尊重他人,要和諧相處。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所涉及的“和善”思想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產物,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在許多西方國家中,也將“和善”思想作為一種大加贊揚的思想,使其成為自身美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思想,將“和善”思想與實體藝術結合起來,成為人們所信仰的一種藝術。

        (四)和合

        在我國,“和合”思想可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是中國特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和合”思想也是一種核心思想,體現了整體性,是美學思想的一種綜合,是從整體上的一種表現。中國傳統美學始終堅信,“和合”是一種最高境界,儒家思想也將“天人合一”作為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傳統美學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具體體現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將中國的傳統美學思想融入其中,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傳承,更是時代的產物,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在當前企業的文化建設中,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主要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和”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體現

        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將企業的發展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必然聯系結合起來,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條主線,“中和”思想實質上就是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一種指引,促進了企業文化建設更加和諧與進步。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中具體可以體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建設、企業發展思維的建設、企業整體形象的建設等,可以說,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個空洞的話題,而是在企業的各個角落可以找到歸宿的這樣一個話題。在現代企業中,將文化建設落腳在和諧建設企業,促進企業和諧發展上無疑是一種明智之舉,那么“中和”思想就在這種企業文化建設上給予了指引。在國美電器的文化建設中,其中有一條是人才理念,在人才理念中國美電器使用了這樣幾個詞語,即:品德為先、文化認同、選賢用能、公平競爭、業績導向、獎懲分明、團結協作、共同成長,這幾個詞可以說每一個詞都代表著一個方向,但是綜合起來卻是國美電器的一種獨特的人才理念。其中強調團結協作、獎懲分明、公平競爭,這三個詞語所代表的含義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和”思想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協調”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體現

        伴隨著企業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各個企業在自身文化建設上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都力爭建設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又別具一格的企業文化,并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來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企業內部之間、企業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和諧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協調”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體現得十分明顯,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是企業和諧發展和進步的一個標尺,能夠有力地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在競爭的同時又能夠有力的合作。“協調”思想和“中和”思想相對比,“協調”思想最為重要的就是體現內部的一種和諧,同樣以國美電器的人才理念為例子,在國美電器的人才理念中提及了這樣一個詞語,即“共同成長”,這是國美電器育才理念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在育才的時候要使員工和企業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可以說,這種成長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一種共鳴,是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一中協調關系,實質上就是良性地處理了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在國美電器中,能夠形成團結進取的精神面貌,和力爭上游的工作精神,歸根到底就是國美電器中的人才理念符合企業和個人雙重的利益觀。總之,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在企業外部,只有將“協調”思想應用其中,才能夠有力地促進企業深入發展。

        (三)“和善”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體現

        “和善”思想在中國傳統美學中體現為一種內在美,是藝術形式和人之善良本性的一種內在統一,可以說這種“和善”思想是傳統美學藝術的一個支撐,成為傳統美學的一個靈魂。那么,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也體現了這種“和善”思想,無論是在大型企業,還是在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在一些還沒有形成自身企業文化特色的企業中,“和善”思想都是存在的,換句話說,道德是存在的,而且是長存的。我們回頭來再看國美電器的企業文化理念,在人才理念中,第一點就提到了:品德為先,在國美精神中,“待客如友”也被大為提倡,將品德作為國美電器人才理念的第一條,說明了國美電器對于人才品德的重視程度,更體現了“和善”思想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四)“和合”思想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體現

        只有整體的協調才可謂是真正的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也要有整體的眼光,從整體出發,發揮整體的作用,通過集體帶動局部,從而獲得整體和局部的共同發展。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作為整體,是企業各個部分的一個綜合體,將“和合”思想應用于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大趨勢。

        綜上,在我國企業文化的建設各個環節和各個部分都體現著傳統美學思想中的人文思想,尊重人性、尊重個性的發展、在個性與共性之間尋找到了一個切合點,即――人文主義。可以說,人文主義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企業思想所不能比擬和替代的,傳統美學思想將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更加寬廣的途徑,促進企業文化建設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徐宇燕.論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對民營企業家文化建設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5.

        [2]袁榮蓉.生態美學視野下的企業文化建設[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3d动漫|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精品3d动漫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产国品一区二区三产区| 91视频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蜜臀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波多野结衣久久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